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群体智能对产业集群自适应行为描述的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项薇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0年第1期80-84,共5页
侧重研究了产业集群的自适应行为的描述,借鉴群集智能的理论算法来描述集群中的典型自适应行为,具体包括改进蚁群分工模型用于描述集群核心能力的自适应形成行为、改进蚁群合作搬运模型用于描述集群中自适应合作行为和借鉴蚁群算法中信... 侧重研究了产业集群的自适应行为的描述,借鉴群集智能的理论算法来描述集群中的典型自适应行为,具体包括改进蚁群分工模型用于描述集群核心能力的自适应形成行为、改进蚁群合作搬运模型用于描述集群中自适应合作行为和借鉴蚁群算法中信息素思想描述集群中的自适应竞争行为,这些自适应行为模型将为进一步形成产业集群的建模仿真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集智能 产业集群 自适应 分工行为 合作行为 竞争行为
下载PDF
帮助取款行为的诈骗共犯归责误区及其匡正 被引量:4
2
作者 叶良芳 袁玉杰 《政法学刊》 2023年第1期14-25,共12页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中帮助取款行为,实践中存在“罪名定性以诈骗罪共犯为主”“电信网络诈骗共犯无需具有犯意联络”“电信网络诈骗共犯都是从犯”三大归责误区。目前亟待匡正此类行为的诈骗共犯归责进路。具体而言,首先,应当确立此类行... 针对电信网络诈骗中帮助取款行为,实践中存在“罪名定性以诈骗罪共犯为主”“电信网络诈骗共犯无需具有犯意联络”“电信网络诈骗共犯都是从犯”三大归责误区。目前亟待匡正此类行为的诈骗共犯归责进路。具体而言,首先,应当确立此类行为的定性逻辑为独立犯罪认定优先,诈骗罪共犯认定居后。其次,在归责标准上,帮助取款人的主观明知是决定其行为定性的关键。应当基于功能性因果关系论,以取款人的犯罪参与规范时点及其身份类型、行为分工,判断其行为时是否认识到自己与他人正在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最后,通过取款人的组织身份及其主观认识,判断其是否为诈骗集团的首要分子、骨干成员,亦或在实现诈骗犯罪中起到了重要或关键作用,以界定其在诈骗共犯中的主从犯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信网络诈骗 帮助取款 共同犯罪 组织身份 行为分工 主从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