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5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品安全分离分析?高分辨技术专辑”引言
1
作者 张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951-951,共1页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高分辨分离分析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基质复杂,目标物种类繁多,且含量水平低,加之近年来采用结构修饰合成的新型非食用物质、新型毒素等未知有害物... 食品安全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事关经济安全与社会和谐稳定。高分辨分离分析技术是保障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食品基质复杂,目标物种类繁多,且含量水平低,加之近年来采用结构修饰合成的新型非食用物质、新型毒素等未知有害物造成的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如何快速准确侦查食品中未知有害物成为现代食品安全分析的一大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分离分析技术 有害物 非食用物质 结构修饰 含量水平 社会和谐稳定 生命安全
下载PDF
一流课程导向下的课程建设和探索——以“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与原理”课程为例
2
作者 苏应娟 刘峰 王艇 《教育教学论坛》 2023年第30期105-108,共4页
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完成高水平的育人能力和内涵式的育人机制建设,紧密围绕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目标开展,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融合、专业能力应用、科学项目实践的能力。为此,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目标,对“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与原理... 一流课程建设的核心是完成高水平的育人能力和内涵式的育人机制建设,紧密围绕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的目标开展,全面培养学生学科思维融合、专业能力应用、科学项目实践的能力。为此,对标一流课程建设目标,对“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与原理”课程进行了建设和探索,结合一流课程建设的背景,对课程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创建新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依据课程特性,突出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及“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学模式,构建多元化考核方式和创新性课堂评价体系,推动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与原理 一流课程 思考和探索
下载PDF
基于虚拟仿真建设的“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与原理”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3
作者 苏应娟 王艇 《科教导刊》 2023年第32期104-106,共3页
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 Reality)是基于信息化革命、对环境高度模拟、具有交互性、沉浸式和高效性的技术。“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与原理”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为后续实验课程开设的技术原理课程。随着虚拟仿真技术逐步被应用于教学... 虚拟仿真技术(Virtual Reality)是基于信息化革命、对环境高度模拟、具有交互性、沉浸式和高效性的技术。“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与原理”是生物技术专业的必修课,也是为后续实验课程开设的技术原理课程。随着虚拟仿真技术逐步被应用于教学中,建设该门课程的虚拟仿真教学平台,加深学生对于技术原理的理解刻不容缓。文章介绍了虚拟仿真技术的特点、课程的概况,初步阐述了建设虚拟仿真教学课程的具体过程。这些探索旨在为后期开发更多的虚拟仿真软件、培养更多的高质量生物技术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化分离分析技术与原理 虚拟仿真 教学改革
下载PDF
手性三唑类农药分离分析及立体选择性行为研究进展
4
作者 贠丹丹 王凤忠 +4 位作者 范蓓 石永红 孔志强 侯旭杰 李敏敏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4期116-123,共8页
手性三唑类杀菌剂一般含有1或2个手性中心,存在2~4个对映体,是目前用于病虫害防治使用最广泛的杀菌剂。现有大量实验表明,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对映体具有选择性降解行为,且对映体毒性活性存在差异,为更准确地评估手性农药的风险,亟需针对... 手性三唑类杀菌剂一般含有1或2个手性中心,存在2~4个对映体,是目前用于病虫害防治使用最广泛的杀菌剂。现有大量实验表明,手性三唑类杀菌剂对映体具有选择性降解行为,且对映体毒性活性存在差异,为更准确地评估手性农药的风险,亟需针对手性单体进行研究,但手性农药对映体间因有相同的理化性质,难以用常规手段进行分离分析。因此,手性分离检测方法一直是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朝着快速、高效、精准的领域发展。本文通过对手性三唑类农药分离分析及立体选择性行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明确手性农药在环境及植株体内的立体选择性行为,为手性农药高效低风险的使用提供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农药 三唑类农药 对映体 残留 分离分析 立体选择性
下载PDF
混合分离分析法在水产动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
5
作者 郭亚东 王文权 +3 位作者 孟乾 徐大凤 李雪燕 于雯雯 《水产养殖》 CAS 2023年第4期22-26,共5页
简述了混合分离分析(BSA)法在水产动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包括基于传统分子标记的BSA、基于转录组测序的BSA和基于基因组测序的BSA。指出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定位灵敏度和精确度较差的问题。提出,可增加具有极端表型的分离群体的大小,... 简述了混合分离分析(BSA)法在水产动物基因定位中的应用。包括基于传统分子标记的BSA、基于转录组测序的BSA和基于基因组测序的BSA。指出了该技术在应用中存在定位灵敏度和精确度较差的问题。提出,可增加具有极端表型的分离群体的大小,提高重组热点区域的定位分辨率;采用BSA方法进行初级作图,构建目标区间的遗传图谱和QTL图谱提高定位精度;将BSA与多组学相结合,实现精细定位和候选基因筛选;采用合适的算法或多种算法联合分析提高定位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分离分析 水产动物 基因定位
下载PDF
微芯片电泳技术在生物样品分离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黄剑英 夏凌 +1 位作者 肖小华 李攻科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641-650,共10页
微芯片电泳技术是在微芯片中通过流体操控实现电泳分离的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量消耗少、分析速度快、易于集成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等复杂样品的快速分离分析中。本文综述了微芯片电泳技术在微芯片材料、电泳模式、... 微芯片电泳技术是在微芯片中通过流体操控实现电泳分离的分析技术,具有分离效率高、样品量消耗少、分析速度快、易于集成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等复杂样品的快速分离分析中。本文综述了微芯片电泳技术在微芯片材料、电泳模式、检测方式及生物样品分离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微芯片材料包括芯片材料与通道修饰方法以及电极材料与电极集成方式。芯片材料主要包括硅、玻璃、纸材料、聚二甲基硅氧烷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聚合物材料;通道修饰方法是指在微通道上的动、静修饰方法。电极材料与电极集成方式包括研制电极所需的金、铂、银材料以及将电极与微芯片集成的加工方式。根据施加电场是否均匀,微芯片电泳技术可分为均匀和非均匀电场两种电泳模式。均匀电场模式主要为微自由流电泳和微区带电泳,包括微等电聚焦电泳、微等速电泳、微密度梯度电泳等;非均匀电场模式主要为微介电泳。微芯片电泳技术通常与光谱、电化学和质谱等分析检测技术联用,实现复杂样品的快速、高效分离分析。近年来微芯片电泳在高通量和原位分离分析方面还发展了许多新模式和新策略。本文介绍了微芯片电泳技术在生物大分子、生物小分子、生物粒子等生物样品中的分离分析进展,并展望了微芯片电泳技术在生物样品分离分析中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芯片电泳 生物样品 分离分析 研究进展 综述
下载PDF
离子液体及其在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60
7
作者 肖小华 刘淑娟 +1 位作者 刘霞 蒋生祥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569-574,共6页
室温离子液体是一类熔点在室温附近的熔融盐,以其熔点低、蒸汽压小、电化学窗口宽、酸性可调节以及良好的溶解性等特点在电化学、有机合成、催化、分离等领域应用广泛。综述了离子液体在分离分析上的应用进展。参考文献48篇。
关键词 应用进展 分离分析 室温离子液体 电化学窗口 有机合成 参考文献 熔融盐 蒸汽压 溶解性 可调节 熔点 酸性
下载PDF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33
8
作者 王金社 李海旺 +1 位作者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91-201,共11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是基于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遗传分析方法,该方法适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做出初步判断,制订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以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性状遗传组成。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是一种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合于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RIL群体为对象,将遗传模型拓展到4对主基因,建立相应的分离分析方法。新构建的模型共包括4对主基因和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两类共15个遗传模型,通过极大似然法和IECM算法估算各种模型的分布参数,由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选取最佳遗传模型,再由最小二乘法估计模型的遗传参数。通过模拟实验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一阶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有很好一致性。以大豆科丰1号×南农1138-2构成的RIL群体及其亲本棕榈酸含量的遗传(I-1模型,即4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和加性-上位性多基因遗传模型)为例,说明该方法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自交家系群体(RIL)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下载PDF
茶中儿茶素的分离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3
9
作者 吴迪 杨丽珠 +1 位作者 仇佩虹 艾常春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8年第4期468-472,共5页
儿茶素类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组分。天然产生的八大儿茶素为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 儿茶素类是茶叶药效的主要活性组分。天然产生的八大儿茶素为儿茶素(C)、表儿茶素(EC)、没食子儿茶素(GC)、表没食子儿茶素(EGC)、儿茶素没食子酸酯(CG)、表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CG)、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GCG)、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本文综述了分离分析茶儿茶素的常用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要成分 儿茶素 分离分析
下载PDF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中分布参数估计的IECM算法 被引量:106
10
作者 章元明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99-706,共8页
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 ,随着模型的扩展 ,估计成分分布参数的 EM算法显示其局限性。本文在 ECM算法和剖分成分分布方差为主基因、多基因及环境三种方差组分基础上 ,推演出S个 CM步骤的一般迭代公式 ,称为迭代 ECM算法 (简称 I... 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中 ,随着模型的扩展 ,估计成分分布参数的 EM算法显示其局限性。本文在 ECM算法和剖分成分分布方差为主基因、多基因及环境三种方差组分基础上 ,推演出S个 CM步骤的一般迭代公式 ,称为迭代 ECM算法 (简称 IECM算法 )。文中给出利用个别分离世代鉴定主基因和多基因存在 ,以及利用联合多个世代分离分析的 IECM算法。用 Turbo C++语言编写了所有计算程序。最后给出的实例说明 IECM算法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CM算法 参数估计 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混合
下载PDF
食品风味物质分离分析技术进展 被引量:12
11
作者 王鲁峰 张韵 +1 位作者 徐晓云 潘思轶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63-465,468,共4页
简述了食品中风味物质的特点,综述了顶空、固相微萃取、同时蒸馏萃取、超临界CO2萃取、气质联用、液质联用、气相嗅觉测量和电子鼻常用的几种分离分析食品中风味物质方法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风味 物质分离分析 技术 进展
下载PDF
集群分离分析法在作物分子标记研究中的应用及问题分析 被引量:11
12
作者 廖毅 孙保娟 +2 位作者 孙光闻 刘厚诚 陈日远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1期162-168,共7页
分子标记的获取有助于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的图位克隆。集群分离分析法是快速有效地寻找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经典方法,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中。其原理简单、方便经济,与近等基因系分析法相比具有一些特有的优势。本文介绍了集群... 分子标记的获取有助于辅助选择育种和基因的图位克隆。集群分离分析法是快速有效地寻找与目的基因紧密连锁分子标记的经典方法,广泛应用于作物育种中。其原理简单、方便经济,与近等基因系分析法相比具有一些特有的优势。本文介绍了集群分离分析法的基本理论,并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其应用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包括物种基因组大小的影响、非目的标记的产生、以及如何构建DNA池等。同时概述了集群分离分析法在F2代、回交、双单倍体、重组自交系等不同分离群体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不同分离群体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最后描述了集群分离分析法对池内基因信息进行定量分析的应用前景。总之,我们期望通过本文为集群分离分析法的合理使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群分离分析法(BSA) 分子标记 分离群体
下载PDF
花生晚斑病抗性遗传分离分析 被引量:11
13
作者 夏友霖 敬昱霖 +6 位作者 毛金雄 任小平 漆燕 廖俊华 曾彦 任正隆 廖伯寿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34-140,共7页
选用高抗晚斑病种质ICGV86699与高感花生品种中花5号作亲本构建重组近交系XA-RIL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晚斑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XA-RIL群体家系间晚斑病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 选用高抗晚斑病种质ICGV86699与高感花生品种中花5号作亲本构建重组近交系XA-RIL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析晚斑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XA-RIL群体家系间晚斑病抗性差异极显著,抗性受2对加性-上位性主基因+加性-上位性多基因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60.10%-86.61%,微效多基因遗传率为6.65%-32.77%。相关分析表明,晚斑病抗性与晚熟、结果数少、小籽粒等性状连锁。鉴定出家系XA006为一个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高产、高抗晚斑病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生 晚斑病抗性 主基因+多基因遗传模型 分离分析
下载PDF
利用P_1F_1P_2和F_2或F_(2∶3)世代联合的数量性状分离分析 被引量:99
14
作者 章元明 盖钧镒 张孟臣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2000年第1期6-9,共4页
文章建立了利用亲本、F1和F2 或F2∶3 4个世代的数量性状主基因 +多基因 (简称主 +多基因 )混合遗传分离分析方法 ,包括 1对主基因、2对主基因、多基因、1对主 +多基因和 2对主 +多基因 5类共 2 4个遗传模型。
关键词 数量性状 大豆 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IECM算法
下载PDF
浊点萃取技术及其在有机化合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35
15
作者 申进朝 邵学广 《化学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82-487,共6页
浊点萃取是基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相分离现象的萃取浓缩技术,已成功实现了与HPLC、CE和FI等分析仪器的联用,用于各种金属离子、生物分子和不同极性有机化合物浓缩分离处理,是一种替代有机溶剂萃取的良好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浊点萃取... 浊点萃取是基于表面活性剂水溶液中相分离现象的萃取浓缩技术,已成功实现了与HPLC、CE和FI等分析仪器的联用,用于各种金属离子、生物分子和不同极性有机化合物浓缩分离处理,是一种替代有机溶剂萃取的良好形式。本文简要介绍了浊点萃取技术的原理和流程,详细总结了在有机化合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以及与不同分析仪器联用时遇到的问题和处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点萃取 有机化合物 分离分析 应用
下载PDF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26
16
作者 陈方方 师彦平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6-633,共8页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采用一般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专一的选择性,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资源样品前处理过程,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富集复杂基质中的... 天然产物体系复杂,尤其是一些活性成分含量较低,采用一般的方法对其进行分离富集难度较大。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亲和性和专一的选择性,将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应用于天然药物资源样品前处理过程,能够选择性地分离富集复杂基质中的目标成分。本文对近几年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天然产物有效成分分离分析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分析物包括黄酮类、多元酚类、生物碱类、有机酸类、苯丙素类、萜类以及其他一些类型的生物活性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 天然药物资源 天然产物 分离分析 综述
下载PDF
不同氯代毒杀芬的全二维气相色谱分离分析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朱帅 高丽荣 +4 位作者 郑明辉 刘卉闵 张兵 刘立丹 王毅文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01-306,共6页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GC×GC-μECD)分离分析不同氯代毒杀芬的新方法.通过实验优化,以非极性的DB-1MS为第1根色谱柱,以中等极性的BPX-50为第2根色谱柱对工业毒杀芬不同氯代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获得良好的分离效... 建立了全二维气相色谱-电子捕获检测器法(GC×GC-μECD)分离分析不同氯代毒杀芬的新方法.通过实验优化,以非极性的DB-1MS为第1根色谱柱,以中等极性的BPX-50为第2根色谱柱对工业毒杀芬不同氯代化合物进行分离分析,获得良好的分离效果.采用基质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分析,线性系数(r2)均大于0.99,不同氯代毒杀芬的检出限(S/N=3)为0.2~0.6 μg/L,相对标准偏差(RSD,n=7)为9%~20%,利用土壤为基质进行加标实验,不同氯代毒杀芬同类物的回收率为65%~1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二维气相色谱 氯代毒杀芬 电子捕获检测器 分离分析
下载PDF
离子液体在天然产物分离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姚曦 岳永德 汤锋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43-148,共6页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离子液体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提取、分离(如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双水相萃取、离子液体微波辅助萃取)及色谱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薄层色谱(TLC)、毛细管电泳(CE)... 在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述了近几年离子液体在天然产物研究中的提取、分离(如液-液萃取、液-固萃取、双水相萃取、离子液体微波辅助萃取)及色谱分析中(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薄层色谱(TLC)、毛细管电泳(CE))的应用进展,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液体 天然产物 分离分析 色谱
下载PDF
回交自交系(BIL)群体4对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分离分析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11
19
作者 王金社 赵团结 盖钧镒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98-206,共9页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是用于分析数量性状表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该方法便于育种工作者利用杂种分离世代的数据对育种性状的遗传组成初步判断,制定相应的育种策略,也可用于校验QTL定位所揭示的数量性状的性状遗传组成。回交自交系(BIL)群体是永久性群体,可以进行有重复的比较试验,适用于受环境影响较大的复杂性状的遗传研究。本研究以BIL群体为对象构建了4对主基因、主基因加多基因分离分析方法的遗传模型,包括2类11个遗传模型。利用基于IECM(iterative expectation conditional maximization)算法的极大似然分析方法估算各个混合遗传模型中的分布参数,用AIC值和一组适合性测验结果选取最优模型,并从入选模型的分布参数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遗传参数。由1个模拟的随机区组试验对模型进行验证,模拟群体中遗传参数的估计值与设定值之间具有很好的一致性。利用本文建立的模型重新分析大豆回交自交系群体(Essex×ZDD2315)及其亲本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生理小种的抗性数据后发现4对主基因模型优于原报道的3对主基因模型,说明本方法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交自交家系群体(BIL) 主基因加多基因混合遗传 分离分析
下载PDF
色谱法在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关瑾 何传昌 +3 位作者 任丽艳 牛秋玲 阎峰 石爽 《岩矿测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67-774,共8页
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各行业的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色谱技术以其快速、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已成为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的主要方法。文章总结了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 稀土作为一种重要的不可再生资源,在各行业的应用正逐渐被人们所重视。色谱技术以其快速、高效、自动化程度高等优势已成为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的主要方法。文章总结了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超临界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等色谱法在稀土元素分离分析中的应用及研究概况。其中,纸色谱法因展开时间过长,分离效果不理想已很少应用;薄层色谱法因其操作方便、设备简单、显色容易等优点,可用于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的初步检测;气相色谱法由于对样品热稳定性的限制,以及因常用的β-二酮类稀土螯合物配体存在分辨率差和吸附等问题也很少应用;超临界色谱法在分离稀土元素络合物中分离效果较好,但是仪器难以普及,限制了技术的发展;高效液相色谱法因分离效率高、重复性好、自动化操作等优点已成为目前稀土元素分离分析的主要方法;毛细管电泳法具有高效、样品及试剂用量少、操作模式灵活等优点,在稀土元素分离分析方面更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元素 分离分析 色谱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