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四重人格分离性身份障碍1例
1
作者 袁钦湄 杨峘 曹玉萍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484-486,共3页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曾称多重人格障碍,其特点是至少有两个且相对持久的身份或互不联系的人格出现并交替控制个体行为,同时伴随对重要事件的记忆障碍[1]。DID患病率尚无系统数据,meta分析发现其横断面... 分离性身份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曾称多重人格障碍,其特点是至少有两个且相对持久的身份或互不联系的人格出现并交替控制个体行为,同时伴随对重要事件的记忆障碍[1]。DID患病率尚无系统数据,meta分析发现其横断面患病率约2%~5%[2]。DID症状复杂多样,常共病其他精神疾病,治疗难度大。本文报告1例具有四重人格的DID患者,以期提高对该疾病诊治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障碍 多重人格
下载PDF
影片《致命ID》中的分离性身份障碍
2
作者 郜俊雅 《文教资料》 2018年第18期113-114,共2页
影片《致命ID》讲述了律师和心理医生为了保释患有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杀人犯"麦肯,让麦肯的人格相互残杀,结果因治疗失误而酿成惨祸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致命ID》中主人公麦肯案例的描述与分析,探究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症状表现、成... 影片《致命ID》讲述了律师和心理医生为了保释患有分离性身份障碍的"杀人犯"麦肯,让麦肯的人格相互残杀,结果因治疗失误而酿成惨祸的故事。本文旨在通过对《致命ID》中主人公麦肯案例的描述与分析,探究分离性身份障碍的症状表现、成因及治疗方法,并从中获得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障碍 童年创伤 人格重构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相关临床问题 被引量:10
3
作者 吴艳茹 肖泽萍 《上海精神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46-248,共3页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障碍 病因 诊断 鉴别诊断 流行病学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病理机制和临床评估 被引量:5
4
作者 王铭 江光荣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CD 2007年第4期426-429,共4页
文章主要介绍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四种心理学解释,以及用于DID临床评估的三类测评工具。当前关于DID心理病理机制的研究带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动力学色彩,多理论整合的系统性研究和深度的个案研究有待更多的开展。早期创伤记... 文章主要介绍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四种心理学解释,以及用于DID临床评估的三类测评工具。当前关于DID心理病理机制的研究带有较为明显的心理动力学色彩,多理论整合的系统性研究和深度的个案研究有待更多的开展。早期创伤记忆的遗忘机制研究是深入研究DID心理病理机制的一个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 心理病理机制 临床评估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的相关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媛 《科教文汇》 2007年第08S期205-205,共1页
本文尝试从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标准、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症状、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病因解释、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心理治疗和治疗的技术几个方面谈一下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6
作者 赵一博 陈友庆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4年第2期312-315,共4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DID患者与其它精神疾病患者在人格特征和症状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为DID的诊断提供了支撑。DID的治疗目标往往并不是消除其他人格,而是达到各人格相互合...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是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近年来的实证研究表明,DID患者与其它精神疾病患者在人格特征和症状表现上存在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为DID的诊断提供了支撑。DID的治疗目标往往并不是消除其他人格,而是达到各人格相互合作的稳定状态,为此治疗师普遍采用了阶段性的、多元的治疗方法和策略。未来的研究应该促进DID患者特征的实证研究在诊断程序中的应用,通过不同流派治疗方法与DID治疗的结合,形成多元化系统化的治疗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诊断 治疗 综述 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的理论与治疗及诊断工具
7
作者 刘彩文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8年第9期16-17,共2页
介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三种心理学理论与治疗: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观点、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三种临床对DID诊断的工具:自称式量表、临床医生评估量表、临床医生主持的结构访谈。介绍在DID中有争议的问题:DID与法律... 介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D)形成的三种心理学理论与治疗:心理动力学观点、认知观点、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三种临床对DID诊断的工具:自称式量表、临床医生评估量表、临床医生主持的结构访谈。介绍在DID中有争议的问题:DID与法律问题、DID患者所报道的童年期创伤的真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人格 遗忘 转换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犯罪的刑事归责路径
8
作者 叶斌宇 《医学与法学》 2019年第3期49-53,共5页
司法实务中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犯罪刑案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对该类患者犯罪如何进行刑事归责,是中外法律界的争议焦点。本文认为,对该类患者刑事责任的认定,可予“三步法”分析:首先鉴定嫌疑人是否诈病;其次要识别其实行犯罪行为时... 司法实务中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犯罪刑案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对该类患者犯罪如何进行刑事归责,是中外法律界的争议焦点。本文认为,对该类患者刑事责任的认定,可予“三步法”分析:首先鉴定嫌疑人是否诈病;其次要识别其实行犯罪行为时的犯罪人格;最后,据主人格对犯罪人格控制力的有无和强弱,以细分和认定不同的刑事责任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刑事责任 犯罪人格
下载PDF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被害人承诺效力研究
9
作者 叶斌宇 《医学与法学》 2020年第3期1-5,共5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在主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能够完全阻却行为人的行为违法性;而在亚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承诺原则上无效,但在三种例外情形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在行为人存在违法阻却事由之认识错误时,至少应...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在主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能够完全阻却行为人的行为违法性;而在亚人格控制状态下作出的承诺原则上无效,但在三种例外情形下作出的被害人承诺有效。在行为人存在违法阻却事由之认识错误时,至少应当承认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的被害人承诺可以阻却行为人的故意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主人格与亚人格 被害人承诺 违法阻却事由
下载PDF
分离障碍的核心特征与治疗 被引量:6
10
作者 郝凤仪 张道龙 《四川精神卫生》 2018年第2期163-165,共3页
在DSM-5中,分离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遗忘及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这组障碍的共同风险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分离障碍引起个体正常的、整合的感知觉、身份、记忆与意识等的中断或不连续。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存在... 在DSM-5中,分离障碍的代表性疾病是分离性身份障碍、分离性遗忘及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这组障碍的共同风险是创伤性或应激性事件。分离障碍引起个体正常的、整合的感知觉、身份、记忆与意识等的中断或不连续。分离性身份障碍患者存在以2个及上人格状态为特征的身份瓦解;分离性遗忘症的个体没有能力回忆起重要的关于自我经历的信息;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患者存在持久或反复发作的对自身或环境的不真实感或分离的体验。分离障碍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精神活性药物、心理咨询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障碍 分离性身份障碍 分离性遗忘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催眠治疗青少年分离[转换]性障碍1例及文献复习
11
作者 陈彦超 赵瑞 +1 位作者 郭治国 吕东升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CAS 2023年第1期67-69,共3页
分离障碍是一组以认知、记忆、身份和意识的病理性解离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当身份和意识无法进行整合时会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当记忆无法进行整合时会出现分离性遗忘。国内鲜有对青少年分离障碍治疗经验的报告,因此,我们报告了1例以... 分离障碍是一组以认知、记忆、身份和意识的病理性解离为主要症状的精神障碍。当身份和意识无法进行整合时会出现分离性身份障碍,当记忆无法进行整合时会出现分离性遗忘。国内鲜有对青少年分离障碍治疗经验的报告,因此,我们报告了1例以分离性身份障碍和分离性遗忘症状为特点的14岁青少年女性患者的诊疗、随访过程,重点分析以催眠治疗为核心的心理治疗经验,以期为临床医师诊疗该疾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障碍 分离性身份障碍 分离性遗忘 青少年 催眠
下载PDF
七重人格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1例
12
作者 张猷玫 敖春江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755-757,共3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曾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因其症状多样易变,因而容易被误诊。本文中的患者为1例16岁的男性青少年,具有七重人格特征的DID,因“大脑分裂出现数人7年,不愿上学5 d”就诊,曾被诊断...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曾被称为多重人格障碍,因其症状多样易变,因而容易被误诊。本文中的患者为1例16岁的男性青少年,具有七重人格特征的DID,因“大脑分裂出现数人7年,不愿上学5 d”就诊,曾被诊断为其他精神障碍。予以治疗后,患者情绪逐渐平稳。出院后3个月内随访患者能正常上学与生活。本文报告该病例,提高精神科医生对这一疾病的认识和诊断能力,通过综合运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及建立稳固的治疗关系,控制其症状,逐步恢复社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分裂型人格障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七重人格特征 误诊
原文传递
从目的原则看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中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症患者心理咨询对话的合作关系变化
13
作者 朱寒霜 《学园》 2018年第18期12-15,共4页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在国内临床诊疗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系统的案例报告。国际上不乏典型案例的出现,DanielKeyes写的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一部针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犯罪后被捕但最终被无罪释...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作为一种常见的分离性障碍在国内临床诊疗中存在一定的困难,缺乏系统的案例报告。国际上不乏典型案例的出现,DanielKeyes写的The Minds of Billy Milligan是一部针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患者犯罪后被捕但最终被无罪释放的纪实书籍。通过从目的原则的角度对书中的心理咨询对话进行合作关系分析,发现在被动式心理咨询治疗的对话过程中同样存在三种不同的合作关系,即目的冲突情况下对话的不合作或消极合作关系,目的一致情况下对话的合作关系,目的中性情况下对话的倾向合作关系。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一些建议,以为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症的心理咨询治疗提供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 目的原则 合作关系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