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柚木幼林期生长与分枝性状的无性系变异与选择
1
作者 潘栋康 罗蓉霞 +5 位作者 杨保国 周文龙 陈海 黄桂华 梁坤南 王先棒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69-577,共9页
[目的]研究柚木Tectona grandis无性系生长与分枝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综合评价并筛选速生、优良枝型的柚木无性系。[方法]调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19个5年生柚木无性系的生长和分枝性状,进行重复力估算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计... [目的]研究柚木Tectona grandis无性系生长与分枝性状遗传变异及相关性,综合评价并筛选速生、优良枝型的柚木无性系。[方法]调查位于广西凭祥市的19个5年生柚木无性系的生长和分枝性状,进行重复力估算和相关性分析,并通过主成分分析计算每个无性系的综合得分。[结果]柚木无性系间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差异极显著(P<0.001),变异系数28.2%~38.8%,重复力0.821~0.863;不同无性系间平均分枝角度、分枝基径和分枝长度呈极显著差异(P<0.001),变异系数16.3%~57.9%,重复力0.497~0.817;生长和分枝性状之间存在极显著(P <0.01)或显著(P <0.05)相关;利用主成分得分值大小和15%的入选率,兼顾生长和分枝性状,选出了3个优良的柚木无性系(7765、6601、7703),其综合得分大于对照,它们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的平均值分别为5.68 m、6.20 cm和11.52 dm3,分别比相应均值提高了10.65%、15.39%和31.51%,选择后现实增益分别达到了9.07%、10.69%和30.20%。[结论]5年生柚木无性系间生长与枝条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有较高的改良潜力。生长和分枝性状受中等至较强的遗传控制。通过对5年生柚木无性系综合评价,选出了3个速生且分枝特性优良的柚木无性系,可作为优质柚木无性系材料在桂西南地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木 无性系 分枝性状 遗传变异 综合评价 幼林期
下载PDF
甘蓝型油菜紧凑型和松散型杂种一代分枝性状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12
2
作者 张文学 李殿荣 田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0年第5期17-19,共3页
以分枝性状为研究对象 ,以紧凑型和松散型两类品种为杂交亲本进行正反交 ,试验结果表明 :紧凑型×松散型、松散型×紧凑型F1所考察的 9个农艺性状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优势和一定的超亲优势 ;超亲优势中分枝的有效角果数、角粒数... 以分枝性状为研究对象 ,以紧凑型和松散型两类品种为杂交亲本进行正反交 ,试验结果表明 :紧凑型×松散型、松散型×紧凑型F1所考察的 9个农艺性状均表现出显著的平均优势和一定的超亲优势 ;超亲优势中分枝的有效角果数、角粒数、千粒重等产量因素差异显著 ;同时还发现分枝角果数的增加首先是分枝长度的增加 ,其次才是分枝数的增多。在分枝角度上组合正反交无差异 ,且F1表现双亲平均值并趋向紧凑型 ,这不仅有利于开展紧凑型优良株型的杂种优势育种 ,而且为其研究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性状 紧凑型 松散型 甘蓝型油菜 遗传效应
下载PDF
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的杂种优势和混合遗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于瑞宁 马琦 +4 位作者 孙炜 奥妮 张飞 陈发棣 房伟民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43-2151,共9页
为明确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主基因效应,以标准切花菊QD3-71×精之一世(组合Ⅰ)的97个杂交后代和秦淮春雪×神马(组合Ⅱ)的147个杂交后代作为遗传群体,对其总侧芽数、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粗、一级分枝角度、一... 为明确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的杂种优势及主基因效应,以标准切花菊QD3-71×精之一世(组合Ⅰ)的97个杂交后代和秦淮春雪×神马(组合Ⅱ)的147个杂交后代作为遗传群体,对其总侧芽数、上部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粗、一级分枝角度、一级分枝长度、总侧芽数/叶节数6个相关分枝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分析和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合F1群体各分枝性状呈连续分布,变异系数为10.23%~39.92%;两组合各分枝性状存在不同程度的中亲优势,超亲分离现象广泛存在,总侧芽数、上部一级分枝数在两组合中均存在偏母性遗传效应,一级分枝长度在组合Ⅰ中存在正向超亲优势。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在组合Ⅰ中,总侧芽数/叶节数符合表现为由两对加性效应主基因控制的B-3模型,主基因遗传率为98.84%;在组合Ⅱ中,上部一级分枝数符合表现为由两对加-显-上效应主基因控制的B-1模型,一级分枝长度和总侧芽数/叶节数符合表现为由一对加-显效应主基因控制的A-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93.04%、36.84%和52.11%;总侧芽数在两个组合中均符合表现为由一对加-显效应主基因控制的A-1模型,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7.39%和46.73%;一级分枝粗、一级分枝角度在两个组合中均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本研究表明标准切花菊分枝性状的主基因效应在不同遗传背景中差异较大,这些主基因效应的发现为QTL定位研究提供了参考,对标准切花菊的株型育种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标准切花菊 分枝性状 杂种优势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大豆分枝性状对产量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王大秋 赵爱莉 高敏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3年第S1期106-108,共3页
本文对243份大豆品种按生育期、结荚习性、分枝多少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探讨分枝性状对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分校与产量呈明显正相关。分校数随生育日数增加而增加,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品种分枝数与单株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分... 本文对243份大豆品种按生育期、结荚习性、分枝多少进行了分组分类研究,探讨分枝性状对产量的作用。结果表明:分校与产量呈明显正相关。分校数随生育日数增加而增加,早熟、中早熟、中熟、中晚熟品种分枝数与单株产量达极显著正相关;分枝性状对结荚习性不同的品种产量作用是一致的;分枝数增加,单株产量也随之增加,分枝型品种的单株产量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性状 产量
下载PDF
不同定植密度对切花小菊分枝性状和观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璐瑶 孙道金 +7 位作者 余琪 蒋名 张梦雪 张佳丽 房伟民 管志勇 陈发棣 宋爱萍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55-165,共11页
为明确不同定植密度对不同切花小菊品种分枝性状及观赏品质的影响,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并最终获得适合不同切花小菊品种的最佳经济效益种植方案。以南农彩点点等16个切花小菊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78、100、64株/m~2等3种定... 为明确不同定植密度对不同切花小菊品种分枝性状及观赏品质的影响,为指导农业生产提供相关理论依据,并最终获得适合不同切花小菊品种的最佳经济效益种植方案。以南农彩点点等16个切花小菊品种为试验材料,设置178、100、64株/m~2等3种定植密度,测量12个分枝相关性状和8个观赏品质相关性状,分析不同定植密度对切花小菊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定植密度对单花直径、管状花瓣数、舌状花花瓣数等观赏品质的影响不大,但对株高、茎粗、侧蕾数等分枝相关性状的影响较大,且不同品种切花小菊对于定植密度的响应不同。因此,针对切花小菊农业生产,南农香橙点、南农冰清、南农冰雪等切花小菊品种可采用高密度种植的栽培方式,而针对切花小菊观赏游览,南农红云、南农岱雪等切花小菊品种则可采用低密度种植的栽培方式,以达到农业经济产值的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小菊 定植密度 分枝性状 观赏品质
下载PDF
切花小菊分枝性状杂种优势表现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20
6
作者 彭辉 陈发棣 +4 位作者 房伟民 蒋甲福 陈素梅 管志勇 廖园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327-1336,共10页
切花小菊的分枝是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用不同分枝特性的切花小菊品种‘QX-145’(作母本)和‘南农银山’(作父本)杂交获得F1群体,对F1杂种的一级分枝数、分枝高度、一级分枝长度和分枝角度等4个分枝性状在2011和2012两个年度的表型数... 切花小菊的分枝是最重要的品质性状之一。用不同分枝特性的切花小菊品种‘QX-145’(作母本)和‘南农银山’(作父本)杂交获得F1群体,对F1杂种的一级分枝数、分枝高度、一级分枝长度和分枝角度等4个分枝性状在2011和2012两个年度的表型数据进行记载,运用单个分离世代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方法,对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4个分枝性状在F1群体中广泛分离,变异系数为14.60%~38.89%;杂种优势和超亲分离现象普遍存在,除一级分枝长度外,其他3个性状的中亲优势值均达极显著水平,中亲优势率分别为–21.46%、–46.96%和–8.85%。混合遗传分析表明:切花小菊一级分枝长度、分枝角度符合A-0模型,无主基因控制;一级分枝数和分枝高度符合A-4模型,主基因表现为负向完全显性,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1.45%和53.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切花菊 分枝性状 杂种优势 主基因+多基因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切花小菊主要分枝性状的配合力与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信程 苏江硕 +6 位作者 孙炜 吴洋洋 张飞 管志勇 陈发棣 姚建军 房伟民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52-1960,共9页
切花小菊的分枝性状是其株形和观赏品质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切花小菊主要分枝性状的配合力,为杂交亲本合理组配提供依据。通过4×3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7个切花小菊亲本及其F_1群体的总侧芽数、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 切花小菊的分枝性状是其株形和观赏品质的重要构成因素。研究切花小菊主要分枝性状的配合力,为杂交亲本合理组配提供依据。通过4×3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7个切花小菊亲本及其F_1群体的总侧芽数、一级分枝数、一级分枝长度、一级分枝角度、二级分枝总数、二级分枝长度、二级分枝角度,共7个分枝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群体遗传参数。除总侧芽数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外,其余6个分枝性状均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各亲本在分枝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GCA),以及不同组合的特殊配合力(SCA)和总配合力(TCA)差异较大。‘Monalisa’除一级分枝数的一般配合力为负值,其余各性状的均为正值,是培育疏散型新品种的优良亲本。‘Qx-021’(除二级分枝总数)和‘Qx-096’各分枝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均为负值,是紧凑型新品种的优良亲本。杂交组合‘Qx-021’בQx-098’、‘Qx-081’בQx-098’的一、二级分枝数的总配合力较高,其余5个性状的总配合力均为负值,是选育紧凑型切花小菊的优良组合。7个分枝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均很高(73.81%~94.41%);除总侧芽数(1.88%)外,各分枝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在60%以上,受环境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花小菊 分枝性状 配合力 遗传力
原文传递
大豆分枝与产量、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乔海涛 刘学 高林 《辽宁农业科学》 2016年第1期36-40,共5页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 为探究分枝性状(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节数、分枝粒数、分枝粒重)与产量、农艺性状间的相关程度,以及各性状间相互影响的主次关系,选取两个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在不同株距下进行了本试验,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法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两类型大豆品种分枝性状均与主茎节数、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负相关,无限生长型大豆分枝性状与百粒重、小区产量呈正相关,均没达到显著相关。(2)无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节数﹥主茎粒重﹥主茎粒数﹥主茎3粒荚﹥主茎4粒荚﹥主茎1粒荚﹥主茎2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数﹥分枝粒重﹥分枝粒数﹥分枝节数﹥分枝长度。(3)亚有限生长型大豆农艺性状与分枝性状关联度依次为:单株总粒数﹥单株粒重﹥主茎3粒荚﹥主茎粒数﹥主茎粒重﹥主茎节数﹥主茎4粒荚﹥主茎2粒荚﹥主茎1粒荚﹥株高﹥小区产量﹥百粒重;分枝性状与农艺性状的关联度依次为:分枝节数﹥分枝数﹥分枝长度﹥分枝粒重﹥分枝粒数。(4)在黑龙江省育种选择时应根据结荚习性不同而有所侧重,农业生产应依据品种特性合理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枝性状 农艺性状 相关性分析 灰色关联度分析
下载PDF
多叶型苜蓿分枝多叶性状的聚类与相关通径分析
9
作者 敖学成 傅平 +2 位作者 柳茜 罗燕 陈艳 《牧草与饲料》 2011年第4期16-19,27,共5页
试验随机测定多叶型苜蓿216个分枝,经分枝多复叶相关性状的聚类和相关通径分析,从6个明显不同类别的多复叶性状着生分布特点,分枝下步起节的三复叶起节数越多,分枝整体的多复叶类型是相对较少,起节复叶类型越高,整个分枝多复叶量... 试验随机测定多叶型苜蓿216个分枝,经分枝多复叶相关性状的聚类和相关通径分析,从6个明显不同类别的多复叶性状着生分布特点,分枝下步起节的三复叶起节数越多,分枝整体的多复叶类型是相对较少,起节复叶类型越高,整个分枝多复叶量会越多,得出分枝上多复叶叶片类型量越高,多复叶类型和量的表达相对越高;相关通径分析的回归方程和多数通径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多元决定系数达到∑d=0.9887,性状间相关性程度呈现明显,综合判断出影响分枝上多复叶节数量的重要性状是分枝节数,4复叶节、5复叶节和6复叶以上的节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叶型苜蓿 分枝多叶性状 聚类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生态性状相关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王建林 成海宏 +4 位作者 常天军 方华丽 何燕 栾运芳 大次卓嘎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2期279-284,共6页
本研究在对27份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大田种植、常规考种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生态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和每株角果数主要受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的影响... 本研究在对27份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大田种植、常规考种的基础上,结合气候数据,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野生芥菜型油菜种质生态性状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西藏野生芥菜型油菜单株产量和每株角果数主要受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的影响,与生态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不密切,而粒重的高低则主要受生态环境因子,特别是年均降水量的影响,但与植株可遗传的生态性状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对野生芥菜型油菜产量性状影响最大的是分枝性状,分枝性状的好坏主要受制于主茎性状,而主茎性状的生长发育较产量性状、分枝性状与气候性状的关系更为密切;单株产量主要是由1级分枝长度、2级分枝数与2级分枝发生高度引起的。典型相关分析和简单相关分析相比,更能在众多的相关变量间抓住主要矛盾,有效揭示两组性状间相关的本质,这对研究油菜的杂交优势利用和遗传育种有一定参考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其他农作物两组性状间的关系,揭示其内在本质提供了一条新的、更加有效的研究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野生芥菜型油菜 生态性状 分枝性状 相关分析
下载PDF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早期世代农艺性状遗传及相关、通径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淑珍 葛秀秀 +1 位作者 杨庆凯 吴俊江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1-33,共3页
以 3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 ,对自交及回交后代早期世代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世代间的相关分析、F3 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以株系为单位的所有分枝性状世代间关系密切 ,且与目标性状... 以 3个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组合为材料 ,对自交及回交后代早期世代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力估算、世代间的相关分析、F3 的相关及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中美半矮秆大豆杂交后代以株系为单位的所有分枝性状世代间关系密切 ,且与目标性状产量相关值较大 ,表明了在此种组合后代分枝性状向正方向选择对产量的增效效果 ,因此从F2 起以株系以上单位的平均表现进行选择是与常规组合不同的选择技术。 3组合的单株粒数、主茎荚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矮秆 杂交 分枝性状 通径分析 农艺性状 相关分析 遗传分析 大豆 早期世代
下载PDF
薏苡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付敬锋 魏盛 +7 位作者 曾涛 陈杜 魏鹏程 郑迎霞 韦海龙 李蕾 张军 宋碧 《作物研究》 2022年第1期28-36,共9页
为了分析薏苡农艺性状变异特征,探索决定薏苡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优选薏苡高产品种提供参考,以贵薏1号、兴仁小白壳和云南师宗小黑壳为研究对象,在成熟期对薏苡株高、分枝数、各节位分枝粒数等2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考察,采用... 为了分析薏苡农艺性状变异特征,探索决定薏苡单株产量的主要农艺性状,为优选薏苡高产品种提供参考,以贵薏1号、兴仁小白壳和云南师宗小黑壳为研究对象,在成熟期对薏苡株高、分枝数、各节位分枝粒数等20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田间考察,采用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分析薏苡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关系,以明确薏苡单株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薏苡主要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变异系数为2.20%~39.88%,其中以单株总实粒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发现,薏苡的单株总实粒数、结实率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正相关,始结实节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负相关;通径分析显示,影响薏苡单株产量的关键农艺性状依次为一级分枝数、单株总实粒数、株高、始结实节位和有二级分枝的节数。对分枝性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节位间分枝性状的变异幅度不同,其变异系数为17.01%~73.78%;节位粒数、二级分枝小花数和二级分枝结果数与薏苡单株产量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影响薏苡单株产量的关键分枝性状依次为节位粒数、一级分枝顶端结果数、二级分枝顶端小花数及二级分枝结果数。综合分析,薏苡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株型较高、始结实节位低、分枝数多且分枝上结实能力强的薏苡品种产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薏苡 农艺性状 分枝性状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下载PDF
深山含笑分枝成花规律及其系统演化证据 被引量:2
13
作者 万小霞 孙李勇 +3 位作者 邹璇 陈瑶 蒋政 尹增芳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9-237,共9页
以10年生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为材料,研究其年生长发育节律、芽的种类、混合芽分化、分枝类型和成花规律。结果显示:(1)深山含笑芽可为分未分化芽和分化芽,其中分化芽包括营养芽、混合芽和花芽。(2)年生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营... 以10年生深山含笑(Michelia maudiae Dunn)为材料,研究其年生长发育节律、芽的种类、混合芽分化、分枝类型和成花规律。结果显示:(1)深山含笑芽可为分未分化芽和分化芽,其中分化芽包括营养芽、混合芽和花芽。(2)年生长周期依次划分为营养芽生长期、混合芽分化期、混合芽快速膨大期、混合芽/花芽发育滞缓期、开花启动期和开花期。(3)分枝类型为同生-预生分枝混合型;同生分枝的枝条当年形成混合芽,发育形成短枝并在枝顶成花,而预生分枝的枝条当年不分化形成混合芽。(4)不同分枝类型的枝条成花率具有显著性差异。同生分枝的枝条顶芽抽枝成花概率最高,预生分枝的枝条侧芽抽枝成花率最低。研究结果表明,深山含笑不同分化状态的芽发育形成不同的分枝类型,并且同生-预生分枝特征及成花规律具有观赏性状培育的参考价值与系统演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山含笑 分枝性状 成花规律 系统演化证据
下载PDF
不同藏川杨无性系1年生苗期生长差异比较 被引量:2
14
作者 辜云杰 贾晨 +1 位作者 李英 罗建勋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12,共12页
从西藏川藏公路沿线收集300个藏川杨优株的穗条,以黑杨为砧木进行嫁接,经扦插繁育后形成114个无性系,通过对1年生的藏川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藏川杨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大,选择潜... 从西藏川藏公路沿线收集300个藏川杨优株的穗条,以黑杨为砧木进行嫁接,经扦插繁育后形成114个无性系,通过对1年生的藏川杨无性系生长性状和叶片性状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藏川杨无性系间苗高和地径差异极显著,无性系间生长差异大,选择潜力大。结合苗高和地径主要苗期生长性状,选择出11个生长快速的无性系,并发现藏川杨不同无性系间分枝习性、叶片性状存在丰富的遗传变异。以叶片、叶柄、分枝等性状为参数,当欧氏距离阈值为10时,可将藏川杨无性系分为6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川杨 嫁接苗 无性系 生长性状 叶片性状 分枝性状
下载PDF
Graphene-induced Pd nanodendrites: A high performance hybrid nanoelectrocatalyst 被引量:4
15
作者 Subash Chandra Sahu Aneeya K. Samantarat +4 位作者 Ajit Dash R. R. Juluri Ranjan K. Sahu B. K. Mishra Bikash Kumar Jena (1~3) 《Nano Research》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9期635-643,共9页
A facile and green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in situ synthesis of hybrid nanomaterials based on dendrite-shaped Pd nanostructures supported on graphene (RG). The as-synthesized hybrid nanomaterials (RG-Pd... A facile and green approach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in situ synthesis of hybrid nanomaterials based on dendrite-shaped Pd nanostructures supported on graphene (RG). The as-synthesized hybrid nanomaterials (RG-PdnDs) have been thoroughly characterized by high resolu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 atomic force microscop)~ Raman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chemical techniques. The mechanism of formation of such dendrite- shaped Pd nanostructures on the graphene support has been elucidat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measurements. The RG induces the formation of, and plays a decisive role in shaping, the dendrite morphology of Pd nanostructures on its surface. Cyclic voltammetry and chronoamperometry techniques have been employed to evaluate the electrochemical performance of RG-PdnDs towards oxidation of methanol. The electrochemical (EC) activities of RG-PdnDs are compared with graphene-supported spherical-shaped Pd nanostructures, Pd nanodendrites alone and a commercial available Pd/C counterpart. The combined effect of the graphene support and the dendrite morphology of RG-PdnDs triggers the high electrocatalytic activity and results in robust tolerance to CO poison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dendrites reduced graphene methanol oxidation surface poisoning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