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分流转向酸化工艺在塔里木油田DH1-H2井的应用 被引量:2
1
作者 沈建新 刘雄飞 +3 位作者 单全生 杨之照 周怀光 袁建波 《油气井测试》 2011年第5期40-43,77,共4页
塔里木东河油田砂岩水平井埋藏深度大(平均达5800 m),温度高(达140℃),水平井段长,以筛管完井为主,这些特征制约了多种改造工艺的应用,只能进行笼统酸化。结合目前分流转向酸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创新研制了DCF温度降解型颗粒转向剂和... 塔里木东河油田砂岩水平井埋藏深度大(平均达5800 m),温度高(达140℃),水平井段长,以筛管完井为主,这些特征制约了多种改造工艺的应用,只能进行笼统酸化。结合目前分流转向酸化工艺技术的发展方向,创新研制了DCF温度降解型颗粒转向剂和用于高温砂岩储层的清洁转向酸体系。DCF颗粒转向剂随主体酸持续或间断注入实现分流转向,达到均匀布酸的效果;砂岩清洁转向酸不含聚合物,其与碳酸盐反应增粘实现长水平井段的高效布酸,并消耗近井碳酸盐成分,更加利于清洁改造。新型分流转向酸化工艺在DH1-H2井的探索性应用取得显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温低渗砂岩 深井 新型分流转向工艺 高效酸化
下载PDF
袋装水泥自动双向分流转向溜槽设计与仿真分析
2
作者 王观民 张宏洲 +2 位作者 周晓光 朱萌 程明峰 《水泥技术》 2021年第1期86-89,共4页
为满足在线式袋装水泥自动装车机器人的快速装车要求,设计了一种袋装水泥自动双向分流转向溜槽装置。对该机构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仿真软件Edem对袋装水泥在自动双向分流转向溜槽装置内的运动进行仿真分析。现场应用表... 为满足在线式袋装水泥自动装车机器人的快速装车要求,设计了一种袋装水泥自动双向分流转向溜槽装置。对该机构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采用仿真软件Edem对袋装水泥在自动双向分流转向溜槽装置内的运动进行仿真分析。现场应用表明,该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合理,能够满足每小时装3000包水泥的装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袋装水泥 自动双向分流转向溜槽 仿真分析
下载PDF
分流液压转向系液压机组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马彪 孙宪林 刘宝记 《车辆与动力技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22-34,共13页
分流液压转向系液压机组的台架试验,是对系统设计和装车前的重要研究手段。本文阐述了该液压机组的构成,试验原理和方法,试验内容和目的,以及它的电脑测试系统;并有试验结果示例。
关键词 分流液压转向 液压机组 试验研究
下载PDF
分流液压转向牵引计算的展开图及其应用
4
作者 马彪 剧引芳 杨道英 《车辆与动力技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5-21,34,共8页
本文论及分流液压转向牵引计算的概念,方法及其展开图,并且提供了计算机绘制的展开图和应用实例。
关键词 分流液压转向 牵引计算 展开图
下载PDF
分流液压转向系的转向半径稳定性 被引量:2
5
作者 夏丽芳 李连汉 廖传慎 《车辆与动力技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5-39,共5页
分流液压转向系的转向半径稳定性,是系统稳定性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在建立不稳定性系数δ概念的基础上,定性和定量地研究并提出了判定系统不稳定性的准则。
关键词 分流液压转向 转向半径 稳定性
下载PDF
分流液压转向系的设计关系式及对数展开图
6
作者 李连汉 夏丽芳 《车辆与动力技术》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4,共14页
本文阐述了分流液压转向系的构成及原理;绘制了各工况的功率流程图;建立了系统的设计关系式并展开了它们的对数图形,便于研究和工程应用。
关键词 分流液压转向 设计关系式 对数展开图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破胶问题研究 被引量:7
7
作者 何春明 雷旭东 +1 位作者 卢智慧 刘超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2011年第4期60-63,96,共4页
VES自转向酸具有"变黏、缓速、降滤、无伤害"的特征,其分流转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新方法,在国内外分流转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使用VES自转向酸施工后需要很长返排期才能达到最大产能、体... VES自转向酸具有"变黏、缓速、降滤、无伤害"的特征,其分流转向技术是近年来发展的实现大井段、多层系储层改造新方法,在国内外分流转向施工中得到了广泛应用。针对使用VES自转向酸施工后需要很长返排期才能达到最大产能、体系存在破胶困难的问题,本文模拟了不同剪切速率以及处于不同区域的VES流体的破胶性能。测试结果发现,具有黏弹性的VES流体的破胶速率及破胶程度与剪切速率有关,且存在临界剪切应力——流体的屈服应力;在中、高剪切速率下VES流体能快速完全破胶,而在低剪切或不剪切的环境下,VES流体破胶很困难;处于多孔介质内的黏弹性流体破胶同样非常困难,但可以通过增加后置互溶剂用量,提高VES流体的破胶效果,减小对储层的伤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分流转向技术 VES自转向 破胶
下载PDF
VES自转向酸变黏机理实验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何春明 郭建春 《油田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363-366,共4页
从胶束聚集体结构、尺寸的表征入手,通过动态光散射仪、激光粒度仪、冷冻刻蚀透射电镜研究酸液浓度、无机盐对胶束尺寸及酸液变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增加,VES自转向酸黏度先增加后降低,酸质量分数为10%时溶液黏度达到72 ... 从胶束聚集体结构、尺寸的表征入手,通过动态光散射仪、激光粒度仪、冷冻刻蚀透射电镜研究酸液浓度、无机盐对胶束尺寸及酸液变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酸浓度增加,VES自转向酸黏度先增加后降低,酸质量分数为10%时溶液黏度达到72 mPa.s。盐酸质量分数为15%、10%、5%时胶束聚集体的水动力学平均直径分别为58.1、75.3、66.9 nm,胶束形态为短棒状。胶束聚集体的水动力学尺寸变化与溶液黏度的变化具有对应关系。加入CaCO3后,胶束中值粒径由0.8μm增至1.0μm,无机盐促进了胶束聚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化 VES自转向 分流转向技术 变黏机理
下载PDF
超深大位移井高效井筒清洁与预校深一体化提效工艺
9
作者 葛俊瑞 李三喜 +1 位作者 李艳飞 蔡斌 《海洋石油》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超深大位移井的井眼轨迹复杂、井斜大、稳斜段长,常规套管程序为ϕ244.5 mm套管与ϕ177.8 mm尾管复合,且刮管洗井阶段存在随钻预校深为射孔备用的需求,常规采用两趟管柱分别实现井筒清洁、随钻预校深的功能,造成井筒清洁效率低、作业周期... 超深大位移井的井眼轨迹复杂、井斜大、稳斜段长,常规套管程序为ϕ244.5 mm套管与ϕ177.8 mm尾管复合,且刮管洗井阶段存在随钻预校深为射孔备用的需求,常规采用两趟管柱分别实现井筒清洁、随钻预校深的功能,造成井筒清洁效率低、作业周期长。通过集成优化组合多功能清洁工具、可变径刮管器、随钻测井工具和分流转向阀工具,设计形成了高效井筒清洁与预校深一体化管柱结构,重点开展了水力学模拟、管柱安全评价、工艺流程优化,实现复合井筒一趟式高效清洁和随钻预校深一体化功能,相比常规两趟式方案提效30%。该技术在东海3口超深大位移井中成功应用,井下工具工作正常,相比同类井型常规工艺单井平均缩短43.6 h,具有显著的提速提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井 大位移井 井筒清洁 预校深 分流转向 提速提效
下载PDF
一种泡沫酸体系在大路沟二区的研究与应用
10
作者 齐亚民 刘玉梅 +1 位作者 王安宁 蒋文学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52-155,8,共4页
针对绥靖油田大路沟二区储层酸化解堵增产措施存在问题,室内开发出一种起泡剂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大路沟二区泡沫酸酸液体系。评价表明,该泡沫酸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起泡和稳泡性、分流转向性能、低表/界面张力,有利于提高酸液均... 针对绥靖油田大路沟二区储层酸化解堵增产措施存在问题,室内开发出一种起泡剂并建立了一套适合于大路沟二区泡沫酸酸液体系。评价表明,该泡沫酸酸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配伍性、起泡和稳泡性、分流转向性能、低表/界面张力,有利于提高酸液均匀布酸效果,降低储层残酸滞留,减少酸液储层伤害。截至2014年1月在大路沟二区进行了3口井现场试验,泡沫酸化后平均单井日增油1.28t,平均单井累计增油185.6t,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泡沫酸化 泡沫扫描 分流转向 岩心伤害
下载PDF
高黏度酸液体系研究
11
作者 张翱 李晓龙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4年第03X期352-353,共2页
酸化技术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主要改造措施之一。但是沿储层厚度的污染和伤害通常呈不均匀分布,以及储层问的非均质性使各储层的渗透性相差悬殊,给酸化过程中的均匀布酸带来了难题。针对该难题构建了一套峰值黏度超过400mPa·... 酸化技术是油井增产、水井增注的主要改造措施之一。但是沿储层厚度的污染和伤害通常呈不均匀分布,以及储层问的非均质性使各储层的渗透性相差悬殊,给酸化过程中的均匀布酸带来了难题。针对该难题构建了一套峰值黏度超过400mPa·s的酸液体系,与地层水配伍性良好,受矿化度影响较小,具有较好的分流转向作用和酸化改造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黏度 均匀布酸 分流转向 酸化改造
下载PDF
深层碳酸盐质砾岩储层酸压技术 被引量:2
12
作者 何春明 郭建春 刘超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5-149,共5页
针对深层碳酸盐质砾岩储层酸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转向酸分流转向技术、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技术、预处理酸解堵降温技术等,并与限压不限排量的施工策略、重复射孔技术、快速返排技术、防应力敏感的排液生产技术以及风险应急预案设计... 针对深层碳酸盐质砾岩储层酸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转向酸分流转向技术、酸蚀裂缝导流能力优化技术、预处理酸解堵降温技术等,并与限压不限排量的施工策略、重复射孔技术、快速返排技术、防应力敏感的排液生产技术以及风险应急预案设计相结合,最终形成了适合于深层低渗裂缝性碳酸盐质砾岩储层的酸压技术。在华北油田进行了先导性试验,无产量的兴94x井经酸化压裂改造后,日产油量19.18 t、日产气量69 915 m^3取得了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质砾岩 压裂酸化 分流转向 酸蚀裂缝导流能力
下载PDF
Direct computing methods for turn flows in traffic assignment
13
作者 任刚 王炜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5年第2期225-228,共4页
Two methods based on a slight modification of the regular traffic assignmentalgorithms are proposed to directly compute turn flows instead of estimating them from link flows orobtaining them by expanding the networks.... Two methods based on a slight modification of the regular traffic assignmentalgorithms are proposed to directly compute turn flows instead of estimating them from link flows orobtaining them by expanding the networks. The first one is designed on the path-turn incidencerelationship, and it is similar to the computational procedure of link flows. It applies to thetraffic assignment algorithms that can provide detailed path structures. The second utilizes thelink-turn incidence relationship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flow on links, a law deriving from thisrelationship. It is actually an improved version of Dial's logit assignment algorithm. The proposedapproaches can avoid the shortcomings both of the estimation methods, e. g. Furness's model andFrator's model, and of the network-expanding method in precision, stability and computation scale.Finally, they are validated by numerical examp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urn flow traffic assignment Dial's algorithm directly computing method
下载PDF
海上岩性油藏自源闭式注水技术矿场实践 被引量:11
14
作者 邹信波 杨光 +5 位作者 程心平 段铮 匡腊梅 田立强 刘佳 王海宁 《中国海上油气》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9-125,共7页
针对珠江口盆地海上岩性油藏因地层能量不足、平台空间受限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备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近源配伍性良好的天然含水砂层在地下完成人工注水补充油藏压力的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开展了自源水层筛选、自源水配伍性及注水... 针对珠江口盆地海上岩性油藏因地层能量不足、平台空间受限布置地面人工注水设备困难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利用近源配伍性良好的天然含水砂层在地下完成人工注水补充油藏压力的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开展了自源水层筛选、自源水配伍性及注水水质指标、自源注水注采能力、多功能注水管柱、转向分流技术、注入水前缘监测等关键技术研究,并进行了现场井组注水试验,结果表明自源闭式注水技术可有效实现海上岩性油藏地层能量补充,可为类似海上油田人工注水开发调整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源闭式注水 水源层筛选 自源水配伍 转向分流技术 自源注水注采
下载PDF
TCD动态监测软脑膜侧支循环状态评估急性缺血卒中患者预后的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5
15
作者 张建强 曲丹丹 +4 位作者 张艳丽 张珍 马弯弯 齐俊丽 富奇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动态监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M1段慢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程中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及动态变化情况,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 目的通过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动态监测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 M1段慢性闭塞所致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程中软脑膜侧支循环建立及动态变化情况,评价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单侧MCA M1段慢性闭塞所致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别于入院时、7 d、14 d、21 d、60 d、90 d行TCD检查,以不同软脑膜侧支存在状态分为FD(flow diversion,FD)阳性组及FD阴性组,同期行NIHSS评分,记录90 d mRS评分,比较不同FD存在状态患者预后。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患者57例,FD阳性43例(75%),FD阴性14例(25%),病程中软脑膜侧支循环存在状态相对稳定。FD阳性组NIHSS评分低于FD阴性组(P <0. 05),90 d mRS评分优于FD阴性组(P <0. 05)。结论 CA慢性闭塞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病程中软脑膜侧支循环存在状态相对稳定,且具有良好的代偿作用,可显著改善患者近期及远期预后,降低卒中进展风险。TCD评价软脑膜侧支循环可作为此类患者预后评估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脑膜侧支循环 TCD 血流转向分流血流信号(FD) 预后 急性缺血性卒中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