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5篇文章
< 1 2 8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肖建平 姜雪松 徐国镇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06年第1期43-45,共3页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e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FSRT法治疗15例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MRI和/或CT确诊。其中4例采用单纯立体定... 目的探讨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e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的价值。方法采用X线FSRT法治疗15例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所有病例根据临床表现及MRI和/或CT确诊。其中4例采用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11例采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常规放射治疗。常规外照射剂量30.0~52.0Gy。FSRT准直器2.5~5.0cm,靶体积0.9~39.6cm^3,分次剂量5.0~15.0Gy,总剂量15.0~50.0Gy。1个靶中心参考剂量线为70%~90%,2个靶中心参考剂量线为50%。采用4~6个弧非共面等中心旋转照射。结果治疗后生存期2~105个月,中位生存期30.8个月。急性神经毒性反应较轻,各有2、1、1例出现Ⅰ、Ⅱ、Ⅲ级晚期神经损伤,无Ⅳ级晚期神经损伤。结论对于不能手术的脑肿瘤患者行X线FSRT是安全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转移瘤31例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2
作者 郑中显 陈倩 +2 位作者 侍伟伟 鲍瑜 潘明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407-409,共3页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肺转移瘤(每例病灶数目1~3个)患者给予FSRT,单次靶区周边剂量为3~5 Gy,总剂量为30~45 Gy,分7~9次完成,5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结果:截至2011年12月...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肺转移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1例肺转移瘤(每例病灶数目1~3个)患者给予FSRT,单次靶区周边剂量为3~5 Gy,总剂量为30~45 Gy,分7~9次完成,50%等剂量曲线包绕计划靶体积。结果:截至2011年12月,25例患者病死。全组中位生存期为20.7个月(3.5~42.9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分别为78.4%和43.2%,临床症状缓解率为84.1%,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0.4%。有肺外病灶和无肺外病灶的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鳞状细胞癌和腺癌病灶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3.3%(10/12)和85.7%(12/14),上皮来源(包括鳞状细胞癌和腺癌)及非上皮来源的病灶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4.6%和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采用FSRT肺转移瘤是有效和安全的,可延长患者生存期,但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单发肺转移和无肺外病灶存在者的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肿瘤转移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5例体部肿瘤临床疗效评价
3
作者 李桂香 李仲国 高立 《卫生职业教育》 2005年第22期102-104,共3页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国产OUR-QGD型体部伽玛刀设备,进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5例体部肿瘤,自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随访3~24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病灶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及不... 目的评价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体部肿瘤的疗效及副反应.方法采用国产OUR-QGD型体部伽玛刀设备,进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65例体部肿瘤,自2000年4月至2003年12月,随访3~24个月,观察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病灶大小与疗效的关系及不良反应.结果大部分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随访的365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89.8%,完全缓解125例(34.2%),部分缓解203例(55.6%),且肿瘤大小与临床疗效经等级相关分析,r=0.436,P<0.000 5,27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但均较轻微,可以耐受.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各种实体肿瘤的近期疗效好,局部控制率高,副反应轻,是一种有效治疗体部肿瘤的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体部肿瘤
下载PDF
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肿瘤标志物、NRS评分、侵袭性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晓宇 张倬彬 +4 位作者 廖晓宁 李书桢 张富亿 邱丽芳 罗彪 《中国医学装备》 2021年第1期75-80,共6页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的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粘蛋白(N-cadherin)、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疼痛评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的不同分割方式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肿瘤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N-钙粘蛋白(N-cadherin)、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疼痛评分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确诊的90例NSCLC脑转移患者,按照剂量分割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4 Gy/f,12 f组、5 Gy/f,8 f组和7 Gy/f,5 f组,每组30例。测量并比较治疗前后头部肿瘤体积、脑水肿程度,采用数字评级量表(NRS)评价疼痛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外周血MMP-9、N-cadherin及KIFC1蛋白的表达;治疗3个月后采用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评价临床疗效,术后随访记录颅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放射治疗后3组客观缓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370,P<0.05)。放射治疗后3组肿瘤平均体积和NRS评分均显著减小,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0.798,F=7.078;P<0.05);治疗后7 Gy/f,5 f组水肿程度显著轻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4,P<0.05)。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放射治疗后,外周血MMP-9、N-cadherin及KIFC1均显著下降,组间比较,7 Gy/f,5 f组显著低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8.970, F=4.765,F=7.339;P<0.05)。3组放射治疗结束后24个月7 Gy/f,5 f组颅内无进展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显著高于4 Gy/f,12 f组和5 Gy/f,8 f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63,x~2=4.125;P<0.05)。结论:7 Gy/f,5 f分割方式相对于5 Gy/f,8 f和4 Gy/f,12 f分割方式的γ-FSRT更有利于提高NSCLC脑转移患者的近远期疗效,并能够降低MMP-9、N-钙粘蛋白和KIFC1的表达,有利于减轻肿瘤的侵袭和转移和提高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脑转移 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γ-FSRT) 基质金属蛋白酶9 N-钙粘蛋白 驱动蛋白超家族蛋白C1(KIFC1)
下载PDF
局部复发鼻咽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初步疗效 被引量:14
5
作者 吴少雄 卢泰祥 +3 位作者 曾智帆 黄劭敏 何晓华 黄继列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804-805,共2页
关键词 疗效 鼻咽肿瘤 局部复发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SRS FSRT
下载PDF
局部复发鼻咽癌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唐剑敏 侯艳丽 +1 位作者 戴立言 白永瑞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1-96,共6页
目的评价采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对放射治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FSRT对30例鼻咽癌患者分2组进行治疗,应用50%等剂量曲线,分次剂量均为2Gy,每周连续治疗5次。其中复发... 目的评价采用伽玛射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系统行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对放射治疗后复发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应用FSRT对30例鼻咽癌患者分2组进行治疗,应用50%等剂量曲线,分次剂量均为2Gy,每周连续治疗5次。其中复发推量组8例,中位处方剂量为15Gy;单纯复发治疗组22例,中位处方剂量为40Gy。结果FSRT治疗后3个月,复发推量组患者完全缓解(CR)和部分缓解(PR)分别为87.5%(7/8)和12.5%(1/8),单纯复发治疗组CR和PR分别为77.3%(17/22)和22.7%(5/22)。全组病例随访时间10~7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26个月。全组生存患者卡氏评分≥90者为95.2%(20/21)。复发推量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77.78%和77.78%,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1.85%和77.78%;单纯复发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90.23%和90.23%,2年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分别为82.71%和74.01%。结论FSRT对放疗后复发鼻咽癌有良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值得临床进一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放射治疗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预后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与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比较的荟萃分析 被引量:3
7
作者 杨鹏飞 刘雅洁 +1 位作者 邓灵波 王树滨 《肿瘤综合治疗电子杂志》 2018年第3期61-65,共5页
目的探讨并比较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和质量... 目的探讨并比较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FSRT)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及毒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文献,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和质量进行评价,使用RevMan 5.2版软件对FSRT和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和毒性进行荟萃分析。结果共有6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荟萃分析结果表明,使用FSRT和SRS治疗脑转移瘤的1年总生存率OR为1.03(95%CI:0.78~1.36),1年局部控制率OR为1.24(95%CI:0.48~3.20),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OR为0.98(95%CI:0.62~1.57),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无显著差异(P> 0.05)。毒性比较的OR为0.41(95%CI:0.26~0.65),提示两种治疗方式的毒性差异具有显著性(P <0.05)。结论 FSRT与SRS治疗脑转移瘤的疗效无显著差异,FSRT发生毒性的概率更小,较SRS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外科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生存 毒性
下载PDF
鼻咽癌局部复发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被引量:2
8
作者 敖帆 周毅 +2 位作者 廖瑜露 李金高 邬蒙 《实用癌症杂志》 2004年第5期530-532,共3页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在局部复发晚期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1997年 7月到 2 0 0 0年12月 ,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 2 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 6MVX线照射 ,设 1~ 3个中心 ,80 %剂量曲线将靶区... 目的 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技术 ,在局部复发晚期鼻咽癌再程放疗中的应用。方法  1997年 7月到 2 0 0 0年12月 ,采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局部复发鼻咽癌 2 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 6MVX线照射 ,设 1~ 3个中心 ,80 %剂量曲线将靶区完全包含。总剂量DT2 4~ 64Gy(中位剂量 5 2 .2Gy) ,单次剂量DT4~ 8Gy(中位剂量 6.4Gy)。 结果 局部复发鼻咽癌经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后 ,1年生存率为 78.3 % (18/2 3 )、2年生存率为 69.6% (16/2 3 )。 3 9.1% (9/2 3 )的患者随访期内死亡 ,其中死于局部复发 1例 ,死于远处转移 5例 ,鼻咽大出血 3例。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用于局部复发鼻咽癌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但单次剂量和总剂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分次剂量 立体定向 放射治疗
下载PDF
颅内巨大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梁恩顺 佘永传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对巨大单发转移瘤使用分次治疗取代单次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69例颅内>3 cm的转移瘤患者,以中位周边剂量16 Gy分两次治疗,中位肿瘤体积28.6 cm^3。结果随访3~12个月,2... 目的评价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对巨大单发转移瘤使用分次治疗取代单次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69例颅内>3 cm的转移瘤患者,以中位周边剂量16 Gy分两次治疗,中位肿瘤体积28.6 cm^3。结果随访3~12个月,2例患者因颅外疾病进展失访,其余67例患者最后1次MRI检查显示,肿瘤缩小41例(61.1%),肿瘤体积不变23例(34.3%),肿瘤增大3例(4.5%);肿瘤控制率为95.5%。颅内水肿缩小37例(55.2%),体积不变24例(35.8%),体积增大6例(8.9%);水肿控制率为91%。结论立体定向放射分次治疗对颅内巨大转移瘤的局部控制率及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伽玛刀 转移瘤 立体定向放射分次治疗
下载PDF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探讨 被引量:6
10
作者 李亚杰 郭少贤 +3 位作者 吕冠群 韩世强 宋桂芳 赵媛 《中国医学装备》 2020年第11期18-22,共5页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方法:选取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进行γ刀分次SRS。观察分析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以及影响患者生存因素。结果:治疗... 目的:探讨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及剂量学。方法:选取在医院住院治疗的64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患者,进行γ刀分次SRS。观察分析患者的病情改善程度以及影响患者生存因素。结果:治疗后64例NSCLC脑转移患者的病情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转移病灶直径≤3 cm(47例)和>3 cm(17例)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7.23%和58.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69,P<0.05),脑转移灶≤3个(51例)和>3个(13例)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6.27%和53.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526,P<0.05);患者年龄、性别病变数量、放射治疗剂量大小以及是否全脑放射治疗(WBRT)是影响患者生存时间的单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生存的因素有卡氏功能量表(KPS)评分、原发病灶是否被控制、是否存在其他转移、放射治疗得分指数(SIR)以及递归分隔分析(RPA)分级(r=0.124,r=0.136,r=-0.289,r=-0.262,r=-0.217;P<0.05);未出现Ⅲ级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未出现脑梗死以及颅内出血等严重的并发症。典型病例经过SRS+WBRT治疗后,经X射线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结果提示,患者的头部肿瘤病灶达到完全缓解,且肺部的肿瘤病灶稳定。结论:使用γ刀分次SRS对NSCLC脑转移瘤进行治疗,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减轻不良反应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NSCLC) γ刀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脑转移瘤 剂量学
下载PDF
后程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冬平 刘锦全 +2 位作者 邵汛帆 莫志文 史建军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4年第6期667-668,共2页
目的 :评价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4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后程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FSRT)组和常规分割放疗 (CF)组。CF组和FSRT组均采用 6MVX线照射 ,先用双侧面颈联合野行常规分割放疗 3 6Gy/18次 /2 6d ,5次 ... 目的 :评价后程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 :64例鼻咽癌患者分为后程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FSRT)组和常规分割放疗 (CF)组。CF组和FSRT组均采用 6MVX线照射 ,先用双侧面颈联合野行常规分割放疗 3 6Gy/18次 /2 6d ,5次 /周。然后CF组改耳前野加至鼻咽部总照射量 70Gy/3 5次 /4 9d ;FSRT组用分次立体定向照射 3 4~ 40Gy/14~ 16次 /2 0~ 2 2d ,2 5Gy/d ,5次 /周 ,鼻咽部总照射量 70~ 76Gy/3 2~ 3 4次 /4 6~ 48d。结果 :1、3年鼻咽肿瘤局部控制率FSRT组分别为 96 9% ,90 6% ;CF组为 93 8% ,81 3 % (P >0 0 5 ) ,两组差异无显著性。 1、3年生存率FSRT组分别为 10 0 0 % ,93 8% ;CF组为 96 9% ,84 4%。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 (P>0 0 5 )。两组的放疗副反应 :FSRT组口腔黏膜反应与CF组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FSRT组张口困难和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较CF组少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FSRT组鼻咽部肿瘤的完全缓解率和 1、3年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均较CF组高 ,但无统计学差异。FSRT组可以减少放疗后张口困难和放射性中耳炎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F 鼻咽癌 鼻咽部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张口困难 常规分割 放射性中耳炎 差异 显著性 结论
下载PDF
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雷亚楠 徐晓捷 关明丽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25期4679-4681,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 目的探讨基于直线加速器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91例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放疗,观察组在常规放疗基础上接受基于直线加速器的FSRT治疗。放疗后3个月评价患者疗效和局部控制率,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局部控制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头痛、恶心呕吐、肢体障碍加重及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直线加速器的FSRT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相比单纯常规放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有效率,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级别脑胶质瘤 直线加速器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下载PDF
等中心位置对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彭圣贤 刘悦 《医疗装备》 2022年第5期4-7,共4页
目的研究在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等中心位置的选择对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肿瘤科行FSRT的25例脑转移瘤患者,首先基于Eclipse v13.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选择靶区中心和D... 目的研究在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等中心位置的选择对验证计划通过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12月在医院肿瘤科行FSRT的25例脑转移瘤患者,首先基于Eclipse v13.6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分别选择靶区中心和DICOM图像中心为等中心设计FSRT计划,其次,在OCTAVIUS模体上建立每个计划的验证计划,批准和导出验证计划并在加速器上测量每个计划的Gamma通过率,最后在VeriSoft软件上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Max dose和Local dose)、不同的条件(10%和5%of Max dose)以及3%/3 mm和3%/2 mm两种阈值标准评估验证计划的测量结果。结果Max dose评价方法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Local dose评价方法下的Gamma通过率,10%of Max dose条件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5%of Max dose条件下的Gamma通过率,3%/3 mm阈值标准下的Gamma通过率高于3%/2 mm阈值标准下的Gamma通过率,且以靶区中心为等中心的验证计划Gamma通过率高于以DICOM图像中心为等中心的Gamma通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转移瘤FSRT验证计划质控过程中,应尽量将等中心选在靶区中心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Gamma通过率 等中心
下载PDF
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全脑照射效果分析
14
作者 张本华 刘文健 +3 位作者 龚立鹏 张艳玲 杨延洁 李艳丽 《泰山医学院学报》 CAS 2005年第2期151-152,共2页
关键词 脑肿瘤 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 全脑照射 脑转移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良性肿瘤疗效分析
15
作者 袁峰 羊华高 +2 位作者 陈焱 吴斌 陈苏玮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25-26,29,共3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颅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分次立体定 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2.5~5Gy,总量35~52.5Gy,等效常规分割剂量50~62.4Gy。结果:症状消失22例,症状缓解8例,总 有效率96.8%(30/31);病... 目的: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颅内良性肿瘤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采用单纯分次立体定 向放射治疗,每次剂量2.5~5Gy,总量35~52.5Gy,等效常规分割剂量50~62.4Gy。结果:症状消失22例,症状缓解8例,总 有效率96.8%(30/31);病变消失8例,缩小21例,无1例出现脑血管意外,亦无视神经、面神经、脑干损伤及放射性脑坏死发 生,垂体瘤患者无1例激素水平低下。结论: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良性病变安全有效,有利于降低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颅内 并发症 良性肿瘤 疗效分析 剂量 放射性脑坏死 良性病变 症状缓解 总有效率
下载PDF
脑动静脉畸形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探讨
16
作者 齐立伟 袁亚文 +2 位作者 范育伟 陈宗全 王庆夕 《海南医学》 CAS 2002年第9期37-38,共2页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3 4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6MV -X射线累积剂量DT42 -5 6GY ,1-3个中心 ,8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 ,病灶体积 0 .3 ... 目的 回顾性分析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动静脉畸形 (AVM)远期疗效及相关因素。方法  3 4例脑动静脉畸形应用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6MV -X射线累积剂量DT42 -5 6GY ,1-3个中心 ,8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 ,病灶体积 0 .3 8~ 45 .68cm3;分割方式 :6~ 7GY 次 ,3次 周。结果 随访 3~ 4年 ,AVM闭塞率 64 .71% (2 2 3 4) ,疗后 2年再出血率为 5 .88% (2 3 4)。结果显示总生物剂量相同时 ,病灶体积大小是影响AVM疗效的关键因素。AVM的体积 <10cm3闭塞率为 87.5 % (14 16) ,明显高于体积 >10cm3的 44 .44 % (8 18) (P <0 .0 1)。平均闭塞恢复期与治疗体积有关 ,体积 <10cm3的 1.2 2 2年短于体积 10cm3的 1.769年 (P <0 .0 5 )。结论 总生物剂量均为 80GY左右时 ,多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脑AVM的体积 <10cm3有较高的闭塞率且完全闭塞所需时间较短 ,是外科手术及血管内栓塞的有效补充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闭塞率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颅内肿瘤132例分析
17
作者 刘均 柏秀松 +2 位作者 刘跃 于丽萍 苏厚银 《立体定向和功能性神经外科杂志》 2000年第4期213-215,共3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颅内肿瘤 132例临床结果。方法 :利用 GTC重定位头架和 X刀治疗132例。本组病人共治疗 3~ 10次 ,3~ 10 Gy/次。每次间隔 1~ 3天。结果 :132例病 ,经 8~ 36个月 (平均 14个月 )随访。其中显效 31例 (2...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分次放射治疗颅内肿瘤 132例临床结果。方法 :利用 GTC重定位头架和 X刀治疗132例。本组病人共治疗 3~ 10次 ,3~ 10 Gy/次。每次间隔 1~ 3天。结果 :132例病 ,经 8~ 36个月 (平均 14个月 )随访。其中显效 31例 (2 3.5 % ) ,有效 80例 (6 0 .6 % ) ,无效 2 1例 (15 .9% ) ,出现并发症 6例 (4 .5 % )。结论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可治疗体积较大和位于重要解剖部位的肿瘤。它不同于一般外放疗 ,它的治疗次数虽少而剂量大。增加SRT治疗颅内肿瘤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外放疗 颅内肿瘤 治疗
下载PDF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配合全脑外照射治疗单发脑转移癌的初步探讨
18
作者 范育伟 王庆夕 齐立伟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2年第4期474-475,共2页
30例单发脑转移癌 (BM)中 ,8例仅行X -刀治疗 (FSRT) ;另 2 2例中 15例先做 (FSRT) ,后行全脑外照射 (WBRT) ,余 7例先做WBRT后行FSRT。结果 ,综合组中FSRT在前的中位生存期为 10 .9月 ,而WBRT在前的为 13.3月。综合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12... 30例单发脑转移癌 (BM)中 ,8例仅行X -刀治疗 (FSRT) ;另 2 2例中 15例先做 (FSRT) ,后行全脑外照射 (WBRT) ,余 7例先做WBRT后行FSRT。结果 ,综合组中FSRT在前的中位生存期为 10 .9月 ,而WBRT在前的为 13.3月。综合组的中位生存期为 12 .7月 ,FSRT组为 9.5月。影像学改变上综合组有效者 18/ 2 0例。无效2 / 2 0例 ;而FSRT组为 5 / 7例及 2 / 7例 (两组中各有 2例及 1例未接受影像复查 )。FSRT组治疗后 1个月内发生脑水肿呕吐者 1例 ,而综合组 5例。认为对于单发BM行FSRT治疗时 ,配合WBRT疗效要好于单用FSRT ,但要注意脑水肿、呕吐等症的发生 ;配合使用WBRT时 ,两者先后顺序对疗效影响不明显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转移瘤 分次立体定向放疗 全脑外照射 中位生存期 治疗
下载PDF
59例头颅疾患的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疗效探讨
19
作者 齐立伟 袁亚文 +2 位作者 范育伟 刘爱华 王庆夕 《河南肿瘤学杂志》 2002年第3期211-212,共2页
目的 初步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颅疾患近期疗效、急性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5 9例不同部位的头颅疾患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6MV -X射线总剂量DT 2 5~ 2 8Gy ,1~ 5个中心 ,6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 ,限光... 目的 初步探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颅疾患近期疗效、急性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5 9例不同部位的头颅疾患应用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6MV -X射线总剂量DT 2 5~ 2 8Gy ,1~ 5个中心 ,60 %~ 90 %等剂量曲线包绕肿瘤边缘 ,限光筒直径 0 72~4.3 4cm。分割方式 :4 4~ 12 .5Gy/次 ,2~ 3次 /周。结果 临床症状改善为 79 7% ;影像学有效率为 93 2 % ;D >2 .86cm副反应较重 ;总生物剂量相同时 ,每周 2次或 3次疗效无差别 ;脑转移的近期疗效高于胶质瘤。结论 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头颅疾患近期疗效肯定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颅疾患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 副反应 临床疗效 脑转移瘤
下载PDF
Beclin1水平与替莫唑胺联合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瘤疗效的相关性 被引量:4
20
作者 韩世强 张子倩 +2 位作者 郭海霞 宋文 杨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1期5219-5222,共4页
目的探讨Beclin1水平与替莫唑胺联合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FS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均行免疫组化检测Beclin1表达水平,随后采用替莫唑胺联合γ-FSRT放疗,随访2年,分析Be... 目的探讨Beclin1水平与替莫唑胺联合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FSRT)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脑转移瘤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选取80例NSCLC脑转移瘤患者,治疗前均行免疫组化检测Beclin1表达水平,随后采用替莫唑胺联合γ-FSRT放疗,随访2年,分析Beclin1表达水平与疗效、安全性的相互关系,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Beclin1表达阳性37例,阴性43例,阳性组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2年无失访情况,阳性组、阴性组存活数分别为15例(40.54%)、28例(65.12%),平均生存期分别为(10.16±2.18)个月、(12.27±2.23)个月,治疗后Karnofsky(KPS)评分显著改善,其中阴性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不良反应发生于消化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多处于0~Ⅱ度状态,其中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脑转移瘤患者Beclin1表达水平可反映替莫唑胺联合γ-FSRT治疗的效果,其表达水平越低,则疗效越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ECLIN1 替莫唑胺 γ-分次立体定向放射 非小细胞肺癌 脑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