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胸腔积液癌胚抗原与血清癌胚抗原比值和胸腔积液分泌性磷蛋白1在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和肺癌所致胸腔积液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吴轶 《广西医学》 CAS 2020年第12期1503-1506,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癌胚抗原(PCEA)/血清癌胚抗原(SCEA)(P/S)比值和胸腔积液分泌性磷蛋白1(SPP1)在鉴别结核性与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50例初次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69例(结核组)、肺癌所致M...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癌胚抗原(PCEA)/血清癌胚抗原(SCEA)(P/S)比值和胸腔积液分泌性磷蛋白1(SPP1)在鉴别结核性与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纳入150例初次确诊的胸腔积液患者,其中结核性胸腔积液69例(结核组)、肺癌所致MPE 81例(MPE组)。比较两组之间,以及不同病理类型MPE患者之间的PCEA、SCEA、胸腔积液SPP1水平及P/S比值。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S比值、胸腔积液SPP1对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肺癌所致MPE的鉴别效能。结果与结核组比较,MPE组PCEA、SCEA、胸腔积液SPP1水平及P/S比值均增高(均P<0.05)。鳞癌、小细胞癌患者PCEA、SCEA水平、P/S比值低于腺癌患者,且小细胞癌患者P/S比值低于鳞癌患者(均P<0.05);而鳞癌、小细胞癌患者之间PCEA、SCEA水平比较,不同病理类型患者胸腔积液SPP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比值、胸腔积液SPP1及两者联合诊断肺癌所致MPE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1、0.79、0.92(均P<0.05),两者联合诊断的曲线下面积大于任何单一指标(均P<0.05)。结论 P/S比值及胸腔积液SPP1水平在鉴别结核性胸腔积液与肺癌所致MPE均有一定的价值,且两者联合应用时效能更佳;此外P/S比值或有助于鉴别肺癌的病理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恶性胸腔积液 结核性胸腔积液 血清癌胚抗原 胸腔积液癌胚抗原 分泌蛋白1 鉴别诊断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胰腺导管腺癌中SPP1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2
作者 迂金洋 杨向红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03-109,共7页
目的探讨分泌磷蛋白1(SPP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挖掘分析胰腺导管腺癌中SPP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生... 目的探讨分泌磷蛋白1(SPP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O)、基因表达谱动态分析(GEPIA)数据库,挖掘分析胰腺导管腺癌中SPP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进行生存分析,通过DAVID及STRING在线分析SPP1可能参与调控的信号通路,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6例胰腺导管腺癌和39例正常胰腺导管组织中SPP1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GEPIA及GEO数据库中与正常对照组织比较,胰腺导管腺癌中SPP1呈现高表达(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PP1在胰腺导管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胰腺导管组织(P<0.01),并且与胰腺导管腺癌的分化程度相关(P<0.05),组织分化程度越低,SPP1阳性表达率越高(r=0.338,P<0.05)。Kaplan-Meier Plotter及GEPIA数据库生存分析结果显示,与SPP1低表达患者比较,SPP1高表达胰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显著减少(P<0.05)。Kaplan-Meier法分析结果证实SPP1阳性表达率高的患者预后较差(P<0.01)。DAVID在线富集分析显示,SPP1表达与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相关。结论胰腺导管腺癌中SPP1呈现高表达,且SPP1高表达患者预后欠佳,其作用机制可能是SPP1参与了细胞黏附、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等信号通路,进而促进了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导管腺癌 分泌磷蛋白1 生物信息学 预后 作用机制
下载PDF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清miR-126-5p、SPP1表达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于雪 孟繁 +2 位作者 蔡天池 孔德胜 赵林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3年第7期730-733,共4页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微小RNA-126-5p(miR-126-5p)、分泌性磷蛋白1(SPP1)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治疗的199例MPP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急性期106例,缓解期93...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清微小RNA-126-5p(miR-126-5p)、分泌性磷蛋白1(SPP1)表达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10月在北大荒集团总医院治疗的199例MPP患儿作为观察对象,急性期106例,缓解期93例,根据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将急性期MPP患儿分为轻症组(CPIS≤6分)59例和重症组(CPIS>6分)47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RT-qPCR检测血清miR-126-5p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SPP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IL)-6、IL-1β水平;Pearson法分析急性期MPP患儿血清miR-126-5p、SPP1与hs-CRP、IL-6、IL-1β水平的相关性;Spearman法分析miR-126-5p、SPP1水平与CPIS评分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26-5p、SPP1对重症MPP患儿的预测价值。结果对照组、缓解期组、急性期组观察对象血清miR-126-5p、SPP1、hs-CRP、IL-6、IL-1β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轻症MPP患儿比较,重症MPP患儿血清miR-126-5p、SPP1、hs-CRP、IL-6、IL-1β水平及CPIS评分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期MPP患儿血清miR-126-5p与SPP1呈正相关,且miR-126-5p、SPP1与hs-CRP、IL-6、IL-1β水平及CPIS评分呈正相关(P<0.001)。血清miR-126-5p、SPP1联合诊断重症MPP患儿曲线下面积为0.935,敏感度为86.79%,特异度为91.53%。结论MPP患儿血清miR-126-5p、SPP1水平升高,与患儿疾病严重程度有关,可作为MPP患儿病情评估的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26-5p 分泌蛋白1 肺炎支原体肺炎 儿童
下载PDF
SPP1对人结直肠癌细胞侵袭、转移及上皮间质化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巩发海 杨宝 +3 位作者 孙书豪 陈托 彭根远 李海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84-588,共5页
目的探究分泌磷蛋白1(SPP1)在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SPP1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影响的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PP1在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原位结肠癌细胞株(HCT1... 目的探究分泌磷蛋白1(SPP1)在不同结直肠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及SPP1对结直肠癌细胞上皮间质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影响的机制。方法通过Western blot检测SPP1在正常结肠上皮细胞株(NCM460)、原位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原发性结直肠腺癌细胞株(HT29)、原位直肠腺癌细胞株(SW480)、淋巴结转移结肠癌细胞株(SW620)等不同结直肠癌细胞株中的表达。SPP1沉默慢病毒转染HCT116,SPP1过表达慢病毒转染NCM460,利用Transwell、划痕实验分析转染后细胞的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慢病毒转染后HCT116和NCM460细胞中EMT通路关键蛋白的表达。结果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NCM460细胞相比,SPP1在HCT116、HT29、SW480、SW620细胞中均表达上调(P<0.01)。转染后两种细胞的Transwell侵袭实验和划痕实验结果显示,上调SPP1表达使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增强(P均<0.01),沉默SPP1表达使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降低(P均<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上调细胞的SPP1水平使snail1、N-cadherin、Vimentin等蛋白表达上调(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下调(P<0.05),激活EMT通路;下调细胞SPP1水平使snail1、N-cadherin、Vimentin等蛋白表达下调(P<0.05),E-cadherin蛋白表达上调(P<0.05),抑制EMT通路。结论SPP1在结直肠癌细胞中表达上调,其表达水平影响NCM460、HCT116细胞的EMT及侵袭、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磷蛋白1 结直肠癌 迁移 增殖 上皮间质化
下载PDF
沉默SPP1联合吉西他滨对胰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乌吉斯古楞 张彤 《河北医药》 CAS 2021年第13期1940-1944,共5页
目的研究沉默分泌磷蛋白1(SPP1)联合吉西他滨在胰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胰腺癌PaTu 8988t细胞分为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si-con组(转染si-con)、si-SPP1组(转染si-SPP1)、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处理)、si-S... 目的研究沉默分泌磷蛋白1(SPP1)联合吉西他滨在胰腺癌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凋亡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胰腺癌PaTu 8988t细胞分为空白组(未经任何处理)、si-con组(转染si-con)、si-SPP1组(转染si-SPP1)、吉西他滨组(吉西他滨处理)、si-SPP1+吉西他滨组(转染si-SPP1和吉西他滨处理)。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SPP1 mRNA表达,细胞计数试剂盒8(CCK-8)检测细胞增殖,Western blot检测SPP1、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活化的含半胱氨酸的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Caspase-3)、P糖蛋白(Pgp)和MDR1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Annexin V染色分析细胞凋亡。结果与空白组比较,si-SPP1组胰腺癌PaTu 8988t细胞中SPP1 mRNA和SPP1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P<0.05)。与si-con组比较,si-SPP1组和吉西他滨组PaTu 8988t细胞的细胞活力、CyclinD1、Pgp和MDR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c-Caspase-3蛋白表达量、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S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G2/M期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与si-SPP1组或吉西他滨组比较,si-SPP1+吉西他滨组PaTu 8988t细胞的细胞活力、CyclinD1、Pgp和MDR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c-Caspase-3蛋白水平、细胞凋亡率、G0/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升高(P<0.05),S期细胞百分比显著减少(P<0.05),G2/M期细胞百分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沉默SPP1联合吉西他滨可以抑制胰腺癌细胞增殖,阻滞细胞周期,并诱导细胞凋亡,机制与调控Pgp和MDR1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分泌磷蛋白1 吉西他滨 增殖 周期 凋亡
下载PDF
分泌性磷蛋白1在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被引量:4
6
作者 张鹤 袁冬梅 +3 位作者 陈芳芳 白翠青 刘春花 宋勇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3年第3期24-27,共4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别名osteopontin)在晚期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选取96例肺癌患者MPE标本为病例组,遴选2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标本SPP1表达... 目的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别名osteopontin)在晚期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MPE)中的表达及其作为辅助诊断的可能性。方法选取96例肺癌患者MPE标本为病例组,遴选24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为对照组,使用ELISA法检测标本SPP1表达量。采用SPSS16.0软件统计,并用t检验分析病例组与对照组SPP1的表达水平,建立ROC曲线甄选cutoff界值。结果在120例胸腔积液标本中,病例组SPP1含量(x±s=1568.9±1297.15ng/ml)较对照组(x±s=644.12±480.50ng/ml)显著增高(t=4.766,P<0.01),cutoff界值=1247.90ng/ml(敏感度=38.54%,特异度=95.83%,曲线下面积0.662,95%,CI0.554~0.770)。结论 SPP1在MPE中显著升高,胸腔积液中SPP1表达水平可用于MPE辅助诊断,但不适宜临床常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分泌蛋白1 骨桥蛋白 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价值
原文传递
分泌性磷蛋白1在肺癌所致恶性胸腔积液中的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张鹤 宋勇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4期39-40,43,共3页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又称癌性胸膜炎,系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或胸膜起源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常见并发症,其中以肺癌(1ungcancer)多见。患者一旦出现MPE就意味着病变已失去手术治疗的... 恶性胸腔积液(malignant pleural effusion,MPE),又称癌性胸膜炎,系恶性肿瘤的胸膜转移或胸膜起源的恶性肿瘤所致的胸腔积液,是晚期癌症常见并发症,其中以肺癌(1ungcancer)多见。患者一旦出现MPE就意味着病变已失去手术治疗的可能性,且MPE增长迅速,严重影响患者的呼吸循环功能及生活质量,并造成患者生存期十分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支气管肺癌 支气管分泌蛋白1 骨桥蛋白 恶性胸腔积液
原文传递
SPP1和PD-L1在非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的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吴娟 张鹤 +4 位作者 陈虎 杨健 陈亮 魏雨晴 宋勇 《临床肿瘤学杂志》 CAS 2021年第10期903-907,共5页
目的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呼吸系统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表达水平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为对照组,另收集54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标本为病例组,ELISA法... 目的探讨分泌性磷蛋白1(SPP1)和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PD-L1)在呼吸系统良、恶性胸腔积液的表达水平与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6例肺部良性疾病患者胸腔积液标本为对照组,另收集54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MPE)标本为病例组,ELISA法检测各样本SPP1及PD-L1含量。分析两组SPP1、PD-L1表达水平,采用受试者特征工作曲线(ROC)评价SPP1及PD-L1的诊断效能。结果病例组中SPP1、PD-L1表达量分别为(722.59±205.96)ng/ml和(1849.81±771.36)ng/ml,均高于对照组的(576.88±183.02)ng/ml和(1181.08±451.4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P1诊断MPE的截断值为476.84 ng/ml(灵敏度=88.90%,特异度=46.20%,曲线下面积0.708,95%CI:0.588~0.829)。PD-L1诊断MPE的截断值为1745.60 ng/ml(灵敏度=57.40%,特异度=92.30%,曲线下面积0.764,95%CI:0.655~0.872)。通过SPP1与PD-L1串联方法检验二者联合诊断准确率无显著提高。结论SPP1与PD-L1在MPE中均高表达,SPP1与PD-L1表达水平可辅助鉴别呼吸系统良、恶性胸液,二者联合检验效率尚待进一步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分泌蛋白1 程序性死亡因子配体-1 恶性胸腔积液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基于Oncomine数据库分析分泌性磷蛋白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9
作者 罗子玲 官碧琼 +3 位作者 夏冬 杨茜 陈杰 许静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分析分泌性磷蛋白1(SP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索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Oncomine数据库,对肝细胞癌中的SPP1差异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意义;利用Kaplan Meier-Plotter在线分析工具,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基于Strin... 目的分析分泌性磷蛋白1(SPP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探索其对肝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基于Oncomine数据库,对肝细胞癌中的SPP1差异表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其意义;利用Kaplan Meier-Plotter在线分析工具,对患者生存情况进行分析;基于String数据库在线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结果在筛选到的4项研究中,肝癌组SPP1基因的表达分别为4.92±0.24,0.35±0.30,-0.92±0.29和5.12±0.50,与相应正常组表达量1.96±0.28,-1.23±0.06,-2.93±0.13和1.89±0.31相比较均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01);SPP1高表达组患者诊断后总体中位生存期为37.8个月,较SPP1低表达组(84.4个月)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在男性(41.0个月vs 84.7个月)、亚洲人群(7.2个月vs 56.2个月)、GradeⅢ级(5.7个月vs23.7个月)或未感染肝炎病毒患者(25.2个月vs 70.5个月)亚组中的总体生存期均显著下降(错误发现率<5%,P <0.001)。透明质酸受体、整合素β1、基质金属蛋白酶7、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白细胞介素6和纤维连接蛋白1等是显著的节点基因。结论 SPP1与肝细胞癌进展显著相关,高SPP1表达与HCC患者的不良存活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芯片数据库 分泌蛋白1 肝细胞癌 恶性肿瘤预后分析数据库 生存分析
原文传递
Ac⁃SDKP抑制SPP1/TGF⁃β1信号拮抗实验性矽肺的机制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文臣 张诗汇 +5 位作者 魏中秋 靳馥宇 李雅倩 李田 徐洪 杨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59-163,共5页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酰(Ac⁃SDKP)通过调节分泌性磷蛋白1(SPP1)/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信号,从而抑制实验性矽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分为对照24周组、矽肺24周组和Ac⁃SDKP治疗组。RWA264.7细胞分... 目的探讨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酰(Ac⁃SDKP)通过调节分泌性磷蛋白1(SPP1)/转化生长因子1(TGF⁃β1)信号,从而抑制实验性矽肺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Wistar大鼠分为对照24周组、矽肺24周组和Ac⁃SDKP治疗组。RWA264.7细胞分为对照组、SiO_(2)诱导组和SiO2+Ac⁃SDKP组;以及对照组、重组SPP1诱导组、SPP1+Ac⁃SDKP组和SPP1+LY364947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SPP1的表达以及定位;免疫印迹法检测I型胶原(COL I)、巨噬细胞趋化蛋白⁃1(MCP⁃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I型受体(TGFβRI)、TGFβRII、p⁃Smad2/3、Smad2/3和SPP1的表达。结果IHC及免疫印迹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矽肺模型组COL I、MCP⁃1、TGF⁃β1和SPP1表达上调,与矽肺模型组比较,Ac⁃SDKP治疗组COL I、MCP⁃1、TGF⁃β1和SPP1的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SiO2诱导组COL I、MCP⁃1、TGF⁃β1和SPP1蛋白表达水平上调;与SiO2诱导组比较,Ac⁃SDKP组COL I、MCP⁃1、TGF⁃β1和SPP1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与对照组比较,SPP1诱导组TGFβRI、TGFβRII和p⁃Smad2/3表达上调;与SPP1诱导组比较,Ac⁃SDKP组和LY364947组TGFβRI、TGFβRII和p⁃Smad2/3表达下调(P<0.05)。结论Ac⁃SDKP可以通过抑制SPP1/TGF⁃β1信号通路发挥抗矽肺纤维化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矽肺纤维化 分泌蛋白1 N⁃乙酰基⁃丝氨酰⁃天门冬酰⁃赖氨酰⁃脯氨酰 RAW264.7细胞 转化生长因子1
下载PDF
胸腔积液SPP1、TRIM72及BR水平对肺腺癌的细胞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11
作者 吴艳飞 张令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2年第15期1835-1838,共4页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分泌性磷蛋白1(SPP1)、三重基序家族蛋白72(TRIM72)及胆红素(BR)水平对肺腺癌的细胞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2例肺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胸腔积液分泌性磷蛋白1(SPP1)、三重基序家族蛋白72(TRIM72)及胆红素(BR)水平对肺腺癌的细胞病理学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择该院2018年12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32例肺腺癌患者作为观察组,10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胸腔积液SPP1、TRIM72、BR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这3项指标与患者细胞病理学诊断(肺腺癌、肺部良性病变)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PP1、TRIM72、BR鉴别诊断肺腺癌的价值。结果观察组胸腔积液SPP1、BR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RIM7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积液SPP1、BR水平与肺腺癌呈正相关(r=0.647、0.632,P<0.05),TRIM72水平与肺腺癌呈负相关(r=-0.691,P<0.05)。胸腔积液SPP1、TRIM72、BR联合检测鉴别肺腺癌的模型为Logit(P)=0.643×SPP1-0.598×TRIM72+0.611×BR+0.549,这3项指标联合检测鉴别诊断肺腺癌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和AUC(P<0.05)。结论胸腔积液SPP1、BR水平与肺腺癌呈正相关,TRIM72与肺腺癌呈负相关,胸腔积液SPP1、TRIM72、BR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鉴别诊断肺腺癌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积液 分泌蛋白1 三重基序家族蛋白72 胆红素 肺腺癌
下载PDF
SPP1和miR-340-5p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预后价值
12
作者 吕文豪 王江芬 张亚芬 《热带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527-531,共5页
目的分析分泌磷蛋白1(SPP1)、微小RNA-340-5p(miR-340-5p)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提高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乳腺外科2018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1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 目的分析分泌磷蛋白1(SPP1)、微小RNA-340-5p(miR-340-5p)在甲状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为临床提高甲状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提供帮助。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乳腺外科2018年3月-2020年5月期间收治的11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随访期间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84)和预后不良组(n=35),另选取一般资料与研究组相匹配的119例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SPP1和miR-340-5p表达水平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DTC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SPP1、miR-340-5p对DTC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研究组血清SPP1和miR-340-5p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732、10.111,P均<0.001)。DTC患者血清SPP1与miR-340-5p表达水平成正相关(r=0.584,P<0.05)。预后不良组血清SPP1和miR-340-5p表达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497、4.938,P均<0.001)。预后不良组发生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为Ⅲ+Ⅳ期的患者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297、6.802,P均<0.05)。淋巴结转移(OR=1.901)、TNM分期为Ⅲ+Ⅳ期(OR=2.178)、SPP1(OR=1.541)及miR-340-5p(OR=2.104)为DTC患者发生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均<0.05)。血清SPP1和miR-340-5p预测DTC患者预后状态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29(95%CI:0.749~0.892)、0.698(95%CI:0.607~0.779),二者联合预测的AUC为0.908(95%CI:0.841~0.953),二者联合优于SPP1和miR-340-5p各自单独检测(Z=2.410、3.566,P均<0.05)。结论血清SPP1和miR-340-5p表达水平与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相关,二者联合检测对甲状腺癌患者预后状态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泌磷蛋白1 微小RNA-340-5p 甲状腺癌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