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亲子分离对青少年情绪注意偏好的影响:分离年龄的作用
1
作者 李曼 李敏 《心理学进展》 2021年第5期1270-1276,共7页
目的:探究在不同年龄发生亲子分离儿童的情绪注意偏好特点。方法:从甘肃省天水市的120名中学生中筛选出有留守经历的被试70人,根据具体留守经历将被试分为三组:0~3岁亲子分离组,4~6岁亲子分离组,7~12岁亲子分离组。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 目的:探究在不同年龄发生亲子分离儿童的情绪注意偏好特点。方法:从甘肃省天水市的120名中学生中筛选出有留守经历的被试70人,根据具体留守经历将被试分为三组:0~3岁亲子分离组,4~6岁亲子分离组,7~12岁亲子分离组。采用点探测实验范式,对不同年龄段发生亲子分离的青少年情绪注意偏好的特点进行研究。结果:在1~3岁发生亲子分离的青少年,对于负性情绪而言,探测刺激与目标刺激位置不一致时的反应时要显著长于位置一致时的反应时。结论:1~3岁发生亲子分离的青少年对于负性情绪出现了注意朝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亲子分离 分离年龄 情绪注意偏好
下载PDF
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 被引量:84
2
作者 凌辉 张建人 +3 位作者 易艳 周立健 洪婉妍 文晶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74-678,共5页
目的 :考察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以及行为... 目的 :考察分离年龄和留守时间对留守儿童行为和情绪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行为自评量表(YSR)、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和儿童孤独感量表(CLS)对268名留守儿童和228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①留守儿童在孤独感得分以及行为问题的躯体主诉、焦虑抑郁、社交问题、攻击行为、内化行为问题、外化行为问题、行为问题总分上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②留守时间×分离年龄的方差分析显示,在行为问题的所有因子以及孤独、抑郁得分上留守时间和分离年龄的主效应均不显著;③在抑郁以及行为问题的躯体主诉、焦虑抑郁、思维问题、内化行为问题等因子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的交互效应显著,在行为问题总分上分离年龄与留守时间的交互效应边缘显著。结论:留守所导致的亲子分离现象对儿童行为适应及情绪发展存在不利影响,年幼时(6岁以前)与父母分离,无论留守时间长短,都将对儿童的行为和情绪发展造成消极影响;而年龄较大时(6岁以后)与父母分离,则分离时间越长,对行为和情绪发展的消极影响越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年龄 留守时间 行为问题 抑郁 孤独感
原文传递
亲子分离年龄对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的影响:家庭功能的调节 被引量:19
3
作者 彭运石 胡昆 王玉龙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31-733,738,共4页
目的:探讨亲子分离年龄、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对577名留守儿童和6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留守儿童母亲依恋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 目的:探讨亲子分离年龄、家庭功能与留守儿童亲子依恋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和同伴依恋问卷(IPPA)与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FACES Ⅱ-CV)对577名留守儿童和613名非留守儿童进行调查。结果:(1)留守儿童母亲依恋得分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分离年龄能显著正向预测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亲子分离年龄越大,母亲依恋和父亲依恋受到的消极影响越小;(3)家庭功能在分离年龄与母亲依恋之间的关系中有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家庭功能发挥越好,分离年龄对母亲依恋造成的影响越小。结论:良好的家庭功能能有效缓解成长早期亲子分离对儿童母亲依恋造成的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亲子依恋 分离年龄 家庭功能
原文传递
歧视知觉与农村留守青少年的孤独感: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的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艺涵 张婷 赵景欣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0-99,共10页
以1177名农村留守青少年为被试(包括394名双亲外出青少年和783名父亲外出青少年),考察其歧视知觉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亲外出青少年的歧视知觉水平显著高于父亲外出青少年... 以1177名农村留守青少年为被试(包括394名双亲外出青少年和783名父亲外出青少年),考察其歧视知觉和孤独感之间的关系,并检验亲子分离年龄和分离时长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1)双亲外出青少年的歧视知觉水平显著高于父亲外出青少年,留守男生的孤独感显著高于女生;(2)歧视知觉能够显著正向预测留守青少年的孤独感,且对双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强于父亲外出青少年;(3)与亲子分离年龄较大相比,在亲子分离年龄较小的情况下,歧视知觉对双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强;与亲子分离时间较长的青少年相比,在亲子分离时间较短的情况下,歧视知觉对两类留守青少年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更高;(4)亲子分离时长对歧视知觉与父亲外出青少年孤独感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因亲子分离年龄不同而有所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青少年 歧视知觉 亲子分离年龄 亲子分离时长 孤独感
原文传递
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研究
5
作者 王颖 朱海东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第2期19-26,共8页
[目的]研究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各个子成分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使用执行功能任务组和《自编留守儿童基本信息调查表》对155名南昌市农村地区的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①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各个子... [目的]研究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各个子成分的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使用执行功能任务组和《自编留守儿童基本信息调查表》对155名南昌市农村地区的学龄前留守儿童进行测量和调查。[结果]①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各个子成分在3-5岁之间显著提升。②5人和5人以上共同居住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在认知灵活性任务FIST(2)中表现水平好于5人以下居住的儿童。③与母亲在18个月月龄之后分离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SCA中表现水平好于与母亲在未满6个月月龄分离的儿童;与母亲在18个月月龄之后分离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在工作记忆任务VWM中表现水平好于与母亲在未满6个月月龄分离和6个月月龄到18个月月龄之间与母亲分离的儿童;与母亲在18个月月龄之后分离的学龄前留守儿童在工作记忆任务WMS中表现水平好于6个月月龄到18个月月龄之间与母亲分离的儿童。④4岁以下的学龄前留守儿童,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短的留守儿童在抑制控制任务GNG中表现水平好于使用时间中等和使用时间较长的儿童;每日电子产品使用时间较短和使用时间较长的留守儿童在认知灵活性任务FIST(1)中表现水平均好于使用时间中等的儿童。[结论]家庭生活环境会影响学龄前留守儿童执行功能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执行功能 学龄前 留守儿童 分离年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