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1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植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魏述军 袁吉祥 吴源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观察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SPB)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植入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导丝保护技术,观察组采用SPB技术。评价单支架植入成功率,即刻及1年... 目的观察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SPB)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植入中的作用和效果。方法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双导丝保护技术,观察组采用SPB技术。评价单支架植入成功率,即刻及1年后分支血流通畅率、1年内MACE发生率、靶病变血运重建率。结果 SPB技术单支架植入成功率96%,分支血流即刻通畅率100%,1年后分支血流通畅率98%,1年内MACE发生率为2%,靶病变血运重建率2%;传统双导丝技术单支架植入成功率82%,分支血流即刻通畅率76%,1年后分支血流通畅率72%,1年内MACE发生率为10%,靶病变血运重建率8%。结论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可以提高单支架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使分支开口不被严重挤压或闭塞,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分支球囊主动保护技术 单支架植入
下载PDF
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的边支保护效果评价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强 王慧峰 +4 位作者 王凤群 王琨 张永红 胡新贵 刘飞君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4期413-416,共4页
目的分析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ABP)与单导丝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的边支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病人316例,对其光盘和临床资料进行... 目的分析主动球囊边支保护技术(ABP)与单导丝保护技术在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过程中的边支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3年9月在我院行择期冠状动脉造影术并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的冠脉分叉病变病人316例,对其光盘和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PCI术式的不同分为主动球囊边支保护组(ABP组)和单导丝保护组,对比分析两组病人接受PCI治疗冠脉分叉病变的成功率、手术即刻边支血流情况、心绞痛的发生率以及术后6 h心肌酶谱水平,并观察两组病人术后6个月发生严重心脏不良事件(MACE)及术后12个月通过冠脉造影随访,比较两组病人分支情况。结果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闭塞,单导丝保护组12例(7.8%),ABP组0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中期疗效比较,ABP组的心绞痛及MACE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单导丝保护组(P<0.05)。结论 ABP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近、中期疗效优于单导丝保护技术,且手术安全性高,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主动保护技术 单导丝保护技术 心脏不良事件 冠脉造影
下载PDF
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有效性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曼 刘海波 +10 位作者 徐波 卞小丽 刘灵安 胡奉环 陈珏 高立建 邹同强 吴帆 常越 杨跃进 乔树宾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966-971,共6页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 目的:评估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中预防分支闭塞的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5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且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冠状动脉造影证实靶病变为非左主干分叉病变。将患者随机分为改良拘禁球囊保护技术组(PBT组)和拘禁导丝保护技术组(JWT组)。记录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主支置入支架后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术毕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分支重进导丝的比例和成功率、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结果:共入选432例患者,PBT组与JWT组各216例。PBT组在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明显低于JWT组(0.93%vs.4.17%,P=0.03),真性分叉病变PCI术中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JWT组(0.58%vs.5.39%,P<0.01)。PBT组1例(0.46%)分支需要重进导丝,并置入支架;JWT组6例(2.78%)需要重进分支导丝,其中2例(33.33%)分支重进导丝失败,4例(66.67%)对分支进行扩张。两组需要重进导丝的比例和再进导丝的成功率、术毕主支和分支TIMI 3级血流的比例以及围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心原性死亡和靶病变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与JWT相比,PBT可有效降低分叉病变介入治疗分支闭塞的发生率,且有降低围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改良拘禁保护技术 拘禁导丝技术 分支闭塞
下载PDF
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0
4
作者 马玉良 王伟民 +3 位作者 刘健 赵红 卢明瑜 李琪 《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 2017年第2期92-95,共4页
目的探讨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置入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顺序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的患者32例,共涉及分叉病变32处,... 目的探讨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置入术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顺序入选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行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的患者32例,共涉及分叉病变32处,均为Medina分型分支开口病变,其中Medina 1,1,1有25例(78.1%)、Medina 0,1,1有5例(15.6%)、Medina 1,0,1有2例(6.2%);分支血管直径≥2.5 mm,采用的切割球囊与分支血管直径比为1∶1。观察患者采取该方法治疗后,主支置入支架过程中分支保护的造影成功率、围术期并发症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术前血管造影检查示:主支血管直径为(2.9±0.3)mm,狭窄程度为(82.5±8.0)%,病变长度为(19.8±12.8)mm;分支血管直径为(2.5±0.1)mm,开口狭窄程度为(84.5±7.8)%,开口病变长度(4.6±1.1)mm。32例分叉病变患者介入手术造影成功率为100%,未见心肌梗死、分支导丝或球囊断裂、分支夹层和分支丢失等围术期并发症发生,住院期间未见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结论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单支架策略中,应用分支切割球囊预扩张联合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可有效保护分支血管,且操作相对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切割 边支保护技术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4
5
作者 张雨虹 贺铿 袁国军 《江西医药》 CAS 2014年第12期1377-1381,共5页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 目的旨在研究观察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为分叉病变的处理及治疗提供一种更为简单有效的策略和临床理论依据。方法将在我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分叉病变,并接受PCI治疗的7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球囊对吻组(36例);拘禁球囊组(38例),通过观察:(1)接受PCI治疗时患者的临床症状(胸痛有无出现、心电图有无相关导联ST段的抬高、血流动力学有无改变,满足其中一项即可),术后肌钙蛋白及心肌酶谱的改变;(2)接受主支PCI后,分支有无闭塞或夹层,最终的冠状动脉血流TIMI分级;(3)手术耗材、曝光时间以及造影剂用量;(4)接受PCI后6个月内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5)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QCA)。两组进行统计学分析,从而对其有效性及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球囊对吻组例发生3例分支闭塞或夹层,拘禁球囊组例发生2例分支闭塞或夹层,两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两组间边支血管开口狭窄程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MACE事件发生率和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拘禁球囊技术组节省了手术耗材,而且缩短了手术曝光时间及造影剂用量(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简化了手术操作步骤,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及节省了手术耗材,在即刻及近期随访中疗效不劣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在处理冠状动脉分叉病变中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分支保护
下载PDF
冠脉分叉病变分支球囊保护技术与分支导丝技术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邓锁琴 靳元 +3 位作者 齐佳昕 杨富德 刘晓艳 刘伟霞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24期59-6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冠状动脉(冠脉)分叉病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50例冠脉分叉病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对照组采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手术一般情况、术中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42.23±5.61)min、造影剂用量(158.83±6.39)ml、放射线量(1865.67±99.94)Gy、手术靶血管支架植入数量(1.23±0.43)个明显少于对照组(46.55±5.03)min、(166.75±5.45)ml、(1931.00±100.62)Gy、(1.65±0.59)个,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分支受累情况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是一种操作简单、方便,能提高分叉病变PCI成功率的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操作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分叉病变 分支保护技术
下载PDF
改良预埋球囊技术对分叉病变分支小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7
作者 王芳 张伟 +4 位作者 丁小云 吕果 刘振国 李红军 党群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5期352-356,共5页
目的:评估改良预埋球囊技术在真性分叉病变中对分支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真性分叉病变,随机分为改良预埋球囊组(MJBT)32例和预埋导丝组(JWT)28例,均采用Provisional策略处理分叉节段靶病变。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比较两... 目的:评估改良预埋球囊技术在真性分叉病变中对分支血管保护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真性分叉病变,随机分为改良预埋球囊组(MJBT)32例和预埋导丝组(JWT)28例,均采用Provisional策略处理分叉节段靶病变。主支血管支架置入后,比较两组分支血管狭窄加重程度、严重夹层形成、急性闭塞、前向血流速度及需要分支补救性技术处理(球囊对吻和双支架技术),术后定量肌钙蛋白测定住院和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主支支架置入后,分支血管严重夹层形成JWT组7例、MJBT组2例(χ^2=4.12,P〈0.05);血管急性闭塞JWT组4例,MJBT组无血管闭塞发生(χ^2=3.99,P〈0.05);MJBT组无术中胸痛发生、JWT组4例(χ^2=3.99,P〈0.05);JWT组3例围术期c Tn I3倍以上升高,MJBT组无c Tn I明显升高(χ^2=3.61,P〉0.05)。两组比较,JWT组在分支血管狭窄加重、前向血流减慢0.05)、最大狭窄程度(t=1.19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术后即刻分支最小管腔直径(t=3.012,P〈0.01)和分支最大狭窄程度(t=2.226,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两组比较随访分支最小管腔直径(t=2.781,P〈0.01)和分支最大狭窄程度(t=2.109,P〈0.05)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JWT组有4例分支血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叉病变 改良预埋技术 分支血管保护
下载PDF
球囊支架对吻术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
8
作者 杨可 彭艳 +1 位作者 杨颖 赵刚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7期496-499,共4页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 目的探讨球囊支架对吻术(BSKT)与拘禁导丝保护技术(JWT)两种介入方式治疗老年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BL)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至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学城医院进行治疗的124例老年CBL患者的临床资料。将采用JWT介入治疗者纳入对照组(n=64),采用BSKT介入治疗者纳入观察组(n=60)。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并采用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主支血管最小内径(MLD)均升高,狭窄程度、直径狭窄率(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MLD、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分支血管MLD均升高,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降低;观察组术后6个月分支MLD明显高于对照组,狭窄程度、DS及病变长度均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超敏肌钙蛋白I(hs-cTnI)、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72 h观察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JWT比较,BSKT介入方式在老年CBL患者中应用更佳,可有效减少患者心肌功能损伤及内皮功能损伤,对分支血管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支架对吻术 拘禁导丝保护技术 介入治疗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比较应用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PCI边支保护的效果
9
作者 姜海兵 张莉晶 杨毅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年第11期33-34,共2页
目的比较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0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主... 目的比较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160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主动扩张组和被动扩张组,每组各80例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和边支血流分级。结果主动扩张组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为11.25%,明显高于被动扩张组的2.50%,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过分析主动扩张组血流TIMI3级比例为97.50%、被动扩张组为93.75%,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拘禁球囊被动扩张技术可以很好的保护边支血管,减少支血管夹层的发生,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主动扩张 被动扩张 PCI边支保护
下载PDF
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并单支架骑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耀贵 杜岗 边宁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9年第12期2038-2040,共3页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30例,在IVUS指导下行分支... 目的评价血管内超声(IVUS)指导下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单支架跨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临床疗效及随访结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8年2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患者30例,在IVUS指导下行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及主支单支架横跨支架置入术,12月内完成随访,观察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并完成IVUS复查。结果术后一年内,2例发作心绞痛,加强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1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非靶血管病变,并完成血运重建。2例因心力衰竭发作需住院治疗。IVUS复查主支和边支两组血管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支拘禁球囊术保护联合主支单支架越跨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拘禁保护 单支架跨越技术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与双导丝技术在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治疗中对分支开口保护的效果比较 被引量:11
11
作者 孙秀全 李小倩 +2 位作者 杨立斌 张宏 李彦芳 《安徽医学》 2018年第7期796-799,共4页
目的观察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与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分支开口保护的优劣。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81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双... 目的观察对比拘禁球囊技术(JBT)与双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对分支开口保护的优劣。方法选择2010年9月至2016年5月在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总医院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状动脉分叉病变的81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双导丝技术组(40例),采用双导丝技术治疗,根据单支架释放后边支血流情况,决定是否Rewire导丝;拘禁球囊技术组(41例),采用小内径球囊保护分支开口,主支单支架释放,同时边支球囊压力扩张保护,支架植入后,观察分支血流情况。对比两组患者在实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间、边支闭塞、曝光时间、对比剂用量、手术费用、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冠脉造影定量分析(QCA)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双导丝技术组有10例发生边支闭塞,拘禁球囊技术组有2例发生边支闭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双导丝技术组比较,拘禁球囊技术组PCI实施时间及曝光时间更短、对比剂用量更少、手术费用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随访,MACE发生率及Q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可有效保护分支开口,降低边支闭塞率及手术费用,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叉病变 拘禁技术 双导丝技术 边支保护
下载PDF
Jailed导丝技术与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患者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8
12
作者 王盛青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622-624,671,共4页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 目的比较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与Jailed导丝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分叉病变(coronary bifurcation lesions,CBL)的疗效。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94例于宣城市中心医院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CB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采取Jailed导丝技术和研究组采取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两组各47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剂用量、PCI治疗后即刻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及术后1个月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对比剂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PCI治疗后即刻TIMI血流分级为3级的患者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95.74%vs. 78.72%,P<0.05),术后1个月MACE发生率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4.26%vs. 23.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Jailed导丝技术,边支血管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可增强CBL患者行PCI治疗的效果,且不会增加对比剂用量,亦不会延长手术时间,同时可有效降低MACE的发生率,故此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分叉病变 Jailed导丝技术 主动保护技术
下载PDF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郑晓波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7年第7期29-30,共2页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 目的研究分析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笔者进修时,通过研究分析92例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患者的病历资料,患者介入治疗中对患者应用主动球囊保护技术,记录分析患者术中参数变化情况和住院期间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92例患者的99处分叉病变中,对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81%的患者病变为Medina1.1.1型。患者术毕之后,TIMI3级血流,其中主支占100%,分支占99%。有1例患者分支闭塞进行导丝将分支支架置入。同时1例患者分支血流TIMI为2级,分支较小,患者没有相对明显的症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处理。患者住院起的随访中,1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同时患者IVUS检查中,13例患者术毕,患者的主支支架充分扩张,有着满意的贴壁状况,患者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的应用,分支被挤压的球囊和导丝,全部顺利的撤出。结论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主动球囊保护技术应用疗效较好,手术成功率较高,患者边支闭塞发生率以及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低,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非左主干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主动保护技术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PCI边支保护时的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赖碁 光雪峰 +3 位作者 何臣德 陈志鹏 景舒南 方杰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8期39-42,共4页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时,比较应用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 78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分为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n=41)和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n=37)2组,观察分析... 目的探讨在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术时,比较应用拘禁球囊主动与被动扩张技术对边支保护的效果.方法 78例冠脉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分为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n=41)和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n=37)2组,观察分析边支血流的TIMI分级、心肌灌注分级(MBG)、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和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等指标.结果完成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TIMI、MBG及TMP分级达到3级的边支球囊主动扩张组患者比例达到93%,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为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扩张组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为24%,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为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拘禁球囊技术对边支进行保护时,边支球囊主动扩张与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均能够很好的降低主支支架置入后边支血管血流明显减慢甚至阻断的风险,但边支球囊补救性扩张组地边支血管夹层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真性分叉病变 介入治疗 边支保护 拘禁技术 边支扩张方法
下载PDF
探讨拘禁球囊技术在冠心病介入治疗(PCI)分叉病变分支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临床疗效
15
作者 陈新建 赵琦 胡日光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624-2624,共1页
目的:深入分析拘禁球囊与边支保护技术应用到冠心病治疗(PCI)分叉病变分支保护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将进入到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作为实验对象,其时间跨度是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对于分叉病变实施PCI介入治疗,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 目的:深入分析拘禁球囊与边支保护技术应用到冠心病治疗(PCI)分叉病变分支保护所产生的效果。方法:将进入到本院进行治疗的100例冠心病作为实验对象,其时间跨度是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对于分叉病变实施PCI介入治疗,根据实验方案的要求,将本次的实验中的患者随机的分配为两个组别,即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分别为50例,前者应用的是球囊对吻边支保护技术,后者则应用拘禁球囊技术,在试验结束之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恢复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其PCI介入时间、曝光时间、支架数等都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所有患者的近期MACE事件、主支血管再狭窄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冠心病患者采用分叉病变中拘禁球囊技术与传统的球囊吻合术进行质量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拘禁球囊技术治疗的近期疗效较好,手术治疗安全性高,该术式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 分支保护 临床疗效 近期疗效
下载PDF
拘禁球囊技术在介入治疗分叉病变边支血管保护中的即刻及近期效果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段文涛 张峰 史东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分析比较拘禁球囊技术与传统的边支保护技术在介入治疗真性分叉病变中对边支血管保护的即刻及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期间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未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 目的分析比较拘禁球囊技术与传统的边支保护技术在介入治疗真性分叉病变中对边支血管保护的即刻及近期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到2017年2月间期间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未非左主干真性分叉病变并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患者本人同意,伦理委员会批准,按数字分组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均在术前给予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肠溶片口服,然后行主支血管单支架植入术,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边支保护技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拘禁球囊技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支架植入数量、造影剂使用量则显著少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的介入手术治疗均成功,但对照组患者术中胸痛、冠脉夹层、支架膨胀不全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观察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术中心律失常、血流减慢及术后分支闭塞或夹层、血清肌钙蛋白/心肌酶水平升高、分支血流动力学改变等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随访期间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8.9%和13.3%,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拘禁球囊技术应用于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的介入治疗中可以对边支血管进行有效保护,且有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造影剂用量少,支架使用率少的优点,疗效与经典球囊对吻技术相当,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更低,即刻效果和远期疗效都值得肯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拘禁技术 冠心病介入治疗 分叉病变分支保护 即刻效果 远期疗效
下载PDF
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应用
17
作者 陈刚 《中国社区医师》 2017年第2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分叉病变患者68例,随机平分两组,均接受PCI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组则应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并发症以及心血管事... 目的:探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在分叉病变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分叉病变患者68例,随机平分两组,均接受PCI术治疗。对照组应用分支导丝保护技术,观察组则应用分支球囊保护技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术中并发症以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经比较,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手术一般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PCI术中,分支球囊保护技术可以将手术的成功率有效提高,降低并发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支保护技术 分叉病变 PCI术
下载PDF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中的应用
18
作者 刘伯毅 罗杰 +2 位作者 郑翔 秦成名 邓春艳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21期2480-2482,共3页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过程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对18例采用IABP治疗的患者,同时机械通气,在此过程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及通气氧合指标变化,并观察患者带机时间、IABP停用后带机时间、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结果在IABP及机... 目的探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应用过程中机械通气的策略。方法对18例采用IABP治疗的患者,同时机械通气,在此过程中监测血流动力学及通气氧合指标变化,并观察患者带机时间、IABP停用后带机时间、机械通气相关并发症。结果在IABP及机械通气过程中,患者血流动力学及通气氧合指标变化显著(P<0.05),3例患者因严重低心排而死亡,15例患者顺利脱机,未发生呼吸机相关性并发症。结论IABP期间应重视机械通气策略,保证IABP顺利进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内反搏 保护通气 机械通气
下载PDF
主支药物洗脱支架+分支药物涂层球囊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临床预后
19
作者 刘文 魏芳晶 《中国心血管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05-210,共6页
目的 探究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CB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 目的 探究主支药物洗脱支架(DES)+分支药物涂层球囊(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DCB治疗分叉病变的临床预后。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3月至2021年6月于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诊断为真性分叉病变的患者131例。依据接受术式不同将其分组:被动球囊拘禁组43例、主动球囊拘禁组43例和主支DES+分支DCB组45例。比较术后6个月随访时各组的血管晚期管腔丢失,以及术后12个月内各组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 术后6个月随访时,三组主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而主支DES+分支DCB组分支血管的晚期管腔丢失均低于其他两组(均为P<0.05)。术后12个月随访时,MACE发生率分别为主动球囊拘禁组16.3%、被动球囊拘禁组18.6%和主支DES+分支DCB组4.4%,三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07)。与普通球囊组(主动球囊拘禁组+被动球囊拘禁组)相比,主支DES+分支DCB组的MACE发生率显著降低(4.4%比17.4%,P=0.036)。结论 主支DES+分支DCB术式治疗真性分叉病变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使用DCB治疗分叉病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真性分叉病变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动拘禁技术 被动拘禁技术 药物涂层
下载PDF
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时的应用观察
20
作者 许放华 鲁邦福 +1 位作者 庞浒 孟凡强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年第17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前,先安装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对照... 目的观察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复杂病变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71例)和对照组(72例)。观察组在介入治疗前,先安装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泵,对照组常规介入治疗,术后第1、3、7天检测患者心肌肌钙蛋白(c Tn I)、B型脑钠肽(BNP),并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后第1、3、7天,观察组c Tn I、BNP检测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23%,低于对照组的16.67%(P<0.05)。结论保护性主动脉球囊反搏装置在冠心病复杂病变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保护主动反搏装置 介入治疗 冠心病复杂病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