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分层假设的Green-Ampt模型改进 被引量:43
1
作者 彭振阳 黄介生 +1 位作者 伍靖伟 郭会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6,共8页
传统Green-Ampt入渗模型由于假设过于简化而限制了计算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分层假设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均质入渗土壤分为饱和层、过渡层和干土层,采用Richards模型分析了不同入渗条件下各层的厚度以及各层内含水率和导水率的... 传统Green-Ampt入渗模型由于假设过于简化而限制了计算精度,针对这一问题,在分层假设的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改进:将均质入渗土壤分为饱和层、过渡层和干土层,采用Richards模型分析了不同入渗条件下各层的厚度以及各层内含水率和导水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入渗条件一定时,过渡层占湿润层(包括饱和层和过渡层)比例会随湿润层厚度的增加线性减小,积水深度和土壤初始含水率分别会影响这一线性关系的纵轴截距和斜率,而土壤饱和导水率则对其没有明显影响;过渡层内土壤含水率分布为椭圆形曲线,而导水率随深度增加线性减小。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湿润层的等效导水率并相应给出锋面吸力的计算方法,对传统Green-Ampt模型进行了改进。结果显示,改进后模型计算精度显著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假设 等效导水率 GREEN-AMPT模型
下载PDF
分层均匀假设求解源非均匀分布技术 被引量:1
2
作者 张连平 吴伦强 +1 位作者 党晓军 韦孟伏 《核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7-61,共5页
定量分析放射性废物中的核素残留量可为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处理处置提供主要依据。本文采用分层均匀假设求解放射性核素分布权重的方法解决了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非均匀分布问题,为?能谱法定量分析放射性废物中核素残留量时的源峰探... 定量分析放射性废物中的核素残留量可为放射性废物的分类、处理处置提供主要依据。本文采用分层均匀假设求解放射性核素分布权重的方法解决了废物样品中放射性核素的非均匀分布问题,为?能谱法定量分析放射性废物中核素残留量时的源峰探测效率计算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研究表明,通过两次测量、求解矩阵方程非负解获取样品中核素的大致分布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射性废物 残留量 分层均匀假设
下载PDF
基于降雨入渗分层假定的黄土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杰 韩同春 +1 位作者 豆红强 马世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4355-4361,共7页
Green-Ampt入渗模型是以湿润锋至入渗面间的土体均达到饱和含水率为基础建立的,忽略非饱和区存在的实际情况,造成Green-Ampt模型计算结果不准确。针对黄土入渗水分剖面变化特征,建立入渗分层假设,基于达西定律和雨水入渗质量守恒方程,... Green-Ampt入渗模型是以湿润锋至入渗面间的土体均达到饱和含水率为基础建立的,忽略非饱和区存在的实际情况,造成Green-Ampt模型计算结果不准确。针对黄土入渗水分剖面变化特征,建立入渗分层假设,基于达西定律和雨水入渗质量守恒方程,推求入渗深度和时间的关系,并将其引入边坡安全系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湿润锋深度和时间的关系中,分层假设模型更贴近实测值,总体吻合性较高。分层假设模型的累积入渗量比实测值略偏大,而Green-Ampt模型的累积入渗量与分层假设值随湿润锋深度增加变大。同时,边坡安全系数中,以Green-Ampt模型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过于保守,分层假设模型比Green-Ampt模型的边坡入渗深度和失稳时间有明显延缓。正确分析土体内部入渗情况,将有助于准确预报边坡滑坡失稳,从而减小不必要的边坡加固,造成经济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假设 黄土 入渗 边坡 延缓
下载PDF
基于分层假定入渗模型的边坡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杰 韩同春 +1 位作者 豆红强 马世国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211-3218,共8页
Green-Ampt入渗模型是以湿润锋至入渗面间的土体均达到饱和含水率为基础建立的,忽略非饱和区存在的实际情况,造成Green-Ampt模型计算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情况,基于入渗分层假设,通过建立达西定律和雨水入渗质量守恒方程,推求入渗深度... Green-Ampt入渗模型是以湿润锋至入渗面间的土体均达到饱和含水率为基础建立的,忽略非饱和区存在的实际情况,造成Green-Ampt模型计算结果不准确。针对这一情况,基于入渗分层假设,通过建立达西定律和雨水入渗质量守恒方程,推求入渗深度和时间的关系,并将其引入边坡安全系数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入渗深度和时间的关系中,分层假设模型更贴近实测值,总体吻合性较高。同一深度,分层假设模型的入渗率始终高于Green-Ampt模型,但对于同一时刻,两模型入渗率相接近。同时,边坡安全系数中,以Green-Ampt模型计算的边坡安全系数过于保守,分层假设模型比Green-Ampt模型的边坡入渗深度和失稳时间有明显的延缓。正确分析土体内部入渗情况,将有助于准确预报边坡滑坡失稳,减小边坡加固,以免造成经济浪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层假设 入渗 边坡 延缓
下载PDF
强降雨下基于Green-Ampt模型的边坡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9
5
作者 苏永华 李诚诚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389-398,共10页
降雨入渗分析方法直接影响降雨型滑坡的预测与防范。Green-Ampt(GA)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参数较少,在降雨型滑坡分析中逐渐得到了重视,但该方法忽略了湿润层非饱和层的存在以及饱和层渗流而影响计算精度。针对以上不足,基于GA模型,建立了... 降雨入渗分析方法直接影响降雨型滑坡的预测与防范。Green-Ampt(GA)模型物理意义明确、参数较少,在降雨型滑坡分析中逐渐得到了重视,但该方法忽略了湿润层非饱和层的存在以及饱和层渗流而影响计算精度。针对以上不足,基于GA模型,建立了适用于边坡并且能综合考虑湿润层土体含水率分布情况与饱和层内平行于坡面渗流作用的降雨入渗分析(LSGA)模型,并提出了该模型下边坡稳定性系数表达式。结果表明:对于不考虑分层的无限长边坡,LSGA模型可简化为GA模型,说明GA模型是LSGA模型的一个特例;与LSGA模型相比,GA模型在失稳深度和时间上有较大延缓;饱和层渗流作用对湿润层特性影响较小,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大;相反,坡体长度方向尺寸效应则对湿润层特性影响明显,而对边坡稳定性影响较小;利用LSGA模型和稳定性评价方法得到的结果与模型试验揭示的现象基本吻合,证明了该方法有较好的精确性和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入渗 GREEN-AMPT模型 分层假设 渗流 边坡稳定性
下载PDF
微尺度下空气静压支撑在滑移区的承载特性实验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龙威 裴浩 +1 位作者 杨绍华 宁方伟 《液压与气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26,共5页
为了阐释空气静压导轨气膜间隙处在微小尺度所体现的特性,引入努森数(Kn),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气膜内压力和不同气膜厚度下Kn数的变化关系。引入支撑区气膜分层假设,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对气膜内不同流态层的刚度进行了实验和分析。通过AN... 为了阐释空气静压导轨气膜间隙处在微小尺度所体现的特性,引入努森数(Kn),计算了不同工况下气膜内压力和不同气膜厚度下Kn数的变化关系。引入支撑区气膜分层假设,与分子动力学相结合,对气膜内不同流态层的刚度进行了实验和分析。通过ANSYS仿真和实验数据相结合得出了结论:气膜内稀薄效应的增强,可以一定程度上提高气浮支撑的静承载能力。气浮支撑的刚度特性和气膜内部分层情况有关:以分子碰撞运动为主的稀薄层主要起容性效应,实现分子间动量的传递和转化,因此该层所体现出来的刚度较差;以惯性力驱动的连续流层内部分子运动比较稳定,特别是在垂直方向不存在显著的动能和压力能之间的转化,因此该层的刚度特性较强。实验证明,气膜厚度在1~10μm时,气膜的刚度先增大后减小,也间接论证了静压支撑的刚度特性主要由气膜内连续流层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静压支撑 努森数(Kn) 稀薄效应 分层假设 承载特性
下载PDF
基于不透水层的兰州市黄土滑坡渗水模型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兆华 杨树文 +1 位作者 张珊 刘龙龙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97-102,共6页
为了解决传统降雨入渗模型未有效顾及人为因素及降雨入渗机理等问题,首次将不透水层数据引入渗水能力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针对黄土滑坡的降雨入渗模型.首先,通过分层假设入渗模型改进了传统模型;其次,通过2016年兰州市landsat8遥感影... 为了解决传统降雨入渗模型未有效顾及人为因素及降雨入渗机理等问题,首次将不透水层数据引入渗水能力模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针对黄土滑坡的降雨入渗模型.首先,通过分层假设入渗模型改进了传统模型;其次,通过2016年兰州市landsat8遥感影像提取了研究区的不透水层数据;最后,通过两者的耦合计算,去除了城市建设引起的地质表面条件改变对渗水能力的影响,得到更加符合实际应用的渗水能力计算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较好地弥补传统模型在计算渗水能力时无法排除人为因素干扰的缺陷,提高了模型精度,使模型更符合滑坡预测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水能力模型 不透水层 分层假设入渗模型 滑坡预测
下载PDF
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及“之”的形式特征
8
作者 杨舟 《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87-92,共6页
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是以指别范畴D为核心的DP结构,"之"为D,扩展名物化短语nP,该过程为指称化。指称化不同于名物化,名物化是轻名词n对谓词性成分进行扩展的过程。名物化可分层,轻名词n可以对不同层级的谓词性成... 上古汉语"主之谓"结构是以指别范畴D为核心的DP结构,"之"为D,扩展名物化短语nP,该过程为指称化。指称化不同于名物化,名物化是轻名词n对谓词性成分进行扩展的过程。名物化可分层,轻名词n可以对不同层级的谓词性成分进行名物化。"主之谓"内部结构的复杂和句法分布的多面性都可依据名物化分层假设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之谓” “之” 名物化分层假设
下载PDF
韵律音系学与汉语韵律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被引量:66
9
作者 张洪明 《当代语言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3-327,377,共25页
本文主要介绍、厘清韵律音系学的基本概念,讨论确定韵律单位的原则和方法,检验该理论在汉语中的运用。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理论,试图区分不同学说框架意义中的术语概念;讨论韵律结构单位的定义及构成,解释什么是韵律单位,一个特定的韵律单... 本文主要介绍、厘清韵律音系学的基本概念,讨论确定韵律单位的原则和方法,检验该理论在汉语中的运用。本文通过介绍基本理论,试图区分不同学说框架意义中的术语概念;讨论韵律结构单位的定义及构成,解释什么是韵律单位,一个特定的韵律单位怎么确定,以及如何建构汉语韵律层级结构树;反省以往汉语韵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音步"和"韵律词"的研究;重新分析汉语韵律句法现象(包括左分支和右分支的互补分布问题),分清倾向和规则的异同;讨论语音和语法的接口,梳理各种类型的"语音-语法"错位关系,并附带厘清轻重、长短、高低、强弱、轻重音等概念;最后探讨古今汉语差异,澄清跟上古汉语音节结构分析相关的基本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韵律层级 韵素 音节 音步 韵律词 韵律话语 严格分层假设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