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根据低角度前积地震反射特征划分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相带 被引量:1
1
作者 周琨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61-969,共9页
Z6区块钻井分布不均,目标储层砂泥岩构成复杂且砂岩、泥岩波阻抗特征相近,因此对于Z6区块西侧少井地区,分析有利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及准确刻画砂体边界存在一定困难。单凭地震反射振幅特征难以区分砂、泥岩,应用常规叠后地震反演等技术无... Z6区块钻井分布不均,目标储层砂泥岩构成复杂且砂岩、泥岩波阻抗特征相近,因此对于Z6区块西侧少井地区,分析有利沉积相带展布特征及准确刻画砂体边界存在一定困难。单凭地震反射振幅特征难以区分砂、泥岩,应用常规叠后地震反演等技术无法有效预测储层展布范围。为此,借助三维地震及钻井资料,结合前人的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成果,建立适合Z6区块的沉积模式和正演模型,通过砂体地震响应特征分析、地震属性优选,预测有利储层展布范围,获得以下认识:①低角度前积或侧积对于下伏地层地震波形的影响是判断砂体边界的关键,适用于划分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沉积相带,对勘探阶段预测有利储层的延展范围尤为关键;②相较于传统的振幅类属性,瞬时相位和瞬时频率属性更清晰地刻画了Z6区块分流砂坝和分流间湾边界,尤其是瞬时相位属性不受振幅影响,对于岩性尖灭等地质体的相位变化也十分敏感;③靠近物源方向,砂体受分流河道控制较明显,呈条状特征;靠近湖中心位置,砂体受湖浪改造作用更明显,呈坨状、朵叶状。上述研究表明,在少井情况下,在沉积模式的指导下,利用地震属性分析预测的分流砂坝砂体展布范围与钻井资料揭示的砂、泥岩发育情况吻合较好,通过分析有效的地震属性可合理地刻画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砂体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 沉积模式 正演模拟 地震属性 储层预测
下载PDF
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研究 被引量:10
2
作者 吴穹螈 陈晓明 +2 位作者 赵汉卿 张言辉 曹龙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3-63,共11页
为了揭示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储层分布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综合应用现代沉积、岩芯、测井和动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海域A油田NmⅡ-1小层进行了精细构型研究,建立了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构型分级系统,阐明了其内部单砂体的... 为了揭示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储层分布特征及其内部结构,综合应用现代沉积、岩芯、测井和动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海域A油田NmⅡ-1小层进行了精细构型研究,建立了分流砂坝型浅水三角洲构型分级系统,阐明了其内部单砂体的空间配置关系。研究表明,分流砂坝为该类浅水三角洲的主要构型单元,其中,五级构型单元为同期分流砂坝复合体,四级构型单元为单一分流砂坝,三级构型单元为分流砂坝内部增生体。研究区主要发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3种单一期次砂体构型界面;单一成因分流砂坝长约600~1 300 m,宽约400~800 m,厚度约2.5~7.0 m;垂向上呈部分叠置、主体叠置和主体叠加3种接触样式,平面上呈孤立分布、边部侧向拼接和主体侧向拼接3种组合样式,总体呈"早期前积伴随侧向迁移—晚期逐渐超覆加积"式演化。分流砂坝内部发育3种不同成因类型的泥质夹层,其中,顺源为前积倾斜式夹层,垂直物源为侧迭式和垂积水平式夹层,侧迭式夹层发育于近端物源区,垂积水平式夹层发育于远端湖盆区;研究区夹层厚度一般在0.4~1.2 m,延伸多小于30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分流砂坝 接触样式 沉积过程 储层构型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分流砂坝精细刻画新方法 被引量:6
3
作者 吴穹螈 穆朋飞 +2 位作者 孙广义 陈存良 秦润森 《断块油气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6-181,共6页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和示踪剂等动静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湾盆地A油田复合分流砂坝进行了精细表征,阐明了其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地震振幅属性指示储层的横向变化,而振幅变化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单砂体接触位置,根... 综合应用岩心、测井、地震和示踪剂等动静态资料,根据构型层次分析理论,对渤海湾盆地A油田复合分流砂坝进行了精细表征,阐明了其内部空间结构。研究表明:地震振幅属性指示储层的横向变化,而振幅变化率能够更好地反映单砂体接触位置,根据边缘检测理论,将两者结合能够良好地识别单一分流砂坝侧向边界;同时根据低角度前积抽象理论模型可以定量刻画每一期分流砂坝顺源边界。研究区单一成因分流砂坝长600~1300 m,宽400~800 m,厚2.5~7.0 m;垂向上呈部分叠置、主体叠置和主体叠加3种接触样式,平面上呈孤立分布、边部侧向拼接和主体侧向拼接3种组合样式,总体呈"早期前积伴随侧向加积-晚期逐渐超覆加积"式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分流砂坝 边缘检测 沉积过程 储层构型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基本特征、形成条件及沉积模式:以渤海新近系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李建平 刘子玉 +1 位作者 陈莹 韩雅坤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340-1353,共14页
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是渤海重要的勘探开发储层类型,沉积于湖盆浪基面以上的滨浅湖中,以分流河道砂岩和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骨架砂体,前缘席状砂分布广泛,前三角洲沉积以浅湖相为主,垂向沉积层序不连续,不具有典型的吉尔伯特型三层... 渤海海域新近系浅水三角洲是渤海重要的勘探开发储层类型,沉积于湖盆浪基面以上的滨浅湖中,以分流河道砂岩和水下分流河道砂岩为骨架砂体,前缘席状砂分布广泛,前三角洲沉积以浅湖相为主,垂向沉积层序不连续,不具有典型的吉尔伯特型三层式沉积结构为显著特征。浅水三角洲形成于稳定的坳陷湖盆环境,沉积物供给相对平衡的半干旱—半湿润的气候环境下。依据河口分流作用演化的不同,水体极浅时,三角洲进积易形成分流河道向湖泊的长驱直入,形成枝状的分流河道型浅水三角洲,分流河道和天然堤极为发育;水体相对较深时,分流河道会在河道分支处堆积河口坝或分流沙坝,并由水下分流河道砂体连接形成朵状前缘砂体,分流砂坝极为发育,河口坝外缘的席状化沉积物,包括天然堤、决口扇、溢岸不连续砂等都可成为连通储层。在连片的分流砂坝型三角洲,砂体连通性好、分布面积较大,多形成构造油气藏,包括断层油气藏和背斜油气藏;分流河道型三角洲由于砂体多孤立状,分布面积小、连通性差,易于发育岩性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渤海海域 新近系 分流砂坝 分支河道型
下载PDF
浅水三角洲沉积模式 被引量:166
5
作者 张昌民 尹太举 +1 位作者 朱永进 柯兰梅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33-944,共12页
浅水湖盆三角洲与一般三角洲具有明显的差异,为弄清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以现代沉积、地震属性反演和密井网区解剖,确定了两种特征截然不同的浅水湖盆三角洲,即枝状的分流河道型三角洲和连片的分流砂坝型三角洲(现代洞... 浅水湖盆三角洲与一般三角洲具有明显的差异,为弄清浅水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砂体分布规律,以现代沉积、地震属性反演和密井网区解剖,确定了两种特征截然不同的浅水湖盆三角洲,即枝状的分流河道型三角洲和连片的分流砂坝型三角洲(现代洞庭湖和鄱阳湖、尕斯N1—N21油田、BZ28和BZ26区块三维地震属性)。枝状三角洲骨架砂体发育的主体为天然堤,三角洲呈现出明显的树枝状,各朵体分散、朵体间不连接或通过决口水道连接。三角洲整体上不具备广阔的平原相带,呈现出窄条状的特征。分流砂坝型三角洲发育的主体是分流砂坝,砂呈现朵状、坨状,朵体发育集中,基本上呈现片状分布,在各朵体之间部位会发育分流间湾沉积,但常常因朵体增长而被填充,最终常表现为浅水沼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湖盆三角洲 沉积模式 分流砂坝 分支河道 体形态
下载PDF
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探讨 被引量:6
6
作者 封从军 赵逸 +1 位作者 贾鹏 颜佩丽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34-1245,共12页
针对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研究的不足,在考察鄱阳湖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和解剖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古代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卫星照片、岩心、测井等资料,建立了浅水湖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 针对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模式研究的不足,在考察鄱阳湖现代浅水湖盆三角洲沉积和解剖扶余油田扶余油层古代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构型的基础上,综合应用卫星照片、岩心、测井等资料,建立了浅水湖盆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的沉积构型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浅水湖盆三角洲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上部曲流型分流河道、三角洲平原下部顺直型分流河道和三角洲前缘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3种砂体类型,曲流型分流河道主要为侧积的点砂坝沉积构型模式,顺直型分流河道主要为垂积的心滩坝沉积构型模式,顺直型水下分流河道主要为垂积的分流砂坝沉积构型模式。同时从沉积亚相、砂体几何形态、夹层倾向及倾角、废弃河道、决口扇、粒度分析等几个方面总结了不同类型的分流河道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的判别标志,为浅水湖盆三角洲储层内部构型及地质建模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流河道 储层构型 心滩 分流砂坝
下载PDF
柴达木盆地跃进二号油藏沉积相及平面展布 被引量:9
7
作者 叶萍 尹太举 郭青松 《西北地质》 CAS CSCD 2010年第1期115-123,共9页
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 跃进二号油田含油层位包括下油砂山组(N21)、上干柴沟组(N1)和下干柴沟组下部(E31)三个主力油组。长期以来,一直认为它是一般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主要砂体类型为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席状砂。笔者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岩心观察、测井相分析,并根据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认为本区大的沉积背景仍然为辫状河三角洲,但沉积微相类型和砂体成因模式与一般辫状河三角洲不同,即骨架砂体以水下分流砂坝为特征,分流河道和河口坝欠发育。主力油组沉积时期,研究区湖盆水体浅,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流水动能强,分流河道主要起输送沉积物通道作用,沉积作用弱,而分流河道之间水体能量相对弱的区域沉积作用强,因而形成了以分流砂坝沉积为主的沉积特征,这种沉积模式打破了传统三角洲沉积以河道和河口坝沉积为主的相模式,建立了以土豆状散布于河道间的分流砂坝为格架的沉积微相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跃进二号油田 辫状河三角洲 现代沉积模式 分流砂坝
下载PDF
渤海南部海域朵叶状浅水三角洲储层构型表征 被引量:6
8
作者 江远鹏 张岚 +2 位作者 吴穹螈 孙广义 王西杰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88-95,共8页
渤海南部海域新近系明化镇组浅水三角洲储层呈朵叶状广泛分布,由于储层成因及结构复杂,常规的基于复合砂体储层表征精度较低,制约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挖潜。以渤海南部海域BZ28油田1167砂体为例,在浅水三角洲现代沉积演化... 渤海南部海域新近系明化镇组浅水三角洲储层呈朵叶状广泛分布,由于储层成因及结构复杂,常规的基于复合砂体储层表征精度较低,制约了油田开发中后期剩余油分布认识和挖潜。以渤海南部海域BZ28油田1167砂体为例,在浅水三角洲现代沉积演化模式指导下,综合应用高分辨率地震属性、测井相、水平井地质导向及生产动态等资料,由复合河道、分流砂坝、分流砂坝内部沉积朵体逐级次对砂体构型单元进行划分。研究表明:研究区浅水三角洲储层平面呈分流河道与分流砂坝相间沉积分布特征,其中,分流砂坝为储层沉积主体,由沉积朵体纵向叠加、低角度前积及溯流退积等方式拼接构成,分流河道为过水通道,储层厚度相对较薄。研究成果可有效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对油层水淹特征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浅水三角洲 储层表征 分流砂坝 沉积朵体 构型界面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S1-S15井区山1_(3)亚段沉积特征 被引量:2
9
作者 史刘奇 张瑞 +1 位作者 王印章 王博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1年第5期17-2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是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一个新区块,在系统分析岩石学特征、粒度特征、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等沉积相标志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了S1–S15井区山1_(3)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是近年来天然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的一个新区块,在系统分析岩石学特征、粒度特征、沉积构造和测井曲线等沉积相标志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沉积背景,开展了S1–S15井区山1_(3)亚段沉积微相类型及砂体展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S1–S15井区山1_(3)亚段属于曲流河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发育三角洲前缘、浅湖两种沉积亚相,水下分流河道、分流砂坝、河口坝、席状砂、分流间湾、河道侧翼和浅湖泥7种沉积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和分流砂坝是主要控砂微相,均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中部区域,也是区内的有利储集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 山1_(3)亚段 沉积相 分流砂坝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