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潘砚鹏 袁义强 +3 位作者 陈红卫 詹海波 蒋艳艳 陈刚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年第5期414-418,共5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糖尿病(DM)患者的近中期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5年6月于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共30例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接受了分站式Hybrid手术治疗,应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方法,与同期实施孤立OPCAB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包括前降支病变)合并DM患者相匹配,按1∶2比例选取60例患者,构成病例对照匹配样本。研究主要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次要终点为术后住院期间情况(包括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红细胞输注率、呼吸机辅助时间、为控制出血的非计划二次手术、术后新发心房颤动等)。结果Hybrid组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总引流量、呼吸机辅助时间和红细胞输注率均显著低于OPCAB组(均为P<0.05)。经过平均(22.0±8.4)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患者的MACCE(6.7%比11.7%)、全因死亡(0比1.7%)、心肌梗死(0比1.7%)及靶血管再血管化(6.7%比6.7%)发生率均相似(均为P>0.05),而Hybrid组的脑血管意外发生率显著减少(0比3.3%,P=0.037)。结论对于冠状动脉多支病变合并DM患者,分站式Hybrid技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冠状动脉再血管化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糖尿病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非体外循环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移植术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潘砚鹏 袁义强 +4 位作者 陈红卫 于力 陈文宽 陈刚 吕涵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15年第12期890-893,共4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Hybrid)技术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的近中期临床结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共26例包括冠状动脉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多支血管病变患者接受分站式杂交手术治疗,同期665例实施OPCAB,均为包含前降支病变在内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应用倾向性评分(propensity score)方法,按1:l比例匹配26例患者与分站式复合技术组患者进行配对,分为Hybrid技术组和OPCAB组。研究终点为患者随访期间的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MACCE)生存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主要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造影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有前降支病变。分站式杂交技术组的胸腔引流量(498±206)m L,呼吸机辅助时间[(3.5±0.5)小时,平均ICU滞留时间为22.5小时,均相应低于OPCAB组分别为:(988±88)m L,P=0.02;9.6小时,P=0.035,(48.6±8.6)小时,P=0.01]。经过平均(18±9.2)个月的随访,Hybrid组与OPCAB组相比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结论:分站式杂交技术在更小的创伤下,获得了与常规OPCAB相近的近中期临床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搭桥术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对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道虎 刘辉 +1 位作者 何书武 葛广全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127-1131,共5页
目的探讨应用"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HCR)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MVD)及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应用"分站式"杂交血运重建技术(HCR)治疗多支冠状动脉病变(MVD)及对心肌肌钙蛋白T(cTnT)、血流动力学和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11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5例。对照组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观察组患者行HCR治疗。术后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血清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两年的院后随访,比较两组患者随访期间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血管通畅率。结果①术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丙二醛(MDA)、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钙蛋白(cTnT)水平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血清MDA、CK-MB和cTn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术后两组患者的心输出量(CO)、左室舒张早期血流传播速度(FPV)、每搏输出量(SV)水平均较术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CO、FPV、SV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③随访期间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3.64%)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④观察组患者的血管通畅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72.22%)(P<0.05)。结论应用HCR对MVD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肌损伤情况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减少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近中期预后,值得临床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支冠状动脉病变 分站杂交血运重建技术 心肌损伤标志物 血流动力学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术与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Meta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蔡小桃 黄志伟 焦琳 《医学研究杂志》 2020年第9期149-155,共7页
目的系统评价分站式杂交技术和传统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从万方、中国知网、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满足要求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 目的系统评价分站式杂交技术和传统冠脉搭桥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从万方、中国知网、维普、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等数据库检索满足要求的临床研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最终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10项,共计患者5842例,其中杂交组480例,传统组536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传统冠状动脉搭桥术比较,分站式杂交术能显著降低胸腔引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输血及肾衰竭发生率(P<0.05),但杂交组靶血管血运重建发生率高于传统组(P<0.05)。两种方法在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死亡、脑卒中、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住院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站式杂交术治疗冠心病多支病变的疗效可能优于传统冠脉搭桥术,但仍需要大样本量、高质量的研究来进一步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站式杂交技术 冠脉搭桥术 冠心病 多支病变 META分析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祁泉 李昕 +4 位作者 刘俊 李波霞 董帅 陈万强 宋兵 《国际心血管病杂志》 2019年第6期368-372,共5页
目的:对比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与常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同一时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61例,经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后,分为行分站式HC... 目的:对比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HCR)与常规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治疗多支病变的疗效。方法:收集同一时期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61例,经心内科、心外科联合会诊评估病情后,分为行分站式HCR患者27例(HCR组)和行OPCAB患者34例(OPCAB组)。收集并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术前检查结果、术前SYNTAX评分和欧洲心血管手术危险因素评分系统(EuroSCORE)评分、手术资料、术后情况、住院时间和花费、术后院内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1年,记录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结果:2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HCR组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出血量均明显小于OPCAB组(P<0.05),2组最终再血管化的血管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CR组的24 h和48 h胸腔引流量、胸腔引流带管时间、红细胞及血浆用量、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OPCAB组(P<0.05)。OPCAB组术后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HCR组(P<0.05),2组均无院内死亡。所有患者术后最长随访1年,两组MACCE和次要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多支病变患者,分站式HCR有更好的围术期表现,以及不劣于OPCAB的花费及早期随访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分站冠状动脉杂交技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
下载PDF
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后替格瑞洛和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疗效与安全性的比较
6
作者 晋美 王茜 +4 位作者 高爽 赵静文 陈晓峰 王有余 乔庆勃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CSCD 2023年第1期40-46,共7页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比(65±11)%,均P<0.001;(59±10)%、(47±9)%、(38±7)%比(65±12)%,均P<0.001];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同期氯吡格雷组[(50±9)%比(59±10)%、(36±8)%比(47±9)%、(29±6)%比(38±7)%,均P<0.001]。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PRU均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替格瑞洛组术后24 h、7 d、1个月PRU均低于同期氯吡格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患者术后24 h AA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组ADP抑制率高于氯吡格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随访至第24个月,替格瑞洛组MACE发生率低于氯吡格雷组(11.3%比27.4%,P<0.05)。随访至第12个月,2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2%比8.1%,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1%比11.3%,P>0.05)。结论分站式HCR术后应用替格瑞洛+阿司匹林较氯吡格雷+阿司匹林能更有效地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术后MACE的发生;2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方案均未增加出血风险,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均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血管重建术 替格瑞洛 阿司匹林 氯吡格雷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分站式杂交技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