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相关临床问题 被引量:10
1
作者 吴艳茹 肖泽萍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障碍 病因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和临床评估 被引量:5
2
作者 王铭 江光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426-429,共4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四种心理学解释,以及用于DID临床评估的三类测评工具。当前关于DID心理病理机制的研究带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动力学色彩,多理论整合的系统性研究和深度的个案研究有待更多的开展。早期创伤记... 文章主要介绍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四种心理学解释,以及用于DID临床评估的三类测评工具。当前关于DID心理病理机制的研究带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动力学色彩,多理论整合的系统性研究和深度的个案研究有待更多的开展。早期创伤记忆的遗忘机制研究是深入研究DID心理病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 心理病理机制 临床评估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治疗 被引量:3
3
作者 吴艳茹 肖泽萍 《上海精神医学》 2006年第3期164-167,共4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DSM-...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以往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Multiple Personality Disorder,MPD),美国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Ⅳ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DSM-Ⅳ)中关于DID的诊断标准如下;A.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身份或人格状态(每一种有自己相对持久的感知、联系以及思考环境和自身的方式)。B.至少有两种身份或人格状态反复地控制着患者的行为。C.不能回忆重要的个人信息,其程度无法用通常的健忘来解释。D.这些障碍不是由于物质的直接的生理作用所致(如,酒精中毒时暂时的意识丧失或混乱行为)或一般的医学情况(如复杂部分发作)。注意:对于儿童,这些症状不是由想像玩伴或其他幻想的游戏所致。近30年来,国外,尤其是美国报道的DID病例数不断增多,对DID的认识和研究也不断得到发展。本文主要对DID的心理治疗做一简要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障碍 心理治疗 分离性 识别 复杂部分发作 疾病诊断 DSM-Ⅳ DID 统计手册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
4
作者 徐媛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8S期205-205,共1页
本文尝试从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标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症状、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病因解释、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治疗和治疗的技术几个方面谈一下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5
作者 赵一博 陈友庆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312-315,共4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DID患者与其它精神疾病患者在人格特征和症状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为DID的诊断提供了支撑。DID的治疗目标往往并不是消除其他人格,而是达到各人格相互合...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DID患者与其它精神疾病患者在人格特征和症状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为DID的诊断提供了支撑。DID的治疗目标往往并不是消除其他人格,而是达到各人格相互合作的稳定状态,为此治疗师普遍采用了阶段性的、多元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未来的研究应该促进DID患者特征的实证研究在诊断程序中的应用,通过不同流派治疗方法与DID治疗的结合,形成多元化系统化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诊断 治疗 综述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理论与治疗及诊断工具
6
作者 刘彩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16-17,共2页
介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三种心理学理论与治疗: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观点、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三种临床对DID诊断的工具:自称式量表、临床医生评估量表、临床医生主持的结构访谈。介绍在DID中有争议的问题:DID与法律... 介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三种心理学理论与治疗: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观点、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三种临床对DID诊断的工具:自称式量表、临床医生评估量表、临床医生主持的结构访谈。介绍在DID中有争议的问题:DID与法律问题、DID患者所报道的童年期创伤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人格 遗忘 转换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犯罪的刑事归责路径
7
作者 叶斌宇 《医学与法学》 2019年第3期49-53,共5页
司法实务中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犯罪刑案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对该类患者犯罪如何进行刑事归责,是中外法律界的争议焦点。本文认为,对该类患者刑事责任的认定,可予“三步法”分析:首先鉴定嫌疑人是否诈病;其次要识别其实行犯罪行为时... 司法实务中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犯罪刑案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对该类患者犯罪如何进行刑事归责,是中外法律界的争议焦点。本文认为,对该类患者刑事责任的认定,可予“三步法”分析:首先鉴定嫌疑人是否诈病;其次要识别其实行犯罪行为时的犯罪人格;最后,据主人格对犯罪人格控制力的有无和强弱,以细分和认定不同的刑事责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刑事责任 犯罪人格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被害人承诺效力研究
8
作者 叶斌宇 《医学与法学》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在主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能够完全阻却行为人的行为违法性;而在亚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承诺原则上无效,但在三种例外情形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在行为人存在违法阻却事由之认识错误时,至少应...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在主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能够完全阻却行为人的行为违法性;而在亚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承诺原则上无效,但在三种例外情形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在行为人存在违法阻却事由之认识错误时,至少应当承认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被害人承诺可以阻却行为人的故意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主人格与亚人格 被害人承诺 违法阻却事由
下载PDF
四重人格分离性身份障碍1例
9
作者 袁钦湄 杨峘 曹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4-486,共3页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曾称多重人格障碍,其特点是至少有两个且相对持久的身份或互不联系的人格出现并交替控制个体行为,同时伴随对重要事件的记忆障碍[1]。DID患病率尚无系统数据,meta分析发现其横断面...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曾称多重人格障碍,其特点是至少有两个且相对持久的身份或互不联系的人格出现并交替控制个体行为,同时伴随对重要事件的记忆障碍[1]。DID患病率尚无系统数据,meta分析发现其横断面患病率约2%~5%[2]。DID症状复杂多样,常共病其他精神疾病,治疗难度大。本文报告1例具有四重人格的DID患者,以期提高对该疾病诊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障碍 多重人格
下载PDF
影片《致命ID》中的分离性身份障碍
10
作者 郜俊雅 《文教资料》 2018年第18期113-114,共2页
影片《致命ID》讲述了律师和心理医生为了保释患有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杀人犯"麦肯,让麦肯的人格相互残杀,结果因治疗失误而酿成惨祸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致命ID》中主人公麦肯案例的描述与分析,探究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症状表现、成... 影片《致命ID》讲述了律师和心理医生为了保释患有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杀人犯"麦肯,让麦肯的人格相互残杀,结果因治疗失误而酿成惨祸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致命ID》中主人公麦肯案例的描述与分析,探究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症状表现、成因及治疗方法,并从中获得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障碍 童年创伤 人格重构
下载PDF
儿童、青少年性身份识别障碍研究进展
11
作者 蔡菡 李泽爱 刘寰忠 《精神医学杂志》 2012年第6期474-477,共4页
儿童、青少年的性身份识别障碍一直以来是有着很多争议的问题,本文试就其流行病学、发病机制、评估、共病和治疗的研究现状等进行综述。
关键词 身份识别障碍 性别认同障碍 性别识别障碍
下载PDF
催眠治疗青少年分离[转换]性障碍1例及文献复习
12
作者 陈彦超 赵瑞 +1 位作者 郭治国 吕东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7-69,共3页
分离障碍是一组以认知、记忆、身份和意识的病理性解离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当身份和意识无法进行整合时会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当记忆无法进行整合时会出现分离性遗忘。国内鲜有对青少年分离障碍治疗经验的报告,因此,我们报告了1例以... 分离障碍是一组以认知、记忆、身份和意识的病理性解离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当身份和意识无法进行整合时会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当记忆无法进行整合时会出现分离性遗忘。国内鲜有对青少年分离障碍治疗经验的报告,因此,我们报告了1例以分离性身份障碍和分离性遗忘症状为特点的14岁青少年女性患者的诊疗、随访过程,重点分析以催眠治疗为核心的心理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医师诊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障碍 分离性身份障碍 分离性遗忘 青少年 催眠
下载PDF
指纹识别仪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徐彬 沈念红 +1 位作者 胡筱峰 钱一平 《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15年第8期704-706,共3页
目的探讨指纹识别仪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的影响,为规范完善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腕带识别、指纹识别仪识别,比较使用两种标识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的依从率、缺陷率、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精神病患者对身... 目的探讨指纹识别仪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的影响,为规范完善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通过腕带识别、指纹识别仪识别,比较使用两种标识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的依从率、缺陷率、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的满意率、意外情况发生率的影响。结果两组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依从率分别是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1,P<0.05);身份识别的缺陷率分别是3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2.74,P<0.05);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分别是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0.08,P<0.05);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方式的满意率分别是86%、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P<0.05);两组患者意外情况发生率分别是3.5%,3.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05)。结论指纹识别仪在确保患者身份信息准确的情况下,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特点避免腕带使用的局限性,其提高精神科护患双方身份识别的依从性,降低身份识别的缺陷率,节约人力材料成本,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率;可根据诊疗护理操作的内容、范围、患者的特点等,共同或分别应用两种识别方法,有利于提高精神科临床护理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指纹识别 精神障碍 护理管理 身份识别
下载PDF
分离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5
14
作者 郝凤仪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在DSM-5中,分离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遗忘及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这组障碍的共同风险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分离障碍引起个体正常的、整合的感知觉、身份、记忆与意识等的中断或不连续。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存在... 在DSM-5中,分离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遗忘及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这组障碍的共同风险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分离障碍引起个体正常的、整合的感知觉、身份、记忆与意识等的中断或不连续。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存在以2个及上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分离性遗忘症的个体没有能力回忆起重要的关于自我经历的信息;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患者存在持久或反复发作的对自身或环境的不真实感或分离的体验。分离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精神活性药物、心理咨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障碍 分离性身份障碍 分离性遗忘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从目的原则看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中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症患者心理咨询对话的合作关系变化
15
作者 朱寒霜 《学园》 2018年第18期12-15,共4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在国内临床诊疗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系统的案例报告。国际上不乏典型案例的出现,DanielKeyes写的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一部针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犯罪后被捕但最终被无罪释...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在国内临床诊疗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系统的案例报告。国际上不乏典型案例的出现,DanielKeyes写的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一部针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犯罪后被捕但最终被无罪释放的纪实书籍。通过从目的原则的角度对书中的心理咨询对话进行合作关系分析,发现在被动式心理咨询治疗的对话过程中同样存在三种不同的合作关系,即目的冲突情况下对话的不合作或消极合作关系,目的一致情况下对话的合作关系,目的中性情况下对话的倾向合作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以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症的心理咨询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目的原则 合作关系
原文传递
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16
作者 陈发展 陆峥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9-571,共3页
性身份识别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ID)是指强烈而持久的跨性别身份认同和对既定性别身份的长期不适感。对GID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哈利本杰明国际性心境协会性身份识别障碍关怀指南第... 性身份识别障碍(Gender Identity Disorder,GID)是指强烈而持久的跨性别身份认同和对既定性别身份的长期不适感。对GID的诊断和治疗主要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DSM)和哈利本杰明国际性心境协会性身份识别障碍关怀指南第六版(The Harry Benjamin International Gender Dysphoria Association's Standards Of Care For Gender Identity Disorders,Sixth Version,HBIGDA's SOC—VI,2001)的有关标准来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 识别 治疗 VERSION 身份认同 统计手册 精神障碍 CARE
原文传递
不同标识在精神科住院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4
17
作者 徐彬 钱一平 +1 位作者 沈念红 胡筱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年第26期3198-3200,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身份识别方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识别、腕带识别、指纹识别仪识别,比较使用不同标识前后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率、依从率、缺陷率、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 目的:探讨不同身份识别方法对住院精神病患者临床护理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通过常规识别、腕带识别、指纹识别仪识别,比较使用不同标识前后对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率、依从率、缺陷率、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的满意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标识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率分别为95.60%,99.0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8,P〈0.05),3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5.42,44.99,10.06;P〈0.01)。使用指纹识别仪前后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依从率分别是82%,98%;身份识别的缺陷率分别是36%,6%;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分别是5%,45%;精神病患者对身份识别方式的满意率分别是8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5.81,282.74,490.08,10.07;P〈0.01)。结论不同标识患者身份识别正确率不同。腕带有利于提高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的正确率,而指纹识别仪正确率最高,它避免腕带在精神科使用的局限性,提高精神科护患双方身份识别的依从性,降低身份识别的缺陷率,节约人力及材料成本及提高护患双方的满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护理管理 身份识别 腕带 指纹识别
原文传递
指纹识别技术在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18
作者 徐彬 沈雪峰 +2 位作者 钱一平 沈念红 胡筱峰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年第32期4143-4145,共3页
目的:探讨使用指纹识别仪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精神病患者在入院时通过便携式指纹比对机器录入相关信息,当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不需要患者或家属提供信息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指纹比对,快速准确地确... 目的:探讨使用指纹识别仪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精神病患者在入院时通过便携式指纹比对机器录入相关信息,当各种诊疗护理操作时,不需要患者或家属提供信息的情况下,直接通过指纹比对,快速准确地确认患者身份信息。比较使用指纹识别仪前后精神患者对身份识别依从率、身份识别的缺陷率、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护理人员对身份识别的满意度。结果使用指纹识别仪前后精神患者对身份识别依从率分别是82%,98%;身份识别的缺陷率分别是36%,6%;腕带材料成本节约率分别是5%,45%;护理人员对身份识别的满意度分别是86%,9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7.11,13.56,21.00,46.89;P<0.05)。结论使用指纹识别仪,提高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的依从性,降低精神患者身份识别的缺陷率,节约成本及提高护理人员满意度.从而提高精神病患者身份识别管理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障碍 指纹识别技术 护理管理 身份识别
原文传递
护患'双人查对'在床旁执行医嘱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被引量:1
19
作者 代明月 王玉琼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9期426-426,共1页
在护士执行医嘱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患者身份识别的差错。识别患者身份出现差错可能是因为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意识不清或没有充分警示;也有可能是在住院过程中更换床位、更换房间或更换地方或是患者因为感官障碍等情况[1];还有可能因为... 在护士执行医嘱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患者身份识别的差错。识别患者身份出现差错可能是因为患者处于镇静状态、意识不清或没有充分警示;也有可能是在住院过程中更换床位、更换房间或更换地方或是患者因为感官障碍等情况[1];还有可能因为护士在进行患者身份识别过程中的方式、时机不正确等导致执行医嘱的差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床旁 执行医嘱 患者 身份识别 识别过程 护士 状态 住院 镇静 障碍 意识 警示 感官 房间 床位
下载PDF
祸从天降——“处女嫖娼”荒唐案的心理剖析
20
作者 师建国 《健康博览》 2002年第9期54-56,共3页
背景资料荒唐奇案:少女被诬嫖娼被指“卖淫”:2001年元月8日晚8时许,陕西省泾阳县19岁的麻旦旦在姐姐开的美容美发店里与姐夫、侄儿看电视,其后被强行拉到派出所,要求承认其曾有“卖淫”行为。对此,麻一口否认,竭力辩解。随后,派出所所... 背景资料荒唐奇案:少女被诬嫖娼被指“卖淫”:2001年元月8日晚8时许,陕西省泾阳县19岁的麻旦旦在姐姐开的美容美发店里与姐夫、侄儿看电视,其后被强行拉到派出所,要求承认其曾有“卖淫”行为。对此,麻一口否认,竭力辩解。随后,派出所所长彭亮将麻带到办公室,关上门“做思想工作”长达30分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派出所 美容美发店 处女膜 卖淫 心理社会 思想工作 精神病 人际关系 精神障碍 身份识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