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
1
作者 王伟 陶莉 +5 位作者 张莹 李云 路晶凯 姜同学 冯聪 翟文慧 《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 2024年第5期678-681,共4页
目的研究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同期进行成人心肺复苏培训的基层官兵80人,随机分为分站式教学组40人和一站式教学组40人。分站式教学组分4个模块:识别与呼救、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与人... 目的研究分站式教学模式在基层官兵心肺复苏(CPR)培训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1年9月同期进行成人心肺复苏培训的基层官兵80人,随机分为分站式教学组40人和一站式教学组40人。分站式教学组分4个模块:识别与呼救、胸外按压、气道开放与人工呼吸、体外自动除颤仪(AED)的使用,完成理论课程及各模块技能实践后再进行全流程模拟。一站式教学组在理论授课后直接进行全流程模拟。模拟中两组均利用实时反馈系统进行心肺复苏质量监测,课程完毕后进行基础知识及技能实践考核。比较两组的考核成绩,评价重点要素通过率及优秀率,并分析两组心肺复苏质量及胸外按压比例(CCF)。结果分站式教学组的技能考核成绩高于一站式教学组,而两组理论成绩无差异;技能考核重点要素对比,分站式教学组中颈动脉搏动判断及AED使用的通过率高于一站式教学组,呼吸判断、按压深度、气道开放及人工通气的优秀率高于一站式教学组;质量监测指标上,分站式教学组在胸廓回弹率上高于一站式教学组,平均按压中断时间及不良通气率低于一站式教学组,而平均按压深度及按压频率两组无差异;分站式教学组的CCF值高于一站式教学组。结论分站式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基层官兵心肺复苏培训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教学 心肺复苏 培训 CPR AED CCF值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的影响
2
作者 王茜 王大玮 +2 位作者 沙博欣 晋美 王欣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3年第2期68-72,共5页
目的探究分站式杂交手术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目的探究分站式杂交手术在多支冠状动脉病变中的应用效果及对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功能、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5月-2021年5月收治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8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研究组采用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比较2组围术期情况、心功能、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及载脂蛋白B(ApoB)、载脂蛋白A1(ApoA1)、ApoB/ApoA1比值水平;术后随访1年,比较2组MACCE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监护室时间、机械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红细胞输注量、术后24 h引流量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3 d,研究组血清CK-MB、cTnI、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P<0.01);术后3 d,2组血清ApoB、ApoB/ApoA1比值低于术前,ApoA1高于术前,NYHA分级优于术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MAC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能改善患者心功能,有效减轻手术创伤,降低术后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站式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肌钙蛋白I 载脂蛋白类 心脑血管不良事件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杨航 凌云鹏 +7 位作者 张鲁峰 张喆 崔仲奇 赵鸿 吴松 宋之明 宫一辰 付元豪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3-115,共3页
目的:探讨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03至2015-03期间在本中心行分站式杂交手术的前降支病变及其他非前降支主要血管管径狭窄超过70%的多支病变的91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期由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 目的:探讨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2012-03至2015-03期间在本中心行分站式杂交手术的前降支病变及其他非前降支主要血管管径狭窄超过70%的多支病变的91例患者为试验组。同时期由同一术者完成的择期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9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资料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7.9±4.8)h vs(21.6±35.9)h]以及监护室时间[(29.6±20.8)h vs(47.5±38.3)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1),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期的红细胞使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0.59±1.48)U vs(2.82±3.81)U,P<0.01]。试验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死亡率、心肌梗死发生率以及切口愈合不良等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前降支病变的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分站式杂交手术是一项创伤小、安全可行的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站式杂交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杨旭 马润伟 +7 位作者 宋怡 李劲松 王东坤 张晓羽 王霁阳 王晨雷 臧金 甘延清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6期58-60,共3页
目的观察分站式杂交手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合分两期实施)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9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实施分站式杂交手术,... 目的观察分站式杂交手术(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结合分两期实施)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将49例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按患者意愿及病情匹配原则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4例。观察组实施分站式杂交手术,对照组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结果两组手术均获成功,无术中意外。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中输血量、胸腔引流量、手术时间、术后住ICU时间、苏醒时间、带管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处理冠状动脉靶血管数目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肺部感染、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两组脑梗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前及术后第48 h、2周、1个月血清CK-MB与cTn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疗效优于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 分站式杂交手术
下载PDF
择期分站式杂交手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高卿 凌云鹏 +7 位作者 卢明喻 陈彧 杨威 鲍黎明 刘健 马玉良 李琪 王伟民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961-964,共4页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 目的探讨择期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因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在我院心脏中心行择期分站式Hybrid手术30例(Hybrid组),按手术时间、年龄、性别、术前心功能状态、血管病变程度等从同期择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OPCAB)手术患者数据库中1∶1抽取30例(OPCA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所有患者术后3个月时采用电话问卷方式进行随访。结果Hybrid组手术时间(124.8±22.2)min,明显短于OPCAB组(211.8±28.2)min(t=13.277,P=0.000);Hybrid组术中出血量(144.5±117.1)ml,明显少于OPCAB组(480.0±261.3)ml(t=6.418,P=0.000),且Hybrid组术后输血量和输血浆量亦明显少于OPCAB组(P〈0.05)。Hybrid组术后呼吸机时间[(8.3±4.6)h vs.(13.6±9.3)h,t=2.798,P=0.007]、监护时间[(26.4±15.6)h vs.(51.0±40.0)h,t=3.138,P=0.003]均较OPCAB组显著缩短。Hybrid组PCI时间距手术(6.1±2.6)d,植入支架(2.6±1.9)枚。Hybrid组术后肝酶峰值、血肌酐峰值与OPCAB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均无住院期间死亡。术后3个月电话随访,均存活,无再入院,无再发脑梗死、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也无明显心绞痛症状。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处理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安全有效,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下分站式杂交手术能有效减少出血及用血,且不增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经验 被引量:3
6
作者 潘砚鹏 陈红卫 +3 位作者 袁义强 于力 詹海波 蒋艳艳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74-176,214,共4页
目的总结经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 目的总结经左胸部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手术(Hybrid)治疗复杂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其中男17例,女9例,年龄(54.3±8.5)岁。研究终点为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均顺利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全部行左侧内乳动脉至前降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置入药物洗脱支架42枚,无院内及手术相关死亡。所有患者术后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8.0±9.2)个月,1例患者因钝缘支狭窄、1例患者因右冠状动脉支架内狭窄再次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全组无心肌梗死及死亡。结论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多支冠状动脉血管病变安全有效,近中期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分站式杂交手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李育敏 赵龙 +2 位作者 李淑珍 王坚 张玉龙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77-280,共4页
目的总结经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 目的总结经左胸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nimally invasive direct coronary artery bypass,MIDCAB)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临床经验。方法收集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6月~2016年4月共15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接受MIDCAB和PCI相结合的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通过临床资料、治疗方法、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例冠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分站式杂交手术均顺利完成。全部行左侧内乳动脉至前降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经PCI术共置入药物洗脱支架34枚,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患者MIDCAB术后胸腔引流量不多,恢复顺利;术后随访6个月均生存良好,无再次入院,无心肌梗死或心绞痛症状发生,无脑梗死、肾功能衰竭。复查冠脉CT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结论严格执行围手术期抗凝策略下的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微创、有效、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胸小切口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分站式杂交手术
下载PDF
《刺法灸法学》“分站式考核”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晓娜 王富春 +1 位作者 洪杰 王朝辉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3年第5期946-947,共2页
目的探讨如何制定构建科学系统、客观、量化的《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方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刺法灸法学》基本技能"分站式考核"标准。结果在制定标准时精化,细化,易操作化,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更普遍的借... 目的探讨如何制定构建科学系统、客观、量化的《刺法灸法学》技能操作考核标准。方法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刺法灸法学》基本技能"分站式考核"标准。结果在制定标准时精化,细化,易操作化,使得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具有更普遍的借鉴价值。结论《刺法灸法学》是一门介于针灸基础与针灸临床之间的桥梁课,是进入针灸临床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和治疗方法。行之有效的《刺法灸法学》基本技能"分站式考核"标准,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学有目标,从难从严,苦练基本功,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刺法灸法学 分站式考核 考核标准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祁泉 李昕 +4 位作者 刘俊 李波霞 董帅 陈万强 宋兵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对比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与常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同一时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61例,经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后,分为行分站式HC... 目的:对比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与常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同一时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61例,经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后,分为行分站式HCR患者27例(HCR组)和行OPCAB患者34例(OPCAB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检查结果、术前SYNTAX评分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评分、手术资料、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和花费、术后院内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HCR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均明显小于OPCAB组(P<0.05),2组最终再血管化的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R组的24 h和48 h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带管时间、红细胞及血浆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OPCAB组(P<0.05)。OPCAB组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HCR组(P<0.05),2组均无院内死亡。所有患者术后最长随访1年,两组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分站式HCR有更好的围术期表现,以及不劣于OPCAB的花费及早期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应用双侧乳内动脉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松 凌云鹏 +4 位作者 傅元豪 张鲁锋 郭丽君 高炜 万峰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424-428,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乳内动脉(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05至2017-05期间在我院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 目的:探讨应用双侧乳内动脉(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4-05至2017-05期间在我院应用B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65例患者,为BITA-HCR组;选取同一术者同期应用单侧乳内动脉(SITA)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的96例患者,作为SITA-HCR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ITA-HCR组和SITA-HCR组的冠状动脉搭桥数[(2.2±0.5)支vs(1.0±0.0)支,P<0.0001]、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手术时间[(204.6±28.7)min vs(147.9±31.6)min,P=0.004]、置入支架数[(1.90±0.67)枚vs(2.40±0.49)枚,P=0.0472]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的外科手术后总引流量[(520.1±120.3)ml vs(532.2±350.3)ml,P=0.703]、输注红细胞例数[5(7.7%) vs 8(8.3%),P=0.484]、机械通气时间[(7.7±3.2)h vs(6.9±2.3)h,P=0.1373]、总住院时间[(12.7±3.2)d vs(13.7±3.6)d,P=0.5976]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冠状动脉造影证明,两组均未见桥血管吻合口狭窄、闭塞情况。术后平均随访1个月,两组患者无死亡、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发生。结论:BITA用于经左前外侧小切口实施"分站式"HCR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即可对左冠状动脉系统再血管化中实现全动脉化,也相应减少支架的应用,避免了大隐静脉桥的使用,其早期的临床结果显示安全性和可行性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分站式”血运重建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俊霞 吴铮 白成芝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28-29,共2页
目的分析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67例MVD患者的手术情况、静脉桥血管与支架分布情况及远期预后,应用Co... 目的分析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MVD)患者的远期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67例MVD患者的手术情况、静脉桥血管与支架分布情况及远期预后,应用Cox回归模型分析远期疗效的影响因素。结果67例MVD患者先行小切口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后开展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间隔时间为(7.25±1.89)d,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平均引流量(461.87±87.45)ml,10例输血,机械通气时间为(9.36±3.25)d,ICU住院时间为(24.12±10.69)d;CABG中超声血流仪检测静脉桥血流值(24.01±15.08)ml/min,平均吻合口数(2.47±0.58)个;PCI术中共置入支架97个,植入支架长度(31.64±17.36)mm,其中8例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支架植入时冠脉造影显示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旁路血管桥通畅率100.00%;5年随访期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CE)发生率为10.45%(7/67),5年无MACCE累积生存函数89.60%;Cox回归分析显示NYHAⅢ~Ⅳ期、收缩压、体质指数(BMI)、完全血管化是远期预后的影响因素。结论分站式HCR治疗MVD具有良好的远期疗效,NYHAⅢ~Ⅳ期、BMI、完全血管化为分站式HCR治疗MVD远期疗效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杂交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 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 远期疗效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砚鹏 袁义强 +3 位作者 陈红卫 詹海波 蒋艳艳 陈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接受了分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方法,与同期实施孤立OPCAB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相匹配,按1∶2比例选取60例患者,构成病例对照匹配样本。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期间情况(包括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控制出血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等)。结果Hybrid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率均显著低于OPCAB组(均为P<0.05)。经过平均(22.0±8.4)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患者的MACCE(6.7%比11.7%)、全因死亡(0比1.7%)、心肌梗死(0比1.7%)及靶血管再血管化(6.7%比6.7%)发生率均相似(均为P>0.05),而Hybrid组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少(0比3.3%,P=0.037)。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DM患者,分站式Hybrid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针对性护理在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中效果探讨
13
作者 赵伟青 姬富才 《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4期95-97,共3页
目的:观察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患者资料,28例患者均采用了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 目的:观察分析针对性护理措施对分站式杂交(Hybrid)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患者资料,28例患者均采用了从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预防并发症发生到术后功能锻炼、饮食指导、出院指导的针对性护理措施,记录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时间等指标,观察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结果:28例分站式杂交手术均取得了成功,术后呼吸机使用时间、重症监护室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等均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57%)较低,患者对医护工作满意度(92.86%)较高。结论:对冠心病多支病变实施分站式杂交手术的患者,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可减少并发症,改善患者术后情况,提高满意度,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对性护理 分站式杂交手术 冠心病多支病变 临床效果
下载PDF
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PCI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中期预后及血管通畅性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何松坚 翁建新 +2 位作者 刘强 谭宁 李华龙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803-811,共9页
目的探讨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从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入选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冠状动脉杂交术组(HCR组),前降支病变行微创小切口下冠状... 目的探讨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血管病变的中期临床预后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从2012年1月到2016年6月,入选冠心病患者106例,作为冠状动脉杂交术组(HCR组),前降支病变行微创小切口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处理,其余冠状动脉分支病变于术后7天行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处理;采用倾向性评分方法,匹配临床基线特征,入选106例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作为PCI组,冠状动脉病变单纯行PCI处理。术后1、3、6、9、12月及2年各进行一次随访,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及次要终点事件。使用SYNTAX评分、Euro SCORE评估术后2年冠状动脉病变复杂及风险程度;评估2年靶血管通畅率;Kaplan-Meier法比较两组随访期间MACCE发生率及靶血管通畅生存时间;术后2年评估心功能指标,包括心脏超声参数、B型脑利钠肽、6 min步行距离。结果术后随访时间为2.3年,平均18.2±8.3个月。HCR组和PCI组MACCE发生率分别为9.5%和25.9%(P=0.035);HCR组再次血运重建率低于PCI组(4.8%比11.5%,P=0.038),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主要出血事件、死亡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HCR组全因死亡率为0.9%,PCI组全因死亡率为4.8%(P=0.104);HCR组2年生存率为99.1%,PCI组为95.2%(P=0.532)。HCR组急性心衰、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PCI组(P=0.048和P=0.011);术后2年HCR组MACCE的发生率低于PCI组(P=0.003);2年随访结束,两组总造影复查率为90.1%;HCR组术后2年随访中期靶血管通畅率为94.6%,高于PCI组的84.5%(P=0.037)。术后2年HCR组靶血管通畅率高于PCI组(P=0.042),HCR组SYNTAX评分低于PCI组(12.2±3.1比19.6±4.8,P〈0.001),HCR组Euro SCORE低于PCI组(2.2±1.1比2.7±1.3,P=0.031),HCR组LVEF高于PCI组(63.3%±9.4%比60.1%±8.5%,P=0.029),HCR组LVEDD、LVESD均低于PCI组(P=0.043和P=0.037),HCR组6 min步行距离高于PCI组(496±57 m比413±68 m,P=0.042)。结论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对比PCI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2年中期随访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更低,靶血管通畅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分站式冠状动脉杂交术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
下载PDF
“互联网+”背景下分站式内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吴伟伟 张晨霞 +5 位作者 邱银玲 马丽敏 战同霞 季丽丽 魏秀红 杨晓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第14期48-50,共3页
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分站式内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我校2013级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生20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背景下分站式内科护理学综合实训考核模式,并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 目的探讨"互联网+"背景下分站式内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考核模式的实施效果。方法以我校2013级四年制护理专业本科生203人为研究对象,采用"互联网+"背景下分站式内科护理学综合实训考核模式,并用问卷调查方法进行考核模式的效果评价。结果学生对考核模式认可度较高,得分最高的前3项依次是该实训模式注重学生参与、师生交流;有利于增强团队协作能力;有利于培养临床思维能力。结论学生对"互联网+"背景下分站式内科护理学综合实训教学考核模式认可度较高,该模式注重学生全员参与,能增强解决问题、团队协作及批判性思维能力,适于在临床护理实训教学考核中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 内科护理学 分站式 综合实训 考核模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16
作者 陈道虎 刘辉 +1 位作者 何书武 葛广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HCR)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MVD)及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HCR)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MVD)及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患者行HCR治疗。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院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血管通畅率。结果①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DA、CK-MB和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FPV)、每搏输出量(SV)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O、FPV、S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5)。结论应用HCR对MV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近中期预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流动力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术与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蔡小桃 黄志伟 焦琳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9期149-15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分站式杂交技术和传统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从万方、中国知网、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满足要求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 目的系统评价分站式杂交技术和传统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从万方、中国知网、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满足要求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10项,共计患者5842例,其中杂交组480例,传统组53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分站式杂交术能显著降低胸腔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及肾衰竭发生率(P<0.05),但杂交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传统组(P<0.05)。两种方法在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站式杂交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可能优于传统冠脉搭桥术,但仍需要大样本量、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脉搭桥术 冠心病 多支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控制系统分站式设计在许村选煤厂的应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夕君 《选煤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3-55,共3页
阐述了分站式设计在许村选煤厂控制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并介绍了该控制系统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 生产系统 控制系统 分站式设计 模块化设计 应用效果
下载PDF
Stanford 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支架象鼻术与分站式杂交手术应用比较及评价
19
作者 程良昊 王志维 +2 位作者 吴智勇 吴红兵 胡小平 《临床外科杂志》 2015年第8期588-590,共3页
目的对支架象鼻术和分站式杂交术治疗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9例,其中采用支架象鼻术37例为A组,分站式杂交术42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护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 目的对支架象鼻术和分站式杂交术治疗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进行比较分析。方法StanfordB型复杂型主动脉夹层患者79例,其中采用支架象鼻术37例为A组,分站式杂交术42例为B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监护及治疗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肺不张、ICU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2.4%、2.4%、2.4%和7.1%,A组分别为16.2%、18.9%、18.9%和2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1.7±4.3)h、(59.4±21.8)h和(18.1±5.5)d;A组患者分别为(15.5±6.9)h、(93.1±29.2)h和(24.6±6.8)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用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站式杂交术可以作为治疗部分复杂型的StanfordB型夹层优先选择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支架象鼻术 分站式杂交术 锚定区 左锁骨下动脉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潘砚鹏 袁义强 +4 位作者 陈红卫 于力 陈文宽 陈刚 吕涵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同期665例实施OPCAB,均为包含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方法,按1:l比例匹配26例患者与分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Hybrid技术组和OPCAB组。研究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主要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有前降支病变。分站式杂交技术组的胸腔引流量(498±206)m L,呼吸机辅助时间[(3.5±0.5)小时,平均ICU滞留时间为22.5小时,均相应低于OPCAB组分别为:(988±88)m L,P=0.02;9.6小时,P=0.035,(48.6±8.6)小时,P=0.01]。经过平均(18±9.2)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相比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分站式杂交技术在更小的创伤下,获得了与常规OPCAB相近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