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型预焙槽分段焙烧二次启动生产实践 被引量:2
1
作者 贾巧真 王绍鹏 周传良 《轻金属》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4-47,共4页
结合实际介绍了一种新型二次启动方法-燃气铝液分段焙烧二次启动,并与传统的焦粒焙烧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分段焙烧在保护槽内衬延长大型预焙槽槽寿命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 分段焙烧 二次启动 槽寿命
下载PDF
铝电解槽燃气焙烧二次启动实践与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马耀奎 《有色冶金节能》 2013年第6期13-16,52,共5页
介绍了350 kA铝电解槽二次启动焙烧方案,详细介绍了燃气一段焙烧、燃气-铝液二段焙烧二次启动过程,对各种方案优缺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铝电解槽 焙烧启动 二次启动 燃气焙烧 分段焙烧
下载PDF
包头稀土精矿浓硫酸焙烧尾气治理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赵铭 胡政波 庞宏 《包钢科技》 2013年第4期45-47,共3页
包头稀土精矿浓硫酸焙烧分解方法是包头稀土精矿分解的主要工艺方法,伴随浓硫酸焙烧分解产生大量富含硫酸、亚硫酸、氢氟酸等酸性气体的焙烧尾气,文章探讨了常规尾气治理方法,提出了包头稀土精矿浓硫酸低温多级焙烧,焙烧尾气分段回收治... 包头稀土精矿浓硫酸焙烧分解方法是包头稀土精矿分解的主要工艺方法,伴随浓硫酸焙烧分解产生大量富含硫酸、亚硫酸、氢氟酸等酸性气体的焙烧尾气,文章探讨了常规尾气治理方法,提出了包头稀土精矿浓硫酸低温多级焙烧,焙烧尾气分段回收治理的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精矿 硫酸分解 低温多级焙烧 焙烧尾气分段回收治理
下载PDF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锰酸锂的优化合成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智敏 仇卫华 +2 位作者 胡环宇 赵海雷 高长贺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342-348,共7页
运用动态多重扫描速率法,根据四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计算出在空气气氛下动态合成LiMn2O4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据此提出一个优化的LiMn2O4固相合成工艺,采用固相分段焙烧法制备LiMn2O4正极材料,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温度分别设在600和... 运用动态多重扫描速率法,根据四条不同升温速率下的DSC曲线,计算出在空气气氛下动态合成LiMn2O4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据此提出一个优化的LiMn2O4固相合成工艺,采用固相分段焙烧法制备LiMn2O4正极材料,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温度分别设在600和830℃.用XRD对合成的粉体材料进行了相结构分析;用恒电流充放电仪对LiMn2O4的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结果表明,合成样品具有良好的尖晶石相结构,在充放电循环时初始放电容量达122mAh/g,同时具备良好的容量保持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极材料 锰酸锂 合成动力学 固相反应 锂离子电池 合成工艺 固相分段焙烧
下载PDF
CXN天然沸石的研究 VII.骨架高硅超稳化改性 被引量:7
5
作者 程晓维 汪靖 +3 位作者 张枚 钟鹰 黄强 龙英才 《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8,共8页
以高硅超稳化辉沸石(STI)为基底沸石,分别经盐酸脱铝或氟硅酸铵脱铝补硅处理后制备的改性H-STI沸石,其非骨架铝含量明显减少,而后者骨架硅铝比进一步提高.X射线荧光散射光谱(XRF),27Al高分辨率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MASNMR),红外(FT-IR... 以高硅超稳化辉沸石(STI)为基底沸石,分别经盐酸脱铝或氟硅酸铵脱铝补硅处理后制备的改性H-STI沸石,其非骨架铝含量明显减少,而后者骨架硅铝比进一步提高.X射线荧光散射光谱(XRF),27Al高分辨率魔角旋转固体核磁共振(MASNMR),红外(FT-IR)光谱等表征证明改性后的沸石骨架硅铝原子比分别为6.8和11.4.低温氮吸附表明,经盐酸处理的高硅STI沸石孔道开放完美,但经氟硅酸铵处理的样品孔道被部分堵塞.分段程序升温焙烧表明前者骨架热稳定性略差,1000℃焙烧后结构基本被破坏,而后者热稳定性较好,经相同温度段焙烧后仍保持较高的结晶度和热稳定性,其结构基本实现超稳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硅STI沸石 超稳化 分段程序升温焙烧 固体核磁共振 氮吸附 红外光谱 脱铝改性
下载PDF
杂质元素对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金的影响及消除 被引量:1
6
作者 邢宁宁 郭慧礼 +2 位作者 张旭伟 付春红 王旭卉 《世界有色金属》 2020年第17期113-115,共3页
为了消除瓦勒尕矿区杂质元素对金含量测定的影响,提高化验结果精密度与准确度,针对炭、砷、铁、铅等杂质对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定金含量过程中出现的红终点、黄终点、灰分成釉粘附在坩埚底部、生成黄色沉淀等实验现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展... 为了消除瓦勒尕矿区杂质元素对金含量测定的影响,提高化验结果精密度与准确度,针对炭、砷、铁、铅等杂质对活性炭吸附-碘量法测定金含量过程中出现的红终点、黄终点、灰分成釉粘附在坩埚底部、生成黄色沉淀等实验现象,采取不同的方法展开实验研究。研究表明:对于炭、砷杂质,可通过改变焙烧流程,低温入炉,分段焙烧方法消除;对于铁未除净出现的红终点现象,采取溶样结束后过滤前用氟化氢铵络合,再采用常规方法消除;对于铅存在出现的成釉,黄终点,生成黄色沉淀等实验现象,通过大体积,冷过滤,热洗涤方法消除。通过该流程化验出的结果,精密度与准确度都较高,且重现性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含金矿石 活性炭吸附-碘量法 分段焙烧 红终点 黄终点 冷过滤 热洗涤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