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河控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储集层构型精细分析——以扶余油田探51区块为例 被引量:61
1
作者 赵小庆 鲍志东 +2 位作者 刘宗飞 赵华 柴秋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81-187,共7页
基于'模式拟合、动态验证'的研究思路,结合密井网区10口取心井、257口井测井资料及近10年的生产动态资料,对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探51区块泉四段扶余油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进行分析,探究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内部构型单元... 基于'模式拟合、动态验证'的研究思路,结合密井网区10口取心井、257口井测井资料及近10年的生产动态资料,对松辽盆地扶余油田探51区块泉四段扶余油层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进行分析,探究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内部构型单元的空间展布特征及识别标志。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单河道砂体宽度为300~500 m,其识别标志分别为:河道间沉积、邻井砂体高程差异、河道砂体厚度差异、相邻砂体的'厚—薄—厚'组合;单河道砂体内部4级构型界面的倾角为0°~2°。明确了水下分流河道储集层中单河道砂体及单河道砂体内部增生体的测井响应特征及识别方法,建立了研究区目的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三维构型模型,为全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解剖提供了定量、可靠的地质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控三角洲 扶余油田 储集层构型 水下分流河道 隔层 夹层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特征——以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Ⅱ-Ⅰ组为例 被引量:32
2
作者 邓庆杰 胡明毅 +1 位作者 胡忠贵 吴玉坤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8-127,共10页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Ⅱ-Ⅰ组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埋藏相对较浅,油气资源极其丰富,已成为下一步致密油勘探、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区。三肇凹陷扶Ⅱ-Ⅰ组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相带变化复杂,分流河道砂体构成扶Ⅱ-Ⅰ组的主体储层格架。通... 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Ⅱ-Ⅰ组隐蔽性岩性油气藏埋藏相对较浅,油气资源极其丰富,已成为下一步致密油勘探、增储上产的重点目标区。三肇凹陷扶Ⅱ-Ⅰ组以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相带变化复杂,分流河道砂体构成扶Ⅱ-Ⅰ组的主体储层格架。通过53口井岩心精细观察,利用1 000多口测、录井等资料,分析三肇凹陷扶Ⅱ-Ⅰ组浅水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沉积特征,识别出11种岩相类型,根据不同基准面旋回,总结3种岩石相组合类型。研究表明,单一分流河道内部存在泥质、钙质以及含砾粉砂岩3种夹层类型,进而精细解剖单一分流河道内部建筑构型。利用分流河道砂体顶端拉平,建立同期河道砂体及夹层对比模型,从岩性、夹层类型以及测井曲线形态等方面进行对比,探讨了等时地层格架内近井距井间砂体同期分流河道的识别方法及分布规律。在上述砂体对比方法基础上,采用栅状图进行井间砂体对比,结合地震属性分析,刻画单一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以期能够进一步为致密油藏水平井布置、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一分流河道 夹层类型 建筑构型 扶Ⅱ-Ⅰ组 三肇凹陷 松辽盆地
下载PDF
海南地区东三段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识别与预测 被引量:22
3
作者 范军侠 梁锋 田永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527-1532,共6页
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 研究区构造高部位三角洲前缘储层发育程度较差,对储层成因及岩性油气藏分布规律研究有待深入.针对储层成因与分布等问题,本文运用层序地层对比与砂体成因分析等手段,发现研究区在北西低、南东高、沟谷相间的古地貌背景下,东三段发育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以砂体的成因信息为线索,依据砂体的地球物理响应特征,运用种子点追踪与沿层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了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分布.预测结果表明,古地貌控制了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上倾尖灭部位是开展岩性油气藏勘探的有利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古地貌 地震相 地震属性 识别 预测
下载PDF
河100断块分流河道砂体断块油藏注水开发模式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陈狄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2年第2期52-53,57,共3页
以典型区块河100断块为例,建立了分流河道砂体断块油藏概念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手段,对其井网、井距、开发技术政策等进行系统研究,总结得出分流河道砂体断块油藏注水高效开发模式。
关键词 断块油藏 分流河道 数值模拟 开发技术政策 注水开发模式
下载PDF
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连通性的定量分析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于喜艳 肖丽华 +2 位作者 李帆 宋鑫 吕鹏 《化学工程师》 CAS 2021年第6期77-81,共5页
受构造坡度及水动力条件等沉积因素的影响,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容易发育有岩性或者焦油席类的隔层,这种隔挡作用加强了砂体内部储层的非均质性,同时影响井间连通程度。本文研究了Z油田S砂体从衰竭开发转为注水开发的过程中井间流体的... 受构造坡度及水动力条件等沉积因素的影响,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容易发育有岩性或者焦油席类的隔层,这种隔挡作用加强了砂体内部储层的非均质性,同时影响井间连通程度。本文研究了Z油田S砂体从衰竭开发转为注水开发的过程中井间流体的连通性。本文利用原油气相色谱指纹方法通过生标参数区分度进行油源比对判定,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指纹实验数据进行了量化分析。所测试的全烃相关系数为0.97、饱和烃色质相关系数为0.97、芳烃色质相关系数为0.98,相关系数均大于0.9,研究结果表明,砂体内部井间储层流体处于连通状态。本文的研究成果有效指导了Z油田注采方案调整,避免盲目转注高产井带来的水驱效率低的后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分流河道 色谱指纹 连通性 生标参数
下载PDF
窄小砂体油田注采系统调整技术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许洪东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1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油田水下窄小分流砂体进入中高含水期后 ,由于现井网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低 ,制约了分层注水调整技术优势的发挥 ,影响了开发效果。提出一套适合窄小砂体油田注采系统的调整方法 ,即以单砂体研究为基础 ,“分砂体、分阶段”采用层次分... 油田水下窄小分流砂体进入中高含水期后 ,由于现井网对油层的水驱控制程度低 ,制约了分层注水调整技术优势的发挥 ,影响了开发效果。提出一套适合窄小砂体油田注采系统的调整方法 ,即以单砂体研究为基础 ,“分砂体、分阶段”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全方位优化转注方案” ,对原井网进行了加密调整、细分注水。合理的注采系统调整是控制油田产量递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砂体 注采系统调整 水驱控制程度 井网 油层注水 层次分析法
下载PDF
渤海湾渤中C地区分流河道砂体油气富集规律及滚动开发实践
7
作者 周军良 胡勇 +2 位作者 李超 谢京 耿红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6年第5期685-693,共9页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渤海湾渤中C地区最具含油潜力的砂体类型,也是该区后期滚动挖潜的主要对象。以区域晚期成藏理论为指导,结合探井、开发井揭示的油气分布特征,以统计学为手段,弄清分流河道砂体的油气富集规律,对已开发或未开发... 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渤海湾渤中C地区最具含油潜力的砂体类型,也是该区后期滚动挖潜的主要对象。以区域晚期成藏理论为指导,结合探井、开发井揭示的油气分布特征,以统计学为手段,弄清分流河道砂体的油气富集规律,对已开发或未开发分流河道砂体的潜力进行定量化分析,为滚动开发实践提供依据。结果表明:该区含油分流河道砂体平面上主要分布在渤中C地区主控断层平面距离5km以内的区域,纵向上主要集中在海拔-1 780^-1 650m之间;油气的富集程度平面上受控于构造背景和断砂的接触关系,位于面积大的圈闭内并与断层高角度接触的分流河道砂体油气相对富集,纵向上受控于各层位基准面旋回差异及分流河道砂体规模的大小,发育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中晚期且在单一区块内面积小于5km2的分流河道砂体往往具有较高的面积充满度。实践证实,该成果较好指导了该区的滚动开发实践,有助于油田的高效开发评价,对类似区块的勘探及滚动开发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分布 分流河道 浅水三角洲 明化镇组 富集规律 井位部署 潜力评价 渤海湾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北气田山2段三角洲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特征 被引量:22
8
作者 王华 郑荣才 +2 位作者 周祺 李凤杰 魏钦廉 《岩性油气藏》 CSCD 2008年第2期22-28,共7页
长北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一套碎屑沉积,自上而下被划分为山1(P1s1)和山2(P1s2)等2个岩性段,其中山2段是长北气田主力产层。在岩心描述、岩矿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山2段属于海相辫状河... 长北气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东北部,下二叠统山西组为一套碎屑沉积,自上而下被划分为山1(P1s1)和山2(P1s2)等2个岩性段,其中山2段是长北气田主力产层。在岩心描述、岩矿分析及测井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确定山2段属于海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在长北气田范围内,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亚相,次为前缘亚相,其广泛发育的分流河道砂体为油气聚集提供了有利场所。文中采用层序-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技术方法,详细描述了山2段砂体的展布特征,为储层预测和描述提供了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辫状河三角洲 分流河道 储层预测 长北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喇萨杏油田特高含水期河道砂体水平井优化设计方法 被引量:3
9
作者 姜智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6-100,共5页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但在一些砂体内部仍然存在剩余油富集区,在喇萨杏油田这些砂体主要包括点坝砂体和窄小河道,这为水平井挖潜提供了物质基础。针对这两类砂体,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等方面对水平...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剩余油分布高度零散,但在一些砂体内部仍然存在剩余油富集区,在喇萨杏油田这些砂体主要包括点坝砂体和窄小河道,这为水平井挖潜提供了物质基础。针对这两类砂体,从理论研究、数值模拟及现场应用等方面对水平井垂向位置、水平井方位、注采方式及射孔井段优化设计方面等进行了研究,给出了水平井优化设计参数,形成了特高含水期水平井优化设计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特高含水期水平井挖潜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水平井垂向位置应控制在距离顶部1/6以内处,注采方式以水平井组注采为宜,射孔时应根据井段内各处水淹程度采用分步射孔的方式,优先射开低、未水淹井段,后期补射中水淹段,既保证水平井初期含水较低,又可保持后期产油量的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平井 优化设计 河道 水下分流河道
下载PDF
江桥地区萨一油层组河道砂体特征及预测
10
作者 朱绪峰 于志龙 +4 位作者 柯钦 郭波 张元场 杨淑华 郭继茹 《物探化探计算技术》 CAS 2020年第2期225-232,共8页
鉴于江桥地区近年来多口新钻井在萨一油层组均获得工业油流,表明针对该油层组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井钻探证实,研究区最有利储集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其物性较好。首先分析该油层组河道砂体地球物理特征,测井上具有高声波时差... 鉴于江桥地区近年来多口新钻井在萨一油层组均获得工业油流,表明针对该油层组仍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井钻探证实,研究区最有利储集层为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其物性较好。首先分析该油层组河道砂体地球物理特征,测井上具有高声波时差、低密度特征,地震上主要表现为弱振幅特征;然后,通过地震沉积学的方法,利用90°相移、地层切片等技术手段,预测了两期河道砂体的平面分布范围,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一油层组 分流河道 90°相移 地层切片
下载PDF
浅水湖盆三角洲前缘砂体空间结构及剩余油分布模式
11
作者 徐慧 何岩峰 +2 位作者 陶磊 王相 窦祥骥 《常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5期67-75,共9页
以SP油田葡萄花油层葡I油组为例,研究了基准面的变化以及旋回类型,并分析了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葡I油组可分为一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一个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一个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5个短期基准面向上变深又变浅... 以SP油田葡萄花油层葡I油组为例,研究了基准面的变化以及旋回类型,并分析了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葡I油组可分为一个长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一个中期基准面上升半旋回和一个中期基准面下降半旋回、5个短期基准面向上变深又变浅的对称旋回以及3个短期基准面变深的非对称旋回;浅水三角洲水下分流河道砂体频繁改道,形成复杂的空间结构。研究区的砂体垂向叠加模式可分为两端厚中间薄下部连通、一端薄中间及一端等厚上部连通、两端薄中间厚上部连通、近似等厚连通等4种;平面上砂体叠加模式可分为连片式、交切条带式及孤立条带式3种。受基准面变化的影响,垂向上剩余油主要富集在砂体较薄及夹层遮挡的部位。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背物源方向及分流河道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分流河道 空间结构 剩余油
下载PDF
分流河道类型划分与储层构型界面研究 被引量:28
12
作者 温立峰 吴胜和 +2 位作者 岳大力 李艳平 张保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26-29,共4页
由于受构造、气候、可容空间和沉积速率等方面影响,使得三角洲平原沉积类型多样,沉积体的内部结构也十分复杂。因此,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流河道分类方案,从成因上将分流河道分为弯曲状、网状、树枝状、丛... 由于受构造、气候、可容空间和沉积速率等方面影响,使得三角洲平原沉积类型多样,沉积体的内部结构也十分复杂。因此,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分流河道分类方案,从成因上将分流河道分为弯曲状、网状、树枝状、丛聚式、潮枝状和潮网状分流河道。同时,还对不同类型分流河道的储层构型界面的划分进行了系统阐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河道 储层构型界面 建筑结构要素 分流河道
下载PDF
川中上三叠统须二段厚层砂岩的成因及其对储层、气藏的控制 被引量:14
13
作者 田继军 姜在兴 +1 位作者 李熙喆 张满郎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3-46,共4页
在面积近10 000 km2的川中地区,厚度可达120 m的须二段砂岩近乎均匀的展布。对须二段砂岩的成因向来都有争议,造成了川中许多井在厚层砂岩裸眼试气,形成了目的层不明确的现象。该文根据测井曲线的逆粒序层、风暴岩、砂体的沉积构造组合... 在面积近10 000 km2的川中地区,厚度可达120 m的须二段砂岩近乎均匀的展布。对须二段砂岩的成因向来都有争议,造成了川中许多井在厚层砂岩裸眼试气,形成了目的层不明确的现象。该文根据测井曲线的逆粒序层、风暴岩、砂体的沉积构造组合样式及平面展布等特征,判定该套砂岩具有定向水流特征,无明显的双向水流现象,从层理的规模、砂岩组构上看,具大型定向水流特征,由此判定砂岩为三角洲沉积环境。水退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水进三角洲三种不同成因类型的砂体纵向叠合形成了厚层的须二段砂岩,同时,分流河道砂体的发育意味着湖平面处于最低位置,因此层序界面应划在分流河道之底,气层的分布也验证了厚层砂岩内层序界面的存在。在致密低孔低渗的上三叠统厚层砂岩中,分流河道砂体储集性能最好,是勘探的有利目标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中 水进三角洲 分流河道 水退三角洲 层序界面
下载PDF
分流河道储层内微观剩余油分布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4
作者 张雁 冯殿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49-52,66,共5页
在河流相储层中,由于微观孔隙结构不同,致使注水开发油田中水驱波及区域内尚残留着大量的剩余油,研究这部分油的存在位置、形态及其成因对油田的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薄片、电镜、压汞等资料详细研究了杏南油田葡一组分流河道砂体的... 在河流相储层中,由于微观孔隙结构不同,致使注水开发油田中水驱波及区域内尚残留着大量的剩余油,研究这部分油的存在位置、形态及其成因对油田的稳产具有重要意义。利用薄片、电镜、压汞等资料详细研究了杏南油田葡一组分流河道砂体的微观孔隙特征,并划分了微观孔隙结构类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分流河道储层内不同孔隙结构类型中剩余油的形态及分布规律,探讨了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水驱开发早期剩余油多以网络状、簇状为主,开发晚期则以斑块状、孤滴状、附着状及油水混相为主;影响剩余油的主要因素为岩石表面润湿性、微观孔隙结构、填隙物成分、含量及油水粘度比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观剩余油 分流河道 孔隙结构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研究
15
作者 王会芳 《内江科技》 2017年第4期99-101,共3页
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共分为7个砂层组。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受阿拉尔和祈漫塔格两大物源体系的影响,发育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远... 利用钻井取心、薄片鉴定、粒度分析及测井解释等资料和手段,对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沉积特征进行研究。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共分为7个砂层组。乌南地区下油砂山组受阿拉尔和祈漫塔格两大物源体系的影响,发育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席状砂和滨浅湖滩坝等微相类型。砂体类型主要有滩砂体、坝砂体和三角洲前缘分流河道砂体、席状砂、远砂坝;滩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小、层数多、砂泥频繁互层的特征,坝砂体具有单层厚度大、层数少、砂泥互层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油山组 沉积特征 三角洲前缘 席状 分流河道 滩坝 类型 河口坝 滨浅湖
下载PDF
分流河道砂体地球物理刻画方法研究——以G油田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3
16
作者 胡慧婷 刘铁 +1 位作者 李洪霞 李占东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41-2546,共6页
松辽盆地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力储层为分流河道砂体,其以"砂薄、砂地比低、横向分布不稳定"为特点.针对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展布及厚度预测难题,本文提出在对振幅、频率、相位、波形及相关等多种地震属性提取基础上进行优选组合,... 松辽盆地陆相三角洲沉积的主力储层为分流河道砂体,其以"砂薄、砂地比低、横向分布不稳定"为特点.针对分流河道砂体平面展布及厚度预测难题,本文提出在对振幅、频率、相位、波形及相关等多种地震属性提取基础上进行优选组合,确定输入的最佳属性组合,应用支持向量机方法预测河道平面展布;同时应用测井曲线重构、随机反演方法,提高垂向分辨率,有效识别分流河道砂体厚度这一综合刻画方法.文中以G油田扶余油层F205沉积单元为例,识别出3条断续型分流河道沉积(河道1为基于井落实河道,河道2、3为地震预测河道),均为北北西走向.研究区中部的预测河道2在F205沉积单元内预测延伸长度为800 m,根据随机反演结果显示厚度在5 m左右.河道2相对于研究区东部预测河道3厚度大,延伸长,是下一步井位部署的潜力区.截止目前,在预测河道2中部设计了一口评价井G12-9,F205沉积单元钻遇砂岩厚度4.8 m,有效厚度为4.6 m,试油方式为压后抽汲,试油结论为高产工业油层.后经岩心、测井曲线等证实,该井为典型的河道砂沉积体.这充分证明了应用优选地震属性的支持向量机方法刻画河道平面展布,结合测井曲线重构参与的随机反演方法刻画河道厚度,在三角洲沉积体系分流河道的综合刻画上是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河道 地球物理方法 支持向量机 随机反演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大型辫状河三角洲沉积特征 被引量:9
17
作者 孙林 陈旭 +2 位作者 董玉文 陈红汉 王家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42-652,682+517,共11页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油气勘探目标。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本文认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在宽浅型拗陷湖盆背景下发育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台盆区总体处于沉积坡度较缓、水体较浅... 辫状河三角洲是陆相沉积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类型和油气勘探目标。综合运用岩心、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资料,本文认为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系在宽浅型拗陷湖盆背景下发育大型浅水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台盆区总体处于沉积坡度较缓、水体较浅的沉积环境,辫状河三角洲砂体持续地由盆地周缘向盆地中央方向远距离推进,沉积了砂砾质的、具大型交错层理、粗粒间断正韵律和典型下切谷或前积地震反射特征的进积型辫状河三角洲,且以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为骨架砂体;文章还探讨了该类型三角洲亚相和微相沉积特征;最后划分并评价了塔里木盆地有利的岩性地层圈闭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辫状河三角洲 台盆区 地震反射特征 水下分流河道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江苏黄珏油田戴南组储层结构及合理注采井距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程 居春荣 +1 位作者 邓宏文 郑宽兵 《现代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3期366-371,共6页
通过对黄珏油田戴南组的孢粉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和测井相等分析,认为戴南组是在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滨岸—滨浅湖环境中发育的三角洲沉积;戴南组早期受南部的物源影响,戴南组后期的主导物源为北西方向;砂体类型有分... 通过对黄珏油田戴南组的孢粉组合、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学特征和测井相等分析,认为戴南组是在亚热带温暖潮湿气候条件下的滨岸—滨浅湖环境中发育的三角洲沉积;戴南组早期受南部的物源影响,戴南组后期的主导物源为北西方向;砂体类型有分流河道、河口坝、席状砂体、溢岸砂体,但分流河道砂体是主要的有效储集体;戴南组的分流河道为曲流河,其河道砂体平均宽度:戴二段的为329m,戴一段的为207m;砂体呈孤立状、透镜状,其间被分流间湾的泥质沉积物分隔,是典型的迷宫式储层结构。油砂体沿分流河道砂体分布,且规模较小。计算表明,选择注采井距为100~300m,才能大幅度地改善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结构 分流河道 井距 黄珏油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特征及评价 被引量:2
19
作者 旷红伟 金广春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05年第1期81-89,共9页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属于低弯度河进入极浅水湖泊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决定了它主要的储集砂体... 在地层对比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储集砂体成因类型及其特征、储层孔隙类型、孔隙结构特征及储层分布规律。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属于低弯度河进入极浅水湖泊形成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决定了它主要的储集砂体成因类型为三角洲砂体,其中又可细分为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砂体、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和河口砂坝砂体,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是剩余原生粒间孔隙,其次是粒间溶孔和微孔隙。分流河道砂体以粒度较粗的中粗砂岩、含砾砂岩和细砂岩为主,发育大孔隙,粗喉道,孔隙度大,渗透率高,储集性能好;河口砂坝砂体,粒度相对较细,以细—粉砂岩为主,孔隙度相对较低,孔径也相对较小。纵向上,康村组中下部砂体较发育,上部次之,以砂泥互层形式叠置,但总体上砂岩含量不高,一般在15%~30%之间;康村组储层横向分布受物源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东北部厚、西北部薄的特点。储层物性总的分布规律是由北东往南西方向,孔隙度减小,由南东往北西方向渗透率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宛齐油田 康村组 塔里木盆地 储层特征 分流河道 三角洲沉积 评价 储集空间类型 成因类型 储集 分布规律 河口 岩石学特征 三角洲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孔隙度 地层对比 孔隙类型 结构特征 浅水湖泊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2段高效储集层形成的地质条件
20
作者 王怀厂 魏新善 白海峰 《低渗透油气田》 2005年第2期1-4,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2段储集层是增储上产的现实产层。研究表明有利的沉积相带、砂岩结构粒度、碎屑组分是影响储集体物性的重要因素;多期分流河道砂体在侧向上相互连通为形成横向上分布稳定、规模较大的工业气藏提供了条件;烃类... 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2段储集层是增储上产的现实产层。研究表明有利的沉积相带、砂岩结构粒度、碎屑组分是影响储集体物性的重要因素;多期分流河道砂体在侧向上相互连通为形成横向上分布稳定、规模较大的工业气藏提供了条件;烃类的早期侵位有利于储层原生孔隙的保存和次生孔隙的形成,对高效储集体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集层 沉积相带 结构粒度 碎屑组分 烃类侵位 鄂尔多斯盆地 榆林地区 地质条件 分流河道 增储上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