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植被生态水文效应 被引量:20
1
作者 张志才 陈喜 +1 位作者 石朋 魏玲娜 《水科学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806-811,共6页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 根据喀斯特流域多孔介质与裂隙水流特征,建立了达西流、裂隙渗流与槽蓄汇流演算相结合的混合汇流演算模式,实现了对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DHSVM)的改进。利用贵州普定喀斯特生态水文试验站陈旗小流域观测资料,对模型计算的流量过程及植被截流、蒸散发及土壤含水率时空分布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喀斯特流域陡涨、陡落的流量过程。同时,模型能模拟出土壤含水率、实际蒸散发与降雨、下垫面岩溶裂隙、植被覆盖的响应关系,对分析中国南方喀斯特地区下垫面变化条件下的生态水文效应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 分布式水文-植被-土壤模型 岩溶裂隙水 生态水文
下载PDF
栅格新安江-地表地下双人工调蓄分布式水文模型 被引量:20
2
作者 张珂 张企诺 +5 位作者 陈新宇 李致家 黄鹏年 姚成 王晟 周佳奇 《水资源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4-101,139,共9页
为了提高地表地下双重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流域洪水模拟精度,基于调蓄水库概念提出了考虑地表水利工程和地下水超采影响下的网格化降雨径流模拟方法,通过在栅格新安江模型基础上引入地表地下双调蓄模块,构建了栅格新安江-地表地下双人工调... 为了提高地表地下双重人类活动干扰下的流域洪水模拟精度,基于调蓄水库概念提出了考虑地表水利工程和地下水超采影响下的网格化降雨径流模拟方法,通过在栅格新安江模型基础上引入地表地下双调蓄模块,构建了栅格新安江-地表地下双人工调蓄分布式水文(GXAJ-DAR)模型,将该模型同半分布式新安江-海河模型在海河的典型流域清水河流域进行了验证比较。结果表明:GXAJ-DAR模型在清水河流域的模拟精度高于新安江-海河模型;基于栅格的双调蓄结构能根据水利工程控制区域和地下水埋深的实际空间分布对地面和地下径流人工调蓄过程进行准确模拟;GXAJ-DAR模型对自由水蓄水库蓄水容量参数的取值较新安江-海河模型更加合理,能有效提高清水河流域的洪水模拟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工程 地下水超采 降雨径流 栅格新安江-地表地下双人工调蓄分布式水文模型 洪水预报 海河流域
下载PDF
高山峡谷地区森林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3
3
作者 刘建梅 裴铁璠 +1 位作者 王安志 杨弘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638-1644,共7页
根据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主要水文特点,选择通用性较强的水文过程模式,构建高山峡谷地区森林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过程模型,避免过多复杂的区域性模型参数率定,保证模型在相似地区的可移植性;并选择杂谷脑水文站上游... 根据岷江上游杂谷脑河流域典型的高山峡谷地区主要水文特点,选择通用性较强的水文过程模式,构建高山峡谷地区森林流域分布式降雨-径流过程模型,避免过多复杂的区域性模型参数率定,保证模型在相似地区的可移植性;并选择杂谷脑水文站上游地区进行降雨-径流过程模拟,得到1999年和2000年模拟时段长度为1 000 h的两个径流过程,对模拟与实测的径流过程、累积径流量、洪峰流量与峰现时间等进行比较,其拟合效果较好.该模型结构简单,引入的经验参数较少,可推广应用到其它尺度流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水文模型 森林流域 降雨-径流过程 尺度转换
下载PDF
王屋山不同海拔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冯二朋 张立伟 +3 位作者 赖勇 王彩峰 杨喜田 孔玉华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49-957,共9页
【目的】探究不同海拔对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为植被-土壤系统改善和山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王屋山5个海拔梯度(800、1000、1100、1200和1500 m)植被与土壤的全面调查与采样分析,建立植被-土壤耦合关系评价指... 【目的】探究不同海拔对植被与土壤耦合协调度的影响,为植被-土壤系统改善和山地生态系统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对王屋山5个海拔梯度(800、1000、1100、1200和1500 m)植被与土壤的全面调查与采样分析,建立植被-土壤耦合关系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构建不同海拔梯度下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模型。【结果】不同海拔梯度下植物的物种重要值、多样性指标和土壤因子均存在显著差异,壳斗科栎属(Quercus fagaceae)在各个海拔均占据优势地位。1100 m处土壤综合评价指数最高,1500 m处植被综合评价指数最高,800 m处植被和土壤综合评价指数均最低。不同海拔梯度下植被-土壤耦合协调度依次为1500 m最大,1100 m次之,1000和800 m最小,其中1500和1100 m分别表现为初级协调土壤滞后型和初级协调植被滞后型,1200 m为勉强协调土壤滞后型,800和1000 m分别为严重失调共损衰退型和中度失调植被损益型。【结论】王屋山地区不同海拔植物-土壤耦合协调关系较复杂,高海拔植被演替和土壤发育协调一致性较好,低海拔耦合协调度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屋山 植被-土壤系统 耦合协调度模型 海拔梯度
下载PDF
应用官司河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流域降雨—径流过程 被引量:13
5
作者 于澎涛 徐德应 王彦辉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9,共9页
由于地理要素 (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 )的空间异质性 ,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尤其是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 ,也存在着空间分异。本文根据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形成机理 ,建立了通用性较强的官司河分布式水文模型。官... 由于地理要素 (地形、气候、土壤、植被等 )的空间异质性 ,森林的生态服务功能 ,尤其是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的功能 ,也存在着空间分异。本文根据森林水文过程和森林水文生态功能的形成机理 ,建立了通用性较强的官司河分布式水文模型。官司河模型根据流域内部地理要素的空间异质性把流域分成一系列的单元和作用层 ,以单元和作用层为基本单位 ,连续计算每个单元和作用层的水文过程和水文要素变化 ,包括降雨输入、冠层截留、枯落物层吸水、入渗、蒸散、壤中流、地表径流等 ,进而得到流域水文的时空变化。用此模型模拟了四川绵阳官司河流域的降雨—径流过程 ,计算结果与观测结果基本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司河 降雨-径流过程 森林水文 分布式水文模型 森林生态效益 空间异质性
下载PDF
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传输模型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张展羽 苏里坦 张国华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88-92,共5页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 该文以干旱区绿洲-荒漠交错带为研究对象,以质量守恒原理与能量平衡原理为基础,建立了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中水分与热量传输模式,并提出了求解潜水-土壤-植被-大气系统的数值模拟分解-协调新方法,用天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绿洲-荒漠交错带的实测资料验证了水热传输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植被冠层蒸腾量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接近,其最大误差为11.3%,土壤含水率的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仅为5.9%,土壤温度模拟值与实测值的最大误差为8.3%,用该模型模拟绿洲-荒漠交错带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水热动态传输过程、植被蒸腾量、地表蒸发量和植被的根系吸水率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荒漠交错带 潜水-土壤-植被-大气连续体 水热传输 模型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和热传输机理及区域蒸散模型(英文) 被引量:14
7
作者 张永强 刘昌明 于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562-567,共6页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 在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上建立了估算土壤 植被 大气系统水、热传输的模型 ,并且在华北平原中国科学院两个农业生态试验站设计了 3个试验 ,验证模型的精度和有效性 .第一个模型是基于瞬时通量观测基础上建立的植被冠层光合 导度 蒸散耦合模型 ,它模拟的结果与涡度相关系统测定结果比较一致 ;第二个模型为一维 3层的土壤水量平衡模型 ,此模型成功用于模拟 1 998— 2 0 0 3年度太行山山前平原不同灌溉条件下的土壤水分深层入渗和蒸散过程 ;第三个模型为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模型 ,它基于卫星遥感数据和地面同步观测而建立 ,本模型可以监测区域地表的干旱状况 ,用于估算区域能量通量和日蒸散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水热传输机理 蒸散模型
下载PDF
基于植被-土壤二向反射模型的土壤含水量遥感 被引量:5
8
作者 宋承运 邓孺孺 王中挺 《国土资源遥感》 CSCD 2006年第3期29-32,共4页
以北京地区为例,利用像元信息分解法,定量提取出区域植被盖度,由植被盖度得到区域叶面积指数,在只考虑一次散射的情况下,利用植被-土壤二向反射模型,提取出下层湿润土壤反射率。通过引入粗糙度因子建立起粗糙地表下土壤反射率与叶面积... 以北京地区为例,利用像元信息分解法,定量提取出区域植被盖度,由植被盖度得到区域叶面积指数,在只考虑一次散射的情况下,利用植被-土壤二向反射模型,提取出下层湿润土壤反射率。通过引入粗糙度因子建立起粗糙地表下土壤反射率与叶面积指数的函数关系,进而得出土壤含水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土壤二向反射模型 像元信息分解 叶面积指数 土壤含水量
下载PDF
复杂侵蚀环境下分布式土壤流失水动力学模型——以黄河多沙粗沙区为研究实例 被引量:3
9
作者 姚文艺 高航 +1 位作者 王玲玲 李勉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7-21,共5页
以黄河多沙粗沙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体模型试验对黄土坡面-沟道系统侵蚀产沙机理的认识,根据侵蚀动力学、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研发了复杂侵蚀环境下的分布式土壤流失水动力学模型;揭示了植被作用下坡... 以黄河多沙粗沙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实体模型试验对黄土坡面-沟道系统侵蚀产沙机理的认识,根据侵蚀动力学、水文学、泥沙运动力学的基本理论,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研发了复杂侵蚀环境下的分布式土壤流失水动力学模型;揭示了植被作用下坡面-沟道系统侵蚀产沙耦合规律;认识到坡沟产沙之间具有内在的自调控关系;提出了当量糙率的概念;建立了基于G IS的分布式土壤流失水动力学模型;构建了基于ArcG IS平台的支持系统,实现了G IS与土壤流失模型、产汇流模型与产输沙模型的紧密耦合。通过实例验证了模型对于中尺度流域土壤流失的模拟亦有较满意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侵蚀环境 坡面-沟道系统 紧密耦合技术 分布式土壤流失模型 黄土高原
下载PDF
基于土壤分类的中国气候-植被模型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育峰 《自然科学进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讯)》 1999年第7期606-611,共6页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将土壤作为限制因子、海拔高度作为影响因子引入到中国气候-植被的建模之中,不仅在总体上使模型精度由前人的40%左右提高到74%,而且也改善了单项植被类型的模拟精度,从而建立了可用于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中国气... 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将土壤作为限制因子、海拔高度作为影响因子引入到中国气候-植被的建模之中,不仅在总体上使模型精度由前人的40%左右提高到74%,而且也改善了单项植被类型的模拟精度,从而建立了可用于全球变化影响研究的中国气候-植被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候-植被模型 土壤类型 GIS 土壤 分类
下载PDF
分布式水文模型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黄金柏 温佳伟 +2 位作者 王斌 魏永霞 桧谷治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1期16-24,共9页
本文旨在开发不同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具有结构上通用性和核心模块具有易调节性功能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GIS利用运动波理论基础方程式,结合不同流域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分别构建了黄土高原北部沟壑区的六道沟流域、位于平原区... 本文旨在开发不同地形及水文地质条件下的具有结构上通用性和核心模块具有易调节性功能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基于GIS利用运动波理论基础方程式,结合不同流域的地形(水文地质条件),分别构建了黄土高原北部沟壑区的六道沟流域、位于平原区流经内蒙古东部和黑龙江西部的阿伦河流域,以及山地流域-Bukoro河流域(日本)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并利用对观测流量的数值模拟分别检验模型在各流域的实用性。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地形条件构建的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对流域降雨-径流过程的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模拟精度在误差判断基准允许的范围之内(误差<0.03),分析了在不同地形条件下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时模型结构上的通用性和核心模块的易调节性。本成果可以为不同地形的流域构建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分布式水文模型 地形 水文地质条件 模型通用性
下载PDF
阿伦河流域耦合融雪分布式水文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金柏 温佳伟 +1 位作者 王斌 朱士江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8-24,共7页
以具有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典型气象和水文特征的阿伦河流域为例,基于研究区下垫面条件的调查,对土壤垂直剖面进行了模型化,并利用GIS构建了研究区DEM及河网,以运动波理论的基础方程构建了降雨—径流计算模块,以能量平衡法建立了融雪... 以具有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典型气象和水文特征的阿伦河流域为例,基于研究区下垫面条件的调查,对土壤垂直剖面进行了模型化,并利用GIS构建了研究区DEM及河网,以运动波理论的基础方程构建了降雨—径流计算模块,以能量平衡法建立了融雪计算模块,构建了耦合融雪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通过对2012年和2013年融雪及降雨—径流过程计算结果的分析,分别推求了由融雪产生的径流量、雨季各月以及年径流量和径流系数。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精度在基准误差允许范围之内;2012年和2013年3月1日—4月15日的融雪径流量分别占当年径流总量的1.44%、0.8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值计算 降雨-径流过程 分布式水文模型 融雪 半干旱区 阿伦河流域
下载PDF
基于自回归模型的分布式水文模型预报校正 被引量:5
13
作者 焦伟杰 龙海峰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5年第2期103-108,共6页
以清江水布垭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 km×1 km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特征信息,采用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DRM)对清江流域进行降雨-径流模拟。由于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资料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难以完全满足或者建模... 以清江水布垭上游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1 km×1 km精度的数字高程模型(DEM)提取流域特征信息,采用基于DEM的分布式水文模型(DDRM)对清江流域进行降雨-径流模拟。由于分布式水文模型所需资料在目前的技术水平下难以完全满足或者建模理论不完善等原因,其在水文预报中的应用效果还不太理想。因此,本文建立了自回归模型尝试对DDRM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降雨-径流的实时校正。利用Nash-Sutcliffe效率系数、径流深相对误差等方面对校正前后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DDRM模型的基础上采用自回归模型对误差进行校正提高了预报精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分布式水文模型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资料不足等原因而带来的精度下降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雨-径流 分布式水文模型 自回归模型 实时校正 清江
下载PDF
变分法的灵敏度分析及其在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应用
14
作者 王雪娇 钱伟婷 +1 位作者 杜鹃 翁云华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5年第2期97-100,共4页
在变分法原理的基础上,处理了变分法的灵敏度分析问题。利用扰动技术推导出边界值问题,运用欧拉-拉格朗日方程、自然边界条件和横截条件,以简单自然的形式推导出变分灵敏度的等价公式。研究了基于变分法的分布式水文模型的灵敏度分析。
关键词 变分原理 欧拉-拉格朗日方程 自然边界条件 横截条件 分布式水文模型
下载PDF
基于分布式水文模拟的流域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魏玲娜 陈喜 +3 位作者 董建志 韩靖博 田欣 曾春芬 《水利水电技术》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04-114,共11页
针对大范围地面土壤水监测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问题,为了获取密度较高同时又准确可靠的流域土壤水数据用于时间稳定性分析,寻找可以反映流域土壤水平均状况的代表性点,利用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模拟淮河黄泥庄水文站以上小流... 针对大范围地面土壤水监测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等问题,为了获取密度较高同时又准确可靠的流域土壤水数据用于时间稳定性分析,寻找可以反映流域土壤水平均状况的代表性点,利用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DHSVM)模拟淮河黄泥庄水文站以上小流域293个采样网格上、中、下三层土壤含水量数据。结果显示:垂向方向上,黄泥庄流域土壤水分时间稳定性随深度递减;流域上层和中层具备时间稳定性特征的代表性点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易发生于流域主要土壤和植被类型覆盖区域,在此区域布设测点观测土壤水,可以更准确快速地捕获代表黄泥庄流域上层和中层平均土壤水分特征;采样点7、17和215可作为上、中层土壤的流域平均土壤水代表性点,利用它们预测流域土壤水平均值,可降低观测成本。研究成果可为流域土壤水监测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时间稳定性 流域 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 大气-陆面交互作用 土壤水时空变异性 卫星遥感大尺度土壤水产品验证
下载PDF
羊草草地植被-土壤系统氮循环研究 被引量:19
16
作者 李玉中 王庆锁 +1 位作者 钟秀丽 任娜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研究表明 ,0~ 30cm土层 7月氮 (N)总储量为 479.2g·m-2 ,其中主要为有机N ,占总N量的 98.5 % ,土壤中的无机N年度变化很大 ,在 2 .55~ 1 1 .3g·m-2 之间 ,7月无机N储量为 7.3g·m-2 ,与其它类型草地不同 ,该类型草地土... 研究表明 ,0~ 30cm土层 7月氮 (N)总储量为 479.2g·m-2 ,其中主要为有机N ,占总N量的 98.5 % ,土壤中的无机N年度变化很大 ,在 2 .55~ 1 1 .3g·m-2 之间 ,7月无机N储量为 7.3g·m-2 ,与其它类型草地不同 ,该类型草地土壤铵态N与硝态N含量有些季节相差不大 ,有些季节硝态N的含量超过铵态N的含量 ,铵态N的峰值出现的时间早于硝态N。植物根系吸收利用的无机N约为 3 .48g·m-2 ·a-1 ,植物根系向地上每年输送的N量为 2 .97g·m-2 ·a-1 ,地上活体向地下转移的N量为 1 .54g·m-2 ·a-1 ,植物地上部分每年转为立枯凋落物的N量为 1 .43gm-2·a-1 ,由立枯凋落物转为土壤有机N的量大于 1 .0 8g·m-2 ·a-1 ,植物根系每年转为土壤有机N的量为 1 .51g·m-2 ·a-1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羊草草地 植被-土壤系统 氮循环 N内部循环 分室模型 草地
下载PDF
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的组成及其耦合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杜妮妮 韩磊 《宁夏农林科技》 2012年第8期119-121,共3页
基于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和能量交换物理过程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描述了冠层辐射传输、径流交换和土壤垂直方向的水分和能量迁移过程,揭示陆面/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土壤水热迁移的动态特征,以及该系统各... 基于土壤-植被-大气系统水分和能量交换物理过程和生物物理过程的土壤-植被-大气传输模型(SVAT),描述了冠层辐射传输、径流交换和土壤垂直方向的水分和能量迁移过程,揭示陆面/大气物质和能量交换、土壤水热迁移的动态特征,以及该系统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作用机制。简述了SVAT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水热过程参数化方案及其耦合模式,总结了SVAT模型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并提出了亟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AT模型 土壤-植被-大气系统 陆/气水热传输耦合
下载PDF
基于水文-作物耦合模型和CWAPI指数的农业干旱评估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宇亮 吴志勇 何海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168-1179,1193,共13页
基于模拟土壤含水量构建的干旱指数可反映农业干旱的时空发展过程,已被广泛用于大范围农业干旱评估中。当前模拟用于干旱评估的土壤含水量时,常采用水文模型进行模拟。然而,水文模型常过于简化作物模块甚至缺少作物模拟方案,无法模拟作... 基于模拟土壤含水量构建的干旱指数可反映农业干旱的时空发展过程,已被广泛用于大范围农业干旱评估中。当前模拟用于干旱评估的土壤含水量时,常采用水文模型进行模拟。然而,水文模型常过于简化作物模块甚至缺少作物模拟方案,无法模拟作物需水量,因此仅基于土壤含水量构建的土壤干旱指数因忽略作物需水而难以准确评估实际的农业干旱情况。研究构建了考虑灌溉过程影响的水文-作物耦合模型VIC-EPIC(Variable Infiltration Capacity-Environmental Policy Integrated Climate),提出了基于VIC-EPIC模拟作物需耗水过程的作物缺水距平指数CWAPI(Crop Water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在青口河流域开展了区域农业干旱评估方法研究。验证分析表明,构建的CWAPI因考虑作物需水影响可直接反映作物的缺水状态和缺水对作物生长的累积影响;由于在干旱评估中引入了作物种植比例、轮作类型和灌溉的影响,CWAPI能够较SMAPI(Soil Moisture Anomaly Percentage Index)更客观地反映区域作物旱情。因此评估农业干旱时,需要考虑作物种植比例、轮作和灌溉过程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文-作物耦合模型 作物需耗水 作物缺水距平指数(CWAPI) 土壤含水量距平指数(SMAPI) 农业干旱评估
下载PDF
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土壤风蚀量时空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胡梦甜 张慧 +3 位作者 乔亚军 刘坤 王智 徐网谷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99-1007,共9页
风蚀量是判断土壤流失和沙地化的重要指标。利用土壤风蚀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2010和2018年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土壤风蚀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土壤风蚀变化量的驱动作用,重点探... 风蚀量是判断土壤流失和沙地化的重要指标。利用土壤风蚀修正模型,定量分析了2000、2010和2018年呼伦贝尔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土壤风蚀量的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地理探测器模型研究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土壤风蚀变化量的驱动作用,重点探讨了土地利用和植被覆盖度变化对土壤风蚀量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0、2010和2018年研究区土壤风蚀总量分别为9.74×10^(7)、1.33×10^(8)、8.51×10^(7) t,总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与2000年相比,2018年研究区有9.04%的区域土壤风蚀强度减轻,有0.10%的区域土壤风蚀强度恶化,其余90.86%的区域土壤风蚀强度保持不变。(2)2000-2018年土壤风蚀量变化量的驱动因子之间交互作用显著,风蚀量的减少主要受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协同驱动影响。(3)2000-2018年草地覆盖度增加、沙化土地封育、生态退耕和天然林保护措施对土壤风蚀量减少的贡献率分别为69.32%、19.37%、0.06%和1.81%,可见研究区的生态保护措施对风蚀量的减少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修正方程模型 呼伦贝尔 森林-草原生态交错带 土地利用 植被覆盖度 土壤风蚀量 地理探测器
下载PDF
玉符河流域分布式洪水预报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2
20
作者 张良艳 杨志勇 +3 位作者 刘广 吴深 冯杰 阳眉剑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2016年第3期66-72,共7页
玉符河是济南西南部防洪安全的主要威胁,高精度洪水预报是科学调度防洪工程、降低防洪风险的基础。在分析暴雨洪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流域主要产汇流机制,结合地形、土壤、植被、水库/塘坝分布等下垫面信息,建立了玉符河流域分布式洪... 玉符河是济南西南部防洪安全的主要威胁,高精度洪水预报是科学调度防洪工程、降低防洪风险的基础。在分析暴雨洪水特征的基础上,识别了流域主要产汇流机制,结合地形、土壤、植被、水库/塘坝分布等下垫面信息,建立了玉符河流域分布式洪水预报模型;选用卧虎山水库2010-2013年4场典型洪水过程率定了模型参数,检验了模型精度;选择典型洪水过程,通过连续模拟结合滚动修正,预估了暴雨过程的流域初始条件,应用区域降水预报数据驱动模型预报流域洪水过程,结果表明模型在72 h预见期内具有较高精度,能够为水库防洪调度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预报 分布式水文模型 蓄满-超渗混合产流 玉符河流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