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基于势博弈的微电网分布式运行优化算法 被引量:24
1
作者 曾君 王侨侨 +2 位作者 刘俊峰 林炜 郭华芳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7195-7204,共10页
微电网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有效途径。随着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电网呈现出强的分散性、智能性和绿色性,微电网运行优化对其个体的自主性和理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集中式优化已难以满足这一发展的趋势。该文引入博弈理论和势博... 微电网是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有效途径。随着能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电网呈现出强的分散性、智能性和绿色性,微电网运行优化对其个体的自主性和理性能力提出更高要求,传统的集中式优化已难以满足这一发展的趋势。该文引入博弈理论和势博弈概念,综合考虑经济性和碳排放,以典型的风光柴蓄孤岛微电网为例,提出一种基于势博弈的运行优化模型,并证明该模型纳什均衡的存在。通过构造兼顾微源节点经济性和绿色性(碳排放)的收益函数,将约束条件转化成策略空间,进一步提出与势博弈模型相适应的分布式优化方法,通过局中人相互通信完成迭代求解。仿真结果表明,微电网个体的自主性和智能性得到充分提高,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验证势博弈理论应用于微电网运行优化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势博弈 碳排放因子 分布式运行优化
下载PDF
基于改进分析目标级联法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运行
2
作者 李雪晴 艾欣 王昊洋 《现代电力》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89-698,共10页
交直流混联的配电方式是未来配电网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为克服其中各子系统分属不同利益主体而带来的功率信息传递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分析目标级联法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运行方法。首先,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直流、... 交直流混联的配电方式是未来配电网的一种重要发展方向,为克服其中各子系统分属不同利益主体而带来的功率信息传递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分析目标级联法的交直流混联配电网分布式优化运行方法。首先,针对交直流混联配电网的直流、换流站和交流区域,分别建立包含自身区域运行优化与区域间交互功率运行优化的模型;其次,采用分布式优化的思想,将交互功率作为共享变量,对模型目标函数进行解耦,并在传统的分析目标级联法中引入一个平衡系数,来解决因惩罚乘数初值选择不当,子系统函数项与惩罚项权重不平衡情况下算法性能不好的问题,在一致性约束下迭代求解分布式模型;最后,通过算例仿真,进行模型的有效性、改进算法性能以及分布式模型通用性的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直流混联配电网 分布式优化运行 考虑平衡系数的分析目标级联法
下载PDF
考虑通信延时的分布式发电系统协同控制策略
3
作者 卢卓禹 邓思成 +1 位作者 许文浩 陈来军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4530-4539,I0003,共11页
分布式控制是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行灵活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控制效果较依赖于各分布式电源之间快速、可靠的信息交互。实际系统中,通信延时往往难以避免,其存在可能使控制性能恶化,甚至导致系统失稳。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通... 分布式控制是提高分布式发电系统运行灵活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手段,但其控制效果较依赖于各分布式电源之间快速、可靠的信息交互。实际系统中,通信延时往往难以避免,其存在可能使控制性能恶化,甚至导致系统失稳。为此,提出一种考虑通信延时的分布式发电系统高可靠协同控制策略。首先,分析通信延时对常规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影响;其次,通过引入Artstein变换,将含延时系统的稳定性问题转换为无延时系统的控制器优化设计问题;在此基础上,针对延时导致系统响应性能恶化的问题,设计有限时间控制策略,在优化收敛速度的同时提升系统对设备频繁投切的适应性。多种工况的结果验证了控制策略在通信延时下具有更可靠的控制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发电系统 一致性算法 通信延时 高可靠 分布式运行 协同控制
下载PDF
考虑居民热负荷主动需求响应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优化运行方法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丽红 于浩 李鹏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989-1997,共9页
主动需求侧响应(active demand response,ADR)不仅可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和投资费用,还可应用其灵活性更多地消纳清洁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和降低碳排放。为深度挖掘居民热负荷动态特性所蕴含的灵活性ADR资源以及考虑用户隐私需要,该文通... 主动需求侧响应(active demand response,ADR)不仅可降低综合能源系统运行和投资费用,还可应用其灵活性更多地消纳清洁间歇性可再生能源和降低碳排放。为深度挖掘居民热负荷动态特性所蕴含的灵活性ADR资源以及考虑用户隐私需要,该文通过对其进行精细化建模,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多用户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优化运行方法。首先,对居民热负荷ADR资源进行精细化状态空间建模;其次,以此为基础,建立考虑居民热用户ADR的园区综合能源系统优化运行模型;然后,考虑用户隐私保护需要,提出基于交替方向乘子法将系统整体大规模优化问题解耦为供给侧和需求侧子问题后实现分布式精确求解;最后,通过对含128户居民用户的典型园区综合能源系统算例进行分析,验证了该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热负荷 主动需求侧响应 分布式优化运行 园区综合能源系统 交替方向乘子法
下载PDF
多核平台上一种分布式的虚拟运行环境
5
作者 赵志恒 殷建平 邓宇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33-135,182,共4页
随着多核体系结构的快速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多核系统提供的计算能力,同时对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协同性提供支撑成为软件面临的难题。本文描述了一种运行在多核平台上的分布式虚拟运行环境DVRE,它为应用程序的有效运行提供支撑。DVRE在虚... 随着多核体系结构的快速发展,如何充分利用多核系统提供的计算能力,同时对可靠性、可扩展性和协同性提供支撑成为软件面临的难题。本文描述了一种运行在多核平台上的分布式虚拟运行环境DVRE,它为应用程序的有效运行提供支撑。DVRE在虚拟化技术的基础上以Client/Server的结构取代传统操作系统整体式的结构,以核之间通信的开销来取代操作系统中系统调用和上下文切换的开销,这种方法利用了多核平台高度的并行性,显示了良好的性能与可扩展性,同时DVRE底层的虚拟化机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与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核 分布式运行环境 CLIENT/SERVER 虚拟化技术
下载PDF
基于边际成本下垂控制的自治微电网分布式经济运行控制 被引量:16
6
作者 苏晨 吴在军 +2 位作者 吕振宇 窦晓波 胡敏强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59-66,共8页
由于微电网中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成本各异,传统下垂控制按照容量比例分配功率,易导致系统成本偏高。提出基于边际成本的改进下垂控制,按各分布式电源边际成本一致分配功率。为进一步解决其功率分配精度易受线路阻抗影响的问题,提... 由于微电网中不同类型分布式电源的运行成本各异,传统下垂控制按照容量比例分配功率,易导致系统成本偏高。提出基于边际成本的改进下垂控制,按各分布式电源边际成本一致分配功率。为进一步解决其功率分配精度易受线路阻抗影响的问题,提出基于一致性算法的分布式经济运行控制策略,通过优化下垂控制的参考电压,实现各分布式电源边际成本一致,从而有效降低系统运行成本。该分布式经济运行控制策略利用稀疏分布式网络,无中心节点,仅需相邻分布式电源间交互信息,可靠性高。MATLAB/Simulink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能较好地实现自治微电网的经济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孤立微电网 边际成本 改进下垂控制 一致性算法 分布式经济运行控制
下载PDF
基于纳什议价的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低碳优化运行策略 被引量:55
7
作者 顾欣 王琦 +2 位作者 胡云龙 朱永康 葛中心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64-1475,共12页
针对当前多微网能源交易中未充分考虑供能侧与需求侧的互动关系,且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全面发展,多主体在碳交易机制下能源交易时的利益交互关系需深入挖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纳什议价的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低碳优化运行策略。首先,... 针对当前多微网能源交易中未充分考虑供能侧与需求侧的互动关系,且随着碳交易市场的全面发展,多主体在碳交易机制下能源交易时的利益交互关系需深入挖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纳什议价的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分布式低碳优化运行策略。首先,综合考虑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能源交易中各微网运营商以及用户的利益诉求,基于纳什议价理论构建碳交易机制下多个微网运营商与代表整个多微网用户侧利益的负荷聚合商的合作运行模型。其次,在证明所提纳什议价模型可以最大化社会效益的基础上,将原问题转化为易于求解的两个子问题,运用交替方向乘子法先后对两个子问题进行分布式求解,在交互有限信息的基础上达到博弈均衡,充分保证了各交易主体的信息隐私。最后,通过算例对比证明了所提方法在减少碳排放、提升个体效益和社会效益上的有效性,并深入分析了在碳交易机制下多主体合作运行减少碳排放的综合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微网综合能源系统 碳交易 纳什议价 供需互动 分布式低碳运行
下载PDF
自主运行分布式卫星组织分析与设计方法
8
作者 张健 戴金海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3期3060-3063,共4页
分布式卫星自主运行是航天领域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将自主运行的分布式卫星视为复杂适应系统,并将组织理论用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给出组织结构、组织、角色等概念的形式化描述,简要介绍自主运行分布式卫星的组织结构,并提出一种面向结... 分布式卫星自主运行是航天领域一个崭新的发展方向。将自主运行的分布式卫星视为复杂适应系统,并将组织理论用于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给出组织结构、组织、角色等概念的形式化描述,简要介绍自主运行分布式卫星的组织结构,并提出一种面向结构的组织分析与设计方法。结合编队构形变换任务的具体实例,介绍了该方法的主要思想和基本步骤。研究表明,该方法可在保证系统柔性的同时有效控制系统复杂性,为自主运行分布式卫星的分析与设计提供有益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主运行分布式卫星 多AGENT系统 AGENT组织 复杂适应系统 组织结构 角色
下载PDF
分布式变电运行和操作票管理方法探讨
9
作者 李惠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4年第24期195-196,共2页
电力企业改革的需要,使得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电力成本,需要加强对企业各方面的控制。变电运行是电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其工作效率,需要及时查... 电力企业改革的需要,使得电力企业对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有比较大的影响。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为了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降低电力成本,需要加强对企业各方面的控制。变电运行是电力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保证其工作效率,需要及时查询设备参数和设备的使用状态,保证系统的政策运行。本文对分布式变电运行与操作票管理一体化的特殊要求进行分析,并探究系统功能体系的实现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变电运行 操作票管理 一体化发展
下载PDF
配电网中分布式源-荷协同运行多目标优化的机会约束二阶锥规划模型
10
作者 廖旭明 吴杰康 +1 位作者 王亚楠 郭清元 《智能电网(汉斯)》 2017年第6期487-497,共11页
在双馈风电机组和光伏发电站等多种类型的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系统的情况下,考虑配电网电源出力和负荷的随机性,建立了含不确定性DG与EV的配电网优化模型。该模型以高置信水平的最小经济运行成本和最小有功网络损耗为目标... 在双馈风电机组和光伏发电站等多种类型的分布式电源以及电动汽车接入配电网系统的情况下,考虑配电网电源出力和负荷的随机性,建立了含不确定性DG与EV的配电网优化模型。该模型以高置信水平的最小经济运行成本和最小有功网络损耗为目标,同时加入节点电压期望值最大偏差为惩罚函数,用全牛顿步不可行内点法进行求解。对IEEE33节点系统进行仿真计算并对比其他规划及锥规划的其他算法,证明了本文所提出的优化模型计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网 分布式源-荷协同运行 机会约束二阶锥规划 全牛顿步不可行内点法
下载PDF
分布式电源并网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4
11
作者 于达 张玮 王辉 《齐鲁工业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分布式发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特点以及对配电网的影响,同时对分布式电源常用的两种运行控制策略做了详细解析。对配电网中的电压控制方法进行了总... 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分布式发电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分布式电源在电网中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分析了分布式电源的特点以及对配电网的影响,同时对分布式电源常用的两种运行控制策略做了详细解析。对配电网中的电压控制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对以下几种控制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分布电压控制策略;集中式电压控制策略;分层电压控制策略。通过电压控制可以对系统的线路损耗进行有效降低,而且也能改善系统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布式电源 主动配电网 电压控制 分布式电源运行控制
下载PDF
海空集群对抗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研究平台设计
12
作者 刘宝宏 《软件工程》 2024年第1期32-35,共4页
针对当前海空集群对抗智能指挥控制决策研究缺乏有效的算法研究平台的问题,设计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研究平台。首先分析了应用需求,其次对平台组成、硬件架构进行了设计描述,最后针对想定设计、算法训练和算法评价进行了子流程设计。平... 针对当前海空集群对抗智能指挥控制决策研究缺乏有效的算法研究平台的问题,设计了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研究平台。首先分析了应用需求,其次对平台组成、硬件架构进行了设计描述,最后针对想定设计、算法训练和算法评价进行了子流程设计。平台设计采用仿真内核和显示模块分离、并行与分布式运行的模式,支持深度强化学习算法的快速训练和决策控制效果的验证评价,避免直接进行海空装备实物实验耗费大量时间和面临未知风险,有效提高了算法研发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对抗 深度强化学习 平台设计 并行与分布式运行
下载PDF
Modal macro-strain identification from operational macro-strain shape under changing loading conditions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舒 徐赵东 +1 位作者 王少杰 吴智深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6年第2期219-225,共7页
To develop modal macro-strain ( MMS )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improve their applicability in a continuous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civil infrastructures, the concept of operational macro-strain shape (OMS... To develop modal macro-strain ( MMS ) identification techniques and improve their applicability in a continuous health monitoring system for civil infrastructures, the concept of operational macro-strain shape (OM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identification method are proposed under unknown ever-changing loading conditions, and the MMS is then obtained. The core of the proposed techniqu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specific property that the macro-strain transmissibility tends to be independent of external excitations at the poles of the system and converges to a unique value. The proposed method is verified using the experimental data from a three-span continuous beam excited by an impact hammer at different locations. The identified results are also compared with the commonly used methods, such as the peak- picking (PP) method, the stochastic subspace identification (SSI) method, and numerical results, in the case of unknown input forc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technique has unique merits in accuracy and robustness due to its combining multiple tests under changing loading conditions, which also reveal the promising application of the distributed strain sensing system in identifying MMS of operational structures, as well as in the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SHM)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cro-stain/distributed strain fiber Bragggrating FBG operational modal analysis OMA operational deflection shape (ODS) TRANSMISSIBILITY
下载PDF
航天器测试软件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
14
作者 叶伟明 《航天器工程》 2001年第4期29-32,共4页
为适应不同用途航天器的需求,缩短制造周期,提高可重用性,降低成本,保证可靠性,降低甚至消除错误率,完善的测控设备的应用软件系统一般须具备以下总体功能及特性:(1)多进程多平台分布式运行;(2)多平台多操作系统可移植性;(3)高度可配置... 为适应不同用途航天器的需求,缩短制造周期,提高可重用性,降低成本,保证可靠性,降低甚至消除错误率,完善的测控设备的应用软件系统一般须具备以下总体功能及特性:(1)多进程多平台分布式运行;(2)多平台多操作系统可移植性;(3)高度可配置功能模块;(4)功能的可扩展性,可重用性;(5)完备的测试控制语言;(6)归档储存及回放运行;(7)单一集中多用途数据库;(8)方便易学的人机接口。就以上8个方面进行研究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测试 测试软件 系统功能 归档储存 分布式运行 人机接口
下载PDF
Thermal analysis of high speed permanent magnetic generator 被引量:2
15
作者 LI WeiLi ZHANG XiaoChen +2 位作者 CHENG ShuKang CAO JunCi ZHANG YiHua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5期1419-1426,共8页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ic generators (HSPMG) are common and important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s used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A 100 kW level HSPMG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nd it is fluid-thermal...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ic generators (HSPMG) are common and important power generation equipments used in 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 A 100 kW level HSPMG is investigated in this paper, and it is fluid-thermal coupling analyzed. The transient 2D electromagnetic field while machine is under rated operating is analyzed by using the time-stepping FEM, from which the electromagnetic performances and the loss distributions are obtained. Then, an analysis model for fluid-solid temperature field analysis is established. Taking losses as the distributed heat sources, the 3D thermal field is coupling calculated. The variations of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temperature of fluid in stator grooves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as well as the whole region 3D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in HSPMG are obtained. Then, considering the variations of heat sources distributions and heat transfer conditions, 3D temperature fields of HSPMG operating under different speeds are calculated, and the influences of machine operating speed on the HSPMG thermal performance are studied, based on which, the functions of machine temperature with operating speed and stator windings resistance are proposed. The obtained conclusions may provide a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design and research of HSPM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speed permanent magnetic generator ELECTROMAGNETIC FLUID TEMPERATURE SPEE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