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枝孢样枝孢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桑红
吕桂霞
+7 位作者
沈永年
吴波
王卫萍
张敏
李岷
郑稀
刘维达
何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7-459,共3页
目的报道国内首见枝孢样枝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方法患者女,49岁,右臀部肿块近2年,瘢痕纤维化的同时有新的肿块形成,并形成囊肿坏死、窦道形成,皮肤表面破损,大量渗液,触痛明显,皮损边界基本清晰。从患者皮损取材、涂片及培养...
目的报道国内首见枝孢样枝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方法患者女,49岁,右臀部肿块近2年,瘢痕纤维化的同时有新的肿块形成,并形成囊肿坏死、窦道形成,皮肤表面破损,大量渗液,触痛明显,皮损边界基本清晰。从患者皮损取材、涂片及培养,并经致病性研究重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培养菌落呈绒状,橄榄绿到橄榄棕色,反面为橄榄黑色。显微镜下,分生孢子梗末端和外侧可产生枝状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柠檬形,壁光滑。根据直接镜检和培养的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分生孢子的大小、形态、排列及培养温度试验等特征,鉴定为枝孢样枝孢。结论该病例为国内首报的由枝孢样枝孢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孢子菌属
暗色丝孢霉病
原文传递
小鼠皮肤卡氏支孢霉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
1
2
作者
柴宝
吕桂霞
+2 位作者
沈永年
陈伟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41-544,共4页
目的构建卡氏支孢霉感染小鼠模型。方法ICR小鼠分为4组,A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1×10^8孢子数/mL卡氏支孢霉悬液组;B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1×10^8孢子数/mL卡氏支孢霉悬液组;C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
目的构建卡氏支孢霉感染小鼠模型。方法ICR小鼠分为4组,A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1×10^8孢子数/mL卡氏支孢霉悬液组;B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1×10^8孢子数/mL卡氏支孢霉悬液组;C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1×10^6孢子数/mL卡氏支孢霉悬液组;D组为对照组,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生理氯化钠溶液。接种后第7、30、60天时测量各组小鼠足垫厚度,处死并进行足垫病理及真菌检查。结果A、B、C组小鼠接种处均出现肿胀、发黑、溃疡、结痂,感染发病率均为100%。A组足垫厚度在接种后第7天、30天分别为(2.85±0.47)mm、(2.40±0.45)mm,后者较前者显著下降(P〈0.05);第60天为(1.64±0.13)mm,较第30天显著下降(P〈0.05)。B组在接种后第7天、30天分别为(1.80±0.21)mm、(2.19±0.27)mm,后者较前者显著增厚(P〈0.05);第60天为(1.86±0.22)mm,较第30天显著下降(P〈0.05)。C组在接种后第7天、30天分别为(1.51±0.11)mm、(1.98±0.06)mm,后者较前者显著增厚(P〈0.05),第60天为(1.82±0.09)mm,较第30天显著下降(P〈0.05)。D组则无显著改变(P〉0.05)。实验组基本病理改变为坏死、脓肿、慢性肉芽肿形成。HE、PAS染色可见硬壳小体,皮损处脓液直接镜检可见硬壳小体,培养为卡氏支孢霉生长。对照组未感染卡氏支孢霉。结论卡氏支孢霉鼠足垫皮下接种免疫抑制和健康小鼠均可成功建立皮下着色真菌病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孢子菌属
着色真
菌
病
疾病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题名
枝孢样枝孢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被引量:
11
1
作者
桑红
吕桂霞
沈永年
吴波
王卫萍
张敏
李岷
郑稀
刘维达
何威
机构
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中国医学科学院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皮肤科
出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457-459,共3页
文摘
目的报道国内首见枝孢样枝孢所致的皮肤暗色丝孢霉病1例。方法患者女,49岁,右臀部肿块近2年,瘢痕纤维化的同时有新的肿块形成,并形成囊肿坏死、窦道形成,皮肤表面破损,大量渗液,触痛明显,皮损边界基本清晰。从患者皮损取材、涂片及培养,并经致病性研究重现组织病理学特征。结果培养菌落呈绒状,橄榄绿到橄榄棕色,反面为橄榄黑色。显微镜下,分生孢子梗末端和外侧可产生枝状分生孢子链,分生孢子椭圆形或柠檬形,壁光滑。根据直接镜检和培养的菌落形态及显微镜下分生孢子的大小、形态、排列及培养温度试验等特征,鉴定为枝孢样枝孢。结论该病例为国内首报的由枝孢样枝孢引起的暗色丝孢霉病。
关键词
分枝孢子菌属
暗色丝孢霉病
Keywords
Cladosporium
Phaeohyphomycosis
分类号
R756 [医药卫生—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小鼠皮肤卡氏支孢霉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
1
2
作者
柴宝
吕桂霞
沈永年
陈伟
刘维达
机构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真菌科
出处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541-544,共4页
基金
深圳市南山区科技计划项目(南卫2008034) 志谢 江苏省南京市口腔医院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口腔医院病理科的蒋文晖医生在本文的病理工作中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
文摘
目的构建卡氏支孢霉感染小鼠模型。方法ICR小鼠分为4组,A组为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1×10^8孢子数/mL卡氏支孢霉悬液组;B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1×10^8孢子数/mL卡氏支孢霉悬液组;C组为免疫抑制小鼠足垫皮下接种1×10^6孢子数/mL卡氏支孢霉悬液组;D组为对照组,健康小鼠足垫皮下接种生理氯化钠溶液。接种后第7、30、60天时测量各组小鼠足垫厚度,处死并进行足垫病理及真菌检查。结果A、B、C组小鼠接种处均出现肿胀、发黑、溃疡、结痂,感染发病率均为100%。A组足垫厚度在接种后第7天、30天分别为(2.85±0.47)mm、(2.40±0.45)mm,后者较前者显著下降(P〈0.05);第60天为(1.64±0.13)mm,较第30天显著下降(P〈0.05)。B组在接种后第7天、30天分别为(1.80±0.21)mm、(2.19±0.27)mm,后者较前者显著增厚(P〈0.05);第60天为(1.86±0.22)mm,较第30天显著下降(P〈0.05)。C组在接种后第7天、30天分别为(1.51±0.11)mm、(1.98±0.06)mm,后者较前者显著增厚(P〈0.05),第60天为(1.82±0.09)mm,较第30天显著下降(P〈0.05)。D组则无显著改变(P〉0.05)。实验组基本病理改变为坏死、脓肿、慢性肉芽肿形成。HE、PAS染色可见硬壳小体,皮损处脓液直接镜检可见硬壳小体,培养为卡氏支孢霉生长。对照组未感染卡氏支孢霉。结论卡氏支孢霉鼠足垫皮下接种免疫抑制和健康小鼠均可成功建立皮下着色真菌病模型。
关键词
分枝孢子菌属
着色真
菌
病
疾病模型
动物
Keywords
Cladosporium
Chromoblastomycosis
Disease models, animal
分类号
R-332 [医药卫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枝孢样枝孢所致皮肤暗色丝孢霉病一例
桑红
吕桂霞
沈永年
吴波
王卫萍
张敏
李岷
郑稀
刘维达
何威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
11
原文传递
2
小鼠皮肤卡氏支孢霉感染动物模型的构建
柴宝
吕桂霞
沈永年
陈伟
刘维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