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甘肃武都区泥石流的分布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董耀刚 杨军 严耿升 《甘肃科技》 2011年第6期50-54,共5页
武都地区泥石流是内外动力地质营力共同耦合作用的结果,是地貌在夷平作用下长期发育的地质过程之一。通过现场调查研究,武都区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于白龙江及其支流岷江和北峪河等流域。首先,白龙江两岸地形变化剧烈,具有陡峻的地形条件... 武都地区泥石流是内外动力地质营力共同耦合作用的结果,是地貌在夷平作用下长期发育的地质过程之一。通过现场调查研究,武都区泥石流主要集中分布于白龙江及其支流岷江和北峪河等流域。首先,白龙江两岸地形变化剧烈,具有陡峻的地形条件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比,其可以提供泥石流发生的动力条件;其次,河岸两侧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碎,有丰富的松散固体物质条件,并能源源不断的补给泥石流;最后,该地区易发生短时强降雨,具有可携带大量泥沙运动的、充足的水源条件。泥石流防治在现阶段应将预防放在首位,划分危险区或城建不利地段,严格控制危险区内的各种建设活动。考虑武都区经济建设需要,泥石流应分期分批、循序渐进地开展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石流 夷平作用 分布发育特征 预防治理 泥石流流量计算
下载PDF
甘肃武都地区滑坡的分布发育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徐磊 严耿升 邱宽红 《甘肃科技》 2012年第21期50-52,共3页
通过对武都区现场调研,滑坡主要分布于白龙江及其支流岷江和北峪河等流域沟谷中的岩性破碎带。首先,武都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碎,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为滑坡提供了补给源;其次,白龙江两岸地形变化剧烈,具有陡峻的地形条件和较... 通过对武都区现场调研,滑坡主要分布于白龙江及其支流岷江和北峪河等流域沟谷中的岩性破碎带。首先,武都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破碎,有丰富的松散固体堆积物,为滑坡提供了补给源;其次,白龙江两岸地形变化剧烈,具有陡峻的地形条件和较大的沟床纵坡比,其可以提供滑坡发生的动力条件;最后,武都区也是我国地震多发区之一,为滑坡发生提供了内动力地质条件,降水作用、风化作用和人类工程活动等为滑坡发生提供了外动力地质条件。武都地区滑坡是地壳在夷平作用下发生的地质过程之一,是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共同耦合的典型现象。滑坡防治在现阶段应将"防"与"治"相结合策略,严格控制危险区内的各种建设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坡 夷平作用 分布发育特征 预防治理
下载PDF
红古区斜坡类地质灾害分布发育规律及孕灾地质条件研究
3
作者 樊小鹏 胥斌辉 王星天 《甘肃科技纵横》 2022年第6期14-17,27,共5页
红古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区境内为大面积的黄土所覆盖,新构造运动改造强烈,易滑、易崩岩土体广泛分布,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强度大,在特定地质环境背景下,区内以崩塌、滑坡为主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危害严重。基于2021年红古区... 红古区位于陇西黄土高原西北部,区境内为大面积的黄土所覆盖,新构造运动改造强烈,易滑、易崩岩土体广泛分布,人类工程活动改造强度大,在特定地质环境背景下,区内以崩塌、滑坡为主的斜坡类地质灾害较为发育,危害严重。基于2021年红古区全境进行的1:5万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结合实地调查对区内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进行总结,研究区内孕灾地质条件。认为新构造运动下地貌的演化为孕育地质灾害提供动能;以第四系黄土为主的易滑、易崩地层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物质条件;土——岩结构类型的斜坡控制灾害发生边界、规模等;短时集中的降水、愈发强烈的人类工程活动则为灾害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对于岩土体物理性质及地形的改变加速导致灾害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古区 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 孕灾地质条件
下载PDF
复杂构造变形区断控裂缝发育分布模式
4
作者 鞠玮 杨慧 +3 位作者 侯贵廷 宁卫科 李永康 梁孝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8,共9页
天然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在复杂构造变形区,裂缝明显受断层影响控制,但其规律和模式尚不清晰。为此,本次研究以库车坳陷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观测、成像测井裂缝解译和理论分析,计算断控裂缝系数,揭示走滑断层、逆冲断层... 天然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在复杂构造变形区,裂缝明显受断层影响控制,但其规律和模式尚不清晰。为此,本次研究以库车坳陷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观测、成像测井裂缝解译和理论分析,计算断控裂缝系数,揭示走滑断层、逆冲断层控制复杂构造变形区天然裂缝的规律,提出断控裂缝发育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逆冲断层对天然裂缝产状和发育程度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裂缝密度与距断层距离呈现负指数关系,距断层由近及远可以划分为断层强控制裂缝带、断层弱控制裂缝带和区域裂缝带。(2)走滑断层包括调节走滑断层和逆冲走滑断层。调节走滑断层与地层走向近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发育断层控制裂缝带,其受断层规模影响显著;逆冲走滑断层与地层走向近平行或者小角度斜交,天然裂缝主要局限于断层带内,沿断层走向断裂带宽度发生变化。(3)定义断控裂缝系数(K),即断层强控制裂缝带宽度与断层断距(滑距)的比值,通过分析,库车坳陷逆冲断层K值为1.50~1.80,走滑断层K值为0.125~0.150。研究成果对复杂构造变形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分布模式 断控裂缝系数 走滑断层 复杂构造变形区 库车坳陷
下载PDF
老河口市主要地质灾害发育与分布规律研究
5
作者 文美霞 常亮 +3 位作者 周艳松 易春瑶 刘正平 陈钰 《地球科学前沿(汉斯)》 2024年第7期956-968,共13页
湖北省属于地质灾害频发省份,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其山体滑坡、崩塌是地质灾害的高风险领域之一。本文研究从老河口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危害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老河口市主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分布... 湖北省属于地质灾害频发省份,老河口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其山体滑坡、崩塌是地质灾害的高风险领域之一。本文研究从老河口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危害特征进行分析,总结老河口市主要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为老河口市政府发展一区两城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生态建设、自然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工作提供基础地质依据,更好地促进当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河口市 地质灾害 发育分布规律
下载PDF
2010—2015年全国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38
6
作者 房浩 李媛 +3 位作者 杨旭东 佟彬 尹春荣 曲雪妍 《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 CSCD 2018年第5期1-6,共6页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加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导致发生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事件,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以"...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我国突发性、局地性极端强降雨事件频发,加之城镇化进程中的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导致发生了大量的地质灾害事件,地质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占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总数的比例呈逐渐上升趋势。本文以"十二五"期间我国发生的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搜集了全国省级国土部门的权威数据,通过数理统计,以及对孕灾条件和诱发因素的分析等,研究总结了2010—2015年("十二五")期间全国发生的地质灾害的总体情况及特征:(1)在全国发生的64 530起地质灾害中,滑坡、崩塌、泥石流为主要灾害类型,中小型灾害最为发育;(2)强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汛期降雨型地质灾害在地域上具有随时间由东南向西北逐渐推移的特征;(3)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具有向低人员伤亡、高财产损失方向发展的趋势。研究结果对今后一段时期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部署提出了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五 地质灾害 发育分布特征 诱发因素 危害特征
下载PDF
十屋油田裂缝发育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宋文燕 秦启荣 +2 位作者 苏培东 王志萍 甘学启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B12期44-48,共5页
通过岩心观察、地层倾角测井与成像测井数据分析,对十屋油田的裂缝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十屋油田裂缝发育与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为:构造应力、构造部位、岩性、岩层厚度以及埋藏深度。该研究结果可为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关键词 裂缝 发育分布 控制因素 十屋油田
下载PDF
从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看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被引量:13
8
作者 吴熙纯 王权锋 +1 位作者 陈斯忠 杨霞 《中国海上油气》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18-224,共7页
在对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以及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的油气勘探。世界第三纪生物礁发育的最鼎盛... 在对世界第三纪生物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的主要成岩作用与油气储层形成机理以及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发育和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南海生物礁储层的油气勘探。世界第三纪生物礁发育的最鼎盛期是早中新世Burdigalian期至中中新世Serravalian期,油气主要产于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的生物礁储层中,以真礁的油气储集潜能为最好。东南亚第三纪生物礁-滩组合的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是近地表古岩溶、白垩化和白云化,分别形成古岩溶储层、白垩化储层及白云化储层。中国南海第三纪生物礁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控于洋流和海平面变化、地裂运动、礁的类型、礁的成岩相分区、礁的就地转移性和礁的沉积水深等因素,在深水区晚渐新世至中中新世地层中都有寻找礁型储层的前景,勘探时须将生物礁-滩组合作整体部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第三纪生物礁 油气储集潜能 中国南海生物礁 发育分布 控制因素
下载PDF
壳菜果植物树脂道的发生、发育及分布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陆祖军 徐华松 朱念德 《广西植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4期331-334,共4页
经解剖观察,发现壳菜果(Mytilarialaoensis)植物初生结构能自然形成树脂道,而次生结构不能自然形成。树脂道原始细胞发生位置为离顶端120~140μm的区段上,与初生分生组织同时形成。以后原始细胞经历;(... 经解剖观察,发现壳菜果(Mytilarialaoensis)植物初生结构能自然形成树脂道,而次生结构不能自然形成。树脂道原始细胞发生位置为离顶端120~140μm的区段上,与初生分生组织同时形成。以后原始细胞经历;(1)原始细胞分裂阶段;(2)树脂道发生阶段;(3)树脂道扩张阶段;(4)树脂道成熟阶段;(5)树脂道破毁阶段而完成其功能周期。壳菜果植物的树脂道以裂溶生方式发生,分布在维管束外侧的皮层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壳菜果 树脂道 发生、发育分布
下载PDF
贵州省印江县重大地质灾害隐患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5
10
作者 梁国印 《西部探矿工程》 CAS 2013年第7期122-127,共6页
重大地质灾害是指威胁人数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易造成群死群伤。从印江县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分析了县境内重大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发育特征。认为境内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等重大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集中... 重大地质灾害是指威胁人数100人以上的地质灾害,一旦发生,易造成群死群伤。从印江县地质环境条件出发,分析了县境内重大地质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发育特征。认为境内滑坡、崩塌及不稳定斜坡等重大地质灾害最为发育,空间分布极不均匀,集中发育于志留系下统地层中,主要分布于河流地形切割深的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及居住人口集中、工程活动强烈的斜坡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大地质灾害 发育分布特征 群死群伤 不良地质环境
下载PDF
发育型肠神经分布异常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甜 王红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435-436,共2页
发育型肠神经分布异常即先天性巨结肠(HD)类缘病,其临床表现和HD相似,但病理特征不同,用诊治HD的方法来诊治发育型肠神经分布异常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对其诊断和治疗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对其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进行综述。
关键词 发育型肠神经分布异常 诊断 治疗 神经丛 神经节细胞
下载PDF
瓦斯沟至康定段铁路崩塌落石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剑锋 李天斌 +2 位作者 曾鹏 陈伟 王栋 《高速铁路技术》 2020年第5期25-30,62,共7页
瓦斯沟-康定段铁路崩塌落石灾害突出,严重威胁下部铁路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同时也为铁路选线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探究该区域崩塌落石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本文根据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从灾害的高程、坡度坡向、坡体结构和断层... 瓦斯沟-康定段铁路崩塌落石灾害突出,严重威胁下部铁路施工及后期运营安全,同时也为铁路选线带来了巨大困难。为探究该区域崩塌落石灾害发育分布规律,本文根据遥感解译、无人机航拍和实地调查,从灾害的高程、坡度坡向、坡体结构和断层距离四个方面,采用贡献率法分析灾害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程主要分布在2000~2500 m,坡度坡向优势方向为245°∠58°,平面分布主要沿瓦斯沟两岸分布,坡体结构主要是似层状顺向坡,与断层相距2 km为敏感区域。此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选线提供一定的依据和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地质 崩塌落石 发育分布规律 铁路选线
下载PDF
基于时序遥感数据的九寨沟核心景区崩塌发育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3
作者 梁靖 王彦东 裴向军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9期8210-8217,共8页
2017年“8·8”地震导致九寨沟核心景区发育数以千计的高位或极高位崩塌灾害,造成自然景观及旅游设施严重损毁,且震后三年来仍呈现较高活动性。为降低崩塌对震后重建与生态修复带来的威胁,基于地震前后5期高精度遥感数据,通过多年... 2017年“8·8”地震导致九寨沟核心景区发育数以千计的高位或极高位崩塌灾害,造成自然景观及旅游设施严重损毁,且震后三年来仍呈现较高活动性。为降低崩塌对震后重建与生态修复带来的威胁,基于地震前后5期高精度遥感数据,通过多年实地调查、遥感解译与核密度分析等方法,从时间和空间角度分析了崩塌的空间聚集趋势及发育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的崩塌发育具有空间聚集效应,在0~5.6 km范围聚集显著,但震后三年总体聚集趋势变化不大。此外,崩塌显著分布于高程2800~3400 m与30°~55°的陡坡段,地震触发与震前重力诱发崩塌分布在北东-南的优势坡向,而岩性上则集中在石炭系与石炭二叠系的厚层坚硬碳酸盐岩地层。本文研究成果对九寨沟景区崩塌灾害防治与风险管控具有积极意义,亦可为震后地质灾害长期活动性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景区 时序解译 空间聚集特征 发育分布
下载PDF
元坝地区长一段滩体发育分布特征
14
作者 唐锰 周亚丽 +1 位作者 王淞 周彬 《天然气技术与经济》 2013年第6期11-14,77,共4页
在元坝地区长兴期沉积格局认识及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长兴组钻井剖面、地震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区内长一段(对应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为方便讨论,将长一段海侵体系域定义为C11,该时期元坝地区以发... 在元坝地区长兴期沉积格局认识及层序划分的基础上,通过对该地区长兴组钻井剖面、地震资料等的综合分析,揭示了区内长一段(对应于长兴组下部三级层序)滩体的发育分布特征。为方便讨论,将长一段海侵体系域定义为C11,该时期元坝地区以发育碳酸盐缓坡沉积为主,浅缓坡区发育一定规模的滩体;长一段C12时期(对应于长兴组高水位体系域早期),区内以发育具有碳酸盐台地雏形的沉积为主,台地边缘相带内生屑滩非常发育,开阔台地相带内生屑滩发育状况显著减弱;长一段C13时期(对应于长兴组高水位体系域中晚期),区内以发育碳酸盐台地沉积为主,发育的亚相与礁滩体均与C12时期类似,但滩体发育规模明显增大,台缘相带内部分滩体连成一片,多沿台缘走向发育,此外,区内还发育小规模的生物礁。研究区内礁滩体发育展布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古地貌和相对海平面升降两个方面,其中古地貌控制礁滩体的发育位置,而相对海平面升降则控制礁滩体的发育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兴组沉积格局滩体发育分布控制因素元坝地区
下载PDF
四川南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浅析
15
作者 陈国辉 《四川地质学报》 2009年第2期153-157,共5页
介绍了南部县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分析了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条件。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分布特征 形成条件 四川南部县
下载PDF
2017年九寨沟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梁靖 裴向军 +2 位作者 温勇 罗路广 蹇代君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1-188,共8页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 s7.0地震。通过现场详查及无人机影像,共获得九寨沟景区内地质灾害点167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并利用GIS技术在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构造等方面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 2017年8月8日,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M s7.0地震。通过现场详查及无人机影像,共获得九寨沟景区内地质灾害点167处。在此基础上,分析地震地质灾害类型;并利用GIS技术在地形地貌、地质、地震构造等方面对地质灾害的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研究发现:(1)灾害类型以崩塌、浅表层滑坡为主,其中崩塌最为发育,具有沿沟谷和道路两侧呈线状分布的特点。(2)地震地质灾害多集中在坡度为30°~60°、坡向S、高程2400~2600 m及高差200~250 m范围内,具有较为显著“放大效应”和“背坡面效应”。(3)地层岩性、坡体结构与地质灾害的发育类型有关,其中崩塌灾害主要发育于灰岩等硬岩地层及顺向、斜向坡;在距离发震断裂0~6 km范围内灾害分布最多,随距离增加而减少,具有“距离效应”。(4)灾害点的发育分布与地震烈度等级呈正相关关系;且地震灾害的发育分布受人类工程活动影响较大,随着与公路距离的增加而减少,在公路0~500 m距离内占比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九寨沟 地质灾害 现场详查 影响因子 发育分布
下载PDF
环境因素对兴-贝型多年冻土分布与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赢 沈宇鹏 张中琼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427-1440,共14页
兴安岭-贝加尔(兴-贝)型多年冻土处于欧亚大陆高纬度多年冻土南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变化规律以及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从环境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影响以及多年冻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出发,围绕地带性因... 兴安岭-贝加尔(兴-贝)型多年冻土处于欧亚大陆高纬度多年冻土南缘,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较为敏感。为了研究多年冻土变化规律以及预测其未来变化趋势,从环境因素对多年冻土的影响以及多年冻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两个方面出发,围绕地带性因素(纬度、高度、经度)和非地带因素(气温、植被、降水、积雪等)两大类环境因素的变化对多年冻土分布与发育的影响,分析了兴-贝型多年冻土的变化和发展趋势,总结认为:气温、植被、降水、积雪等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改变了土层水热状况,促使区域内大范围多年冻土经历了显著退化;退化程度存在区域差异,多年冻土南界附近退化程度最为显著。基于兴-贝型多年冻土的特殊性,提出了建立冻土和寒区环境监测机制并及时采取适应性和整治性措施保护和修复区域环境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变化 环境因素 兴安岭-贝加尔型多年冻土 分布发育
下载PDF
华北煤矿区岩溶陷落柱发育分布规律与成因探讨 被引量:3
18
作者 吕飞飞 吴德鑫 王雅敬 《企业技术开发》 2011年第8期67-68,共2页
岩溶陷落柱是中国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中广泛发育和分布的特殊地质体,是一种特殊潜伏的垂直构造,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井下煤矿生产遇到陷落柱,会影响采掘生产,特别是碰到含水陷落柱,因其隐蔽性和突水量大,对煤矿安全生产... 岩溶陷落柱是中国华北石炭二叠纪煤系中广泛发育和分布的特殊地质体,是一种特殊潜伏的垂直构造,是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隐患之一。井下煤矿生产遇到陷落柱,会影响采掘生产,特别是碰到含水陷落柱,因其隐蔽性和突水量大,对煤矿安全生产及当地人民生活具有很大危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北煤矿区 岩溶陷落柱 发育分布规律 地质构造 地下水动力
下载PDF
贵州省铜仁市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浅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麻秋景 黄会 《贵州地质》 2009年第2期154-159,共6页
本文针对铜仁市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探讨在山间盆地分布区地质灾害产生的原因及治理措施。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发育分布特征 形成条件 铜仁市
下载PDF
黔西北崩塌滑坡的发育分布规律 被引量:3
20
作者 姚智 《贵州地质》 1998年第2期166-175,共10页
通过对展示在研究区内686个崩塌、948个滑坡的分析,总结出崩塌、滑坡的发育规律。指出软硬地层叠覆带、断裂带、开阔褶皱翼部、不同方向褶皱接合部、平行褶皱轴向的地面切割等是崩塌、滑坡易发部位,并讨论其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进一... 通过对展示在研究区内686个崩塌、948个滑坡的分析,总结出崩塌、滑坡的发育规律。指出软硬地层叠覆带、断裂带、开阔褶皱翼部、不同方向褶皱接合部、平行褶皱轴向的地面切割等是崩塌、滑坡易发部位,并讨论其敏感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崩塌、滑坡的区域分布规律,提出是地势坡折带左右了崩塌、滑坡的分布,最后推测贵州的另一个崩塌、滑坡高频带是地势上第二级与第三级阶梯面的地势坡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崩塌滑坡 发育分布 贵州 滑坡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