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地下水赋存运移规律的再认识谈北京平原地面沉降发生的另一原因 被引量:2
1
作者 刘元章 武强 +3 位作者 林沛 刘久荣 高志辉 邢立亭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7-44,共8页
通过主要对分层专门监测井进行取样,从水位、水质、水温及氘、氧-18、碳-14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区在扇缘及以下的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呈层性,层间联系较差;运用氘、氧-18稳定同位素方法及碳-14定年确定出15个古水点,认为扇... 通过主要对分层专门监测井进行取样,从水位、水质、水温及氘、氧-18、碳-14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本区在扇缘及以下的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呈层性,层间联系较差;运用氘、氧-18稳定同位素方法及碳-14定年确定出15个古水点,认为扇缘以下冲洪积平原区平均大致250m深度以下多出现古水点,表明深部水交替整体非常缓慢,局部滞留。据此分析,产生分层、深部交替缓慢及局部滞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黏土类地层的阻隔及地层的沉积压实,尤其是差异性压实,会形成相对封闭的滞留含水层。并认为地下水交替缓慢及局部滞留而不能及时获得补给是本区地面沉降发生的另一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分层监测井 同位素 滞留含水层 地面沉降原因
下载PDF
北京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水位变化规律的再认识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元章 武强 +2 位作者 高志辉 林沛 韩佂 《工程勘察》 2013年第5期43-47,共5页
通过对监测井多年水位资料的分析,尤其是利用分层监测井进行分层分析,对本区的水位变化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大致可分为两类地区:扇顶与扇中部、扇缘及以下冲洪积平原区。前者自1999年以来水位明显下降;扇缘及以下地区水位则一般具... 通过对监测井多年水位资料的分析,尤其是利用分层监测井进行分层分析,对本区的水位变化规律进行了重新认识,认为大致可分为两类地区:扇顶与扇中部、扇缘及以下冲洪积平原区。前者自1999年以来水位明显下降;扇缘及以下地区水位则一般具有明显的呈层性,且浅层和深层的变化特征差别很大。本区水位另一重要特征是不同地点的水位一般会不同,尤其是扇缘以下地区,往往会差别较大。认为产生分区、分层及因地而异这些特征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粘土类地层的阻隔及地层的沉积压实,尤其是差异性压实,会阻碍地下水的运移,从而使得层间及不同地点间的水力联系变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平原 分层监测井 地下水位 粘土类地层 呈层性
下载PDF
北京城区承压水水质特征及硝酸盐的同位素辨识 被引量:12
3
作者 贺国平 刘培斌 +2 位作者 吴琼 刘明柱 程东会 《水利规划与设计》 2014年第3期33-37,共5页
本文根据在北京中心城区施工2眼巢式分层监测井,同时监测6个含水层的水位与水质,结合水文地质条件及水化学、同位素分析,揭示城区复杂污染源条件下的地下水水质特征及硝酸盐来源。
关键词 巢式分层监测井 水化学特征 硝酸盐源辨识 双同位素技术
下载PDF
北京市平原区第四系地下水赋存及运移模式的再认识 被引量:3
4
作者 刘元章 武强 +3 位作者 林沛 刘久荣 邢立亭 高志辉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8-119,共12页
通过主要对分层专门监测井进行取样,结合相关资料,从水位、水质、水温及氚、氘、18O和14C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扇缘及以下的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呈层性,层间联系较差.据氚值分析,得出现代降水补给影响的大致平均深度为12... 通过主要对分层专门监测井进行取样,结合相关资料,从水位、水质、水温及氚、氘、18O和14C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在扇缘及以下的冲洪积平原区地下水具有明显的呈层性,层间联系较差.据氚值分析,得出现代降水补给影响的大致平均深度为120m.通过对运用氘、18O稳定同位素方法及14C定年所确定的22个古水点的综合分析,认为冲洪积平原区平均大致180m深度以下多出现"古水"点.认为产生分层、深部交替缓慢及局部滞留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粘土类地层的阻隔及地层的沉积压实,尤其是差异性压实,会形成相对封闭的"滞留含水层".并认为"滞留含水层"中的地下水,在某种程度上属非可再生资源,应该从水资源管理战略上进行重新认识与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京市平原区 分层监测井 同位素 滞留含水层 非可再生资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