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大环分子的主客体超分子荧光探针 被引量:5
1
作者 姚倩芳 程文玉 尹梅贞 《应用化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344-1354,共11页
针对环境污染源的早期检测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研究开发出许多检测技术手段,其中,荧光探针作为一种方便、灵敏、可视化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大环分子荧光探针作为一类重要的荧光探针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大环分子具... 针对环境污染源的早期检测和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研究开发出许多检测技术手段,其中,荧光探针作为一种方便、灵敏、可视化的检测技术得到了广泛关注与认可。大环分子荧光探针作为一类重要的荧光探针逐渐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大环分子具有特定尺寸、可特异性配合某些基团的空腔。因此,在设计这类荧光探针时可以充分利用大环分子的空腔优势。此外,大环分子容易通过化学修饰制备多种功能化衍生物,这也为设计大环荧光探针提供了更多选择。本文回顾了大环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策略,主要从探针的化学组成以及相互作用机理来阐述,为大环分子荧光探针的设计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分子探针 大环分子 荧光发色团 分子设计策略 可视化检测
下载PDF
药物分子设计的策略:双靶标药物设计 被引量:12
2
作者 郭宗儒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09-218,共10页
新药研究可分两种模式:以生理学和表型为基础的研究和以生物靶标为核心的药物研究,这两种模式相互补充和印证。当今以靶标为切入点的模式占主导地位,研发出不少新药。许多疾病如肿瘤、代谢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非单一靶标可治... 新药研究可分两种模式:以生理学和表型为基础的研究和以生物靶标为核心的药物研究,这两种模式相互补充和印证。当今以靶标为切入点的模式占主导地位,研发出不少新药。许多疾病如肿瘤、代谢性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药物治疗非单一靶标可治愈,同时干预与疾病相关的双(多)靶标药物可提高药物的效力,因而成为创制新药的活跃领域。双靶标药物可以是两个受体的调节剂、两个酶的抑制剂或同时作用于酶和受体或作用于受体和通道或转运蛋白的双功能性分子等。从药物分子设计的视角,构建双靶标药物分子可将两个活性分子或其药效团用连接基连接在一起,构成连接型分子;两个活性分子的部分结构或药效团特征相同,可将共同部分融合或并合,形成融合型或并合型分子,可以控制分子的大小和相对分子质量,使得分子结构的药效空间与药代动力学空间有较大的重叠,提高成药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分子设计策略 双靶标药物 新药研究
原文传递
用于聚合物太阳电池的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的设计与合成
3
作者 施敏敏 李水兴 +1 位作者 李昌治 陈红征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8,共8页
相比于传统的富勒烯受体,非富勒烯受体具有吸收强和能级易调等优势,因此可实现聚合物太阳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本专论系统总结了本课题组在非富勒烯受体方面取得的进展,介绍了两种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的分子设计策略,一是通过在分子内引... 相比于传统的富勒烯受体,非富勒烯受体具有吸收强和能级易调等优势,因此可实现聚合物太阳电池效率的大幅提升。本专论系统总结了本课题组在非富勒烯受体方面取得的进展,介绍了两种高性能非富勒烯受体的分子设计策略,一是通过在分子内引入二面角和空间位阻作用设计的非平面型小分子受体,二是利用分子内非共价键作用构筑的类似于全稠环体系的平面型小分子受体,较好解决了制约非富勒烯受体性能的关键问题——在本体异质结中形成纳米级相分离与有效分子间π-π共轭之间的矛盾,从而获得了高效率的聚合物太阳电池。此外,这两类非富勒烯受体还拥有合成简单和形貌稳定好的特点。最后,我们还对两类非富勒烯受体今后的改进方向和发展重点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富勒烯受体 聚合物太阳电池 分子设计策略 分子构象 形貌
原文传递
双特异性抗体副产物去除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李谦 梁晓莹 +7 位作者 李国柱 何清泉 谭黄虹 王子臣 徐广六 李进 樊梦妮 徐丹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60-69,共10页
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可以同时结合两种靶点的抗体,与单特异性抗体相比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双特异性抗体是由两种不同的重链和轻链所组成,而且重、轻链的表达难以控制在同一水平,因此在双特异性抗... 双特异性抗体是一种可以同时结合两种靶点的抗体,与单特异性抗体相比具有疗效高、毒副作用小的优点,因此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双特异性抗体是由两种不同的重链和轻链所组成,而且重、轻链的表达难以控制在同一水平,因此在双特异性抗体的组装过程中极易出现各种错配副产物,大大增加了下游纯化的难度与成本。近年来,多家制药公司研发出商业化的双特异性抗体制备平台,这些平台利用独特的分子设计策略极大提升了双特异性抗体的组装成功率。然而,各种双抗分子设计策略不足以完全避免副产物的产生,因此还需要配合各种层析方式来进一步去除双抗分子副产物以提升产品质量。综述了近年来几种主流双特异性抗体研发设计平台,系统归纳了用于去除同源二聚体、半抗体、3/4抗体及聚集体的层析方法,以期为双特异性抗体纯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特异性抗体 副产物 分子设计策略 层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