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布式零质量射流控制增升装置分离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4
1
作者 白俊强 辛亮 +4 位作者 刘南 华俊 董建鸿 雷武涛 张晓亮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88-194,共7页
为改善大型民用运输机的起降性能,以典型的三段翼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布式射流主动控制技术对提高增升装置效率的可行性。给出了零质量射流和分布式零质量射流的作用原理,获得了分布式零质量射流的孔口分布、射流频率、射流动量对增升... 为改善大型民用运输机的起降性能,以典型的三段翼型为研究对象,研究分布式射流主动控制技术对提高增升装置效率的可行性。给出了零质量射流和分布式零质量射流的作用原理,获得了分布式零质量射流的孔口分布、射流频率、射流动量对增升装置气动性能影响的规律。研究表明:零质量射流不论是吹气或者吸气,都可以增加边界层的能量,延迟分离,使得流动控制整个周期产生的气动效果都要优于未加控制的情形,但其无法完全消除襟翼上表面的分离,分布式零质量射流能达到更好的结果。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零质量射流控制能使升力系数增加7.1%,分布式零质量射流控制能使升力系数增加20.3%,可见分布式零质量射流比零质量射流有更好的控制结果。分布式零质量射流不仅仅是各个孔口射流的简单叠加,而且还受到各个孔口串联作用的有利影响。总结四孔分布式零质量射流的设计准则为:当射流频率为1,射流动量为0.002时,能最大限度地消除襟翼上表面的分离,对升力系数的改善最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升装置 主动流动控制 零质量射流 分布式零质量射流 流动机理 设计准则
下载PDF
针肋表面分布式射流沸腾汽泡动力学特性
2
作者 崔付龙 洪芳军 《工程热物理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811-1814,共4页
本文建立了两相泵流体回路,设计了可视化分布式射流沸腾实验测试段,研究了针肋表面上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汽泡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汽泡率先在回流孔正下方区域产生,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向射流孔下方扩展,在核态沸腾中后期,会出现沸腾不稳... 本文建立了两相泵流体回路,设计了可视化分布式射流沸腾实验测试段,研究了针肋表面上不同热流密度下的汽泡动力学特性。结果表明:汽泡率先在回流孔正下方区域产生,随着热流密度的提高向射流孔下方扩展,在核态沸腾中后期,会出现沸腾不稳定,并且伴随进出口压力的大幅波动,但当进一步提高热流密度后,沸腾重新回归到稳定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射流 针肋 可视化 沸腾不稳定性
原文传递
基于分布式合成双射流的飞行器无舵面三轴姿态控制飞行试验 被引量:11
3
作者 赵志杰 罗振兵 +3 位作者 刘杰夫 邓雄 彭文强 李石清 《力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0-1228,共9页
将自主可控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集成于常规布局飞行器中,进行了三轴无舵面控制飞行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对飞行器巡航时的无舵面姿态调控能力.对合成双射流激励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分布式三轴姿态控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滚转环量控... 将自主可控的合成双射流激励器集成于常规布局飞行器中,进行了三轴无舵面控制飞行试验,验证了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对飞行器巡航时的无舵面姿态调控能力.对合成双射流激励器进行改进,设计了分布式三轴姿态控制合成双射流激励器,滚转环量控制激励器分别安装于两侧机翼翼尖处后缘,射流出口靠近压力面;偏航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激励器分别安装于靠近两侧机翼翼尖20%弦长处,上、下沿展向均匀布置;俯仰环量控制激励器安装于V尾下的平尾后缘,射流出口靠近压力面.针对巡航速度为30 m/s的飞行器,进行了三轴姿态控制飞行试验,结果表明:分布式合成双射流实现了飞行器巡航时的三轴无舵面姿态操控;横航向控制存在耦合,滚转环量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双向滚转操控,能产生的最大滚转角速度达16.87°/s,偏航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双向偏航操控,能产生的最大偏航角速度达9.09°/s;俯仰环量控制激励器实现了飞行器的纵向控制,能产生的最大俯仰角速度达7.68°/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合成双射流 环量控制 反向合成双射流控制 三轴姿态操控 飞行试验
下载PDF
烧结多孔表面分布式阵列射流沸腾 被引量:4
4
作者 崔付龙 洪芳军 +1 位作者 林涛 李文韬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7期1760-1769,共10页
使用50,100和200μm粒径的铜粉,分别烧结制作了厚度为2倍粒径的多孔结构表面,以新型环保电子冷却液HFE7000为工质,进行了分布式阵列射流沸腾的换热性能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光滑表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烧结多孔表面增加了对流换热面积... 使用50,100和200μm粒径的铜粉,分别烧结制作了厚度为2倍粒径的多孔结构表面,以新型环保电子冷却液HFE7000为工质,进行了分布式阵列射流沸腾的换热性能实验,并将实验结果与光滑表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烧结多孔表面增加了对流换热面积,增强了流体扰动,大大强化了单相段换热性能,且流量越高,强化效果越显著;100和200μm颗粒烧结表面的强化效果接近,且明显好于50μm颗粒烧结表面,表明粒径和厚度对传热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射流沸腾换热过程中,多孔烧结表面提供了更多的气化核心和更大的换热面积,但同时也增加了蒸汽逸出阻力,100μm颗粒烧结表面强化效果最佳,其最大沸腾换热系数比光滑表面提高了61%.分布式射流是沸腾表面补液的主要途径,由于HFE7000本身表面张力小、亲水性好,多孔表面吸液能力对于临界热流密度(critical heat flux,CHF)的影响较小,100μm颗粒烧结表面的CHF和光滑表面相比仅提高了17%.尽管如此,烧结多孔表面的核态沸腾偏离点(departure from nucleate boiling,DNB)与CHF之间的热流密度区间显著变大,对实际应用过程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结多孔表面 分布式阵列射流 沸腾强化 临界热流密度
原文传递
Threshold control in VCSELs by proton implanted depth 被引量:1
5
作者 赵红东 孙梅 +4 位作者 王伟 马连喜 刘会丽 李文超 刘琦 《Optoelectronics Letters》 EI 2011年第4期263-265,共3页
The proton implantation is one of key procedures to confine the current diffusion in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s(VCSELs),in which the proton implanted depth and profile are main parameters.Threshold charac... The proton implantation is one of key procedures to confine the current diffusion in vertical cavity surface emitting lasers(VCSELs),in which the proton implanted depth and profile are main parameters.Threshold characteristics of VCSELs with various proton implanted depths are studied after optical,electrical and thermal fields have been simulated self-consistently in three dimensions.It is found that for VCSELs with confinement radius of 2 mm,increasing proton implanted depth can reduce the injected current threshold power and enhance the laser temperature in active region.Numerical results also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optimal values for current aperture in proton implanted VCSELs.The minimum injected current threshold can be achieved in VCSELs with proton implantation near the active region and confinement radius of 1.5 mm,while the VCSELs with proton implantation in the middle of p-type distributed Bragg reflectors(DBRs) and confinement radius of 2.5 mm can realize the minimum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ROTON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