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04篇文章
< 1 2 4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杂构造变形区断控裂缝发育分布模式
1
作者 鞠玮 杨慧 +3 位作者 侯贵廷 宁卫科 李永康 梁孝柏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0-138,共9页
天然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在复杂构造变形区,裂缝明显受断层影响控制,但其规律和模式尚不清晰。为此,本次研究以库车坳陷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观测、成像测井裂缝解译和理论分析,计算断控裂缝系数,揭示走滑断层、逆冲断层... 天然裂缝是油气重要的储集空间和渗流通道。在复杂构造变形区,裂缝明显受断层影响控制,但其规律和模式尚不清晰。为此,本次研究以库车坳陷为例,通过现场地质观测、成像测井裂缝解译和理论分析,计算断控裂缝系数,揭示走滑断层、逆冲断层控制复杂构造变形区天然裂缝的规律,提出断控裂缝发育分布模式。结果表明:(1)逆冲断层对天然裂缝产状和发育程度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裂缝密度与距断层距离呈现负指数关系,距断层由近及远可以划分为断层强控制裂缝带、断层弱控制裂缝带和区域裂缝带。(2)走滑断层包括调节走滑断层和逆冲走滑断层。调节走滑断层与地层走向近垂直或大角度斜交,发育断层控制裂缝带,其受断层规模影响显著;逆冲走滑断层与地层走向近平行或者小角度斜交,天然裂缝主要局限于断层带内,沿断层走向断裂带宽度发生变化。(3)定义断控裂缝系数(K),即断层强控制裂缝带宽度与断层断距(滑距)的比值,通过分析,库车坳陷逆冲断层K值为1.50~1.80,走滑断层K值为0.125~0.150。研究成果对复杂构造变形区油气勘探开发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缝发育分布模式 断控裂缝系数 走滑断层 复杂构造变形区 库车坳陷
下载PDF
黄河下游河道冲淤分布模式及冲淤特征 被引量:1
2
作者 马子普 吴保生 +3 位作者 沈逸 薛源 覃超 汪舸 《水利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8-480,共13页
为揭示黄河下游河道的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及分布特征,对黄河下游1952—2021年间共70年的河段实测冲淤量数据进行了系列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黄河下游河道存在7种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其中全线冲刷、全线淤积、上冲下淤、上淤下冲等4种为基... 为揭示黄河下游河道的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及分布特征,对黄河下游1952—2021年间共70年的河段实测冲淤量数据进行了系列统计分析。研究表明:(1)黄河下游河道存在7种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其中全线冲刷、全线淤积、上冲下淤、上淤下冲等4种为基本模式。上淤下冲模式的冲淤临界位置在孙口附近,上冲下淤模式的冲淤临界位置在游荡性河段。各模式对河道整体冲淤的贡献率存在较大差异,两边冲中间淤模式对冲刷量的贡献率最大,全线淤积模式对淤积量的贡献率最大;(2)1952年以来,黄河下游河道沿程冲淤分布模式的变化过程可分为1952—1959年、1960—1985年、1986—1999年、2000年后共4个阶段;(3)各河段冲淤量大小以0点为中心近似呈偏态分布,冲淤量在多年尺度下具有沿程减小的趋势性特征以及“冲久必淤、淤久必冲”的周期性特征;(4)各河段整体冲淤发生年数差别不大,反映了河道冲淤的平衡趋向性;70年内淤积于黄河下游河床底部的泥沙有一半左右被冲走,花园口到孙口河段的累计冲淤量接近下游总冲淤量的8成,孙口以下河段很小;(5)全线冲刷模式为小浪底水库运用后下游河道的主要冲淤模式,小花段前期淤积的泥沙基本被冲完,夹高段、高孙段及孙艾段仅冲走了前期淤积泥沙的二到三成。研究结果总结了黄河下游河道的沿程冲淤分布模式,分析了冲淤分布特征,有助于深化对下游河道冲淤现象的整体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下游 冲淤量 沿程分布模式 全线冲刷 全线淤积
下载PDF
库车坳陷深层盐下白垩系储集层氯盐分布模式及意义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丹婷 罗静兰 +4 位作者 邓超 年涛 韩剑发 程道解 袁龙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2,共12页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分布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天然气藏群,其储集层为超深、高温、超压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度越高,氯盐含量越高,储集层视电阻率越低,储集层中氯盐的分布严重影响流体识别,其对盐下致密砂岩...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分布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天然气藏群,其储集层为超深、高温、超压致密砂岩储集层,孔隙度越高,氯盐含量越高,储集层视电阻率越低,储集层中氯盐的分布严重影响流体识别,其对盐下致密砂岩物性的影响较明显。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氯盐含量、常规测井曲线分析等,系统分析了库车坳陷盐下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储集层氯盐的分布特征。根据氯盐含量、电阻率、氯盐来源等的差异,提出盐下储集层氯盐分布具有顶渗、侧渗和局部封存3种模式。顶渗模式与侧渗模式的电阻率仅受氯盐含量的影响,顶渗模式储集层氯盐含量呈垂向分带特征,随氯盐含量的降低,电阻率升高;侧渗模式储集层氯盐含量呈横向分带特征,电阻率自构造带边缘向中心表现出由高到低再升高的趋势;局部封存模式电阻率受应力和氯盐含量的共同影响,氯盐含量分布具有偶发性,电阻率变化幅度大。根据测井响应特征划分了各模式的分布段序列,顶渗模式自上而下发育盐层段、泥岩封隔段、饱和氯盐强影响段、未饱和氯盐强影响段、未饱和氯盐影响过渡段和氯盐未影响段;侧渗模式在顶渗模式基础上多发育过饱和氯盐影响段;局部封存模式从上到下划分为盐层段、泥岩封隔段、强挤压应力氯盐未影响段、氯盐应力混合影响段和氯盐应力未影响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库车坳陷 深层 白垩系 盐下储集层 高温高压 氯盐含量 测井响应 氯盐分布模式
下载PDF
四川盆地二叠纪礁滩体发育特征、分布模式及有利勘探区带 被引量:3
4
作者 冯许魁 杨雨 +8 位作者 朱亚东 崔永平 陈辉 巫芙蓉 臧殿光 倪华玲 吴育林 徐宝亮 郭海洋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78-294,共17页
围绕四川盆地二叠纪开江-梁平海槽的台缘礁滩相勘探已获得巨大成功,但近十年勘探进入瓶颈期。为进一步深化二叠纪礁滩认识、取得规模性勘探新突破,本文以钻测井、地震及地质资料为基础,系统开展了二叠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礁滩分布规... 围绕四川盆地二叠纪开江-梁平海槽的台缘礁滩相勘探已获得巨大成功,但近十年勘探进入瓶颈期。为进一步深化二叠纪礁滩认识、取得规模性勘探新突破,本文以钻测井、地震及地质资料为基础,系统开展了二叠纪构造-沉积演化特征及礁滩分布规律研究,明确了下一步礁滩勘探的有利区带。研究表明:(1)栖霞期台内滩受加里东末期阶梯状环形侵蚀地貌控制,其台内滩表现出早、中、晚三期环带状展布的特点,川北九龙山—龙岗地区、蜀南宜宾—内江地区栖二段晚期环形台内滩成藏条件优越,勘探程度低,是下一步的重要勘探方向;(2)茅二段沉积期是二叠纪沉积格局转换的关键时期,茅二下亚段沉积受加里东古隆残留地貌控制,台内滩仍呈环带状分布,至茅二上亚段古地貌受峨眉地幔柱隆升活动影响,有利相带转变为北西-南东向“条带状”展布特征,磨溪北斜坡地区茅二上亚段台缘滩是茅口组重要的接替领域;(3)长兴期台缘礁向开江-梁平海槽内迁移形成多排礁滩体,具有优越的源储配置条件,是二叠系新的潜在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盆地 二叠系 礁滩体 发育特征 分布模式 有利勘探区带
下载PDF
传统铀水冶工艺对稀土元素分布模式的影响及其在核法证中的应用
5
作者 何欢 赵兴红 +2 位作者 姜小燕 赵立飞 李力力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39,共7页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在核法证溯源中的适用性。通过跟踪调查某传统铀水冶厂从铀矿石到重铀酸钠的生产过程,在低本底(<0.512 ng/mL)、低检出限(<0.007 5 ng/mL)的实验条件下,对铀矿石、澄清浸出液、萃余液和重... 从生产过程的角度研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在核法证溯源中的适用性。通过跟踪调查某传统铀水冶厂从铀矿石到重铀酸钠的生产过程,在低本底(<0.512 ng/mL)、低检出限(<0.007 5 ng/mL)的实验条件下,对铀矿石、澄清浸出液、萃余液和重铀酸钠样品进行了前处理后,采用TRU树脂分离稀土元素、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稀土元素的含量,并绘制了稀土元素分布模式图。结果表明,上述4种样品整体上都是轻稀土富集,Eu亏损明显,稀土元素分布总体呈右倾斜深谷状。这说明经历了传统铀水冶工艺的铀材料仍会基本保留铀矿石的稀土特征,稀土元素分布模式有助于查明铀材料的来源和历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分布模式 核法证学 铀水冶工艺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下载PDF
秦岭细鳞鲑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
6
作者 陶渝镇 王丽英 +3 位作者 黄青峰 邓楚可 陈凡刚 夏继刚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716-1723,共8页
为揭示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从而推测产卵场并为该物种早期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研究选取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蒲峪河及其支流木拉石沟河作为研究样地,并设定100... 为揭示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 tsinlingensis)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环境驱动因子,从而推测产卵场并为该物种早期资源保护提供研究基础。研究选取陕西陇县秦岭细鳞鲑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蒲峪河及其支流木拉石沟河作为研究样地,并设定100个样点(2 m×2 m)作为详细抽样调查生境。研究发现:(1)分布在支流的仔稚鱼数量显著多于干流(P<0.05);(2)仔稚鱼种群数量随海拔变化呈先增后降的趋势,在干流与支流的最适分布海拔分别是1460和1446 m;(3)仔稚鱼分布的环境驱动因子在干流与支流不尽相同,干流仔稚鱼数量与流速和青苔数量显著负相关(P<0.05)、与石蛾幼虫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支流仔稚鱼数量与流速显著负相关(P<0.05)、与蝌蚪和石蛾幼虫数量显著正相关(P<0.05)。研究揭示了秦岭细鳞鲑仔稚鱼分布模式及其栖息地环境特征,并构建了栖息地各类环境驱动因子关系网络热图。研究结果可为秦岭细鳞鲑仔稚鱼种群调研与监测、栖息地适宜性评估、保护及生态修复提供必要且亟需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仔稚鱼分布模式 海拔 底质 产卵场 秦岭细鳞鲑
下载PDF
中性浮力颗粒在三维螺旋形软管微流控芯片中的分布模式演化
7
作者 刘天勉 龚晓波 《医用生物力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21-621,共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螺旋微通道中颗粒的复杂横向迁移和分布模式,及其对微粒分选效率和准确性的影响,为无标记微粒分选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力学指导。方法开发了具有螺旋微管道的三维微流控系统,探索了在广泛的雷诺数和迪恩数范围内...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螺旋微通道中颗粒的复杂横向迁移和分布模式,及其对微粒分选效率和准确性的影响,为无标记微粒分选技术的生物医学应用提供力学指导。方法开发了具有螺旋微管道的三维微流控系统,探索了在广泛的雷诺数和迪恩数范围内充分发展流动下中性浮力颗粒的截面分布模式及其力学指导机制。结果首次在雷诺数1≤Re≤224,以及基于通道直径d无量纲化的螺旋直径D、颗粒直径ap,即80≤D/d≤320,0.06≤ap/d≤0.27条件下,发现了5种不同的颗粒分布模式及演化规律。分析了颗粒受力与分布模式的相关性,定义了特征参数惯性力比γ(特征惯性升力(FLc)与特征迪恩拖曳力(FDc)之比),明确了5种颗粒分布模式从拖曳力主导型向升力主导型的演化。发现在可聚焦的参数范围内迪恩数变化引起的聚焦效果与直径分辨率间的矛盾,即迪恩数的减小会增强具有较大直径偏差的颗粒的聚焦,但会减小准确区分不同直径颗粒的能力。结论这些发现揭示了在螺旋微通道中颗粒的横向迁移和演化机制,为提高无标记微粒分选的效率和准确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有助于推动疾病诊断、药物输送等领域的更多创新和突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流控系统 微流控芯片 分布模式 生物医学应用 中性浮力 拖曳力 疾病诊断 药物输送
下载PDF
南京中心城区轨道交通站域用地强度分布模式研究
8
作者 王映尹 叶如海 赵子东 《建筑与文化》 2024年第5期113-115,共3页
南京作为国内首批公交都市之一,倡导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城市高效建设,研究其轨道交通站域用地强度空间分布,对我国大中城市轨道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发展较为成熟的5条市区线路98个站点,采用圈... 南京作为国内首批公交都市之一,倡导发展公共交通引导城市高效建设,研究其轨道交通站域用地强度空间分布,对我国大中城市轨道交通与用地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研究选取南京市中心城区发展较为成熟的5条市区线路98个站点,采用圈层分析与扇区分形结合对站域强度分布形态进行标准化处理,归纳出圈层、扇形、点轴、混合和无规律分布等5种强度分布模式,并分析各模式站点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不同强度分布模式站点的空间分布与站点区位条件、商业中心体系规划、城市用地强度和站域用地性质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OD 站域 强度分布模式 分布规律 南京中心城区
下载PDF
湖盆细粒沉积特征与富有机质页岩分布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131
9
作者 袁选俊 林森虎 +5 位作者 刘群 姚泾利 王岚 郭浩 邓秀芹 成大伟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34-43,共10页
基于对细粒沉积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完善针对性的研究方法、重建古沉积环境、建立细粒沉积岩分类体系与成因模式是目前学科研究的前沿。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应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衍射、地球化学测试、有机... 基于对细粒沉积学发展趋势的分析,指出完善针对性的研究方法、重建古沉积环境、建立细粒沉积岩分类体系与成因模式是目前学科研究的前沿。以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长7油层组为例,应用岩心描述、薄片观察、X衍射、地球化学测试、有机碳测井定量计算等方法研究湖盆细粒沉积体系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长7油层组富有机质页岩以湖侵—水体分层沉积模式为主。"沉积相带、水体深度、缺氧环境、湖流"是富有机质页岩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长73沉积期快速湖侵,湖水深度和范围急剧增加,湖泊表层水体与下层水体由于温度差异导致循环受阻,形成了深湖区大面积的缺氧环境,有利于富有机质页岩的大规模发育。远离三角洲前缘的宁静深湖区,富有机质页岩发育,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型为主;发育砂质碎屑流的深湖区,富有机质页岩与砂岩互层,富有机质页岩有机碳含量高,干酪根以Ⅰ—Ⅱ1型为主;邻近三角洲前缘的半深湖区,波状—块状粉砂质泥岩发育,干酪根以Ⅱ型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沉积 富有机质页岩 岩石组构 分布模式 三叠系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青海苏干湖表层沉积物粒度分布模式与大气粉尘记录 被引量:30
10
作者 肖舜 陈发虎 +3 位作者 强明瑞 张家武 周爱锋 孙东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153-1164,共12页
位于干旱区柴达木盆地具有年纹层的苏干湖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内陆封闭湖泊,其表层沉积物粒度具有多组分峰态分布特征,Weibull函数的拟合结果发现,其粒度分布全部具有4个基本组分:超细粒组分,众数粒径在1чm上下;细粒组分,众数粒径在5... 位于干旱区柴达木盆地具有年纹层的苏干湖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内陆封闭湖泊,其表层沉积物粒度具有多组分峰态分布特征,Weibull函数的拟合结果发现,其粒度分布全部具有4个基本组分:超细粒组分,众数粒径在1чm上下;细粒组分,众数粒径在5~10чm;粗粒组分,众数粒径在50~100чm;砂组分,众数粒径在500чm左右。粒度主峰出现在细粒组分或者粗粒组分。直接来自大气粉尘的冬季湖泊冰面样品及当地尘暴样品的Weibull函数粒度拟合也显现出了相似的分布模式,冰面样品的粒度主峰位于众数粒径在15~20чm的细粒组分,砂组分(众数粒径452.9чm)的出现指示出砂粒在冬半年沿冰面而进入湖泊中心。尘暴降尘样品在尘暴季节(5月份)和非尘暴季节(11月份)的粒度分布普遍具有3个组分,缺少砂组分,强沙尘暴事件样品则由4个组分组成,粒度主峰均位于众数粒径在100~200чm的粗粒组分。结果显示,苏干湖湖泊沉积能够较好记录当地大气粉尘,砂组分与湖泊周边干旱地表经历的近地面强沙尘活动有关,粗粒组分记录了区域性的尘暴事件,细粒组分主要反映流域径流状况,超细粒组分代表干旱区的大气背景粉尘和气溶胶。研究表明,苏干湖内陆湖泊沉积客观记录了区域大气粉尘和尘暴事件,具有重建干旱区大气粉尘变化历史的潜在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干湖 干旱区 大气粉尘 粒度分布模式 Weibull函数
下载PDF
夹层分布模式及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57
11
作者 王延章 林承焰 +2 位作者 温长云 吴忠新 青强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10,共5页
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夹层描述入手,结合梁家楼南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夹层的形态、分布位置、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夹层类型进行了分类,描述出了上部凸形、上部凹形、上部板状、中部凸型、... 在油田开发进入高含水后期,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越来越明显。从夹层描述入手,结合梁家楼南区的实际情况,按照夹层的形态、分布位置、夹层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对夹层类型进行了分类,描述出了上部凸形、上部凹形、上部板状、中部凸型、中部凹型、中部板型、下部凸型、下部凹型、下部板型、楔状、弧状11种夹层分布模式,并且分别阐述了其对剩余油的不同控制作用,提出了上部凸型夹层剩余油最富集,中部凹型夹层剩余油分布最差。从挖潜方法来看,上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水平井和堵水技术来挖潜,中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不稳定注水方法来挖潜,上部和下部夹层封堵的剩余油宜采用堵水结合补孔措施来挖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夹层 剩余油 分布模式 提高采收率 梁家楼油田
下载PDF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对策 被引量:48
12
作者 荣元帅 赵金洲 +2 位作者 鲁新便 李新华 李小波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38-1146,共9页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结构复杂导致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从油藏实际出发,在油藏精细描述、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7大类13亚类剩余油分布模式。井点剩余油有3大类8亚... 针对塔河油田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缝洞结构复杂导致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不清的问题,从油藏实际出发,在油藏精细描述、测试及生产动态资料分析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7大类13亚类剩余油分布模式。井点剩余油有3大类8亚类,即阁楼型、致密段遮挡型及底水上升封挡型;井间剩余油有4大类5亚类,即低幅残丘型、支流河道型、分隔缝洞型及高导流通道附近孔缝型。结合生产实践,针对不同剩余油分布模式提出了剩余油挖潜对策:对井距较大的井间未井控缝洞中各类剩余油,通过部署新井或利用老井侧钻进行挖潜;对于井距较小的各类剩余油则利用常规措施有针对性地进行挖潜;大型酸压、水力扩容和排水采油、注气替油分别是分隔缝洞型及阁楼型剩余油独具特色的有效挖潜措施。在塔河油田开发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类剩余油分布模式的挖潜工作取得了较好增产效果,为同类油藏的剩余油挖潜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缝洞型油藏 剩余油 分布模式 挖潜
下载PDF
基于RS和GIS的甘南草地生产力估测模型构建及其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式的确立 被引量:55
13
作者 王兮之 杜国桢 +2 位作者 梁天刚 戴若兰 王刚 《草业学报》 CSCD 2001年第2期95-102,共8页
利用遥感 (Remote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并结合植被生态学基本原理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草地生产力估测模型构建与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式确立的方法研究。以归一化植被指... 利用遥感 (RemoteSensing)、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 )并结合植被生态学基本原理 ,以甘南藏族自治州高寒草甸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 ,进行了草地生产力估测模型构建与降水量空间分布模式确立的方法研究。以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降水数据库为例 ,具体论述了草地GIS数据库的形成过程。通过遥感气象卫星NOAA数据在ERDAS图像软件中进行处理 ,提取了甘南全州的NDVI值 ,并结合实际采样点的植物地上部分生物量鲜重实测数据 ,进行统计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和指数回归 ) ,建立了生产力估测模型 ,证实了NDVI值与地面初级生产力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利用甘南全州及其周围共 6 1个气象站和水文站的多年平均降水资料 ,形成了甘南多年平均降水等值线图。在分析降水数据时 ,采用了SPLINE、IDW、TREND、KRIGING 4种插值法 ,对 4种插值方法进行分析 ,发现SPLINE方法比较适合甘南降水资料的插值模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地理信息系统 草地生产力 降水等值线 估测模型 降水量 空间分布模式
下载PDF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与中国西南土壤中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 被引量:48
14
作者 成杭新 彭敏 +16 位作者 赵传冬 韩伟 王惠艳 王乔林 杨帆 张富贵 王成文 刘飞 周亚龙 唐世琪 李括 杨柯 杨峥 成晓梦 陈子万 张华 莫春虎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59-191,共33页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 地球表层是由山水林田湖草等要素构成的互动和互馈的复杂系统,这些要素中化学元素的互动和互馈过程均可驱动化学元素分布模式的变化。本文以系统的1∶25万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中国西南地区土壤中常量元素、亲生物元素、卤族元素、重金属元素分布模式的驱动机制和互动过程。结果发现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地资源中化学元素的自然状况,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过程重塑了表层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生物地球化学过程驱动了土地质量的演化趋势,强烈的人类活动(如矿业活动)破坏了元素分布的自然演化规律。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理论的提出将引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知识体系构建和土地资源地球化学综合调查技术的革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生地球化学动力学 驱动机制 土壤中元素分布模式 中国西南
下载PDF
苏里格大气田多成因河道砂体的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24
15
作者 谢庆宾 孙建 +5 位作者 陈菁萍 刘明洁 李洋 李进步 张吉 梁新平 《地学前缘》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0-51,共12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大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河道砂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盒8段河道砂体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的研究。详细的岩心观察和相标志研究表明,盒8下段为辫状河砂体,盒8上段为曲流河砂体,局部发育网状河砂体。岩性、岩相与砂体... 以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大气田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盒8段河道砂体为研究对象,开展盒8段河道砂体成因类型及分布模式的研究。详细的岩心观察和相标志研究表明,盒8下段为辫状河砂体,盒8上段为曲流河砂体,局部发育网状河砂体。岩性、岩相与砂体的含气性的关系密切,含气砂体与砂岩中的粗岩相单元有良好的对应关系,粗岩相主要发育在高能辫状水道、心滩及曲流河下部边滩内。河道砂体分布模式研究表明,盒8下段发育高能辫状河砂体与低能辫状河砂体模式,盒8上段具有北部网状河、南部曲流河的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苏里格气田 二叠系石盒子组 多成因河道砂体 分布模式
下载PDF
不同结构滤嘴的烟碱截留效率和空间分布模式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李艳平 文建辉 +5 位作者 彭斌 张晓兵 谢复炜 杜文 刘惠民 陈小明 《烟草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57-61,共5页
考察了普通滤嘴、外置沟槽滤嘴、内置沟槽滤嘴和空腔滤嘴4种不同结构滤嘴的烟碱过滤效率及截留烟碱在滤嘴中的空间分布模式;采用精密激光切割工具对滤嘴进行横向切割与轴向同心圆切割后,定量分析各切割部分滤嘴中的烟碱含量,并对校正后... 考察了普通滤嘴、外置沟槽滤嘴、内置沟槽滤嘴和空腔滤嘴4种不同结构滤嘴的烟碱过滤效率及截留烟碱在滤嘴中的空间分布模式;采用精密激光切割工具对滤嘴进行横向切割与轴向同心圆切割后,定量分析各切割部分滤嘴中的烟碱含量,并对校正后的烟碱分布数据进行多项式拟合和插值分析;根据烟气流动方式的改变解释了不同滤嘴截留烟碱空间分布模型的差异。结果表明:①普通滤嘴、外置沟槽滤嘴、内置沟槽滤嘴和空腔滤嘴的烟碱截留效率分别为39.06%,45.45%,39.63%和31.75%。②获得了不同结构滤嘴截留烟碱的轴向截面空间分布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碱 滤嘴 截留效率 空间分布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盒8段浅水三角洲砂体成因及分布模式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李洁 陈洪德 +4 位作者 林良彪 苏中堂 张成弓 程立雪 彭传利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2-139,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简称:盒8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坡缓、水浅、源多的特点,广泛发育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运用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该类三角洲... 鄂尔多斯盆地西北部下石盒子组盒8段(简称:盒8段),整体具有构造稳定、沉降缓慢、盆大、坡缓、水浅、源多的特点,广泛发育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运用地层过程-响应沉积动力学原理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理论及方法,对该类三角洲砂体的成因与组合类型进行了探讨。该时期砂体明显受基准面升降旋回过程中可容纳空间和沉积物补给通量比值变化的控制,可划分为进积型、加积型。进积型主要由高能削截式河道砂体、低能削截式河道砂体、残缺式坝上河砂体构成;加积型则主要由低能削截式河道砂体、完整式河道砂体、下残式坝上河砂体构成。结合砂体的时空展布规律,建立了缓坡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成因分布模式。层序界面上的高能河道砂体富集岩性油气藏,勘探潜力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砂体成因 分布模式 下石盒子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济阳坳陷三种典型滩坝相的空间分布模式 被引量:22
18
作者 马立祥 邓宏文 +2 位作者 林会喜 冯兴雷 涂智杰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6-71,共6页
基于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重点区块沙二段和沙四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滩坝相的3种空间分布模式:①断-坳期碟形洼陷细粒碎屑岩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 基于对渤海湾盆地济阳坳陷车镇凹陷和沾化凹陷重点区块沙二段和沙四段滩坝相的解剖研究成果,展示了陆相断陷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滩坝相的3种空间分布模式:①断-坳期碟形洼陷细粒碎屑岩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车镇凹陷大王北洼陷的沙二段,是一种浅水漫湖式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可分为滩、坝主体、坝侧缘、坝间4种沉积微相;②断-坳期双断对称中隆型洼陷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沾化凹陷东部孤北洼陷的沙二段,受中部潜山隆起的控制作用明显,在中部潜山周缘的缓坡部位以碳酸盐岩滩坝相沉积为主,两侧为近似对称的、从岸边—中部依次发育粗粒扇三角洲相—中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③断陷期单断非对称式水下中隆型洼陷滩坝相分布模式,这种分布模式发育于孤北洼陷桩西地区的沙四段,其东部次洼以粗粒扇三角洲和扇三角洲间为主,中部水下低隆起处及其周缘形成浅湖细粒碎屑岩滩坝相沉积,而在西部斜坡则以滩坝相沉积为主。这3种模式对于寻找以滩坝型为储层的岩性-地层圈闭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陆相 济阳坳陷 演化阶段 滩坝相 空间分布模式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分布模式 被引量:30
19
作者 侯加根 唐颖 +2 位作者 刘钰铭 杨勇 王少飞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4年第3期1-6,共6页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典型的致密气储层发育区,对其储层沉积类型和成岩作用过程历来多有研究且存在争议。利用岩心实验及分析资料,研究了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地质特征,从沉积和成岩2个方面阐述了储层物性差异,并指出强压实、铁方解石交... 苏里格气田是我国典型的致密气储层发育区,对其储层沉积类型和成岩作用过程历来多有研究且存在争议。利用岩心实验及分析资料,研究了苏里格气田东区致密储层地质特征,从沉积和成岩2个方面阐述了储层物性差异,并指出强压实、铁方解石交代和硅质胶结等作用是导致该区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在分析沉积微相的基础上,明确了分流河道砂体是苏里格气田东区主要的优质储层,并建立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单砂体的4种垂向组合模式和3种侧向接触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储层 分流河道 储层分布模式 二叠系 苏里格气田东区
下载PDF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负压传递特性及分布模式研究 被引量:29
20
作者 鲍树峰 莫海鸿 +2 位作者 董志良 陈平山 邱青长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3569-3576,共8页
为深入了解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加固新近吹填淤泥地基过程中的负压传递特性和分布模式,依托珠海港高栏港区某新近吹填淤泥地基处理工程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土工合成材料水平排水垫层中的负压损失程度较严重,至少为16%... 为深入了解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加固新近吹填淤泥地基过程中的负压传递特性和分布模式,依托珠海港高栏港区某新近吹填淤泥地基处理工程开展了现场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土工合成材料水平排水垫层中的负压损失程度较严重,至少为16%;整个排水系统内的负压损失程度也较严重,最严重的高达57%。(2)不同深度处土体中的负压传递特性一定程度上受相应位置处淤泥自重沉积规律的影响,粗颗粒含量高的深度位置,其负压衰减程度相应较低;但总体来讲,负压从竖井向土体传递过程中的损失程度很严重,至少67%,这是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经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加固后土体强度增长有限的主要原因。最后,明确给出了该类地基的负压分布模式:水平排水垫层中的负压可考虑为随时间变化的线性衰减模式,而竖向排水体中的负压可考虑为随时间变化的非线性衰减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 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 负压传递特性 负压分布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