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子间高缔合比例疏水聚合物研究(Ⅰ) 被引量:20
1
作者 冯茹森 郭拥军 +1 位作者 薛新生 李爱辉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64-167,共4页
分析了目前疏水缔合聚合物在研究和应用中的存在问题,认为主要原因是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不当和聚合反应控制不当。分析了环境-疏水缔合作用-HAWP流变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疏水缔合作用是HAWP水溶液中形成可逆的超分子结构和溶液保... 分析了目前疏水缔合聚合物在研究和应用中的存在问题,认为主要原因是聚合物分子结构设计不当和聚合反应控制不当。分析了环境-疏水缔合作用-HAWP流变性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认为疏水缔合作用是HAWP水溶液中形成可逆的超分子结构和溶液保持其结构流体特性的根本原因,而分子设计的手段可以实现对分子链内缔合/分子链间缔合动态平衡的调节。分析了疏水缔合作用与HAWP溶液耐温抗盐性能之间的关系,提出了设计分子间高缔合比例疏水缔合聚合物的分子设计目标通过调节所引入疏水基团参与溶液超分子缔合结构的效率,使其溶液的耐温抗盐性能得到进一步提高,同时尽可能降低因疏水基团的引入带来的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水缔合聚合物 分子设计 分子内/分子缔合 疏水效应 作用机理
下载PDF
HNO与(HF)_(1≤n≤3)分子间的蓝移与红移氢键 被引量:3
2
作者 倪杰 黎安勇 闫秀花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2000-2006,共7页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HNO与分子簇(HF)1≤n≤3形成的蓝移与红移氢键.在这些体系中,F…H—N都是蓝移氢键,重极化与重杂化和分子内超共轭导致了氢键的蓝移;所有的X…H—F(X=O,N,F)氢键都是红移的,分子间超共轭导致了氢键的红移....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HNO与分子簇(HF)1≤n≤3形成的蓝移与红移氢键.在这些体系中,F…H—N都是蓝移氢键,重极化与重杂化和分子内超共轭导致了氢键的蓝移;所有的X…H—F(X=O,N,F)氢键都是红移的,分子间超共轭导致了氢键的红移.在多分子体系形成的氢键链中,分子间超共轭作用呈现规律性递变,它导致了氢键强度与频率位移的规律性变化,电子密度拓扑分析结果反映和支持了这种规律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移氢键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分子分子内超共轭 重杂化
下载PDF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吴多明 宋焱峰 侯一平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62-64,i0001,共4页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中心完成。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大鼠短暂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5-06在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实验中心完成。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和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每组15只。制模成功后观测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变化,脑梗死体积,行苏木精-伊红染色计数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数目,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实验中假手术组未见动物死亡,缺血再灌注组2只动物死亡,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1只动物死亡。死因均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①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及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动物均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且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动物神经行为学评分有改善眼(2.04±0.47),(2.71±0.29),分(P<0.05)演;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梗死体积小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眼(20.21±1.55),(29.57±4.40)%,P<0.05演,假手术组未见梗死灶。②脑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大鼠脑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增加。阳性反应的细胞间黏附分子1主要见于脑缺血侧梗塞区及其周围的毛细血管壁,于神经元和胶质细胞也可见。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的表达较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减少眼(11.29±1.11),(17.14±1.77),P<0.05演。③假手术组细胞形态正常;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组右侧大脑缺血范围内皮质水肿明显,神经细胞外周隙扩大,毛细血管周隙增宽,血管内血栓形成,在皮质和纹状体可见大量死亡神经元,可见筛状坏死灶,间质水肿呈松网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的浸润;还原型谷胱甘肽处理组大脑皮质神经细胞层次尚清晰,未见明显坏死灶,神经细胞及毛细血管周围间隙稍大,但明显小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间质水肿、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也轻于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结论:外源性谷胱甘肽可以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引起的神经行为障碍,减少脑梗死体积,通过减少脑缺血引起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浸润,从而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而发挥对脑缺血后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谷胱甘肽 脑缺血 再灌注 细胞黏附分子/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连接链长对双核钌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ECL影响研究
4
作者 刘凤玉 孙世国 高玉龙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69-473,共5页
为深入研究连接碳链长度n对双核三联吡啶钌标记物Ru(bpy)23+(CH2)nRu(bpy)23+(n=3,5,8)自身分子内,以及不同外加碱存在下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ECL性能,考察了在DBAE(二丁基乙醇胺)、TPA(三丙胺)等共反应碱存在下,Pt、Au、GC等不同工作... 为深入研究连接碳链长度n对双核三联吡啶钌标记物Ru(bpy)23+(CH2)nRu(bpy)23+(n=3,5,8)自身分子内,以及不同外加碱存在下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ECL性能,考察了在DBAE(二丁基乙醇胺)、TPA(三丙胺)等共反应碱存在下,Pt、Au、GC等不同工作电极上,连接碳链长度n对双核标记物自身分子内,以及外加碱存在下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ECL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ECL强度随着连接碳链长度的增加逐渐增大,并且工作电极种类将直接影响ECL结果,这为今后该类双核标记物的结构设计以及双核标记物分子内与分子间协同ECL性能的提升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核三联吡啶钌 电化学发光 分子内作用 分子作用 分子内分子协同作用
下载PDF
基于弱分子间力超分子液晶性能影响因素分析(上)
5
作者 赵驰峰 《上海化工》 CAS 2012年第3期28-30,共3页
超分子液晶是利用氢键、离子相互作用;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华力等弱分子间相互作用构筑的多种超分子液晶复合体系。这种弱分子间力具有动态可逆性,对外部环境(压力、温度、磁场、电场、pH值、光感、化学反应等)具有通... 超分子液晶是利用氢键、离子相互作用;电荷转移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及范德华力等弱分子间相互作用构筑的多种超分子液晶复合体系。这种弱分子间力具有动态可逆性,对外部环境(压力、温度、磁场、电场、pH值、光感、化学反应等)具有通过氢键的缔合与解缔合以及电荷转移来改变其结构的独特的响应刺激的功能特性。另外,利用弱分子间力构筑的超分子液晶复合体系具有质量或电荷传输性、传递性、信息储存功能、分子传感等动态功能性、环境友好性及低能耗加工性等特点,故该领域将是未来材料科学体系发展的主方向。对超分子液晶性能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与研究,并对超分子液晶分类进行了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液晶分子 氢键配位离子作用 电荷转移复合液晶体系
下载PDF
分子内和分子间双量子相干信号随预备期的变化规律
6
作者 朱小钦 陈忠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7-41,共5页
设计简化的三脉冲序列,研究高极化液体核磁共振中同核自旋体系中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双量子相干信号随预备期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分子内与分子间双量子相干的性质与机理,为分离检测二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首先对普适的同核二自... 设计简化的三脉冲序列,研究高极化液体核磁共振中同核自旋体系中的分子内与分子间双量子相干信号随预备期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分子内与分子间双量子相干的性质与机理,为分离检测二者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首先对普适的同核二自旋IpSq(p,q=1,2,3,…)体系进行理论推导,得到分子内与分子间多量子相干信号与预备期的关系表达式,并利用6种不同的自旋体系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理论推导结果相当吻合.这种方法还可以扩展到异核自旋体系中,对分子结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 分子内分子双量子相干 脉冲序列
下载PDF
HNO(HNS)与分子簇(HF)_(1≤n≤3)形成蓝移氢键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倪杰 黎安勇 闫秀花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9-54,共6页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HNO(HNS)与(HF)1≤n≤3形成的蓝移氢键.计算结果表明:在HNO体系中,氢键NH…F的形成导致NH键收缩与伸缩振动频率蓝移,且随着n增大而增大;在HNS体系中,NH键是微小蓝移的,但键长增大,n相同时,NH键蓝移比HNO体...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HNO(HNS)与(HF)1≤n≤3形成的蓝移氢键.计算结果表明:在HNO体系中,氢键NH…F的形成导致NH键收缩与伸缩振动频率蓝移,且随着n增大而增大;在HNS体系中,NH键是微小蓝移的,但键长增大,n相同时,NH键蓝移比HNO体系的小很多.电子密度拓扑(AIM)分析阐明了这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氢键性质.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表明,在HNO体系中,重极化和重杂化以及分子内超共轭大幅度减小导致了NH键的蓝移;而HNS体系中NH键蓝移很小主要是由于n(S)的超共轭给予能力比n(O)小,因而对σ*(NH)电子密度的调节能力小的缘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移氢键 电子密度拓扑分析 分子分子内超共轭 重杂化
下载PDF
β-环糊精与18-冠-6超分子包合物的形成、结构和热降解 被引量:2
8
作者 朱林红 宋乐新 +2 位作者 陈杰 杨晶 王莽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79-1586,共8页
采用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谱(1H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研究了两个大环主体分子卢.环糊精(β-CD)和18-冠-6(18C6),结果显示,二者通过简单地混合形成了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包合物18C6-β-CD.基于二维核磁共振谱(ROESY)的分析... 采用元素分析、1H核磁共振谱(1HNMR)和电喷雾电离质谱研究了两个大环主体分子卢.环糊精(β-CD)和18-冠-6(18C6),结果显示,二者通过简单地混合形成了计量比为1:1的超分子包合物18C6-β-CD.基于二维核磁共振谱(ROESY)的分析,提出了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可能位点:18C6更倾向于驻留在β-CD的小口端.用热重分析和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比较了包合作用前后热降解过程包括降解度和降解产物的差异性,研究表明,18C6的存在促使届一CD提前分解,同时,由于分子间相互作用,导致二者分解产物中大碎片的相对含量大幅减小.这些结果显示,一个柔性大环分子18C6和一个刚性大环分子β-CD之间通过分子组装可以形成超分子包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环糊精 18-冠-6:包合物 分子相互作用:超分子:分子组装
下载PDF
慢性荨麻疹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oll样受体和DC-SIGN的检测和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王晓菲 刘军连 +3 位作者 宋淑军 徐冰心 谭小青 司少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6-739,共4页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TLR2)、TLR7、TLR9与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的表达。方法分离CU患者20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PBMC,部分细胞提取RNA,采用实时荧... 目的检测慢性荨麻疹(CU)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样受体2(TLR2)、TLR7、TLR9与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间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DC-SIGN)的表达。方法分离CU患者20例与正常对照组20例外周血PBMC,部分细胞提取RNA,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TLR2、TLR7、TLR9和DC-SIGN 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剩余PBMC中TLR2、TLR7、TLR9和DC-SIGN的蛋白表达。结果 CU患者PBMC的DC-SIGN mRNA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CU患者PBMC TLR2蛋白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DC-SIGN蛋白表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 CU患者PBMC的DC-SIGN表达降低,TLR2蛋白表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LL样受体 树突细胞特异性细胞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 慢性荨麻疹
下载PDF
高分子溶液剪切增稠行为、机理及应用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周玲 刘合 +3 位作者 罗健辉 钱家盛 谢永军 杨海洋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9,共9页
综述了具有剪切增稠性质的高分子溶液及其流变行为,分析了高分子溶液剪切增稠的机理,讨论了高分子浓度、分子量和高分子组成等对剪切增稠高分子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最后介绍了高分子剪切增稠体系在石油开采、抗冲减振及日用化工等领域... 综述了具有剪切增稠性质的高分子溶液及其流变行为,分析了高分子溶液剪切增稠的机理,讨论了高分子浓度、分子量和高分子组成等对剪切增稠高分子溶液流变行为的影响,最后介绍了高分子剪切增稠体系在石油开采、抗冲减振及日用化工等领域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剪切增稠 缔合聚合物 分子内分子相互作用 应用
原文传递
单重态激子裂分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艳苹 吴义室 付红兵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880-1893,共14页
单重态激子裂分指的是在有机分子中一个单重态激子与相邻的基态发色团相互作用形成两个三重态激子的过程。利用这种多激子效应制成的光伏器件有望突破肖克利-奎瑟限制,使光电转换的理论效率由30%提高到44.4%。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在裂分材... 单重态激子裂分指的是在有机分子中一个单重态激子与相邻的基态发色团相互作用形成两个三重态激子的过程。利用这种多激子效应制成的光伏器件有望突破肖克利-奎瑟限制,使光电转换的理论效率由30%提高到44.4%。近年来各国科学家在裂分材料的设计合成和器件化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对于激子裂分物理本质的认知仍然存在争议和分歧。本文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激子裂分材料的最新进展和本研究组的相关工作。简要回顾了激子裂分的发展历史,从概念、裂分的发生条件和作用机制三方面介绍了激子裂分过程,综述了具有分子间和分子内裂分性质的材料的最新研究成果。在系统归纳激子裂分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对单重态激子裂分的发展趋势和应用探索指出了可能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太阳能电池 光能转化 光物理 分子分子内
下载PDF
HBV感染与宿主细胞高尔基体α^1甘露糖苷酶Ⅰ活性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邹小静 王旻昕 田德英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278-280,共3页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与宿主细胞高尔基体α1甘露糖苷酶I(Golgi MⅠ)活性的关系。方法:培养Hep G2细胞和Hep G2.2.15细胞,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高尔基复合体,比色法检测Golgi MⅠ的活性,RT-PCR法检测基因MAN1A1(人甘露糖苷酶1... 目的:研究慢性HBV感染与宿主细胞高尔基体α1甘露糖苷酶I(Golgi MⅠ)活性的关系。方法:培养Hep G2细胞和Hep G2.2.15细胞,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纯化高尔基复合体,比色法检测Golgi MⅠ的活性,RT-PCR法检测基因MAN1A1(人甘露糖苷酶1A类成员1)、MAN1A2和MAN1C1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上述3种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Hep G2细胞相比,Hep G2.2.15细胞Golgi MⅠ的活性明显升高,MAN1A1、MAN1A2的m RNA水平显著上调,所编码的MAN1A1、MAN1A2蛋白量也显著增加,而MAN1C1的m 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HBV感染可提高宿主细胞Golgi MⅠ的活性,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MAN1A1、MAN1A2基因m RNA和蛋白表达的量介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病毒 乙型 高尔基体α1甘露糖苷酶I 树突状细胞特异性细胞黏附分子-3-结合非整合素分子 去甘露聚糖修饰
下载PDF
四卤化锰(Ⅱ)配合物的结构调控及力致发光性能 被引量:2
13
作者 秦妍妍 佘鹏飞 +4 位作者 郭颂 黄晓萌 刘淑娟 赵强 黄维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249-255,共7页
力致发光是一种力刺激诱导的发光现象。由于其独特的发光方式,使得力致发光材料在结构损伤检测、压力传感、显示和安全标记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已报道的力致发光材料大多基于无机材料体系,而有机力致发光材料体系相对较... 力致发光是一种力刺激诱导的发光现象。由于其独特的发光方式,使得力致发光材料在结构损伤检测、压力传感、显示和安全标记等方面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价值。目前已报道的力致发光材料大多基于无机材料体系,而有机力致发光材料体系相对较少,并且人们对其发光机理的认识仍不清晰。在本文中,我们发现锰(Ⅱ)配合物[BPP]2[Mn Br4]具有力致发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力致发光性质的四卤化锰(Ⅱ)配合物。改变有机阳离子配体或者卤素阴离子可对其光物理性质进行有效调控。固态下,这些锰(Ⅱ)配合物均显示出了较强的光致发光现象,同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力致发光特性。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分子内/分子间强的C―H…X(X=Br或Cl)相互作用对锰(Ⅱ)配合物的力致发光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可在较大程度上降低由分子振动和旋转造成的能量损失。本工作将为力刺激响应型材料体系的拓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力致发光 锰(Ⅱ)配合物 绿光发射 磷光 分子内/分子相互作用
下载PDF
B_3N_3H_6与氟代甲烷形成的氢键和双氢键的理论研究
14
作者 罗洪娟 黎安勇 +1 位作者 徐利芳 倪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5-59,共5页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B3N3H6与氟代甲烷HxCF4-x(x=1~3)之间形成的双氢键B—H…H—C和传统氢键N—H…F.结果表明,双氢键作用使BH键长增大与伸缩振动频率红移,以及使CH键长减短与频率蓝移;而传统氢键的作用使NH键长增大与频率红... 运用量子化学从头算方法研究了B3N3H6与氟代甲烷HxCF4-x(x=1~3)之间形成的双氢键B—H…H—C和传统氢键N—H…F.结果表明,双氢键作用使BH键长增大与伸缩振动频率红移,以及使CH键长减短与频率蓝移;而传统氢键的作用使NH键长增大与频率红移.电子密度拓扑性质分析表明这些相互作用具有氢键的基本特征.自然键轨道分析表明分子内与分子间超共轭和重杂化理论可以解释这些氢键的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氢键 蓝移氢键 分子内分子超共轭 重杂化
下载PDF
Hydrogen-bonde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Excited State of Dimethylaminobenzophenone using Time Dependent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15
作者 Yu-ling Chu Zhong Yang +4 位作者 Zhe-feng Pan Jing Liu Yue-yi Han Yong Ding Peng Song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6期654-658,I0003,共6页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time-dependent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elaxation dynamics of dimethylaminobenzophe- none (DMABP) and its hydrogen-bonde...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and time-dependent density-functional theory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and relaxation dynamics of dimethylaminobenzophe- none (DMABP) and its hydrogen-bonded DMABP-MeOH dimer. It is found that, in non- polar aprotic solvent, the transitions from So to S1 and S2 states of DMABP have both n→π and π→π* characters, with the locally excited feature mainly located on the C=O group and the partial CT one characterized by electron transfer mainly from the dimethylaminophenyl group to the C=O group. But when th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 C=O…H-O is formed, the highly polar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character switches over to the first excited state of DMABP-MeOH dimer and the energy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low- lying electronically excited states increases. To gain insight into the relaxation dynamics of DMABP and DMABP-MeOH dimer in the excited state, the potential energy curves for con- formational relaxation are calculated. The formation of twiste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 fer state via diffusive twisting motion of the dimethylamino/dimethylaminophenyl groups is found to be the major relaxation process. In addition, the decay of the Si state of DMABP-MeOH dimer to the ground state, through nonradiative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 stretching vibrations, is facilitated by the formation of the hydrogen bond between DMABP and alcoh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GEN-BOND Intramolecular charge transfer Relaxation dynamic Twistingdynamic
下载PDF
基于(—)-Sparteine的不对称碳锂化反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6
作者 田丽霞 杜文斌 +1 位作者 张扬 唐寿初 《有机化学》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07-514,共8页
以非活化烯烃为底物,利用(-)-sparteine诱导的分子间-分子内不对称碳锂化反应构建高区域选择性和立体选择性的碳碳新键,合成了一系列手性化合物.综述了近十几年基于(-)-sparteine的不对称碳锂化反应最新研究成果.
关键词 非活化烯烃 分子间分子内 (-)-sparteine 对映选择性 碳锂化反应
原文传递
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30例 被引量:32
17
作者 刘京芳 陈景伟 +1 位作者 杜慧兰 张培红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332-334,共3页
目的:通过检测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的影响,观察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 目的:通过检测补肾温阳化瘀法对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血清糖链抗原-125(CA125)的影响,观察补肾温阳化瘀中药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作用,并通过检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的变化,观察细胞黏附分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内异症患者3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于卵泡期相同时间分别抽取空腹肘静脉血,测定治疗前后血清中CA125,sICAM-1,sVCAM-1的含量变化。结果:补肾温阳化瘀法治疗本病总有效率73.33%,补肾温阳化瘀法能降低内异症患者血清中CA125的水平(P<0.01),内异症患者血清sICAM-1,sVCAM-1含量明显升高(P<0.05,P<0.01),经过中药治疗后降低(均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CAM-1,VCAM-1在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补肾温阳化瘀法通过降低sICAM-1,sVCAM-1含量从而在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起到治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异位症 糖链抗原-125 细胞黏附分子-1 血管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 补肾温阳化瘀法
原文传递
自组装的原子层次物理视角
18
作者 王志刚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1775-1782,共8页
作为一种将无序转化为有序的动力学过程途径,自组装的机制认识、规律把握,对于自下而上的进行功能基元组装成材料乃至器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对自组装的原子层次机制理解,探讨了自组装在精度、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和... 作为一种将无序转化为有序的动力学过程途径,自组装的机制认识、规律把握,对于自下而上的进行功能基元组装成材料乃至器件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越发显得重要.本文通过对自组装的原子层次机制理解,探讨了自组装在精度、可靠性等方面的优势和原子层次物理在规律把握等方面的基本作用,进而引申了物理视角中自组装的可能发展方向,提出了复合功能自组装和极端条件自组装发展见解.此外,也引申了以自组装为重要目标的原子层次基础研究发展趋势,提出了相关的量子第一性原理和经验力场理论模拟方法发展思路.希望本文可以为原子层次物理与自组装技术之间的联系,以及为不同学科领域对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的重视有所贡献.与此同时,也期待可以促进这一代表着未来重要发展趋势的技术能力能够对相关产业链乃至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组装 原子层次 分子内分子相互作用 结构与动力学 复杂体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