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渤海海域印支期构造变形分带性及其特征的数值模拟研究
1
作者 王迪 戴黎明 +4 位作者 吴昊明 张参 李法坤 董昊 王亮亮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3,共13页
印支运动为现今渤海海域构造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导致渤海海域内部发育3个主要逆冲带。渤海基底内部的先存断层与滑脱层在此过程中可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如何影响渤海海域印支期的构造变形与分带特征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 印支运动为现今渤海海域构造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导致渤海海域内部发育3个主要逆冲带。渤海基底内部的先存断层与滑脱层在此过程中可能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其如何影响渤海海域印支期的构造变形与分带特征的机制尚不清楚。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文基于地震剖面数据,结合二维热力学数值模拟代码LaMEM对渤海海域印支期的构造变形展开了详细研究。模拟结果揭示,在先存断层存在的条件下,当基底内部无滑脱层或未呈阶梯式在渤海海域分布时,渤海海域内部不会形成相应的逆冲中心;而当基底内部的滑脱层呈阶梯状分布在渤海海域西南部、渤中坳陷以及辽东坳陷3个区域时,应力通过滑脱层在基底内部进行传导,使海域形成了3个逆冲中心,并导致渤海内部大规模的逆冲断层与褶皱变形的发育,与地震剖面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数值模拟实验结果证实,基底内部的先存断层与滑脱层是控制渤海海域构造分带性及构造变形特征的重要因素。同时,多逆冲中心演化模式也为解释现今龙门山和四川盆地的形成与演化过程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海域 印支期 先存断层 滑脱层 构造分带性 数值模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矿化特征及分带性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林锦荣 李子颖 +9 位作者 衣龙升 贺锋 武正乾 刘政国 邱林飞 李西得 刘坤鹏 刘持恒 郭健 王君贤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23年第6期904-918,共15页
文章通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研究,识别并划分了砂岩型铀矿矿石类型,把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划分为灰色砂岩型铀矿、灰黑色有机质砂岩型铀矿、红色砂岩型铀矿、黄色砂岩型铀矿4种矿石类型,总结了... 文章通过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成矿特征研究,识别并划分了砂岩型铀矿矿石类型,把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砂岩型铀矿划分为灰色砂岩型铀矿、灰黑色有机质砂岩型铀矿、红色砂岩型铀矿、黄色砂岩型铀矿4种矿石类型,总结了砂岩型铀矿矿化特征。铀矿化具有垂向分带性,自下而上划分为灰色砂岩铀矿化带、黄色砂岩铀矿化带、红色砂岩铀矿化带、灰黑色有机质斑团铀矿化带、灰黑色有机质脉体铀矿化带5个铀矿化带,总结了不同铀矿化带的铀矿化蚀变矿物组合、铀矿物组合、相关元素含量特征,从深部到浅部还原成矿作用由强到弱,铀主要富集在下部灰色砂岩铀矿化带,有机质(碳质)主要富集在上部灰黑色有机质斑团、脉体铀矿化带。认为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白垩系不同矿石类型铀矿化特征相似,均为深部有机成矿流体渗出还原、富集成矿的产物,具有渗出成因铀矿成矿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 垂向分带性 有机成矿流体 渗出成因 白垩系砂岩型铀矿
下载PDF
渤海海域印支期逆冲推覆体系的分带性及其动力学成因机制 被引量:3
3
作者 吕丁友 杨海风 +3 位作者 于海波 刘朋波 邓辉 张参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720-734,共15页
印支期是改变整个中国东部陆内构造变形样式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构造活动期,但目前对其认识主要基于对华北克拉通周缘造山带及渤海湾盆地陆域的研究,而对渤海海域中生代构造演化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最新的三维大连片地震数据,对渤海海域... 印支期是改变整个中国东部陆内构造变形样式的一次极为重要的构造活动期,但目前对其认识主要基于对华北克拉通周缘造山带及渤海湾盆地陆域的研究,而对渤海海域中生代构造演化的研究相对薄弱。基于最新的三维大连片地震数据,对渤海海域印支期变形开展了详细的构造解析工作,并提出印支期逆冲推覆系统可划为以下3个逆冲带:①第一逆冲带位于沙垒田凸起、渤中19-6构造区和渤南低凸起一线,为高角度冲出带,表现为太古宇基底在印支期沿逆断层高角度逆冲,部分出露地表并长期遭受风化剥蚀,导致该区域缺失古生界,高角度逆冲断层随后在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转换为走滑断层,对应于现今张家口-蓬莱断裂带的渤海湾段;②第二逆冲带为位于渤中凹陷和渤东凹陷的逆冲-褶皱中部带,其古生界主要表现为断层相关褶皱式的变形特征,特别是在渤东凹陷可识别出典型的叠瓦式构造和双重构造;③第三逆冲带为位于辽东湾坳陷的逆冲推覆前锋带,其古生界变形主要表现为宽缓的背斜、向斜构造,这一系列背斜和向斜与盆地基底内隐伏的印支期坡坪式逆冲推覆断层有关,为典型的断展或断滑褶皱。基于横切整个渤海海域的地震剖面及前人的研究资料,认为3个逆冲推覆带的空间组合受控于三级台阶式的印支期基底滑脱层。渤海海域这种印支期逆冲推覆体系分带性可能与华北克拉通不同区域的基底性质差异有关,即鲁西基底在印支期沿滑脱层逆冲至燕辽基底之上,并导致上覆古生界沉积盖层具有分带性的褶皱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因机制 滑脱层 构造分带性 逆冲推覆系统 印支期 渤海海域
下载PDF
龙门山冲断带分段-分带性构造格局及其差异变形特征 被引量:128
4
作者 李智武 刘树根 +3 位作者 陈洪德 刘顺 郭兵 田小彬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440-454,共15页
龙门山冲断带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介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逆冲断层及其所夹的岩片组成。分段-分带性构造格局是龙门山冲断带的基本特点和重要特色。龙门山自西向东发育有4条主干断裂:茂县-汶川... 龙门山冲断带地处青藏高原东缘,介于松潘-甘孜褶皱带与四川盆地之间,由一系列走向北东、倾向北西的逆冲断层及其所夹的岩片组成。分段-分带性构造格局是龙门山冲断带的基本特点和重要特色。龙门山自西向东发育有4条主干断裂:茂县-汶川断裂、北川-映秀-五龙断裂、安县-都江堰(原称"灌县")-双石断裂和广元-大邑-雅安(隐伏)断裂。由这些主干断裂分隔,龙门山冲断带沿倾向表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以其典型构造特征自西向东称为弧形韧性变形带、基底冲断-同劈理褶皱带、同心褶皱-叠瓦冲断带、前陆扩展变形带和前陆坳陷带,它们自西向东显示层次渐浅、韧性递减、脆性渐强的变形特点。龙门山冲断带沿走向以北川-安县与卧龙-怀远一线为界可三分为北段、中段和南段,北段以出露轿子顶基底杂岩和唐王寨向斜及其前缘叠瓦冲断系为主要特征,中段以出露彭灌基底杂岩及其前缘发育飞来峰为典型特征,南段以出露五龙、宝兴基底杂岩及其前缘发育飞来峰为典型特征。自北东向南西,龙门山冲断带沿走向具有构造起始和定型时期渐晚、脆性渐强、前陆卷入变形的程度渐强、新生代隆升渐快和活动性增强的变化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冲断带 构造分带性 构造分段 差异变形
下载PDF
川西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分带性变形特征 被引量:100
5
作者 金文正 汤良杰 +3 位作者 杨克明 万桂梅 吕志洲 余一欣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072-1080,共9页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资料解释,将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划分为5个构造带,即青川-茂汶断裂以西为松潘-甘孜构造带,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为韧性变形带,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为基底卷入冲断带,马角坝-通济... 通过野外地质考察和地震资料解释,将龙门山褶皱冲断带划分为5个构造带,即青川-茂汶断裂以西为松潘-甘孜构造带,青川-茂汶断裂与北川-映秀断裂之间为韧性变形带,北川-映秀断裂与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之间为基底卷入冲断带,马角坝-通济场-双石断裂与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之间为前缘-褶皱冲断带,广元-关口-大邑断裂以东为前陆坳陷带,在构造变形特征上,各条断裂在演化上具有前展式特征,在松潘-甘孜构造带和韧性变形带构造变形强烈,形成推覆构造带等构造变形样式,在前缘-褶皱冲断带和前陆坳陷带,变形强度较弱,形成背冲断块或断层相关褶皱等构造,西北部区域的变形表现为塑性变形特征,向南东方向渐变为塑-脆性变形和脆性变形,在剖面上各条断裂所形成的深度向盆地方向逐渐递减。龙门山褶皱冲断带的分带性变形特征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这些因素主要有板块构造背景的决定作用、多套滑脱层的控制作用和岩性因素的制约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性变形 松潘-甘孜构造带 基底卷入冲断带 前陆坳陷带 龙门山褶皱冲断带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化学场的垂直分带性与平面分区性 被引量:35
6
作者 楼章华 金爱民 +2 位作者 朱蓉 蔡希源 高瑞祺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92-403,共12页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又反映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结果。在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过程中,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在垂向... 松辽盆地地下水动力场的形成与演化控制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与分布,地下水化学分布特征又反映地下水动力场的演化结果。在地下水化学场的形成过程中,影响沉积盆地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因素较多,这些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作用在垂向上具有阶段性,在平面上具有选择性。前者导致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垂直分带性,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1)大气水下渗淡化带,2)近地表蒸发浓缩带,3)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带(C1)—压滤浓缩带(C2),4)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和5)渗滤浓缩带等5种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后者决定了地下水化学场的平面分区性:1)盆地边缘为大气水下渗淡化区,2)盆地中央为泥岩压实排水淡化区,3)越流区为过渡区,4)越流-蒸发区为浓缩区。在泥岩压实排水形成的离心流方向上,矿化度、Na+浓度、Cl-浓度和盐化系数升高,(CO32-+HCO3-)、SO42-浓度、钠氯系数(γNa+/γCl-)和脱硫系数(SO24-/SO24-+Cl-)降低。在大气水下渗向心流方向上,矿化度、离子浓度和钠氯系数、脱硫系数和盐化系数一致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动力场 地下水化学场 垂直分带性 平面分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黔中隆起及邻区分带性变形特征 被引量:27
7
作者 万桂梅 汤良杰 +4 位作者 郭彤楼 金文正 胡东风 崔敏 宁飞 《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16-320,共5页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 QZ2006-40地震测线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其平衡剖面缩短量分析表明,黔中隆起及邻区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自NW至SE依次可以划分为黔西北构造带、黔中构造带、麻江-凯里构造带、雪峰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整体上以隔挡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黔中构造带的构造变形样式以平缓的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麻江-凯里构造带以隔槽式褶皱及其组合为主,雪峰构造带以梵净山群、板溪群和南华系褶皱岩系变形为主。平衡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经历了多期复杂的构造活动,不同构造带的缩短率揭示不同时期构造活动在不同带所表现的强度不同。总的来说,寒武纪以来麻江-凯里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强烈,其次为黔中构造带,黔西北构造带构造活动最弱。整体体现出明显的分带性变形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带性 构造变形样式 缩短率 QZ2006-40地震测线 黔中隆起
下载PDF
西藏冈底斯-念靑唐古拉成矿带典型矿床硫化物Pb同位素特征--对成矿元素组合分带性的指示 被引量:35
8
作者 程文斌 顾雪祥 +5 位作者 唐菊兴 王立强 吕鹏瑞 钟康惠 刘晓吉 高一鸣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3350-3362,共13页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由南向北存在着Cu-Au、Cu-Mo向Pb-Zn-Cu-Fe、Pb-Zn过渡的变化规律,但引起该变化规律的原因目前少研究。本文通过对成矿带典型矿床Pb同位素特征较为系统的总结,并结合成矿年代学和区域构造演化...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矿床成矿元素组合由南向北存在着Cu-Au、Cu-Mo向Pb-Zn-Cu-Fe、Pb-Zn过渡的变化规律,但引起该变化规律的原因目前少研究。本文通过对成矿带典型矿床Pb同位素特征较为系统的总结,并结合成矿年代学和区域构造演化研究成果,从成矿物质来源的角度对该分带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成矿带由南到北成矿物质来源存在着差异:最南端Cu-Au矿床Pb同位素组成具幔源特征(207Pb/204Pb和208Pb/204Pb平均值分别为15.490和38.016),反映成矿物质来自于俯冲过程中的交代地幔楔;最北端的Pb-Zn矿床Pb同位素组成与念青唐古拉群基底片麻岩相近(207Pb/204Pb和208Pb/204Pb分别变化于15.641~15.738和38.976~39.362),反映成矿物质来自于基底片麻岩。Pb-Zn-Cu-Fe矿床Pb同位素组成介于幔源Pb和上地壳Pb之间,且具混合线特征,反映了同碰撞期成矿物质同时从俯冲板片和念青唐古拉基底片麻岩活化的混源模式;而Cu-Mo矿床不具混合线特征的造山带Pb同位素组成,反映了成矿物质来源于俯冲阶段楔形地幔部分熔融并底侵到地壳底部与地壳发生物质交换后所形成的新生下地壳源区。甲马Cu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具幔源和造山带两个端元,推测除新生下地壳源区提供成矿物质外,叶巴组火山岩也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由南向北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很大程度上与板片俯冲的"距离效应"有关,正是由于成矿物质来源的差异导致成矿带成矿元素分带性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同位素 成矿物质来源 成矿元素分带性 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成矿带
下载PDF
青藏高原冈底斯岩浆弧的分带性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1
9
作者 卢书炜 张良 +2 位作者 任建德 张彦启 白国典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23-1032,共10页
冈底斯岩浆弧中段岩浆岩明显可分为相对集中又有所套叠的南北2个岩带。公穷松多-郎那花岗岩带位置略偏南,被晚期旋回林子宗群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岗在-青都花岗岩带位置略偏北,带内各岩体均侵入于林子宗群火山岩。公穷松多岩带(早期旋回... 冈底斯岩浆弧中段岩浆岩明显可分为相对集中又有所套叠的南北2个岩带。公穷松多-郎那花岗岩带位置略偏南,被晚期旋回林子宗群火山岩不整合覆盖。岗在-青都花岗岩带位置略偏北,带内各岩体均侵入于林子宗群火山岩。公穷松多岩带(早期旋回)从晚侏罗世开始,至晚白垩世早期结束;青都岩带(晚期旋回)从晚白垩世晚期开始,至始新世结束。2个岩带岩石分别从俯冲型产物开始,至后碰撞型产物结束,为2个较完整的岩浆旋回,暗示雅鲁藏布江构造带构造演化历程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冈底斯岩浆岩 分带性 同位素年龄 成因类型 地质意义
下载PDF
松辽盆地油田水化学的垂直分带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楼章华 李梅 +3 位作者 金爱民 朱蓉 田炜卓 张慧婷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95-202,共8页
通过对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的深入研究,发现多数影响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随着埋深的增加发生阶段性的变化,从而导致油田水化学的垂直分带性。根据地下水矿化度和Cl-浓度变化特征,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大气水下渗淡化带(A带)、近地... 通过对松辽盆地油田地下水的深入研究,发现多数影响因素对地下水化学性质的影响随着埋深的增加发生阶段性的变化,从而导致油田水化学的垂直分带性。根据地下水矿化度和Cl-浓度变化特征,从浅到深可以划分出大气水下渗淡化带(A带)、近地表蒸发浓缩带(B带)、泥岩压实排水淡化(C1)-压滤浓缩带(C2)、粘土矿物脱水淡化带(D带)和深部渗滤浓缩带(E带)5种典型的水化学剖面单元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水化学 影响因素 垂直分带性 松辽盆地
下载PDF
302铀矿床围岩蚀变分带性及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6
11
作者 高飞 林锦荣 +4 位作者 钟启龙 郭树英 庞雅庆 戎家树 胡志华 《铀矿地质》 CAS CSCD 2011年第5期274-281,共8页
文章阐述了302铀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重点分析了围岩蚀变分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近矿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垂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蚀变带U、Co、Cr等元素含量的增加,指出铀成矿热液具有深源性;根据不同标高... 文章阐述了302铀矿床的围岩蚀变特征,重点分析了围岩蚀变分带及其地球化学特征,认为该矿床近矿围岩蚀变具有明显的水平分带性,垂向上也有一定的变化规律。根据蚀变带U、Co、Cr等元素含量的增加,指出铀成矿热液具有深源性;根据不同标高蚀变带元素组合特征,认为该矿床目前的开采部位还处于矿床中部,推测深部有较大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02铀矿床 围岩蚀变 分带性 元素相关
下载PDF
黄骅坳陷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与孔隙分带性 被引量:40
12
作者 郑浚茂 吴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4期268-275,共8页
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属正常埋藏成岩系列。不同埋深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孔隙演化带:浅部带(小于2200m)以原生孔隙为主;过渡带(2200~3000m)次... 黄骅坳陷第三系砂岩储层的成岩作用随埋深的增加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属正常埋藏成岩系列。不同埋深孔隙类型及发育程度有明显差异,可划分为3个孔隙演化带:浅部带(小于2200m)以原生孔隙为主;过渡带(2200~3000m)次生孔隙占30%~50%和深部带(大于3000m)以次生孔隙为主。2200~2500m是早成岩阶段A,B期的分界,3000m是早成岩与晚成岩阶段的分界。埋深控制成岩作用,成岩作用决定孔隙演化,沉积环境对储层的影响在一定埋深后居于次要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岩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 分带性 石油
下载PDF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风蚀坑积沙区的植被分带性 被引量:12
13
作者 张萍 哈斯 +1 位作者 王帅 张素红 《自然资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37-244,共8页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现代风蚀坑主要包括平缓草地的简单风蚀坑、复合风蚀坑和固定沙丘的简单风蚀坑3种类型。坑后积沙区植被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且随风蚀坑及其下风侧积沙体的形态、尺度而发生变化。在平缓草地简单风蚀坑下风侧积沙体平面形... 呼伦贝尔沙质草原现代风蚀坑主要包括平缓草地的简单风蚀坑、复合风蚀坑和固定沙丘的简单风蚀坑3种类型。坑后积沙区植被出现明显的分带性,且随风蚀坑及其下风侧积沙体的形态、尺度而发生变化。在平缓草地简单风蚀坑下风侧积沙体平面形态呈顺风向的舌状,由坑口至原生草地,随积沙厚度顺风向减小,依次出现沙蓬、冰草和百里香3个植被带;平缓草地复合风蚀坑后缘形成具有滑落面的大型流动沙丘,在沙丘背风侧顺风向依次出现舌状裸沙带、舌状拂子茅带及两侧的冰草带;固定沙丘风蚀坑坑后积沙呈裸沙形式穿越沙丘原有的山刺玫和小叶锦鸡儿两个灌木带,并在裸沙带外围形成舌状拂子茅带。风蚀坑下风侧积沙区植被的分带性反映了草地植被对风沙活动的响应,即随着坑后积沙体的扩大,草地植被由原生向沙生逆向演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蚀坑 积沙区形态 植被分带性 呼伦贝尔草原
下载PDF
试论遵义高铁铝土矿与低铁铝土矿的分带性及形成机制 被引量:13
14
作者 刘平 廖友常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49-966,共18页
遵义铝土矿带早石炭世沉积型铝土矿及其含铝岩系,皆沉积—堆积在紫云运动(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时期形成的略微向南倾斜的夷平面上,其中的高铁铝土矿与低铁铝土矿具有明显分带性。铝土矿及其含矿岩系的原始物质,主要是由下奥陶统湄潭组... 遵义铝土矿带早石炭世沉积型铝土矿及其含铝岩系,皆沉积—堆积在紫云运动(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时期形成的略微向南倾斜的夷平面上,其中的高铁铝土矿与低铁铝土矿具有明显分带性。铝土矿及其含矿岩系的原始物质,主要是由下奥陶统湄潭组伊利石页岩形成的含三水铝石的红土风化壳。铝土矿的分带性与红土风化壳物质搬运的距离有关,近处、高处为高铁铝土矿,远处、低处为低铁铝土矿。总体来看,搬运距离较短,属近源搬运、沉积—堆积而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型铝土矿 高铁铝土矿 低铁铝土矿 分带性 形成机制 遵义铝土矿带
下载PDF
黄土坡面侵蚀垂直分带性及其侵蚀产沙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5
作者 肖培青 郑粉莉 史学建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2002年第1期46-48,共3页
黄土丘陵沟壑区梁峁坡面从分水岭到沟缘线土壤侵蚀明显表现为溅蚀片蚀带、细沟侵蚀带、浅沟侵蚀带。概述了坡面侵蚀形态的垂直分带、坡沟侵蚀产沙关系、坡面侵蚀产沙分配特征、坡上方来水来沙对坡面、细沟侵蚀过程影响的研究进展 。
关键词 坡面侵蚀过程 侵蚀垂直分带 研究进展 黄土坡面 侵蚀垂直分带性 侵蚀产沙研究
下载PDF
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及其分带性——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被引量:20
16
作者 李凤杰 王多云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75-778,788,共5页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研究了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和微相组合,共识别出截削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5种沉积微相和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 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研究了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构成和微相组合,共识别出截削式和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分流间湾等5种沉积微相和水下分流河道叠加组合、河口坝叠加组合、水下分流河道与河口坝叠加组合、河口坝与远砂坝、席状砂的叠加组合等4类微相组合,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了三角洲前缘沉积微相组合的时空分布规律,并以三角洲前缘坡折带为界,将三角洲前缘分为“台型前缘”、“坡型前缘”和“盆型前缘”3部分,各部分有独特的沉积微相组合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坳陷湖盆三角洲前缘 沉积微相构成 分带性 台型前缘 坡型前缘 盆型前缘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微生物介导下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概念模型 被引量:4
17
作者 张俊文 马腾 +1 位作者 冯亮 闫雅妮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53-159,共7页
微生物活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氧化还原环境及砷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作用下地下水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为高砷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 微生物活动对地下水水化学组分、氧化还原环境及砷的迁移转化有重要影响。研究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有助于进一步理解微生物作用下地下水中砷的迁移转化规律,并为高砷地下水原位修复技术提供理论依据。在综述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了不同生物地球化学阶段砷的吸附、释放及固定过程,并刻画出高砷地下水系统的氧化还原分带性概念模型。在地下水环境中,微生物依次消耗(还原)溶解氧、NO-3、Fe(Ⅲ)、SO2-4和CO2等组分,氧化有机物获取能量。在溶解氧和NO-3还原阶段,地下水处于偏氧化环境,此时Fe(Ⅲ)还原受到抑制,其负载的砷不会释放到地下水中;当Fe(Ⅲ)还原时,地下水处于还原环境,会导致与之共存的砷释放,形成高砷地下水;而当SO2-4还原时,地下水处于强还原环境,产生的HS-与Fe2+形成的铁硫化物吸附或共沉淀砷,会降低地下水中的砷浓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砷(As) 地下水 氧化还原分带性 生物地球化学
下载PDF
南阳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带性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被引量:2
18
作者 宁立波 卜新峰 莫春雷 《水资源保护》 CAS 2012年第6期66-69,共4页
分析南阳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南阳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质量浓度总体上呈现出从山区到平原区逐渐升高、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运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并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探讨这种氟的分带... 分析南阳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分布特点,结果表明,南阳盆地浅层地下水中氟的质量浓度总体上呈现出从山区到平原区逐渐升高、从河流的上游到下游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运用地下水流动系统理论并结合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探讨这种氟的分带性分布的成因,认为地下水流动系统源区至汇区的空间异质性是产生地下水中氟分带性分布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下水 分带性分布 地下水流动系统 南阳盆地
下载PDF
含油气盆地油气氧化界面与保存条件纵向分带性讨论——以西藏伦坡拉陆相第三系盆地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付孝悦 卢亚平 肖秋苟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3年第6期773-776,共4页
该文提出了一个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氧化界面及其保存条件的纵向分带性问题。勘探资料表明西藏伦坡拉盆地油气氧化界面为1300m左右。表征该盆地油气氧化界面存在的主要依据是原油物化性质及其化学类型以及氧化沥青出现的最大深度。根据原... 该文提出了一个含油气盆地的油气氧化界面及其保存条件的纵向分带性问题。勘探资料表明西藏伦坡拉盆地油气氧化界面为1300m左右。表征该盆地油气氧化界面存在的主要依据是原油物化性质及其化学类型以及氧化沥青出现的最大深度。根据原油物化性质、油气分布及盖层性质随深度的变化,可将伦坡拉盆地油气保存条件在纵向上划分为3个带:小于1000m为氧化带、1000~1300m为过渡带、大于1300m为保存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氧化界面 保存条件 纵向分带性 伦坡拉盆地 西藏
下载PDF
中国东部亚热带丘陵山区土地退化坡面分带性的成因 被引量:6
20
作者 卢金发 《山地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218-223,共6页
中国东部地区流水侵蚀所引起的土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坡面分带性。以安徽绩溪、浙江兰溪和广东五华为典型区,从坡地地貌及其所引起坡面侵蚀分带性入手,通过坡面不同部位地面物质及其理化性质、养分和水分状况以及植被、侵蚀地貌形态的分... 中国东部地区流水侵蚀所引起的土地退化具有明显的坡面分带性。以安徽绩溪、浙江兰溪和广东五华为典型区,从坡地地貌及其所引起坡面侵蚀分带性入手,通过坡面不同部位地面物质及其理化性质、养分和水分状况以及植被、侵蚀地貌形态的分析,探讨土地退化坡面分带性的成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部 土地退化 坡面分带性 亚热带 丘陵山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