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层血管对心脏瓣膜流固耦合的影响
1
作者 刘杏铭 袁泉 +1 位作者 丛华 朱宏伟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0期4799-4803,共5页
背景: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心脏瓣膜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是目前研究者和业界研究与探索的主要方向。数值分析和实验的方式是分析人工心脏瓣膜力学性能的主要方法。利用有限元技术分析瓣膜力学性能,揭示瓣膜在体内... 背景:心脏瓣膜病的治疗手段主要为心脏瓣膜置换,人工心脏瓣膜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是目前研究者和业界研究与探索的主要方向。数值分析和实验的方式是分析人工心脏瓣膜力学性能的主要方法。利用有限元技术分析瓣膜力学性能,揭示瓣膜在体内运行环境下的微观受力情况,可为人工心脏瓣膜的设计和性能优化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目的:建立更接近人体实际情况的血管模型,探究分层血管对主动脉瓣变形特点和应力分布的影响,为进一步改进人工心瓣的设计提供力学支持。方法:建立包括主动脉瓣、血管壁和血液的有限元几何模型和数学模型,其中血管壁为分层血管,探讨血管分层特性对主动脉瓣流固耦合变形及应力大小的影响,验证分层血管壁对实验的重要性。结果与结论:①瓣膜变形主要发生在瓣叶处,动脉壁没有明显的变形,瓣叶自由边汇合处变形最大,从瓣叶自由边到缝合边变形量呈梯度降低;②整个心脏瓣膜模型的等效应力最大值位于动脉壁外壁(瓣叶与动脉壁缝合点附近),动脉壁内外壁受力差异大,内壁相较于外壁等效应力值小很多,壁面之间存在应力不连续性;③瓣叶最大等效应力在瓣叶与动脉壁的缝合边处。与以往未考虑血管分层特性的研究结果相比,瓣叶最大等效应力值更接近人体二尖瓣叶的离体失效应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瓣膜病 人工心瓣 分层血管 流固耦合 数值分析 力学性能 变形分析 应力分析
下载PDF
CT重建算法对基于深度学习非门控冠脉钙化积分模型评价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影响
2
作者 孙安 朱一白 +2 位作者 史亮 萧毅 刘士远 《放射学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19-425,共7页
目的:以门控CT为标准,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非门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DL-CACS)模型在不同CT重建算法下对心血管风险分类效能。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同时接受门控心脏CT和非门控低剂量胸部CT(LDCT)检查的54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扫描方式(... 目的:以门控CT为标准,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非门控冠状动脉钙化积分(DL-CACS)模型在不同CT重建算法下对心血管风险分类效能。方法:回顾性将在本院同时接受门控心脏CT和非门控低剂量胸部CT(LDCT)检查的549例患者纳入本研究。根据扫描方式(心电门控和非门控),将所有患者的图像资料分为A、B两组。对B组图像数据分别使用smooth、standard及sharp算法进行重建(作为B1、B2和B3组),并导入DL-CACS模型进行分析,获得CACS及心血管风险分类结果。以医师基于A组图像手工测量的CACS为标准,采用符合率、Bland-Altman法及组内相关系数(ICC)对3种CT重建算法下获得的DL-CACS进行分析。依据CACS(0、1~99、100~400和>400)将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分为4个标准类别(1~4类,分别对应无、低、中和高风险),利用Kappa检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不同重建算法下DL-CACS与标准CACS对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差异。结果:B1、B2和B3组的DL-CACS与A组之间的一致性均较好,其中以B1组最好[ICC=0.955(95%CI:0.947~0.962)]。B1、B2和B3组中模型所获得的心血管风险分层与A组之间的一致性均较好,Kappa值分别为0.839、0.827和0.770(P均<0.001),其中B1组评估高危患者的AUC最高(AUC=0.995,P<0.001)。Bland-Altman图(A组分别与B1、B2和B3组的CACS进行配对比较)显示,B1组与A组之间CACS平均差值为-0.173(95%CI:-1.748~1.402),B1组CACS超出95%一致性界限的患者数最少。结论:非门控DL-CACS模型在不同CT重建算法下均能准确地评估CACS及风险分层,而在LDCT时选择smooth重建算法,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对冠脉钙化程度的评估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钙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深度学习 血管风险分层
下载PDF
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影响
3
作者 谢金香 王丽 +1 位作者 何桂平 李媛 《齐鲁护理杂志》 2023年第16期89-92,共4页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周期4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干预4个月监测形... 目的:探讨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风险分层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周期4个月,分别于干预前、干预2个月、干预4个月监测形态学指标、血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并根据以上指标结果评估其心血管风险分层水平。结果:本组患者干预前后形态学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干预后血液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优于干预前(P<0.05,P<0.01);患者干预4个月心血管风险分层水平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对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实施知信行健康教育联合有氧运动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肾功能指标、心功能指标,降低其心血管风险分层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知信行健康教育 有氧运动 血管风险分层
下载PDF
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4
作者 丁良 尹拥军 《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 医药》 2023年第7期0020-0023,共4页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血管危险分级标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记录诊断过程,... 探讨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本院收治的22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心血管危险分级标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分别采用不同的诊断方式,记录诊断过程,对比各组阴性、阳性预测值和ABPM参数等。结果 诊断结果显示,各组24 h平均收缩压、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舒张压、夜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舒张压等指数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白天收缩压标准差、白天舒张压标准差、夜间舒张压标准差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 研究得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ABPM参数与心血管风险分层有一定联系,血压晨峰值、nSSD、nSBP等指标可作为心血管危险评估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管危险分层
下载PDF
动脉硬度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一种新的、简便的测定动脉硬度的方法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培康 罗开良 +2 位作者 胡蓉 刘增长 邓昌明 《高血压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277-280,共4页
目的研究动脉硬度指数(ASI)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的价值。方法用我们研制的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248例高血压病人的ASI,并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结果①高血压并发症组的ASI(162.2±53.3)比单纯性高血压组(136.0±50.7)高(P&... 目的研究动脉硬度指数(ASI)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的价值。方法用我们研制的YF1血管硬度测量仪测量248例高血压病人的ASI,并进行了危险因素调查。结果①高血压并发症组的ASI(162.2±53.3)比单纯性高血压组(136.0±50.7)高(P<0.01)。②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的ASI逐渐增大,任意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③177例无并发症的高血压患者的Framingham危险积分与ASI有较好的相关性(r=0.435,P<0.01)。结论ASI是一个较好的预测心血管病危险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硬度 高血压 血管危险分层 测定
下载PDF
24 h动态血压监测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价值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建敏 李晨 寿松涛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62-64,共3页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与其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探讨ABPM在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277例EH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危组121例、中危组225例、高危组141... 目的通过分析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参数与其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探讨ABPM在EH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1 277例EH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低危组121例、中危组225例、高危组141例及很高危组790例,比较各组间的ABPM参数,采用Pearson等统计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计算ROC曲线下面积、最佳截断点、阴性预测值、阳性预测值等。结果四组间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昼夜节律类型、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SSD)、血压晨峰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D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D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压晨峰值、nSBP、24 h SBP、nSSD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呈正相关(r分别为0.512、0.414、0.273、0.202,P均<0.05);昼夜节律类型与心血管危险分层呈负相关(r=-0.471,P<0.05)。将低、中危组合为一组,高、很高危组合为一组,计算出的血压晨峰值、nSBP、24 h SBP、nSSD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25、0.785、0.694、0.645,最佳截断点分别为34.5、131.5、129.5、8.6 mm Hg,其灵敏度分别为0.774、0.742、0.828、0.785,特异度分别为0.788、0.727、0.455、0.515,阳性预测值分别为0.924、0.900、0.827、0.860,阴性预测值分别为0.553、0.545、0.548、0.500;ROC曲线下面积除血压晨峰值与nSBP、24 h SBP与nSSD外,其他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EH患者ABPM参数与其心血管危险分层有关,血压晨峰值、nSBP、24h SBP、nSSD有助于心血管危险分层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动态血压监测 血管危险分层
下载PDF
SWI评估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脑内微出血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5
7
作者 张国华 郑素君 +1 位作者 郑海澜 陈运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25-28,共4页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与高血压血管危险分层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准对150例临床诊断高血压患者作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运用1.5TMR扫描仪进行常规MRI序列... 目的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WI)评估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与高血压血管危险分层是否存在相关性的研究。方法按照研究纳入标准对150例临床诊断高血压患者作心血管危险分层: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运用1.5TMR扫描仪进行常规MRI序列和SWI序列进行扫描,检查结果由本院两位磁共振医生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SWl序列上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高血压患者脑内微出血(CMBs)表现(SWl上CMBs为直径2-5mm的圆形低信号区),统计并确定CMBs的位置和数量:依据CMBs所在的部位(即皮质一皮质下区,基底核、丘脑、脑干、小脑)确定CBMs的位置,并计算各部位CMBs的数量。结果SwI序列检出颅内微出血427个,其中高血压低危(83个)、中危(94个)、高危(113个)、极高危(137个),不同级别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不同、脑内微出血病灶数量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9.92,P〈O.05)。微出血病灶分布于基底节区为(152个,35.6%).皮层一皮层下为(43个,10.1%)、脑干为(49个,1i.5%)、丘脑为(132个,30.8%)、小脑为(51个,12.o%),脑微出血病灶在脑内各个区域都有分布,以基底节区及丘脑好发。结论高血压患者血管危险分层与脑内微出血数量存在着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危险分层 脑微出血 磁敏感加权成像
下载PDF
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病人维生素D与血压变异性的相关性 被引量:17
8
作者 邵伟华 苑晓烨 +1 位作者 吕彩霞 王娜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9年第9期895-89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病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及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0例,按照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中危组25例,高危组27组,很高危组3...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病人血清维生素D水平的差异及与血压变异性(BPV)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院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人90例,按照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分为中危组25例,高危组27组,很高危组38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均测定血清25羟维生素D 3[25(OH)D 3]水平及动态血压,以变异系数(CV)表示BPV,观察25(OH)D 3水平与老年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及BPV的相关性。结果老年高血压病人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的血清25(OH)D 3水平均低于健康对照组( P均<0.05),且很高危组、高危组、中危组的血清25(OH)D 3水平依次降低,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的24 h收缩压(24hSBP)、24hSBP变异系数(24h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DBP-CV)、日间收缩压变异系数(dSBP-CV)、日间舒张压变异系数(dD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S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DBP-CV)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均<0.05),中危组、高危组、很高危组上述指标依次升高,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血清25(OH)D 3与24hSBP、24hSBP-CV、24hDBP-CV均呈负相关( r =-0.312,-0.381,-0.421, P<0.05)。 结论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及其心血管危险分层相关,且与BPV呈负相关,维生素D可作为老年高血压病情的一个较可靠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老年人 血管危险分层 维生素D 血压变异性
下载PDF
高血压病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评估对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周永兰 任淑红 +3 位作者 骆秉铨 王岚英 曹邦明 李岩松 《心脏杂志》 CAS 2011年第4期496-497,501,共3页
目的:探讨除了血压水平危险分层外,不同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检测评估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258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常规检测项目外,还进行心脏彩超及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的测量,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 目的:探讨除了血压水平危险分层外,不同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检测评估对高血压病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影响。方法:258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除了常规检测项目外,还进行心脏彩超及颈动脉内中膜层厚度的测量,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血压水平及添加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评估后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结果:高血压病患者根据血压水平危险分层。低危60例(23.2%);中危115例(44.6%);高危83例(32.2%)。这些低中危的患者通过亚临床靶器官损害评估后再行危险分层,其高危组患者所占比率明显升高,为219例(84.9%),相比较血压水平危险分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亚临床靶器官损害的检测评估可提高高血压病高危患者的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原发性 亚临床靶器官损害 总体心血管危险分层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情况分析 被引量:15
10
作者 陈赛勇 《河北医学》 CAS 2011年第3期341-343,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10月住院高血压患者126例,仔细询问病史并体检,对危险性进行分层,并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月后复诊,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6例高血压...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对治疗效果的指导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10月住院高血压患者126例,仔细询问病史并体检,对危险性进行分层,并给予相应的治疗。3个月后复诊,与治疗前进行对比,观察治疗效果。结果:126例高血压患者,治疗前高危组73例(57.9%)、中危组40例(31.8%)、低危组13例(10.3%)。治疗后高危组19例(15.1%)、中危组82例(65.1%)、低危组25例(19.8%),治疗后高危组百分比明显下降(p1<0.01)、低危组百分比上升(p2<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可以指导高血压病的治疗,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危险性分层 治疗
下载PDF
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关系的探讨(附1054例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陈升 白萍 +3 位作者 林平 章文杰 戴华 林建珍 《福建医药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72-73,共2页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之间关系。方法收集10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有无伴随糖尿病等情况,测定这些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心血管危险分层与NT-pr...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之间关系。方法收集1054例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有无伴随糖尿病等情况,测定这些患者NT-proBNP水平,比较心血管危险分层与NT-proBNP水平之间关系。结果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越高,NT-proBNP水平也越高。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NT-proBNP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高血压 血管危险分层 N-末端脑钠肽前体
下载PDF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12
作者 石秀英 米佳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585-587,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就诊于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患者157例,按照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将其分为低危组72例、中危组52例、高危组33例。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 目的探讨分析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胸痛就诊于陕西省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患者157例,按照Framingham危险评分(FRS)将其分为低危组72例、中危组52例、高危组33例。采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检测患者颈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S)、使用肱动脉压差(PP)校正后获得CS/PP,以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比较各组患者上述检测指标差异,并采用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高危型患者预测价值。结果不同心血管危险分层患者CS、CS/PP及I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随着患者心血管危险风险程度的增加,CS、CS/PP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IMT水平显著升高(P<0.05)。采用ROC曲线分析相关检测指标对高危型患者的预测价值,CS对高危组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68,CS/PP对高危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858,IMT对高危型预测曲线下面积为0.771。结论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能够有效反应患者颈动脉弹性情况,并对心血管事件危险度进行评估和预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 血管危险分层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与血浆B型脑钠肽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家顺 罗松辉 +3 位作者 邹军 叶菲 李从荣 李艳 《微循环学杂志》 2010年第2期43-43,46,共2页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将1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组,另选38名健康人组成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疫自动检测仪测... 目的:探讨血浆B型脑钠肽(BNP)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指南将1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和极高危四组,另选38名健康人组成对照组,采用微粒子酶免疫自动检测仪测定各组血浆BNP水平。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组BN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低危至极高危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BNP逐渐升高,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血浆BNP浓度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呈显著正相关性(r=0.69,P<0.01)。结论:BNP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血浆B型脑钠肽 血管危险分层 Peptide 左室舒张末压 多肽类激素 血管事件 舒张血管
下载PDF
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与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NT-proBNP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新怡康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5年第23期1944-1946,共3页
目的分析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N端脑肽钠前体(NT-pro BNP)等相关指标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标准,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治疗15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极高危组(34例... 目的分析左室舒张功能障碍及N端脑肽钠前体(NT-pro BNP)等相关指标与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我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于高血压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标准,将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接受治疗15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极高危组(34例)、高危组(36例)、中危组(40例)以及低危组(44例),另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各个组之间左室舒张功能及NT-pro BNP等指标的变化及相关性。结果由于本研究各项指标均不满足正态分布的规律,故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检验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除了E波衰减时间(DCT)与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IVRT无明显的线性关系外,其他各项指标之间均呈现线性关系。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结果发现除了DCT与IVRT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LVMI以及NT-pro BNP高血压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结果发现除了DCT与IVRT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其中LVMI以及NT-pro BNP高血压组均显著大于对照组。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发现,除了DCT与组别危险程度无相关性外,其他各指标与组别程度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高血压患者随着心血管危险分层的逐渐提高,NT-pro BNP水平也之间升高。检测NT-pro BNP水平有助于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危险分层 左心室 舒张功能障碍 N端脑肽钠前体 相关性
下载PDF
颈动脉圆周应变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
15
作者 陈洁怡 刘奕君 许杨景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16年第2期364-365,共2页
目的:探究并分析颈动脉圆周应变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另外选择我院同时体检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圆周应变的检测和分析,探究... 目的:探究并分析颈动脉圆周应变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到2015年10月间接收的心血管疾病患者90例,另外选择我院同时体检的30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对所有患者进行颈动脉圆周应变的检测和分析,探究其临床价值。结果:CS/PP、CS和IMT结果表明高危组、低危组和中危组患者以及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颈动脉圆周应变对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分层,可以辅助提高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准确性,而所得数据严密误差小,使其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故值得借鉴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危险分层 颈动脉圆周应变 临床应用价值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研究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悠扬 陈皓 +1 位作者 姜文兵 张怀勤 《数理医药学杂志》 2015年第9期1268-1270,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针对性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64例,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 目的:探讨分析对高血压病患者根据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针对性治疗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某院自2013年5月~2014年5月心血管内科门诊收治的高血压病患者164例,按完全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控制血压,观察组患者首先对病人进行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然后按照分层结果进行针对性治疗措施,所有患者均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对病人的血压控制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控制情况和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危险性分层的患者比例.结果:经过3个月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均有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更加明显,经对比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其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层中极高危和高危的例数明显减少,经对比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于高血压病患者通过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其效果更加明显,对于降低患者的心血管事件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血管危险性分层 针对性治疗 临床效果
下载PDF
98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6
17
作者 丁永广 《中国保健营养(下半月)》 2012年第11期4977-4978,共2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到本院就治的196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并根据分层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照组直接实施常规治...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为高血压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将到本院就治的196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分为两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并根据分层结果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对照组直接实施常规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高危患者较治疗前少(P【0.01)。结论治疗前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层,能提高治疗的针对性及有效性,降低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危险性分层 治疗
下载PDF
RBF网络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应用
18
作者 隋美蓉 宁刚民 《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2009年第2期132-135,共4页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正确率,从而进行有效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我们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运用于心血管危险分层中,通过和浙江大学校医院联合,对970多例体检者(包括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 为了提高高血压患者心血管危险分层的正确率,从而进行有效的心血管危险评估。我们将径向基函数(radial basis Function,RBF)神经网络运用于心血管危险分层中,通过和浙江大学校医院联合,对970多例体检者(包括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应用超声Doppler心功能检测仪和血压仪进行临床检查,获取高血压患者相关参数数据,从中筛选12个参数作为网络输入,心血管的4个危险层次作为网络输出。结果表明:随机选用400例样本作为网络训练样本,300例样本作为测试样本,参照国际惯用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标准,网络模型分类正确率达到了95.67%。相比调查中大中城市基层医生28%的心血管危险分层正确率,明显提高了危险分层的准确率,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BF网络 心功能 血管危险分层 样本训练 网络测试
下载PDF
脑分水岭梗死的不同类型血管狭窄分层与短期预后分析
19
作者 罗世旺 李雄新 《中国农村卫生》 2015年第11X期82-83,共2页
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血管狭窄分层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123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其血管狭窄分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3例患者可... 目的:探究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血管狭窄分层与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4年12月期间接收的123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对所有患者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其血管狭窄分层等相关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23例患者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分别是64例皮质脑分水岭梗死和59例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其中血管狭窄可以分为无狭窄、轻度狭窄、中度狭窄以及重度狭窄。在预后方面,64例皮质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总体预后良好49例(76.6%),其中无血管狭窄及轻、中、重度血管狭窄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3.3%、88.2%、64.7%、60%;在59例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患者总体预后良好35例(59.3%),其中无血管狭窄、轻、中、重度血管狭窄患者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6.9%、66.7%、50.0%、46.1%。皮质脑分水岭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显著高于皮质脑分水岭预后发生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分水岭梗死的类型及血管狭窄分层是影响脑分水岭梗死预后的因素,皮质下脑分水岭梗死发生预后不良的风险较高,中度、重度脑血管狭窄的患者较无血管狭窄的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分水岭梗死 不同类型 血管狭窄分层 预后分析
下载PDF
高血压病患者的心血管危险性分层与治疗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谢瑾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33期97-98,共2页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级并治疗的应用情况,观察该思路的成效,为临床中对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病症治疗的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 目的研究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血管危险性分级并治疗的应用情况,观察该思路的成效,为临床中对高血压并发心血管病症治疗的工作提供借鉴。方法选取我院于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收治的300例高血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采取对比试验的方法,将所有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心血管危险性分层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的血压水平,研究治疗效果是否存在差异。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前,SBP/DBP水平之间的比较差异P均>0.05,不具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以上两组的上述指标之间的比较差异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高血压患者,对其心血管危险性进行分析,开展分层治疗,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出现率,临床疗效十分良好,适于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管危险性分层 临床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