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 被引量:10
1
作者 周荣华 周效禹 +1 位作者 徐婷 范兵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12年第9期954-955,958,共3页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通过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筛选出含有分支根管的标本,并对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分布、及开口方向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60颗下颌... 目的:采用显微CT技术研究下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的形态特征。方法:收集100颗离体下颌第二前磨牙,通过显微CT扫描及三维重建技术筛选出含有分支根管的标本,并对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分布、及开口方向等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共60颗下颌第二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出现率为60%。分支根管分布在根尖1/3为82.35%,其开口在颊侧的发生率为20.59%,舌侧为16.67%。结论:下颌第二前磨牙根管系统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形态及规律,对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第二前磨牙 分支根管 显微CT技术
下载PDF
显微CT法研究中国人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形态 被引量:3
2
作者 白雨豪 王芳芳 +2 位作者 黎淼 王颖 唐路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91-994,共4页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63颗中国人上颌第一前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并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观察并记录分支根管、根尖三角区发生情况,分析分支根管发生率、分布和开口特...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63颗中国人上颌第一前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并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观察并记录分支根管、根尖三角区发生情况,分析分支根管发生率、分布和开口特征。结果:共有50颗上颌第一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发生率为79.37%。共记录到124个分支根管,其中95.16%发生于根尖1/3。分支根管开口于近中和远中方向的分别为33.06%和23.39%。根尖三角区的发生率为7.94%。结论:上颌第一前磨牙分支根管发生率高,根管系统形态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发生规律对于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前磨牙 分支根管 显微CT技术
下载PDF
显微CT法研究中国人上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态
3
作者 苏征 白雨豪 侯本祥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8年第5期278-281,共4页
目的:应用显微CT扫描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100颗中国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经显微CT扫描后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观察并记录分支根管、根尖三角区发生情况,分析分支根管发生率、分布和开口特... 目的:应用显微CT扫描法研究中国人离体上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解剖形态。方法:收集100颗中国人上颌第二前磨牙,经显微CT扫描后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观察并记录分支根管、根尖三角区发生情况,分析分支根管发生率、分布和开口特征。结果:共有86颗上颌第二前磨牙含有分支根管,发生率为86%;共记录到231个分支根管,其中93.94%发生于根尖1/3。分支根管开口于近中和远中方向的分别为27.71%和29%。根尖三角区的发生率为10%。结论:上颌第二前磨牙分支根管发生率高,根管系统形态复杂,了解其分支根管发生规律对于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二前磨牙 分支根管 显微CT技术
原文传递
小麦不同时期根系分支与解剖学结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王化岑 马元喜 +2 位作者 王晨阳 吴守志 张玉喜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3期263-268,共6页
采用土柱种植方式和徒手切片方法研究了豫麦13的根系分支和不同级别分支根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在播后第96开始一级分支,29d开始二级分支,三级分支根的形成在播种后90d左右(越冬期间);次生根的发生与初生根... 采用土柱种植方式和徒手切片方法研究了豫麦13的根系分支和不同级别分支根的内部结构。结果表明:小麦初生根在播后第96开始一级分支,29d开始二级分支,三级分支根的形成在播种后90d左右(越冬期间);次生根的发生与初生根的二级分支形成同时进行,而次生根的一级分支与初生根的三级分支同时发生,越冬期间或越冬之后次生根的二级分支相继形成,一般情况下观察不到次生根的三级分支。从解剖结构看,初生根不同部位有较大差异,近分蘖节处,不具备根的完整结构,中柱鞘外组织脱落,导管和筛管壁厚而孔小,木质化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支 解剖结构
下载PDF
显微CT法研究中国人下颌切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 被引量:6
5
作者 白雨豪 唐路 +1 位作者 孟宪杰 赵颖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技术研究中国人离体下颌切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收集108颗中国人下颌切牙,使用显微CT进行扫描后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对主根管形态进行分型,记录第二根管分出位置,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和位置。结果:下颌... 目的:使用显微CT扫描技术研究中国人离体下颌切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收集108颗中国人下颌切牙,使用显微CT进行扫描后构建根管系统三维可视化模型。对主根管形态进行分型,记录第二根管分出位置,分支根管的发生率和位置。结果:下颌切牙根管最常见的形态为VertucciⅠ型和Ⅲ型,发生率分别为78.70%和14.81%,分支根管发生率为24.07%。第二根管发出位置在釉质牙骨质界根方(6.07±3.42)mm。结论:下颌切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了解其主根管及分支根管的发生规律对于提高根管治疗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颌切牙 分支根管 显微CT技术
下载PDF
显微CT法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 被引量:4
6
作者 白雨豪 韩萱 +1 位作者 曾红燕 唐路 《北京口腔医学》 CAS 2017年第1期21-23,共3页
目的使用显微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随机收集33颗上颌第一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后重建根管系统。观察并记录各牙根根管形态和分支根管的发生数目、位置。记录各根管口位置并测量根管口间的距离和所成角度。在距离根尖... 目的使用显微CT研究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方法随机收集33颗上颌第一磨牙,使用显微CT扫描后重建根管系统。观察并记录各牙根根管形态和分支根管的发生数目、位置。记录各根管口位置并测量根管口间的距离和所成角度。在距离根尖1、2和3mm处进行虚拟切割,记录断面上分支根管暴露情况。结果上颌第一磨牙近颊根第二根管发生率为75.76%。近颊根发生分支根管为71.64%;近颊根分支根管发生率为72.73%。91.04%的分支根管发生于根尖1/3段,近颊根距根尖3mm处截面分支根管暴露率为12.12%。近颊根第一、第二根管口间的距离为(1.60±0.41)mm。结论上颌第一磨牙根管系统解剖形态复杂,近颊根根管形态存在较大解剖变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颌第一磨牙 根管系统 分支根管 显微CT
下载PDF
根箱法原位分析黄梁木幼苗移栽后的根系生长 被引量:3
7
作者 吴道铭 张书源 +2 位作者 董晓全 古敏 邹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9-17,共9页
【目的】利用活动式根箱在土壤栽培条件下原位动态观察和分析黄梁木移栽后根系的形态和分布变化,解答黄梁木是如何构建根系网络及其根系形态和分布是否存在独特特征的两大问题,以期为黄梁木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个月苗... 【目的】利用活动式根箱在土壤栽培条件下原位动态观察和分析黄梁木移栽后根系的形态和分布变化,解答黄梁木是如何构建根系网络及其根系形态和分布是否存在独特特征的两大问题,以期为黄梁木的水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6个月苗龄的黄梁木实生苗移栽于装有赤红壤的活动式根箱,每10 d利用扫描仪获取0~15、15~30和30~45 cm土层根系生长图像,借助根系分析软件WinRHIZO和Image J分析移栽后40 d内这3个土层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根分支数和根分支角度等指标,并计算根直径、根深宽比、根分支数和分支角度的动态变化率以及根分支数和分支角度的相关性,最后模拟移栽后黄梁木根系生长变化。【结果】在移栽后40 d内,黄梁木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直径和根分支数均随时间变化不断增加,根系伸长速率达到21.4 cm·d-1;黄梁木70%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分支数分布15~30 cm和30~45 cm土层;黄梁木根系总长、根表面积和根体积主要由直径≤1.5 mm的细根贡献,特别是直径≤1.5 mm根系长度占根系总长的百分比大于96%;根系横向伸展速率为0.77~1.5 cm·d-1,纵向伸长速率达2.6 cm·d-1;15~30 cm土层单条二级根产生的三级根数量显著大于0~15 cm和30~45 cm土层的,最大值达58条·二级根-1;二级根和三级根分支角度在60°~80°之间;二级根和三级根的分支角度随着时间变化而不断增大,且二级根和三级根的分支数和分支角度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相关系数均大于0.8。【结论】本研究的活动式根箱及相关方法较好地实现了土壤栽培条件下黄梁木根系生长的动态原位观察和分析。黄梁木综合运用不断伸长根系和扩大分支角度两种策略,在移栽后的短时间内长出大量细根,迅速在15~45 cm土层建成较发达的根系网络,形成较强的水分和养分吸收能力。为保障黄梁木移栽后快速生长,建议在15~45 cm土层追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梁木 系结构 分支 原位观察
下载PDF
黑沙蒿根系抗拉特性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 被引量:3
8
作者 胡晶华 刘静 +3 位作者 李雪松 白潞翼 张欣 王多民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7-93,共7页
[目的]探讨根系抗拉特性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关联性,以期充实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研究以及提供矿区生态恢复和植物保护的理论支持。[方法]以神东矿区广泛分布的多年生灌木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利用TY8000伺服式强力机,研... [目的]探讨根系抗拉特性与主要化学成分含量的关联性,以期充实根系固土力学特性研究以及提供矿区生态恢复和植物保护的理论支持。[方法]以神东矿区广泛分布的多年生灌木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为研究对象,利用TY8000伺服式强力机,研究1~4 mm径级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材料的力学特性并测定各径级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研究根系材料力学及其与化学成分的关联性。[结果]①随着根系直径增加,黑沙蒿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力增加,而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减小,且抗拉力、抗拉强度和杨氏模量都与根系直径呈幂函数关系。②直根段、含侧根分支处根段化学成分含量差异显著(p<0.05),平均化学成分含量为:半纤维素(31.69%,32.18%)>木质素(28.42%,25.30%)>纤维素(15.50%,15.35%)。③随着根系直径增加,直根段纤维素含量减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增加,而含侧根分支处根段纤维素含量减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无变化。④直根段抗拉强度、杨氏模量与纤维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半纤维素、木质素极显著负相关(p<0.01)。含侧根分支处根段抗拉强度、杨氏模量与纤维素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半纤维素、木质素无相关性。[结论]黑沙蒿根系抗拉特性与化学成分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且纤维素是影响灌木根系材料力学特性的主要化学组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侧分支 抗拉强度 杨氏模量 化学成分
下载PDF
断胚根对银杏幼苗生长的作用
9
作者 李家玉 《林业与生态》 1997年第4期18-18,共1页
关键词 断胚 银杏幼苗 生物量 1年生苗 苗木生长 栽培条件 分支 再生能力 发芽种子
下载PDF
生理 生化 生态
10
《麦类文摘》 1998年第4期15-20,共6页
Z980947 高产小麦根系形态与生长规律的研究/王化岑,王晨阳(河南农大农学院)∥作物杂志.-1997,(5).-33~34据对9 000 kg/hm^2高产田小麦根系生长规律观察结果,初生根分支时问早,级数高;次生根分支晚.单根长度短,总根量大。
关键词 生长规律 小麦生长季 冬小麦 系形态 小麦品种 高产小麦 分支 小麦叶片 春小麦 小麦
下载PDF
川中丘陵区4种乡土阔叶树细根性状对比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陈俊华 周大松 +4 位作者 牛牧 别鹏飞 谢天资 赵润 慕长龙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8,共8页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 【目的】川中丘陵区的主要防护林分为柏木(Cupressus funebris)人工林,由于密度过大、树种单一,严重影响其综合效益的发挥。加上该区域土壤类型大多为紫色土,土层瘠薄、肥力低下,能够适应的树种不多。探明川中丘陵区带状补植的4种乡土阔叶树种[桤木(Alnus cremastogyne)、喜树(Camptotheca acuminata)、香樟(Cinnamomum camphora)、香椿(Toona sinensis)]的细根性状特征,了解它们对地下资源利用策略的种间差异,为该区域防护林树种的选择和经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川中丘陵区“带状采伐+补阔”改造的人工柏木林分作为研究对象,对补植的林龄为7 a的4种乡土阔叶树——桤木、喜树、香樟、香椿,各选取5株长势均匀、良好的植株,采用“全株挖掘法”挖取其根系,研究其细根(直径<2 mm)的生物量、形态以及分支结构等性状特征。【结果】①桤木细根的生物量密度为(0.156±0.030)kg/m^3,分别是喜树、香樟和香椿的15.67、11.72和4.61倍。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细根表面积密度分别是0.99、0.45、0.68和1.13 m^2/m^3;根长密度分别是110.33、10.58、26.64和97.56 m/m^3。②4种阔叶树细根的平均直径大小依次为喜树(1.67 mm)>香樟(1.06 mm)>香椿(0.77 mm)>桤木(0.73 mm)。桤木、喜树、香樟、香椿的比根长和比表面积分别是62.54、49.31、81.53、287.50 cm/g和13.58、25.61、27.35、83.15 cm^2/g。桤木的根组织密度显著高于其他3个树种(df=3,F=360.726,P<0.05)。③桤木的比根尖数、根尖密度、分枝密度分别为1056个/g、2.37个/cm、2.65个/cm,均明显高于喜树、香樟、香椿3个阔叶树种(df=3,F=391.659,P<0.01;df=3,F=103.857,P<0.05;df=3,F=104.617,P<0.05)。④桤木细根中全氮含量分别比喜树、香樟、香椿高33.27%、88.65%、21.93%。香椿的全碳、全磷、全钾储量在4种树种中均最高。【结论】在带状采伐的前几年,由于采伐带内阳光充足,作为阳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表现出强劲的竞争力,细根生物量密度较大。另一方面,改造初期,由于土层瘠薄,土壤水分含量较低,作为浅根性树种的桤木和香椿,通过增加水平根系的分支来获取更多的土壤空间从而吸收更多的营养,而香樟和喜树则通过增加细根直径和垂直深度来获取土壤空间,提高获取营养的能力。由此可见,川中丘陵区的4种阔叶树的细根性状具有明显差异,反映了不同的资源获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土阔叶树 性状 形态 分支结构 养分含量 川中丘陵区
原文传递
西藏高寒草原群落植物根系属性在降水梯度下的变异格局 被引量:1
12
作者 周玮 李洪波 曾辉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094-1102,共9页
根系功能属性及其变异性能够介导物种共存及环境适应策略,但强烈的环境约束作用能够引起不同物种间根系属性的趋同性。为了研究西藏高寒草原群落中植物根系属性变异规律,并阐明不同物种资源获取和适应策略的多样性,该文对西藏高寒草原... 根系功能属性及其变异性能够介导物种共存及环境适应策略,但强烈的环境约束作用能够引起不同物种间根系属性的趋同性。为了研究西藏高寒草原群落中植物根系属性变异规律,并阐明不同物种资源获取和适应策略的多样性,该文对西藏高寒草原不同的环境梯度进行了研究。作者自东向西沿着降水梯度在那曲、班戈和尼玛3个自然草原群落进行群落调查,并采集了共计22种植物。测定了每种植物的一级根直径、一级侧根长度和根系分支强度3个关键根系属性。结果表明:在西藏高寒草原群落中,不同物种根系直径普遍较小,且种间变异非常小(22.76%),其中86%的物种一级根直径集中在0.073 mm到0.094mm之间;相较于直径较粗的物种,直径越细的物种分支强度越高,侧根越短。在群落尺度上,植物主要通过增加根系直径、侧根长度,降低分支强度的方式来适应水分的减少;而在物种尺度上,植物适应水分变化的策略则呈现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属性变异 适应策略 分支:直径 长度 高寒草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