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丹红通精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及其对分泌型Ig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袁少英 何超拔 +5 位作者 金明昱 覃湛 耿立果 张兆磊 王伟光 尹晓卓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66-969,共4页
目的:观察丹红通精方干预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疾病的转归与细胞因子分泌型IgA(SIg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关系。方法:将7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丹红通精方口服,对照组予前列舒通胶囊口... 目的:观察丹红通精方干预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疾病的转归与细胞因子分泌型IgA(SIg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关系。方法:将70例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5例,治疗组予丹红通精方口服,对照组予前列舒通胶囊口服。4周为1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后统计分析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前列腺液中sIgA、VCAM-1及血清VCAM-1。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7.8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CPSI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前列腺液SIg A、前列腺液及血清VCAM-1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前列腺液SIg A、VCAM-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VCAM-1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丹红通精方对湿热瘀阻型慢性前列腺治疗效果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SIg A及VCAM-1抑制炎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红通精方 湿热瘀阻 慢性前列腺炎 分泌型ig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磁振磁电疗法联合丹红通精方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及其对分泌型Ig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白介素-8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袁少英 何超拔 +7 位作者 游旭军 王友炼 覃湛 张兆磊 王伟光 金明昱 耿立果 彭泽华 《中华男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观察磁振磁电疗法联合中药协定方丹红通精方干预下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疾病的疗效与细胞因子分泌型IgA(sIg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CP/CPPS(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 目的:观察磁振磁电疗法联合中药协定方丹红通精方干预下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CP/CPPS)患者疾病的疗效与细胞因子分泌型IgA(sIgA)、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白介素-8(IL-8)水平的变化。方法:CP/CPPS(气滞血瘀证)患者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70例,予磁振磁电疗法并联合丹红通精方口服;对照1组71例,予磁振磁电疗法治疗,对照2组69例,予丹红通精方口服;6周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治疗后统计治疗的总有效率、NIH-CP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前列腺液中sIgA、VCAM-1、IL-8水平。结果:实验组、对照1组、对照2组实际完成例数分别为68、67、65例,总有效率分别为86.76%、79.10%、78.46%,实验组与各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3组患者治疗后的疼痛或不适评分为(4.61±2.37)、(5.86±3.26)、(6.94±2.25)分,排尿异常症状评分为(2.98±1.75)、(3.85±2.01)、(3.94±1.95)分,生活质量评分为(3.26±1.87)、(4.54±2.13)、(4.69±1.72)分,NIH-CPSI总评分为(10.64±5.91)、(4.59±6.87)、(15.54±5.76)分,治疗后实验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5.56±3.42)、(7.37±4.57)、(8.16±3.65)分,实验组与对照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治疗前后比较,实验组sIgA(Z=-7.170)、VCAM-1(Z=-7.182)、IL8(Z=-7.18)显著降低;对照1组sIgA(Z=-7.032)、VCAM-1(Z=-7.130)、IL8(Z=-7.116)显著降低;对照2组sIgA(Z=-6.802)、VCAM-1(Z=-6.973)、IL8(Z=-6.768)显著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实验组sIgA、VCAM-1、IL-8显著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P<0.05)。结论:磁振磁电疗法联合丹红通精方对气滞血瘀证CP/CPPS的治疗效果良好,其作用机制可能通过调节sIgA、VCAM-1、IL-8等细胞因子,激活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炎症,促进局部炎性物质吸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盆腔疼痛综合征 气滞血瘀 磁振磁电疗法 丹红通精方 分泌iga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白介素-8
下载PDF
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脑血管痉挛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同型半胱氨酸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3
作者 宋金辉 余丹华 +1 位作者 周金丽 施婵宏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24年第20期1304-1308,共5页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 目的分析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并发脑血管痉挛(CVS)挛患者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同型半胱氨酸(Hcy)和人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选择浙江省义乌市中心医院2021年4月至2022年4月收治的SAH并发CVS患者78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治疗组(39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法舒地尔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活血通络汤。2组均治疗2周。比较2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流动力学、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MMP-9、Hcy和sICAM-1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患者头痛、恶心呕吐和颈项抵抗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颈内动脉颅外段平均注速(VICA-Vm)和大脑中动脉平均注速(MCA-Vm)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R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oCA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低于对照组,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MMP-9、Hcy和sICAM-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通窍汤辅助治疗SAH并发CVS患者疗效良好,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善,神经功能改善,可降低MMP-9、Hcy和sI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血管痉挛 颅内 治疗结果 基质金属蛋白酶9 半胱氨酸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0
4
作者 阮琳 焦晓民 +2 位作者 李佳 王春林 李婷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7年第16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 目的探讨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的效果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的影响。方法收集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二科2013年8月~2016年7月收治的70例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苯磺酸氨氯地平片5 mg口服,每日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中药汤剂通脉化浊汤,每日1剂,两组疗程均为8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的血压、TGF-β_1、VEGF、sICAM-1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GF-β_1、VEGF、sI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试验组治疗后TGF-β_1、VEGF、sICAM-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化浊汤治疗痰瘀互结型高血压病临床效果显著,其能下调TGF-β_1、VEGF、sICAM-1水平,适宜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脉化浊汤 痰瘀互结 高血压病 转化生长因子Β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赵永才 李新胜 +1 位作者 张金成 钱红霞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164-2166,共3页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治疗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变化,以及罗格列酮治疗对二者的影响。方法将108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4例)和对照组(54例)。治疗组在原治疗基础上给予罗格列酮4 mg/d。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后检测血生化指标、IMT及血清sVCAM-1水平,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IMT和sVCAM-1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IMT和sV-CAM-1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IMT与sVCAM-1、BMI、2 hPG和HOMA-IR有关(P<0.01)。结论血清sVCAM-1水平与T2DM早期大血管病变关系密切;罗格列酮能显著降低T2DM患者血清sVCAM-1水平,这可能是罗格列酮血管保护的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罗格列酮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管并发症患者细胞间黏附分子-1基因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毛达勇 周有利 丁嫣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3期1288-1290,共3页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2例T2DM血管并发症患者ICAM-1469KK、KE及EE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并检测其空腹血... 目的研究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469K>E基因多态性位点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及其与2型糖尿病(T2DM)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方法检测62例T2DM血管并发症患者ICAM-1469KK、KE及EE基因型出现的频率。并检测其空腹血糖(BS)、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浆游离ICAM-1(sICAM-1)和总胆固醇(TC)水平,并与70例无血管并发症的T2DM患者及121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KK、KE、EE3种基因型在3组中的分布频率有明显差异(χ2=6·313,P=0·043),DM血管病变组等位基因E的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无血管病变组(P<0·01),T2DM血管病变组ICAM-1469E等位基因携带者sICAM-1水平明显高于K等位基因携带者(P<0·01)。结论ICAM-1469E等位基因与DM血管病变及ICAM-1水平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血管并发症 细胞黏附分子-1 基因多态性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变化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2
7
作者 董利平 李晓红 陈丽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53-54,共2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两个亚组;另选非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体检健康者20例作对照。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40例T2DM患者,按有无大血管病变分两个亚组;另选非DM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20例、体检健康者20例作对照。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sVCAM-1,并检测其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 T2DM患者sVCAM-1明显高于对照者,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者高于无大血管病变者(P<0.01或<0.05);T2DM患者的sVCAM-1与2 h PG、HbA1c呈正相关(r分别为0.360、0.492,P均<0.05)。结论 VCAM-1可能参与T2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血清sVCAM-1检测可作为T2DM大血管病变早期预测和病情评估的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血管病变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影响 被引量:1
8
作者 武晓泓 周红文 +3 位作者 张梅 刘超 狄福松 何戎华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89-391,共3页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盐酸吡格列酮临床研究,血sVCAM-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验(ELISA)法检测... 目的:观察胰岛素增敏剂盐酸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含量的影响。方法:80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12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盐酸吡格列酮临床研究,血sVCAM-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验(ELISA)法检测。结果:经过12周治疗,试验组sVCAM-1含量降低了33.7%,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而安慰剂组治疗前后血清sVCAM-1含量差异无显著性。sVCAM-1含量降低与患者空腹和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和餐后胰岛素、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的变化无显著相关性。结论:盐酸吡格列酮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同时还能抑制sVCAM-1的产生,有助于防治血管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胰岛素增敏剂 吡格列酶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血清脂联素、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水平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付彦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20年第7期674-677,共4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90例T2DM...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及血清脂联素(APN)、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变化。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9年1月北京老年医院收治的90例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T2DM患者28例作为对照组,T2DM合并ACI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2组患者颈总动脉、颈外动脉、颈内动脉颅外段、颈内外动脉分叉部进行扫描检查,测量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记录粥样硬化斑块数目、性质及部位,并测量血管管径,计算颈动脉狭窄率(颈动脉狭窄≥50%)。采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患者血清APN、C反应蛋白(CRP)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并分析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与sICAM-1、sVCAM-1的相关性。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分别为71.43%(20/28)、91.94%(57/62),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于对照组(χ^2=6.563,P<0.05)。2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及分布部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3.236、4.178,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分别为17.86%(5/28)、20.97%(13/62),2组患者颈动脉狭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6,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颈动脉IMT分别为(1.36±0.17)、(1.08±0.05)mm,观察组患者颈动脉IMT大于对照组(t=8.526,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血清APN水平显著降低,血清CRP、sICAM-1和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与sICAM-1、sVCAM-1水平呈负相关(r=-0.294、-0.213,P<0.05)。结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sICAM-1、sVCAM-1水平升高;APN是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中的保护因素,sICAM-1、sVCAM-1可能参与了T2DM患者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检测T2DM患者血清APN、sICAM-1、sVCAM-1水平有助于糖尿病病情评估,并可预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动脉粥样硬化 脂联素 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血热型/血燥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检测 被引量:2
10
作者 石丽莉 李卫军 孙晓辉 《吉林医学》 CAS 2008年第19期1650-1651,共2页
目的:探讨血热型/血燥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变化规律,并与正常人作比较。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21例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浆中sVCAM-1水平。结果: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血浆... 目的:探讨血热型/血燥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的变化规律,并与正常人作比较。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48例血热型银屑病患者,21例血燥型银屑病患者及36例正常人血浆中sVCAM-1水平。结果:血热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sVCAM-1水平明显高于血燥型组及正常人组(P<0.05),而血燥型银屑病患者血浆中sVCAM-1水平与正常人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银屑病中医辨证分型存在着sVCAM-1水平差异,为银屑病辩证求因和辩证论治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血热 血燥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罗格列酮干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伟 火焱 殷寒秋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22-425,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40例及健康对照者(C组)40名,检测体重指数、血脂...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的作用及罗格列酮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A组)40例、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B组)40例及健康对照者(C组)40名,检测体重指数、血脂、血压、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sVCAM-1。2型糖尿病患者(A组、B组)均以罗格列酮(4 mg/d)干预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上述各指标,进行不同治疗时段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A组、B组分别与C组比较体重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P<0.05~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C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与A组比较收缩压、舒张压、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糖化血红蛋白A1c、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A组sVCAM-1水平高于C组,B组sVCAM-1明显高于A组;罗格列酮干预后A组sVCAM-1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结论:应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后sVCAM-1有不同程度下降,提示罗格列酮对防治这类患者可能起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冠心病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罗格列酮
下载PDF
脂联素与1型糖尿病肾病及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关系 被引量:11
12
作者 纪志尚 刘秀英 解中华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4期244-245,248,共3页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 目的:探讨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之间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法对75例1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血清脂联素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进行测定。结果: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17.47±6.36)μg/mL vs(13.98±5.63)μg/mL,P<0.01)],且脂联素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与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呈正相关。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患者的肾功能减退密切相关,并与内皮和血管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糖尿病 脂联素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糖尿病肾病
下载PDF
益肾活血胶囊对同型半胱氨酸致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表达的影响
13
作者 刘粉叶 张继东 +3 位作者 胡连海 郭瑞臣 来丽萍 乔云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2期2185-2187,共3页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所致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胶囊小剂量组、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及西药(叶酸、维生素B6、...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胶囊对同型半胱氨酸(Hcy)所致兔动脉粥样硬化(AS)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基因与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益肾活血胶囊小剂量组、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及西药(叶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组,除正常组外,其他组建立高Hcy血症及AS动物模型,然后分别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检测血浆Hcy浓度,HE染色观察血管形态学变化,实时定量PCR检测动脉壁VCAM-1基因表达,Western印迹法检测VCAM-1蛋白表达。结果益肾活血胶囊和叶酸等维生素均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抑制血管内膜增厚,下调腹主动脉VCAM-1基因和蛋白表达。益肾活血胶囊大剂量组疗效明显优于小剂量组和西药组。结论益肾活血胶囊可明显降低血浆Hcy水平,抑制Hcy诱导的AS形成,其机制可能与下调VCAM-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肾活血胶囊 半胱氨酸 动脉粥样硬化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与心率变异性关系
14
作者 吴茂红 陈艳 杨桂荣 《安徽医药》 CAS 2006年第9期679-680,共2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人60例、健康对照者59例,所有的研究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空腹血清VCAM-1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DM组患者平均心率、最慢心率与对照...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心率变异性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2型糖尿病人60例、健康对照者59例,所有的研究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及空腹血清VCAM-1检测,并进行分析。结果DM组患者平均心率、最慢心率与对照组比较显著增加,P<0.01,糖尿病组心率变异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最快心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DM组的血清SCVAM-1水平比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HRVI低于25的患者其血清SCVAM-1水平明显高于HRVI高于25的患者,P<0.01。结论血清SCVAM-1与2型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关系密切,参与2型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心脏自主神经病变 心率变异
下载PDF
2型糖尿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及氟伐他汀干预临床研究
15
作者 李丹慧 火焱 《实用医技杂志》 2010年第7期616-617,共2页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氟伐他汀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60例、健康对照者(A组)60名,检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酶联免疫吸...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VCAM)-1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及氟伐他汀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门诊及病房中单纯2型糖尿病患者(B组)60例、健康对照者(A组)60名,检测体质量指数、血脂、血糖、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sVCAM-1。糖尿病患者以氟伐他汀(40mg/d)干预治疗24周,于治疗前后检测上述各指标,进行不同治疗时段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 sVCAM-1分别与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OMA-IR、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氟伐他汀干预后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下降。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VCAM-1作为一种重要的黏附分子,参与了2型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的发生和发展。氟伐他汀能明显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sVCAM-1水平,可能具有血管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氟伐他汀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硫辛酸干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火焱 陈德志 王昭玲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7期46-4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硫辛酸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B组)60例及健康对照者(A组)60名。B组给予硫辛酸每日600 mg静滴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后测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sVCA...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硫辛酸干预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B组)60例及健康对照者(A组)60名。B组给予硫辛酸每日600 mg静滴治疗,疗程为2周,治疗后测体重指数、血压、血糖、血脂、sVCAM-1等,进行对照研究及指标间相关性研究。结果 sVCAM-1分别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22、0.366、0.284、0.332、0.433、0.396、0.532、0.314、0.328,相对应的P值分别为0.001、0.008、0.043、0.017、0.001、0.004、0.001、0.025、0.018);B组sVCAM-1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62,P=0.008);硫辛酸干预后B组sVCAM-1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06,P=0.012)。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与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正相关。硫辛酸可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sVCAM-1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硫辛酸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同型半胱氨酸、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水平变化及意义 被引量:19
17
作者 王英英 唐咏春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77-79,共3页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方法老年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IL-1β、HCY、s V... 目的研究老年2型糖尿病(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方法老年T2DM周围神经病变患者36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6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血清IL-1β、HCY、s VCAM-1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6、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s VCAM-1、IL-1β、HCY、TNF-α、IL-6、CRP、空腹胰岛素(FNS)、餐后胰岛素(PNS)、空腹C肽(FCP)、餐后C肽(PCP)、胰岛素抗体(INS-Ab)、Ab、FPG、2 h PG、Hb 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胰高血糖素样肽(GL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IL-1β、HCY、s VCAM-1水平变化可随着老年T2DM患者周围神经的变化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周围神经病变 细胞介素(IL)- 半胱氨酸(HCY)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
下载PDF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与大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性 被引量:6
18
作者 尚可 孙亚威 +4 位作者 刘冬青 郭建政 杨慧 姜海 耿淑坤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3572-3574,共3页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58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6例),并选取39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4和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s VCAM)-1水平与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将104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大血管并发症组(58例),无大血管并发症组(46例),并选取39例非糖尿病的健康者为对照组。测定老年2型糖尿病各组患者及健康老年人血清RBP4、s VCAM-1。结果 1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组RBP4、s VCAM-1高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和对照组,无大血管并发症组高于对照组(P<0.05)。2血清RBP4与s VCAM-1、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正相关,与HDL-C显著负相关(r=-0.169,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BP4、s VCAM-1、TG、LDL-C是大血管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RBP4与s VCAM-1在老年2型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糖尿病血管并发症 视黄醇结合蛋白4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糖调节受损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赵向彤 金胜鑫 潘优津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6年第6期369-370,共2页
目的测定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及2-DM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水平,探讨其变化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46例IGR患者、50例2-DM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VCAM-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各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目的测定糖调节受损(IGR)患者及2-DM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的水平,探讨其变化的意义。方法用ELISA法测定46例IGR患者、50例2-DM患者和30例正常人(对照组)的血清VCAM-1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各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IGR组及2-DM组VCAM-1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P<0.05,P<0.01)。(2)相关关系分析提示VCAM-1与HBA1c呈正相关(R=0.58,P<0.01)。结论IGR阶段VCAM-1已有明显升高,其改变早于2-DM的诊断,大血管病变的改变可能在IGR阶段已经开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调节受损 2糖尿病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赵弋于 赵巧玲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超声测定60例T2DM患者及28例健康者的颈动脉IMT,将对象分为糖尿病无内中膜增厚组(DM1)、糖尿病...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的关系。方法:用超声测定60例T2DM患者及28例健康者的颈动脉IMT,将对象分为糖尿病无内中膜增厚组(DM1)、糖尿病合并内中膜增厚组(DM2)及健康对照组(NC)。分别检测空腹静脉血中HCY及sVCAM-1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并进行比较。结果:与NC组比较,DM2组和DM1组血浆HCY、sVCAM-1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而DM2组与DM1组比较,血浆HCY、sVCAM-1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血浆HCY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r=0.709,P<0.01),HCY及sVCAM-1是影响糖尿病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T2DM患者联合检测血浆HCY和sVCAM-1水平,可有助于监测、判断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糖尿病 半胱氨酸 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内膜-中层厚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