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乳清蛋白含量营养棒在储藏初期的小分子迁移及对其质地硬化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陆乃彦 张靓 +2 位作者 张轩 李艳芳 周鹏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49-53,共5页
高蛋白营养棒在储藏过程中的硬化问题,严重限制了此类食品的货架期。引起这类食品硬化的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采用乳清分离蛋白/水/甘油组成的简化模型体系,通过调整溶剂中水与甘油的比例,改变体系的储藏稳定性,并采用质构仪、激光共聚... 高蛋白营养棒在储藏过程中的硬化问题,严重限制了此类食品的货架期。引起这类食品硬化的机制十分复杂。本研究采用乳清分离蛋白/水/甘油组成的简化模型体系,通过调整溶剂中水与甘油的比例,改变体系的储藏稳定性,并采用质构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低场核磁共振,研究小分子迁移对其储藏初期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剂中甘油比例的逐渐增加,体系储藏初期硬度变化趋势从"基本不变"逐步转变为"迅速硬化"。在乳清蛋白的纯水体系中,蛋白颗粒完全溶解,体系均匀稳定而未发生显著的分子迁移,硬度几乎不变;随着溶剂中甘油比重的增加,体系内逐渐出现未完全水合的蛋白颗粒,小分子物质从体相向颗粒内部迁移,致使分子流动性显著降低,体系微结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质地不断硬化。由此推测,小分子迁移是高蛋白营养棒储藏初期迅速硬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蛋白食品 储藏初期 硬化 分子迁移
下载PDF
应用FRAP技术研究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体系中的分子迁移
2
作者 贾晓戈 李娟 +2 位作者 陆乃彦 张轩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4-61,共8页
文中构建了酪蛋白酸钠和浓缩乳蛋白这2种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模型体系,并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对模型体系在贮藏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分子迁移运动等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高蛋白中间水分模型体系的荧光恢复率与蛋白的种类和贮藏时... 文中构建了酪蛋白酸钠和浓缩乳蛋白这2种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模型体系,并采用荧光漂白恢复技术对模型体系在贮藏过程中微观结构变化以及分子迁移运动等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高蛋白中间水分模型体系的荧光恢复率与蛋白的种类和贮藏时间有关,其中,浓缩乳蛋白模型体系较酪蛋白酸钠模型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迅速,且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这2种模型体系的荧光强度恢复率呈逐渐减缓的趋势。由此可见,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在贮藏前期体系中小分子在热力学牵引下发生迁移运动有可能进一步导致体系微结构及质地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漂白恢复技术 高蛋白中间水分食品 分子迁移 微观结构
下载PDF
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塑料材料中迁移研究现状 被引量:3
3
作者 史迎春 胡长鹰 +2 位作者 刘芳 曾少甫 匡衡峰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30-35,共6页
目的概述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应用于小分子物质在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迁移研究的应用进展。方法综合近20年国内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小分子扩散行为的研究进展。结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不仅可以定性地描述小分子在食品塑料包装材料... 目的概述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应用于小分子物质在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迁移研究的应用进展。方法综合近20年国内外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小分子扩散行为的研究进展。结果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不仅可以定性地描述小分子在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扩散行为,而且能模拟聚合物材料的一些结构与性能,分析影响小分子迁移行为的因素,确定小分子的扩散系数。结论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在食品塑料包装材料迁移研究应用中仍存在许多尚未完善与尚未研究的部分,包括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计算所得扩散系数与实验值、半经验公式计算值有差异,在复合膜中模拟应用较少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 分子迁移 扩散
下载PDF
聚合物包装材料上单体分子的迁移 被引量:8
4
作者 韩兆让 卢爱玲 《塑料包装》 CAS 1996年第1期9-13,共5页
着重探讨了聚合物包装材料上单体分子向液体食品内迁移的基本模拟方法、影响因素、相关理论及数学模型。
关键词 包装材料 单体分子迁移 食品包装 聚合物
下载PDF
聚硫密封胶分子迁移对聚氨酯薄膜性能的影响
5
作者 张瑞明 刘向阳 +2 位作者 尹锐 姜志国 陈树刚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 CAS 2020年第2期51-54,共4页
将双组分聚硫密封胶(HM108B)涂覆于聚氨酯薄膜表面,制成复合薄膜样片,将样片置于80℃烘箱中45 d。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聚硫密封胶分子迁移对聚氨酯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涂覆HM108B的样片相比,... 将双组分聚硫密封胶(HM108B)涂覆于聚氨酯薄膜表面,制成复合薄膜样片,将样片置于80℃烘箱中45 d。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聚硫密封胶分子迁移对聚氨酯薄膜的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涂覆HM108B的样片相比,涂覆HM108B的样片热老化后颜色更深,拉伸强度降低程度更大;红外测试显示HM108B中小分子向聚氨酯薄膜中迁移,导致薄膜性能下降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氨酯 橡胶 界面 分子迁移 性能
原文传递
高分子迁移率族蛋白-1在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中表达的作用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卫东 余灿 +5 位作者 余枭 李霞 李志强 朱红伟 韩铎 黄珲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650-1653,共4页
目的建立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模型,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rmTNF-α)(10ng/m1)、泛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 目的建立小鼠成纤维(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模型,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l)在其发生中的作用机制。方法以小鼠重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rmTNF-α)(10ng/m1)、泛半胱氨酰天冬氨酸特异性蛋白酶(Caspase)抑制剂z-VAD—fmk(10μm0L/L)、程序性坏死抑制剂Nec-1(30μmol/L)处理L929细胞,建立程序性坏死模型。采用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V-FITC)/碘化丙锭(PI)双染流式检测细胞生存和死亡率;电镜观察细胞死亡形态;Westernblot检测程序性坏死关键信号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磷酸化混合系列激酶样结构域蛋白(pMLKL)及HMGBl在核内/胞质的改变,同时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胞外HMGBl水平;免疫共沉淀检测HMGBl与RIP3之间相互作用。结果程序性坏死组PI阳性率明显增加,生存率下降[(32.76±2.00)%比(16.16±3.00)%;(61.77±3.00)%比(78.63%±3.5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PI阳性率明显下降,生存率上升[(1.76±0.50)%比(32.76±2.00)%;(96.73±7.00)%比(61.77±3.00)%]。程序性坏死组RIP3/pMLKL的表达上调(t=71.085,P=0.000;t=58.314,P=0.00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RIP3/pMLKL表达下调(t=-23.620,P=0.000;t=-36.616,P=0.000)。程序性坏死组核HMGBl的表达减少,胞质HMGBl表达增加,胞外HMGBl增加(t=-41.299,P=0.000;t=56.667,P=0.000;t=63.319,P=0.000),抑制程序性坏死后,胞外HMGBl减少(t=-31.095,P=0.000)。程序性坏死组HMGBl与RIP3结合减弱,抑制程序性坏死后HMGBl与RIP3结合增强(t=-20.201,P=0.000;t=18.529,P:0.ooo)。结论TNF-α联合z-VAD-fmk可诱导L929细胞程序性坏死,HMGBl从核内释放至胞质,通过被动方式释放至胞外,发挥其相关致炎作用。同时胞质HMGBl通过与RIP3相互作用可能对程序性坏死起到负向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迁移率族蛋白-1 程序性坏死 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
原文传递
富勒烯衍生物(C_(36)OH)^+异构体间的相互转化机理──羟基(OH)的分子内迁移 被引量:2
7
作者 许秀芳 杨作银 +4 位作者 王贵昌 尚贞峰 吴本湘 潘荫明 赵学庄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82-685,共4页
用从头算 HF/STO-3 G方法对 ( C36 OH) +的 3种异构体之间的重排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异构体 2的热力学稳定性最强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 ,由异构体 1和 3转化为 2比反方向转化容易得多 .结合电荷在碳笼表面的分布 ,预计动... 用从头算 HF/STO-3 G方法对 ( C36 OH) +的 3种异构体之间的重排机理进行了理论研究 .计算结果表明 ,异构体 2的热力学稳定性最强 ;从动力学角度考虑 ,由异构体 1和 3转化为 2比反方向转化容易得多 .结合电荷在碳笼表面的分布 ,预计动力学上最终在 C7和 C2 6位置上发生羟基加成的几率最大 ,该结论与热力学上预计的跨赤道六元环内羟基 1 ,4-加成所得到的 C36 ( OH)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勒烯衍生物 相互转化机理 羟基 分子迁移 Ab INITIO
下载PDF
过氧烷基自由基分子内氢迁移反应类速率常数的计算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尚俊 谈宁馨 +2 位作者 姚倩 李泽荣 李象远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859-865,共7页
过氧烷基自由基分子内氢迁移是低温燃烧反应中的一类重要基元反应.本文用等键反应方法计算了该类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所有反应物、过渡态、产物的几何结构均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本文提出了用过渡态反应中心几何结构守恒... 过氧烷基自由基分子内氢迁移是低温燃烧反应中的一类重要基元反应.本文用等键反应方法计算了该类反应的动力学参数.所有反应物、过渡态、产物的几何结构均在B3LYP/6-311+G(d,p)水平下优化得到.本文提出了用过渡态反应中心几何结构守恒作为反应类判据,并将该分子内氢迁移反应分为四类,包括(1,3)、(1,4)、(1,5)、(1,n)(n=6,7,8)氢迁移类.分别将这4类反应类中最小反应体系作为类反应的主反应,并分别在B3LYP/6-311+G(d,p)低水平和CBS-QB3高水平下得到其近似能垒和精确能垒.其余氢迁移反应作为目标反应,在B3LYP/6-311+G(d,p)低水下计算得到其近似能垒,再采用等键反应方法校正得到目标反应的精确反应势垒和精确速率常数.研究表明,采用等键反应方法只需在低水平用从头算计算就可以得到大分子反应体系的高精度能垒和速率常数值,且本文按等键反应本质的分类方法更能揭示反应类的本质,并对反应类的定义给出了客观标准.本文的研究为碳氢化合物低温燃烧模拟中重要的过氧烷基分子内氢迁移反应提供了准确的动力学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类等键反应方法 反应势垒 速率常数 过氧烷基分子内氢迁移反应
下载PDF
β-榄香烯对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1
9
作者 贺惠娟 邢彩珍 熊振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6期28-30,共3页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体外传代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VEGF组、VEGF+榄香烯组。对照组仅予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处理;VEGF组在对照组基... 目的探讨β-榄香烯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A.hy926体外传代培养,随机分为对照组、VEGF组、VEGF+榄香烯组。对照组仅予无血清的DMEM培养基处理;VEGF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适量VEGF,使其终浓度为10 ng/m L;VEGF+榄香烯组在VEGF组基础上予适量β-榄香烯,使其终浓度为100μg/m L。各组处理24 h,收集细胞,采用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Real-time PCR法检测细胞转录因子ETS1及迁移相关分子CDC42、RAC1、RAC2 mRNA表达,JASPAR数据库分析迁移相关分子CDC42、RAC1、RAC2启动子序列中可能的转录因子ETS1结合位点。结果对照组、VEGF组、VEGF+榄香烯组细胞迁移数分别为(9.4±3.7)、(50.4±13.9)、(23.7±8.4)个;与对照组比较,VEGF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增强(P<0.05);与VEGF组比较,VEGF+榄香烯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VEGF组细胞转录因子ETS1及迁移相关分子CDC42、RAC1、RAC2 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升高(P均<0.05);与VEGF组比较,VEGF+榄香烯组细胞转录因子ETS1及迁移相关分子CDC42、RAC1、RAC2mRNA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均<0.05)。在迁移相关分子CDC42、RAC1、RAC2启动子序列中分别发现1、2、7个转录因子ETS1结合位点。结论β-榄香烯可抑制VEGF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转录因子ETS1表达,调控Rho GTP酶家族迁移相关分子CDC42、RAC1和RAC2的转录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榄香烯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细胞迁移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转录因子 RhoGTP酶家族迁移相关分子
下载PDF
国内外食品包装安全研究进展 被引量:38
10
作者 许文才 李东立 魏华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86-90,共5页
介绍了国内外有关纸张、塑料、金属等包装材料中小分子化学物质向食品内的迁移研究。提出这些小分子化学物质对食品的污染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各个国家目前纷纷制定相应的法规以确保食品安全,并指出了我国食品安全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软包装 分子迁移 BPO 2-ITX 松香酸
下载PDF
软质聚氯乙烯材料的改性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保成 申欣 +3 位作者 李荣勋 李伟 丁乃秀 刘光烨 《聚氯乙烯》 CAS 2005年第7期24-27,共4页
研究了己二酸二辛酯(DOA)、聚酯增塑剂与粉末丁腈橡胶(P83)高分子改性剂对软质聚氯乙烯(PVC)材料的低温脆化温度、分子迁移率和空气热失重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A可改善软质PVC材料的耐低温性能,但却降低了材料的耐久性能;聚酯增塑... 研究了己二酸二辛酯(DOA)、聚酯增塑剂与粉末丁腈橡胶(P83)高分子改性剂对软质聚氯乙烯(PVC)材料的低温脆化温度、分子迁移率和空气热失重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OA可改善软质PVC材料的耐低温性能,但却降低了材料的耐久性能;聚酯增塑剂则正好相反;P83则可以同时显著提高材料的耐低温性和耐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质聚氯乙烯 增塑剂 低温脆化温度 分子迁移 空气热失重
下载PDF
复合添加物增强干坯强度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玉书 李瑛 《电瓷避雷器》 CAS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6-18,共3页
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和磷酸组成的复合添加物可以使干燥后坯体的弯曲强度提高2~3倍,有机聚合物的加入有效地阻止了干燥时磷酸(盐)的迁移,使添加物在坯体中均匀分布,保证了坯体正常的施釉性能,含添加物的坯体烧成后的结构与组成没有本质上... 采用高分子聚合物和磷酸组成的复合添加物可以使干燥后坯体的弯曲强度提高2~3倍,有机聚合物的加入有效地阻止了干燥时磷酸(盐)的迁移,使添加物在坯体中均匀分布,保证了坯体正常的施釉性能,含添加物的坯体烧成后的结构与组成没有本质上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添加物 干胚强度 干燥强度 磷酸 分子聚合物 分子迁移 瓷体
下载PDF
泊肃叶流中环形高分子的迁移行为及与线性高分子的差异 被引量:2
13
作者 杨镇岳 陈文多 +1 位作者 刘立军 陈继忠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239-1248,共10页
采用多粒子碰撞动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耦合的模拟方法,研究了圆管内环形链的迁移行为和构象性质,并与线形链的结果相比较.模拟结果表明环形链随着流场强度的增加向圆管中心迁移,该现象是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导致,而非剪切梯度.剔除流体力学... 采用多粒子碰撞动力学与分子动力学相耦合的模拟方法,研究了圆管内环形链的迁移行为和构象性质,并与线形链的结果相比较.模拟结果表明环形链随着流场强度的增加向圆管中心迁移,该现象是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导致,而非剪切梯度.剔除流体力学相互作用,发现环形链沿流场方向的拉伸程度比含流体力学相互作用时更大.给定流场强度,环形链链长越长,与管壁之间的流体力学相互作用越强,导致其在圆管中心附近出现的概率更高.通过比较相同平衡态尺寸和链长的环形链和线形链在圆管中的迁移行为和构象性质,发现线形链沿流场方向的拉伸比环形链更强,导致其更易向管壁方向发生迁移,因此线形链在圆管中心附近出现的概率低于环形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泊肃叶流 环形链 流体力学相互作用 分子迁移
原文传递
浓缩乳蛋白的脱钙处理对高蛋白营养棒质构的影响 被引量:1
14
作者 余韵 刘大松 周鹏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75-82,共8页
以一系列脱钙梯度的浓缩乳蛋白(milk protein concentrate,MPC)为原料制备高蛋白营养棒(highprotein nutrition bar,HPNB)模型体系,采用低场核磁和全质构分析等探究了MPC的脱钙处理对HPNB中小分子迁移和质构的影响。随脱钙率升高,HPNB... 以一系列脱钙梯度的浓缩乳蛋白(milk protein concentrate,MPC)为原料制备高蛋白营养棒(highprotein nutrition bar,HPNB)模型体系,采用低场核磁和全质构分析等探究了MPC的脱钙处理对HPNB中小分子迁移和质构的影响。随脱钙率升高,HPNB中小分子迁移达到平衡所需时间变短,体系中蛋白颗粒更易与小分子相融合,得到的体系更均一稳定,当脱钙率>28.3%时,体系中小分子分布差异较小,体系均为均一稳定相。脱钙使得体系硬度和内聚性均增大,不易发生碎裂,脱钙率为28.3%时,体系硬度适中,内聚性显著提高,满足储藏要求,同时也可保留MPC中的大部分的钙成分;而脱钙率>28.3%时,体系硬度过大,钙成分少,不易被消费者接受,这一研究结果有利于拓宽浓缩乳蛋白配料在高蛋白营养棒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浓缩乳蛋白 离子交换 高蛋白营养棒 分子迁移 微观结构 质构
下载PDF
流延聚乙烯专用料ZF4533H和ZF4527C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林华杰 方忠阳 《塑料包装》 CAS 2018年第3期51-55,15,共6页
介绍了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流延聚乙烯专用料ZF4533H和ZF4527C的研究,分析对比了市场常用的线性聚乙烯树脂与ZF4533H和ZF4527C在流延聚乙烯薄膜制造过程中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ZF4533和ZF4527C专用料,流延聚乙烯薄膜膜面不会氧化变色、... 介绍了中国石化镇海炼化流延聚乙烯专用料ZF4533H和ZF4527C的研究,分析对比了市场常用的线性聚乙烯树脂与ZF4533H和ZF4527C在流延聚乙烯薄膜制造过程中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使用ZF4533和ZF4527C专用料,流延聚乙烯薄膜膜面不会氧化变色、小分子迁移析出少、外观瑕疵点少,气味低,薄膜纵横向拉伸强度一致、厚薄度偏差小、透明度高、雾度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延聚乙烯 包装膜 热封温度 晶点 外观瑕疵点 分子迁移 表面氧化变色
下载PDF
苯并咪唑苯并异喹啉酮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靳瑞发 包洪政 《分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27-131,共5页
采用密度泛函、含时密度泛函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研究了苯并咪唑苯并异喹啉酮(1)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特性和光谱性质,并用极化连续模型考虑了溶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和荧光发射过程的电子垂直跃迁是由... 采用密度泛函、含时密度泛函和单激发组态相互作用(CIS)方法研究了苯并咪唑苯并异喹啉酮(1)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特性和光谱性质,并用极化连续模型考虑了溶剂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合物1及其衍生物的吸收和荧光发射过程的电子垂直跃迁是由于分子内的电荷迁移.化合物1中取代基的位置及给吸电子能力影响其HOMO-LUMO能隙和电荷迁移量.在分子中引入吸电子和给电子取代基,均使最大吸收波长和最大荧光发射波长红移,计算的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得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苯并异喹啉酮衍生物 自然键轨道(NBO)电荷 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分子内电荷迁移
下载PDF
流场驱动高分子链迁移穿过微通道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被引量:7
17
作者 郭佳意 李学进 梁好均 《高分子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高分子链在流场驱动作用下迁移穿过微通道过程中的链构象变化和动力学行为.在足够大的流场力驱动作用下,高分子链在沿着流场方向逐渐被拉伸,从而能够穿过管径小于其自身尺寸的微通道.耗散粒子动力学模... 利用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研究了高分子链在流场驱动作用下迁移穿过微通道过程中的链构象变化和动力学行为.在足够大的流场力驱动作用下,高分子链在沿着流场方向逐渐被拉伸,从而能够穿过管径小于其自身尺寸的微通道.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结果表明高分子链的迁移过程主要分为3个步骤:(1)在流场驱动作用下,高分子链漂移并逐渐靠近微通道入口;(2)高分子链逐渐调整自身构象,并使其部分进入微通道;(3)高分子链成功穿过微通道.同时,模拟还发现当高分子链尺寸大于微通道细管道管径时,高分子链穿过微通道所需的平均迁移时间随着流量的增加而逐渐减小.此外,为了研究高分子链刚性对高分子链穿过微通道的影响,模型中还引入了蠕虫状高分子链模型.模拟结果发现,高分子链的链刚性越强,其迁移穿过微通道的时间越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迁移 流场驱动力 跨膜输运 耗散粒子动力学
原文传递
倍硫磷的甲基在分子内和分子间迁移的质谱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任响 张小平 +4 位作者 王雨芬 曹静瑜 程媛媛 冯守华 陈焕文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58-364,共7页
甲基迁移反应在合成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所报道的甲基迁移反应大多数发生在不同种类分子之间.因此,寻找新型甲基迁移反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环境中常见的杀虫剂倍硫磷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为分... 甲基迁移反应在合成化学和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迄今为止,所报道的甲基迁移反应大多数发生在不同种类分子之间.因此,寻找新型甲基迁移反应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本研究以环境中常见的杀虫剂倍硫磷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喷雾质谱技术为分析工具对反应体系进行高灵敏分析,探究在CF3COOH及纳米二氧化钛(TiO2)条件下,倍硫磷分子中发生甲基迁移反应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在CF3COOH和TiO2共同作用下,倍硫磷分子中的甲基可以从同一分子的氧原子上迁移到不饱和硫原子上,发生分子内1,3-甲基迁移反应,形成异构体硫甲基化产物;同时,异构体产物中的甲基还可以从硫原子上再继续迁移到另一分子倍硫磷的不饱和硫原子上,发生分子间甲基迁移反应.同时结合密度泛函理论计算对倍硫磷分子内和分子间甲基迁移反应的过程进行动态模拟,并对其迁移机理进行解释.本研究发现了倍硫磷能发生分子内和分子间甲基迁移反应,提供了一种研究甲基迁移反应的质谱方法,为倍硫磷的降解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硫磷 分子内甲基迁移 分子间甲基迁移 电喷雾质谱 三氟乙酸 纳米二氧化钛
原文传递
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研究(英文) 被引量:2
19
作者 童晓峰 张兆国 张绪穆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3期416-426,共11页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 对铑催化的1,6-烯炔环异构化反应进行了研究,这类反应具有较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在转化过程中,卤素发生了分子内转移.这类反应提供了一条新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具有α-氯烯基结构的丁内酯、丁内酰胺、四氢呋喃、吡喃以及五元碳环等分子的方法.发展了两种不同的催化剂体系,即阳离子催化剂体系和中性催化剂体系.阳离子催化剂体系仅能催化顺式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相反中性催化剂体系不但能催化顺反烯炔底物的环异构化,而且具有更广的底物适应范围.利用各种烯炔异构体,通过合适的控制实验对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涉及π-烯丙基铑中间体的可能机理,并且利用该机理对一些反应现象进行了解释.最后利用Suzuki偶联反应对产物进行了衍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铑催化 1 6-烯炔环异构化 分子内卤素迁移
下载PDF
沥青指纹识别系统评价沥青路面老化机理研究
20
作者 马辉 杨晓强 季天剑 《交通科技与管理》 2022年第24期0075-0077,共3页
通过江苏2年、4年、7年和14年沥青路面指纹系统识别分子迁移规律,得出路面各层位中的沥青老化机理。通过路面沥青分子链测试的方法认为,沥青路面4年以内的沥青老化只限路表10mm左右的位置。其他的深度老化明显比较弱,可以忽略不计。沥... 通过江苏2年、4年、7年和14年沥青路面指纹系统识别分子迁移规律,得出路面各层位中的沥青老化机理。通过路面沥青分子链测试的方法认为,沥青路面4年以内的沥青老化只限路表10mm左右的位置。其他的深度老化明显比较弱,可以忽略不计。沥青路面运营周期达到7年以上,沥青老化迁移缓慢。14年路面测试的数据表明,中面层中部以下的基质沥青以及高分子改性剂老化很缓慢,可以认为没有明显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沥青指纹识别 沥青路面老化机理 层间分子迁移过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