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油气分段捕获揭示震旦—寒武系天然气成藏过程
1
作者 刘欢 李明隆 +2 位作者 江林 夏吉文 王廷栋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42-50,共9页
烃源岩生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序列性,构造活动和圈闭的形成也具有阶段性,加之富集型古油藏和分散型滞留原油产生的裂解气也会大量运移聚集,因此,油气成藏可能经历多个阶段。基于以上油气分段捕获原理"将今论古"地分析四川盆... 烃源岩生烃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序列性,构造活动和圈闭的形成也具有阶段性,加之富集型古油藏和分散型滞留原油产生的裂解气也会大量运移聚集,因此,油气成藏可能经历多个阶段。基于以上油气分段捕获原理"将今论古"地分析四川盆地南部威远、资阳、高石梯—磨溪3个典型构造的震旦系—寒武系天然气成藏过程与成藏规律,从而预测其他未知区块的成藏潜力。研究认为,高磨地区作为继承性古隆起,震旦系—寒武系圈闭几乎捕获了烃源岩从早期生油到晚期干酪根生气所有阶段的油气;威远、资阳震旦系—寒武系圈闭则仅捕获了部分阶段的油气,对于未知区块——泸州古隆起区来讲,其震旦系—寒武系能捕获生气高峰及其以后阶段所有的天然气,包括分散型滞留原油裂解气和晚期干酪根裂解气,如果落实好储层和圈闭,天然气勘探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段捕获原理 天然气成藏 四川盆地 震旦系-寒武系
下载PDF
油气分段捕获原理在天然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以柴达木盆地南翼山和开特米里克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焕旭 陈世加 +4 位作者 王力 邹贤利 黄囿霖 姚宜同 占盼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01-1909,共9页
油气分段捕获原理是基于油气生成与聚集的阶段性提出的一项动态分析油气成藏过程的理论,从现今圈闭中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反推油藏形成过程是其最大的特色,在构造活动较为复杂的地区尤为适用。以构造活动较为频繁的柴西北区南翼山和开特米... 油气分段捕获原理是基于油气生成与聚集的阶段性提出的一项动态分析油气成藏过程的理论,从现今圈闭中油气地球化学性质反推油藏形成过程是其最大的特色,在构造活动较为复杂的地区尤为适用。以构造活动较为频繁的柴西北区南翼山和开特米里克地区天然气成藏研究为例,根据天然气碳同位素差异,确定了气藏捕获的阶段性。阐述了2个构造形成期的不同,是其分别形成凝析气藏和干气藏及其成藏规模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指出开特米里克构造期形成晚于气源岩生烃高峰,它仅捕获源岩演化阶段晚期生成的天然气,而南翼山构造则捕获了源岩生烃高峰期的油气。油气捕获阶段性的差异是造成2个构造气藏规模与类型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成藏 地球化学 分段捕获 南翼山 开特米里克 柴达木盆地西北区
原文传递
基于FPGA的长PN码快速捕获方法研究
3
作者 周加铳 《集成电路应用》 2004年第6期39-40,共2页
介绍了几种PN码捕获的传统方法,提出了一种用FPGA实现的快速捕获方案——分段并行捕获法,着重分析了它的工作机理,并用FPGA实现。
关键词 FPGA 分段并行捕获 长PN码 滑动相关法 串行搜索法
下载PDF
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油气源与成藏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李延钧 陈义才 +2 位作者 张艳云 郭秀英 杨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5-410,共6页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 通过原油碳同位素、轻烃和油岩生标物综合对比证实,吐哈盆地胜北凹陷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下白垩统火焰山群油气主要为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烃源岩所生,同时一些地区混有中侏罗统七克台组湖相泥岩所形成的烃类。研究表明穿越中侏罗统七克台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区域盖层的断裂是浅层油气运聚成藏的关键。不同地区浅层油气运聚时期和来源方式不同,具有"分段捕获"的成藏特征。其中红南—连木沁构造带浅层油气运聚较晚,主要来源于中侏罗统已聚集油气的再分配,为次生油气藏;而胜北构造带浅层上侏罗统喀拉扎组油气运聚较早,主要捕获了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煤系早期低熟生烃产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源对比 油气分段捕获 煤系地层 浅层油气藏 吐哈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