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识别技术在金属分离回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耀威 杨明珠 王芝元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3-96,共4页
分子识别技术(Molecular Recognition Technology,MRT)是近年来基于超分子化学领域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在冶金和环境治理领域,分子识别技术能有效分离及纯化金属。该技术主要由填充于分离柱上的分子识别材料(商品名S... 分子识别技术(Molecular Recognition Technology,MRT)是近年来基于超分子化学领域蓬勃发展起来的一种高选择性的分离技术。在冶金和环境治理领域,分子识别技术能有效分离及纯化金属。该技术主要由填充于分离柱上的分子识别材料(商品名SuperLig)完成分离。当携带目标离子的母液通过分子识别柱时,目标离子被选择性吸附,然后经过洗脱过程回收,最终被富集到少量的洗脱液中而再生。该处理过程环保而经济。综述了分子识别技术的发展、基本原理及其在冶金和环境治理领域分离、纯化和回收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该技术在分离和回收核废料液中如铯、锝、锶和镭等放射性元素及矿山酸性废水中重金属的应用,并探讨了该技术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工程学 分子识别技术 金属 分离回收 进展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在铋的脱除和回收中的新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卫民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5,10,共6页
肯尼科特犹他铜业公司对采用分子识别技术从贵金属车间的溶液中脱铋进行了试验。试验采用了Superlig^(?) 83和Superlig^(?) 240两种材料,本文介绍了小规模试验结果和两种提取产品,也介绍了使用每种Supedig^(?)产品可能的流程图。
关键词 贵金属车间溶液 脱铋 分子识别技术 试验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在铜工业应用中的最新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李卫民(摘译) 王永慧(校)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6,共6页
分子识别技术(MRT)——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的使用,对于铜的电解精炼和电积系统中的多种阳离子和阴离子,证明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环保好的处理技术。这些离子包括重金属、过渡金属、贵金属、卤化物、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本文总结... 分子识别技术(MRT)——一种高选择性分离技术的使用,对于铜的电解精炼和电积系统中的多种阳离子和阴离子,证明是一种成本低、效益高、环保好的处理技术。这些离子包括重金属、过渡金属、贵金属、卤化物、碱金属/碱土金属离子。本文总结了分子识别技术(MRT)在各种令人感兴趣的领域中的应用:从铜阳极泥中回收和精炼铂族金属,从矿山酸性排水中回收铜;从铜电解精炼和电积过程中提取Bi、Sb和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炼电解液 铜阳极泥 矿山酸性排水 除杂 分子识别技术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在铂族金属分离提纯中的应用 被引量:20
4
作者 贺小塘 韩守礼 +2 位作者 吴喜龙 王欢 王咏梅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3-56,69,共5页
分子识别技术(MRT)具有选择性高、生产周期短、成本低、操作简单、分子识别材料可反复使用等优点。介绍了分子识别的原理和基本工艺,列举了分子识别技术在铂族金属(PGMs)分离提纯中的商业应用。
关键词 冶金技术 分子识别技术 铂族金属 分离 回收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分离提纯钯的工艺实验 被引量:2
5
作者 吴喜龙 贺小塘 +2 位作者 李勇 赵雨 王欢 《贵金属》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7-30,34,共5页
采用分子识别材料SuperLig~?2从含铂钯的溶液中选择性分离钯,钯吸附率大于99%,吸附、洗脱过程钯的直收率为95.87%,总收率为98.04%;得到的洗脱液氧化处理后生成钯沉淀,再经水合肼还原即可得到纯度为99.99%的钯粉。与传统的沉淀分离工艺相... 采用分子识别材料SuperLig~?2从含铂钯的溶液中选择性分离钯,钯吸附率大于99%,吸附、洗脱过程钯的直收率为95.87%,总收率为98.04%;得到的洗脱液氧化处理后生成钯沉淀,再经水合肼还原即可得到纯度为99.99%的钯粉。与传统的沉淀分离工艺相比,分子识别技术的生产流程短、铂不容易分散、操作方便、三废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分子识别技术 铂钯分离 钯精炼
下载PDF
分子识别技术(MRT)在铜精炼中的应用—从铜电解液中除铋
6
作者 谭春梅 《中国有色冶金》 CAS 2012年第5期1-7,共7页
在世界经济中,高纯电解铜是一种重要的商品,主要用来生产铜线。全球冶炼厂处理来自不同产地的矿石,生产出高纯电解铜。这些铜精矿通常含有0.1%的铋。如果最终产品中的铋含量超过2×10^(-6),会导致产品出现脆性,使得铜产品不适合用... 在世界经济中,高纯电解铜是一种重要的商品,主要用来生产铜线。全球冶炼厂处理来自不同产地的矿石,生产出高纯电解铜。这些铜精矿通常含有0.1%的铋。如果最终产品中的铋含量超过2×10^(-6),会导致产品出现脆性,使得铜产品不适合用于拉丝生产。IBC先进技术有限公司开发出一种有效的除铋系统,用于分离铜电解液中溶解的铋,使铋含量达到一个理想的水平。该系统与铜生产系统一体化,可实现连续作业。IBC采用一种分子识别技术(MRT)工艺来进行分离作业。在该工艺中,专门设计的螯和剂或配位体与固体骨架(例如硅胶)进行化学结合,产生一种称为SuperLig~的固相系统。这套除铋系统已经用于几家电解厂的铜精炼生产中。本文介绍了从铜电解液中分离和回收铋的工艺步骤,这些工艺步骤包括:吸收、一段洗涤、预解吸、主要解吸、后解吸、二段洗涤、铋沉淀,给出了每个步骤控制和监测的项目。本文讨论了采用其它技术控制铋的局限性。作者还介绍了MRT系统为铜电解厂带来的经济效益,这些铜电解厂都存在铋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精炼 除铋 电解车间纯度控制 分子识别技术(MRT)
下载PDF
用分子识别技术(MRT)从氰化浸出液中选择性提取回收金
7
作者 李玉敏(编译) 《黄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54-54,共1页
MRT提金工艺出现是离子交换技术的一大进步。由于采用特殊设计的配体,如大环配体,MRT提金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些配体化学结合到硅胶或聚合物骨架(固体支撑物或载体)上,或者在带有选择性离子的自由配合物上。MRT工艺过程完成... MRT提金工艺出现是离子交换技术的一大进步。由于采用特殊设计的配体,如大环配体,MRT提金技术具有很高的选择性。这些配体化学结合到硅胶或聚合物骨架(固体支撑物或载体)上,或者在带有选择性离子的自由配合物上。MRT工艺过程完成常常不通过离子交换。固相系统由化学结合的配体材料组成,商业名字SuperLig,装塞成固定床柱。床柱能制造成装有滑道的模块,以便能够完全连续自动操作。SuperLig产品使用寿命长,常常能用于数百次或数千次工艺循环。与离子交换树脂比较,MRT产品提取金速度快,选择性高.更容易洗提,也不需要再生。与同样效能技术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选择性提取 分子识别技术 回收金 浸出液 离子交换技术 大环配体 氰化 离子交换树脂 提金工艺 化学结合
下载PDF
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的分子识别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韩华 袁伟锋 +3 位作者 阮文娟 赵小菁 胡国航 朱志昂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29-534,共6页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2-Et-4... 合成了新型手性Salen配体(H3L)及新型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主体).通过研究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及氨基酸酯类客体的分子识别行为,测定了这些配位反应的缔合常数.主体对咪唑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2-Et-4-MeIm).主体对氨基酸酯类客体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LeuOCH3)>K(ValOCH3)>K(AlaOCH3)>K(SerOCH3),配位数均为2.主体与D、L型氨基酸酯分子识别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缔合常数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对映选择性下降.实验发现反应体系中存在焓熵补偿关系.CD光谱的研究结果也反映了主体对不同客体识别能力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Salen双核锌配合物 分子识别技术 缔合常数 温度 圆二色光谱 催化反应
下载PDF
基于主客体识别作用构建的电化学发光传感器检测丹参中汞离子 被引量:1
9
作者 韦国兵 孔德荣 +10 位作者 徐慧慧 殷赵江 张晶 崔汉峰 洪年 杨婕 熊魏 刘文明 郭倩文 程林 樊浩 《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95-602,共8页
使用联吡啶钌(Ru(bpy)2+3)/β-环糊精-金纳米粒子(β-CD-AuNPs)/全氟磺酸(Nafion)复合物和二茂铁标记(Fc)的DNA探针(Fc-DNA)构建了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生物传感器,将其用于检测中药材丹参中的汞离子。该传感器包含... 使用联吡啶钌(Ru(bpy)2+3)/β-环糊精-金纳米粒子(β-CD-AuNPs)/全氟磺酸(Nafion)复合物和二茂铁标记(Fc)的DNA探针(Fc-DNA)构建了电化学发光(Electrochemiluminescence,ECL)生物传感器,将其用于检测中药材丹参中的汞离子。该传感器包含ECL发光基底和ECL强度开关两部分,将Ru(bpy)2+3/β-CDAu NPs/Nafion组装到玻碳电极(GCE)上构成发光基底,产生稳定的ECL信号; Fc-DNA探针作为ECL信号开关,通过分子识别策略设计,利用β-CD与Fc的主客体相互作用与β-CD-AuNPs相连。该检测方法和以往的汞离子检测方法相比,具有背景信号低、选择性高、仪器简单、操作快速等特点。该"Off-On"电致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在0. 04~800 ng/m L范围内对Hg2+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检测限为0. 02 ng/m L(S/N=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致化学发光 生物传感器 汞离子 分子识别技术 开关
下载PDF
氨基比林原位分子印迹柱的制备及其在水中的结合性质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国庆 杨更亮 +2 位作者 范子琳 李志伟 陈义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393-1396,共4页
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氨基比林为模板的棒状分子印迹柱。分别考察了印迹柱在纯水以及水中有添加剂存在下的吸附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实验表明:分子印迹柱在纯水中有更高的吸... 本实验以甲基丙烯酸为功能单体,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为交联剂,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氨基比林为模板的棒状分子印迹柱。分别考察了印迹柱在纯水以及水中有添加剂存在下的吸附和选择性识别能力。实验表明:分子印迹柱在纯水中有更高的吸附能力和选择性识别能力;添加剂对印迹柱的保留行为有很大影响,只用少量的HAc、N(CH2CH3)3或离子对试剂SDS就会明显降低分析物的保留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位聚合 分子印迹 水相识别 氨基比林 分子识别技术 结合性质
下载PDF
探针-炸药相互作用力用于单质炸药识别研究
11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科技年报》 2012年第1期87-89,共3页
含能材料是一种特殊的有机材料,研究其特征分子识别技术对化学和生物武器检测、环境监测、生产过程原位监测和控制方面将产生积极而且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分子识别技术 单质炸药 相互作用力 探针 有机材料 含能材料 生物武器 环境监测
下载PDF
从硝酸工业过滤器回收铂族金属的工艺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杨桂生 王欢 +4 位作者 赵雨 李勇 陈明军 贺小塘 吴喜龙 《贵金属》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9-42,共4页
研究了硝酸工业铂回收过滤器中铂族金属回收工艺。通过预处理、化学溶解、分子识别分离铑、化学沉淀等过程,实现了铂族金属的高效回收。对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优化,试验了分子识别技术从复杂原料中优先提纯铑。在优化条件下... 研究了硝酸工业铂回收过滤器中铂族金属回收工艺。通过预处理、化学溶解、分子识别分离铑、化学沉淀等过程,实现了铂族金属的高效回收。对溶解过程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索和优化,试验了分子识别技术从复杂原料中优先提纯铑。在优化条件下,铂、钯和铑的回收率分别为97.20%、98.13%和92.6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冶金技术 铂回收过滤器 铂族金属 回收 分子识别技术
下载PDF
LS日光铜业公司精炼厂MRT工业脱铋车间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卫民 《中国有色冶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共5页
分子识别技术(MRT)是铜精炼厂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分离技术。MRT已用于脱除包括铋、锑和铁在内的主要铜杂质。此外,MRT也可以用于精炼含贵金属的阳极泥。本文讨论了MRT在LS目光铜业公司精炼厂中的脱铋应用。MRT车间可以获得完全的纯利... 分子识别技术(MRT)是铜精炼厂的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分离技术。MRT已用于脱除包括铋、锑和铁在内的主要铜杂质。此外,MRT也可以用于精炼含贵金属的阳极泥。本文讨论了MRT在LS目光铜业公司精炼厂中的脱铋应用。MRT车间可以获得完全的纯利润。温山精炼厂在安装MRT脱铋系统前,LS日光铜业公司采用碳酸钡沉淀系统控制精炼厂电解液中的铋含量。这种工艺与MRT系统相比,操作费用更为昂贵,而每批或每次循环的脱铋率更低。本文讨论了MRT脱铋工艺、MRT车间的电解精炼的操作数据和性能数据、铋副产品的生产,并对铜精炼厂的MRT工艺进行了全面描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电解液 杂质控制 脱铋 分子识别技术 LS日光铜业公司
下载PDF
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在北京举行
14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2004年第1期64-64,共1页
关键词 “中国有机质谱学第十二届全国学术大会” 北京 罗国安 教授 分子识别技术 生物基质
下载PDF
新型氮杂冠醚吸附剂对低浓度La^(3+)的富集性能研究
15
作者 吴江华 肖松文 +3 位作者 杨天足 张杜超 万洪强 夏大厦 《湖南有色金属》 CAS 2021年第1期45-49,共5页
基于分子识别分离技术,将氮杂冠醚固化到硅胶树脂上制备成新型吸附剂,用于从硫酸体系中吸附分离La^(3+)。结果表明,氮杂冠醚吸附剂对硫酸体系中稀土La^(3+)表现出较强的吸附分离能力。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298 K、时间15 min,且液相中平... 基于分子识别分离技术,将氮杂冠醚固化到硅胶树脂上制备成新型吸附剂,用于从硫酸体系中吸附分离La^(3+)。结果表明,氮杂冠醚吸附剂对硫酸体系中稀土La^(3+)表现出较强的吸附分离能力。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298 K、时间15 min,且液相中平衡阴离子浓度和溶液pH对吸附过程影响不大。吸附反应为吸热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最大饱和吸附容量22^23 mg/g。吸附反应的机理在于冠醚环上N、O原子与La^(3+)之间的配位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识别分离技术 氮杂冠醚 硫酸体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