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15篇文章
< 1 2 11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厚壁筒柱面受双曲余弦分布压力、端面受常力之解及圆筒无限长时的极限 被引量:9
1
作者 单锐 刘助柏 刘文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7期1526-1529,共4页
在三维空间中构建了一个既满足双调和方程又满足边界条件的新应力函数 ,对厚壁圆筒在柱面上受双曲余弦分布压力、端面受正压力总和为常力的情况 ,给出了解析解。避免了长期以来利用均布压力近似代替变力来求解轴对称问题所造成的误差。... 在三维空间中构建了一个既满足双调和方程又满足边界条件的新应力函数 ,对厚壁圆筒在柱面上受双曲余弦分布压力、端面受正压力总和为常力的情况 ,给出了解析解。避免了长期以来利用均布压力近似代替变力来求解轴对称问题所造成的误差。同时 ,给出了压力沿轴向不变时的极限 ,导出了厚壁圆筒著名的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曲余弦分布压力 新应力函数 双调和方程 解析解
下载PDF
铆接铆钉分布压力的计算 被引量:11
2
作者 夏平 刘兰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99-100,108,共3页
分析计算铆接铆钉所需的压力、铆接成型后铆钉对板孔圆柱面上的径向分布压力和铆钉帽对板圆环面上的分布压力 ,对工程实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 ,在对一些具有铆钉连接的板或梁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时 。
关键词 铆钉 弹塑性变形 应变 分布压力 铆接
下载PDF
线性分布压力作用下开口厚壁圆筒空间轴对称问题的解析解 被引量:1
3
作者 梁亚平 王惠珍 任兴民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8-661,共4页
构造了一个新应力函数,使其满足双调和函数和对应的边界条件。应用所构造的应力函数推导出厚壁圆筒内外壁在线性分布压力作用下的解析解。通过对解析解分析,当厚壁圆筒长l→∞时可得到著名的Lam e公式。所得结果不仅能够适用于厚壁圆筒... 构造了一个新应力函数,使其满足双调和函数和对应的边界条件。应用所构造的应力函数推导出厚壁圆筒内外壁在线性分布压力作用下的解析解。通过对解析解分析,当厚壁圆筒长l→∞时可得到著名的Lam e公式。所得结果不仅能够适用于厚壁圆筒受均匀压力的情况,也适用于线性分布压力的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壁筒 应力函数 线性分布压力
下载PDF
非对称楔形体在楔面下部承受非线性分布压力作用的弹性应力解
4
作者 高家美 刘希亮 马福才 《焦作工学院学报》 1998年第4期297-302,共6页
用应力函数及其导数在弹性体边界上的力学意义和海维赛(Heaviside)函数的方法,对非对称楔形体在楔面下部承受非线性分布压力作用的问题进行了应力计算,给出了应力一般解并进行了讨论,其结果具有理论和实际意义.
关键词 楔形体 非线性分布压力 应力解 弹性应用
下载PDF
非对称楔形体在楔面受r^n型分布压力作用的弹性应力解答
5
作者 薛茹 张振邦 《焦作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62-65,共4页
用应力函数及其导数在弹性体边界上力学意义求应力函数的方法 ,首先给出了非对称楔形体在楔面承受rn 型分布压力作用下的弹性应力一般解 ,然后进行了讨论 。
关键词 非对称楔形体 r∧n型分布压力 楔面 应力解 弹性应力解 应力函数
下载PDF
真空助力器壳体铆接螺栓分布压力的计算
6
作者 蔡国震 张心明 《机械工程师》 2015年第2期174-176,共3页
分析计算真空助力器壳体铆接螺栓铆接所需的铆接力和铆接成型后铆钉对真空助力器壳体铆接孔圆柱面上的径向分布压力,对助力器壳体加工制造具有参考价值,在对真空助力器壳体进行有限元分析和计算时,解决了确定边界条件的问题。
关键词 真空助力器壳体 铆接 分布压力
下载PDF
基于跌坎压力自相似分布的明渠水深−流量关系推求 被引量:1
7
作者 李乃稳 黄滟淳 +2 位作者 陈小攀 李龙国 刘超 《工程科学与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18-227,共10页
明渠流量计量是高效灌溉、合理分配水资源和进行用水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跌水是常见的明渠水流上下游衔接的水利设施。当跌落水流不受跌坎下游水流影响时形成自由跌流,可用于明渠流量的精确计量。受自由跌流影响,跌坎断面水流由缓流向... 明渠流量计量是高效灌溉、合理分配水资源和进行用水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跌水是常见的明渠水流上下游衔接的水利设施。当跌落水流不受跌坎下游水流影响时形成自由跌流,可用于明渠流量的精确计量。受自由跌流影响,跌坎断面水流由缓流向急流转变,压力分布显著偏离静水压力分布规律。而获得跌坎压力分布及其准确描述方程则正是明渠自由跌流流量公式推求的关键,其准确与否决定了利用跌流进行流量计量的精度。本文首先通过模型试验和数值计算对矩形明渠自由跌流的断面压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而后利用理论推导建立了明渠跌流的水深−流量关系公式。研究发现,明渠跌水跌坎断面压力呈典型自相似分布规律,其无量纲压力值分布倾向于一条曲线,压力最大值为0.238he(he为跌坎水深),出现在竖向距跌坎0.209he水深处,并且压力自相似分布规律与明渠流量、渠道底坡和边壁糙率无关。在此基础上,结合幂函数和尾迹函数提出了描述跌坎断面压力分布的函数方程,并给出了最大压力和最大压力位置的计算公式,然后根据动量方程和流量连续方程推求了明渠自由跌流的流量计算公式。最后,对本文和其他研究者提出的流量计算公式采用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流量公式在明渠流量为5~100 L/s,底坡为–0.0112~0.0534、糙率为0.0930~0.0193的研究范围内,具有更高的精度和适用性,计算误差在±5%之内,可适用于该流量、底坡和边壁糙率范围内矩形明渠自由跌流的流量精确计算。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利用自由跌流进行明渠流量计量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渠 自由跌水 压力分布 水深−流量关系 流量计量
下载PDF
强夯作用下回填砂土挡墙墙后土压力分布研究
8
作者 许晓亮 曾林风 +2 位作者 黄闻捷 张家富 裴丽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1-180,共10页
挡土墙墙后土压力分布是墙体形状及配筋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强夯作用下挡墙墙后土压力分布规律,开展了自重、堆载及强夯荷载下的挡土墙物理模型试验,通过不同深度的土压力监测,分析了夯击落距和夯击次数对墙后土压力分布的影响,重点... 挡土墙墙后土压力分布是墙体形状及配筋设计的重要依据,为研究强夯作用下挡墙墙后土压力分布规律,开展了自重、堆载及强夯荷载下的挡土墙物理模型试验,通过不同深度的土压力监测,分析了夯击落距和夯击次数对墙后土压力分布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强夯冲击松动区的影响,并基于等效静力法修正了强夯作用下墙后土压力理论计算公式。结果表明:单次夯击作用下墙后土压力瞬间增大至极值后逐渐衰减至稳定,随着夯击次数的增多,土体逐渐密实,相应的墙后土压力会逐次增加;浅部土体在强夯作用下会形成冲击松动区,松动区内土体变得松散从而土压力值较小,而松动区下部土压力随深度迅速增大后再减小,呈“鼓肚”状非线性分布;松动区土体重度、松动区厚度尤其是后者对于墙后土压力理论分布曲线影响较大,考虑松动区影响的墙后土压力等效静力法修正理论公式更符合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挡土墙 强夯 模型试验 松动区 压力分布
下载PDF
重力式码头升级改造板桩墙后土压力分布
9
作者 彭志豪 陈海燕 《水运工程》 2024年第4期37-41,共5页
针对重力式码头升级改造新建板桩墙方案板桩墙后土压力分布问题,开展新建板桩墙距已有重力式墙身不同距离的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理论公式计算对比分析,得出作用在前板桩墙上的土压力小于理论主动土压力,即存在贮... 针对重力式码头升级改造新建板桩墙方案板桩墙后土压力分布问题,开展新建板桩墙距已有重力式墙身不同距离的土压力分布规律研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和理论公式计算对比分析,得出作用在前板桩墙上的土压力小于理论主动土压力,即存在贮仓效应的结论。建议重力式码头改造工程设置前板桩墙时,采用公式合理选取贮仓尺寸,或根据新建板桩墙距已有码头墙身的距离采用有限元计算作用在板桩墙上的土压力,避免保守或激进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式码头 升级改造 新建板桩墙 贮仓压力 压力分布
下载PDF
鞋底硬度对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与冲击力的影响研究
10
作者 李小坤 《中国皮革》 CAS 2024年第11期82-85,90,共5页
为探究不同鞋底硬度跑鞋对跑步、跳跃过程中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与下肢冲击力的影响,设定了ShoreC 35、ShoreC 48、ShoreC 583种不同鞋底硬度的跑鞋,选择16名男性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对人体主动落地与慢跑、快跑过程中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 为探究不同鞋底硬度跑鞋对跑步、跳跃过程中人体足底压力分布与下肢冲击力的影响,设定了ShoreC 35、ShoreC 48、ShoreC 583种不同鞋底硬度的跑鞋,选择16名男性大学生作为试验对象,对人体主动落地与慢跑、快跑过程中的足底压力分布情况与冲击力特征进行收集与分析,以期为人体运动损伤防护与跑鞋的合理设计提供借鉴。结果表明,较软鞋底能够有效降低冲击峰值、降低足底压强,有利于避免潜在的冲击伤害并增强足部舒适感;慢跑状态下,鞋底硬度因素对最大负载率、到达最大负载率的时间产生了显著影响。快跑状态下,鞋底硬度因素对到达冲击力峰值时间、到达最大负载率的时间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鞋 鞋底硬度 足底压力分布 冲击力
下载PDF
坝前滑坡涌浪压力分布对震损拱坝损伤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玉倩 陈健云 +1 位作者 徐强 李静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14-225,共12页
强震中震损边坡在震后比震前更容易诱发滑坡,震后滑坡涌浪可能会对震损拱坝产生附加损伤,可能造成坝体溃决。现有的滑坡涌浪对坝体研究主要针对震前完好拱坝,并且通常将坝前涌浪简化为沿着拱向波高及相位完全相同。然而关于滑坡涌浪的... 强震中震损边坡在震后比震前更容易诱发滑坡,震后滑坡涌浪可能会对震损拱坝产生附加损伤,可能造成坝体溃决。现有的滑坡涌浪对坝体研究主要针对震前完好拱坝,并且通常将坝前涌浪简化为沿着拱向波高及相位完全相同。然而关于滑坡涌浪的研究表明,传播至坝前的涌浪在坝面不同位置存在比较明显的高度差和时间差。针对强震中震损拱坝在震后承受涌浪冲击的问题,本文以某高拱坝为例,基于中国水科院涌浪高经验公式,分析了坝前涌浪高的分布规律,识别出了三种典型的坝前涌浪压力分布形式。基于所定义的拱坝损伤影响度量指标,分析不同坝前涌浪压力分布对震损拱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坝前涌浪分布存在高度差和时间差时,其压力分布对震损拱坝的影响比按均匀分布涌浪考虑的影响会更大。以均匀分布的涌浪压力形式分析震损拱坝所受的影响时,对危险性的评估会怕偏于不足,因此,建议考虑坝前涌浪空间分布和时间特性的影响。该研究结果可为震后滑坡涌浪的安全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涌浪 拱坝 震损 涌浪压力分布 损伤指标
下载PDF
不合脚鞋类对青年女性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崔同占 孙天赦 《皮革科学与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1-105,共5页
以往鞋类合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鞋楦尺寸与穿着者脚型尺寸吻合性方面,受个人脚型尺寸变化、穿鞋习惯及设计因素制约,高度匹配脚型的鞋类产品很难实现。有研究已证实了不合脚的鞋类是足部受压和皮肤摩擦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造成行走姿态... 以往鞋类合脚性研究主要集中在鞋楦尺寸与穿着者脚型尺寸吻合性方面,受个人脚型尺寸变化、穿鞋习惯及设计因素制约,高度匹配脚型的鞋类产品很难实现。有研究已证实了不合脚的鞋类是足部受压和皮肤摩擦的主要原因,同时也会造成行走姿态发生改变。为了进一步探讨鞋类合脚性与人体穿着行走的影响,尤其是与足底压力分布的关系,研究设计了不同尺码的实验样鞋,通过问卷调查询问了9名实验对象穿鞋合脚性的主观感受,并进一步使用X光机确认实验对象足部与鞋类的匹配状态,使用Footscan足底压力平板采集实验对象在鞋偏小、偏大和合脚三种状态下的足底压力峰值和足底压力中心轨迹,结果发现:鞋类尺寸发生变化时,足底压力峰值和足底压力中心轨迹均发生改变,在鞋偏小状态、偏大状态与合脚状态相比,足部脚趾、第一跖趾关节,第五跖趾关节、足弓和足跟部位的足底压力峰值存在显著差异(p<0.05)。鞋类尺寸变化显著影响足底压力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脚鞋 偏大鞋 偏小鞋 脚型 足底 压力分布 青年女性
下载PDF
海拔高度对化爆冲击波压力分布规律影响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福龙 孔德仁 +1 位作者 王良全 赵传荣 《兵器装备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8-165,共8页
海拔高度会引起空气密度及气压的变化,直接影响冲击波压力在空气介质中的传播分布规律。该项研究采用AUTODYN建立了0、1 000、2 000、3 000、4 500 m等5种海拔高度下爆炸冲击波压力传播规律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开展了等效TNT当量为10... 海拔高度会引起空气密度及气压的变化,直接影响冲击波压力在空气介质中的传播分布规律。该项研究采用AUTODYN建立了0、1 000、2 000、3 000、4 500 m等5种海拔高度下爆炸冲击波压力传播规律的有限元数值仿真模型,开展了等效TNT当量为10、30、50 kg工况下的数值仿真分析,并对获取的冲击波压力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冲击波压力具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具体表现为在同一等效TNT当量下,随海拔高度的增加,冲击波超压峰值、比冲量都逐渐减小,峰值到达时刻随测点距离增大逐渐提前;并且随等效TNT当量的增加,爆炸冲击波压力峰值和比冲量都逐渐增大,峰值到达时间逐步提前。数值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高的吻合度,该项研究揭示了海拔高度对爆炸冲击波传播分布规律的影响作用,为实际工程测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波 海拔高度 数值仿真模型 压力分布规律
下载PDF
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体态特征及足底压力分布的研究
14
作者 梁颖 张旺 +1 位作者 苏俊剑 张军 《中国康复》 2024年第12期755-759,共5页
目的:研究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的体态特征及足底压力分布。方法:网络公开招募参加脊柱侧弯筛查的人员,根据前屈试验(+)且躯干旋转角(ATR)≥5°定义为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ATR<5°定义为脊柱侧弯低风险人群。收集2组人群的体态... 目的:研究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的体态特征及足底压力分布。方法:网络公开招募参加脊柱侧弯筛查的人员,根据前屈试验(+)且躯干旋转角(ATR)≥5°定义为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ATR<5°定义为脊柱侧弯低风险人群。收集2组人群的体态和足底压力数据,分析其差异及ATR与异常体态和足底压力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脊柱侧弯研究对象101例,其中,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54例,脊柱侧弯低风险人群47例。结果显示,高风险人群中骨盆侧倾和膝过伸的发生率显著高于低风险人群(P<0.01),而颈椎前屈、胸椎后凸、骨盆前倾等体态异常的发生率在高低风险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此外,ATR大小与性别无显著差异,但与身高和体质量指数(BMI)呈负相关(P<0.05);左右脚前后负重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脊柱侧弯高风险人群在年龄、性别、身高、BMI等特征上呈现统计相关性,提示其对脊柱生物力学稳定性可能有影响,为脊柱侧弯的早期筛查和干预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弯 高风险人群 体态异常 足底压力分布
下载PDF
高水气比气井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方法
15
作者 伍锐东 李元生 +4 位作者 马恋 路颖 石美雪 廖锐全 程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5-101,共7页
东海气田水驱气藏普遍发育,部分气井带水生产,产水井呈现高水气比特征。利用传统两相流井筒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时,发现目前常用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影响气井积液状态的诊断及排采措施的选择。为此,通过分析不同井径、... 东海气田水驱气藏普遍发育,部分气井带水生产,产水井呈现高水气比特征。利用传统两相流井筒压力计算方法进行井筒压力分布预测时,发现目前常用模型存在预测精度较低,影响气井积液状态的诊断及排采措施的选择。为此,通过分析不同井径、不同倾角、不同水气比条件下的气液两相流态,基于Kaya流型判别模型修正得到了适用于高水气比井的流型判别新方法,并对Mukherjee-Brill持液率计算公式相关经验系数进行修正,引入表征水气比的无量纲参数和角度修正系数,建立适用于高水气比气藏的新压降模型。研究表明:新的持液率计算模型对不同管径在不同倾角下的持液率计算误差平均小于15%,新的井筒压降计算方法在东海见水气井井筒压力预测中的精度可提升50%以上,与实测值误差不超过8%。新的井筒压降计算方法对于高水气比气井井筒两相流压力分布预测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对水驱气藏开发中后期工作制度优化和排水采气工艺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井 高水气比 倾角 流型 持液率 压力分布
下载PDF
软黏土矩形顶管土压力分布与结构响应分析
16
作者 龙炼彬 黄茂松 +2 位作者 时振昊 张中杰 吕培林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2期6-10,共5页
矩形及类矩形顶管越来越多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建设,其结构水土荷载分布特征及结构响应对工程稳定性、安全性尤为重要,然而相关研究较少。在回顾现有顶管土压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饱和软黏土矩形顶管顶部竖向土... 矩形及类矩形顶管越来越多应用于城市地下空间结构建设,其结构水土荷载分布特征及结构响应对工程稳定性、安全性尤为重要,然而相关研究较少。在回顾现有顶管土压力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有限元模拟研究了饱和软黏土矩形顶管顶部竖向土压力分布和侧向衬砌变形模式,提出了包含非均值分布竖向土压力和水平地层抗力的矩形顶管荷载模式,通过与地层-结构整体有限元模拟对比,对上述方法进行了验证。主要结论为:(1)顶管顶部土压力为非均值分布,呈现跨中压力小,两侧压力大的梯形分布模式,顶部土压力平均值与全覆土土压力相近;(2)竖向土压力分布非均值程度随着截面尺寸增加、结构埋深增加、高宽比减少而增加,高宽比影响最为显著;(3)截面高宽比可影响顶管结构侧向变形模式,扁平顶管侧向向外变形挤压土体,诱发水平地层抗力;(4)竖向土压力非均值分布及水平地层抗力对合理计算软黏土矩形顶管顶部及两腰处弯矩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矩形顶管 软土 压力分布 结构响应
下载PDF
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应用的最佳证据总结
17
作者 马婉秋 朱欢欢 +3 位作者 翁亚娟 刘文艳 达婧 孙璐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24年第11期1091-1096,共6页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总结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定基于循证的规范化皮肤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依据“6S”证据资源模型,系统检索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专题证据汇总、数据库中关于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 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总结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制定基于循证的规范化皮肤管理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依据“6S”证据资源模型,系统检索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专题证据汇总、数据库中关于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应用的证据,如临床决策、指南、专家共识、临床实践、证据总结、系统评价、meta分析,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4月。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并评价,其中指南由4名研究人员进行评价,根据主题进行证据提取、归纳和汇总。结果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1篇指南、1篇临床决策,1篇临床实践,1篇证据总结,10篇系统评价/meta分析。从支撑面、静态体位摆放、连续旋转3个方面汇总了7个证据主题,分别为支撑面应用效果、支撑面选择要点、不同类型支撑面适用人群、静态体位摆放原则、体位与倾斜、变换体位、连续旋转的作用和目的,共包括36条最佳证据。结论本研究总结了压力再分布策略在老年人皮肤管理中的最佳证据,建议临床医护人员结合临床情景、临床资源和病人自身情况,合理应用证据并评价证据应用效果,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分布 皮肤管理 老年人 证据总结
下载PDF
层叠式织物压力分布传感系统的构建及测试
18
作者 陈俊鹏 王小东 +2 位作者 张积康 吕鹏 裴泽光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17,共9页
为实现对人体或物体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监测,构建了一种层叠式织物压力分布传感系统。该系统由织物压力传感阵列、封装织物层以及数据采集模块组成,织物压力传感阵列由两层基底织物对向叠放构成,其中沿上层基底织物底面纬向和下层基底织... 为实现对人体或物体的压力分布特征的监测,构建了一种层叠式织物压力分布传感系统。该系统由织物压力传感阵列、封装织物层以及数据采集模块组成,织物压力传感阵列由两层基底织物对向叠放构成,其中沿上层基底织物底面纬向和下层基底织物顶面经向分别等间隔缝纫有镀银导电纱线并印刷压敏材料,在经向和纬向导电纱线的交会处形成传感单元。对织物压力分布传感系统的传感单元的电力学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构建的织物压力分布传感系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传感单元电阻值的倒数与压强近似呈线性关系,展现出良好的压阻响应特性;经过500次循环压力测试,传感单元可对外界信号作出稳定的响应;采用双层叠合结构的压力传感阵列使织物压力分布传感系统中各传感单元初始状态一致性较好,并有效减轻了传感单元之间因串并联通路而引入的噪声干扰,因此可较好地呈现被测物体所施加压力的分布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织物压力传感阵列 叠合结构 压力分布 电力学性能 压力云图
下载PDF
矫形鞋垫对扁平足大学生跑步疲劳前后足底压力分布的影响
19
作者 王月萍 王疆娜 孙威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464-464,共1页
目的通过比较疲劳前后扁平足者穿整体多功能设计的矫形鞋垫和普通鞋垫跑步时的足底压力分布,对矫形鞋垫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7名扁平足者(足弓指数:29.62±2.17,男/女:17/10)为实验对象,在10米的实验场地以3.0±0.3 m/s... 目的通过比较疲劳前后扁平足者穿整体多功能设计的矫形鞋垫和普通鞋垫跑步时的足底压力分布,对矫形鞋垫的作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以27名扁平足者(足弓指数:29.62±2.17,男/女:17/10)为实验对象,在10米的实验场地以3.0±0.3 m/s速度进行疲劳前和疲劳后跑步测试。使用跑步机逐级递增疲劳方案诱导疲劳,当心率>最大心率的90%或RPE指数>17时2 min后终止疲劳方案。用Pedar足底压力鞋垫对扁平足足底8个分区大脚趾(H)、其他脚趾(LT)、前足内侧(Med FF)、前足中部(Mid FF)、前足外侧(Lat FF)、中足内侧(Med MF)、中足外侧(Lat MF)、足跟(RF)压力数据进行采集与分析,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比较两种鞋垫在疲劳前后的足底压力分布特征差异。结果与疲劳前相比,疲劳后受试者穿着普通鞋垫跑步时Med FF(P=0.019)和RF(P=0.003)区域峰值压力显著增大,Med FF(P=0.005)和Med MF(P<0.001)区域的峰值压强显著增大,Lat FF(P=0.002)、Lat MF(P=0.004)区域的压力时间积分显著减小;而穿着矫形鞋垫以上区域指标无显著性差异。与穿着平鞋垫相比,受试者在穿着矫形鞋垫跑步时RF区域的峰值压力均显著低于平鞋垫(P=0.002)。结论矫形鞋垫降低了前足内侧和后足过大的受力,使足底各区域压力分布均匀,有助于扁平足跑步爱好者实现健康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足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 足底压力分布 最大心率 跑步 峰值压力 多功能设计 矫形鞋垫
下载PDF
基于压力分布聚氨酯类睡枕的高度研究
20
作者 王宜旸 王瑞华 《纺织报告》 2024年第1期10-12,共3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睡眠质量。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睡枕匹配系统,旨在根据用户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睡眠问题解决方案,展示了神经网络技术在提高个性化产品匹配效果方面的准确性以及在睡...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睡眠质量。因此,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神经网络技术的睡枕匹配系统,旨在根据用户个体差异提供有针对性的睡眠问题解决方案,展示了神经网络技术在提高个性化产品匹配效果方面的准确性以及在睡枕匹配领域的具体应用实例,同时还探讨了神经网络技术在其他个性化产品匹配领域的应用潜力,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体压力分布 睡枕 人体工程学 机器学习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