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姜兆磊 梅举 +6 位作者 汤敏 丁芳宝 黄健兵 马南 刘浩 沈赛娥 蔡捷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22年第4期293-297,共5页
目的 总结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应用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62例(女25例)。平... 目的 总结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方法,并分析其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6月至2020年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心胸外科应用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62例(女25例)。平均年龄(60.4±6.2)岁,平均房颤病程(4.9±2.3)年,平均左心房直径(46.3±4.9)mm,平均CHA2DS2-VASc评分为(2.5±1.3)分,平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57.2±2.8)%。16例患者既往曾接受过失败的房颤导管消融术。所有患者术后3、6、12个月、每年随访时,均作24 h或72 h动态心电图检查。回顾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总结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的方法,并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患者均顺利完成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两期手术间隔时间为4~10(5.7±0.8)个月,围术期无死亡病例。56(90.3%)例消融术中即恢复窦性心律,6(9.7%)例消融术后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术后随访12~66(29.8±13.5)个月,8(12.9%)例患者术后复发,54(87.1%)例患者维持窦性心律。Kaplan-Meier曲线表明术后2年时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7.4±4.5)%。全组患者无死亡、无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患者植入心脏永久起搏器。结论 分期杂交微创外科导管消融术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长程持续性房颤治疗中,治疗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程持续性房颤 分期杂交手术 微创外科消融 导管消融
下载PDF
2例复杂B型主动脉夹层分期杂交手术的护理 被引量:3
2
作者 黄庆红 《临床与病理杂志》 2016年第12期2044-2047,共4页
目的:探讨复杂B型夹层分期杂交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积极控制血压、控制疼痛、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术后重点围绕自体肾移植及腔内隔绝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 目的:探讨复杂B型夹层分期杂交手术后的护理要点。方法:对患者术前进行心理疏导,积极控制血压、控制疼痛、避免腹内压增高的因素,术后重点围绕自体肾移植及腔内隔绝可能存在的并发症进行观察及护理,加强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结果:通过这些护理措施的落实及准确有效的治疗后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治愈出院。结论:对复杂疑难病例先期开展讨论,明确护理难点、要点及实施对策,防患于未然,配合术后积极有效的对症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B型夹层 分期杂交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分期杂交全弓置换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及早期随访结果 被引量:1
3
作者 屈云飞 张俭荣 《中国实用医药》 2020年第15期25-27,共3页
目的分析分期杂交全弓置换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3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分期杂交全弓置换手术。观察患者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情况,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情况。结果31例患者中,无... 目的分析分期杂交全弓置换在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围术期及早期随访结果。方法31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均行分期杂交全弓置换手术。观察患者开放手术术中及术后情况,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情况。结果31例患者中,无住院死亡患者,体外循环时间(201.0±36.2)min,阻断时间(112.0±24.6)min,1例(3.2%)患者深低温停循环6 min。17例(54.8%)患者术前主动脉瓣重度返流,遂行带主动脉瓣人工血管升主动脉替换术(Bentall)+头臂血管去分支;3例(9.7%)患者仅行升主动脉置换+降主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其余11例(35.5%)患者行主动脉窦成形+升主动脉置换+头臂血管去分支,其中1例患者未重建左锁骨动脉。1例(3.2%)患者术后发生截瘫,2例(6.5%)患者肾功能不全,无需要透析病例。2例(6.5%)患者急诊行主动脉造影+胸主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远端假腔血栓化率为90.3%,无内漏等支架相关并发症。结论分期杂交全弓置换手术是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且可以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和体外循环时间过长所带来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全弓置换 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 分期杂交
下载PDF
逆向分期杂交技术在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杨鹏 谢毅 +6 位作者 刘宇 张煜 郎乾镭 李雯帆 王晨昊 肖正华 胡佳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85-593,共9页
目的评价逆向分期杂交技术在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患者。所有患... 目的评价逆向分期杂交技术在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外科治疗中的效果。方法纳入2019年5月—2022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患者。所有患者通过术前评估后优先急诊介入手术改善远端灌注,限期内再行二期杂交手术修复近端主动脉病变。回顾性分析患者围术期相关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数据。结果纳入5例患者,其中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58岁。其中3例以下肢缺血和肾功能不全为主要表现,2例以肠道灌注不良为主要表现。5例患者均优先采用介入手术植入覆膜支架或裸支架和必要的分支动脉处理,再二期实施杂交手术,其中包括Ⅰ型杂交2例、Ⅱ型杂交1例和Ⅲ型杂交2例,手术成功率100.0%。患者均顺利出院,灌注不良脏器功能均恢复正常,仅1例患者出院时病变下肢肌力恢复至4级。所有患者无截肢、开腹探查肠道切除及长期血液透析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逆向分期杂交技术应用于累及主动脉弓的急性主动脉夹层合并远端灌注不良综合征的外科治疗安全、有效,有助于提高此类患者围术期生存率和改善临床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向分期杂交 主动脉夹层 灌注不良综合征 介入优先
原文传递
升主动脉置换联合分期主动脉弓三开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
5
作者 朱韬 叶敬霆 +2 位作者 陈涛 郭凌翔 唐程斌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23年第1期57-60,共4页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置换联合分期主动脉弓三开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分期杂交手术治疗的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共有7例患者接受分期杂交手术治疗,... 目的:探讨升主动脉置换联合分期主动脉弓三开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分期杂交手术治疗的7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手术经验。结果:共有7例患者接受分期杂交手术治疗,均顺利出院,无不良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1个月随访行主动脉CTA检查,所有分支支架均通畅,无患者因内漏行二次手术。结论:升主动脉置换联合分期主动脉弓三开窗+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效果良好,远期效果还需进一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 升主动脉置换术 分期杂交
下载PDF
两种微创旁路移植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效果的对比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鲁锋 凌云鹏 +3 位作者 杨航 宫一辰 宋之明 万峰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066-1070,共5页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期杂交技术(staged-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Staged-HCR)与微创双侧胸廓内动脉(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BITA)全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4年8月至2... 目的:对比分析研究分期杂交技术(staged-hybrid coronary revascularization,Staged-HCR)与微创双侧胸廓内动脉(bilateral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BITA)全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自2014年8月至2017年2月,70名患者接受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应用微创直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MIDCAB)行左侧胸廓内动脉至冠状动脉前降支搭桥、结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技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非前降支血管病变的Staged-HCR组患者40名;应用微创BITA旁路移植术治疗患者30名。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资料、术中血液制品使用情况、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以及术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两种微创方法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两组患者术前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按计划接受微创搭桥治疗。在术后机械辅助通气时间[Staged-HCR组(11.2±8.7)h,微创BITA组(18.3±9.1)h,P=0.013]、监护室停留时间[Staged-HCR组(26.29±4.05)h,微创BITA组(44.74±28.75)h,P=0.022]以及累计伤口引流量[Staged-HCR组(695.57±250.46)m L,微创BITA组(1103.26±547.44)m L,P=0.03]方面,Staged-HCR技术更有优势。术后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两种方法均取得较高的移植血管通畅率,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未发生术后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结论:Staged-HCR技术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一种微创方法,在治疗存在右冠状动脉主干病变再血管化方面有优势;微创BITA全动脉化旁路移植手术具备更优异的远期通畅率,且适用于不能耐受PCI治疗后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患者,本研究表明两种方法均安全且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期杂交 全动脉化血运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