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牙形类管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的再研究
被引量:1
- 1
-
-
作者
季强
季燕南
梁蕾
-
机构
河北地质大学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
出处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3期223-243,共21页
-
基金
河北省人民政府特别资助基金项目(Z20177187)
河北地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S2017-001)。
-
文摘
众所周知,泥盆纪末期曾发生了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D-C事件),导致绝大多数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躲过D-C事件残存下来,直到早石炭世最早期才开始复苏,而后辐射演化。全球的资料表明,这些残存下来的生物的演化谱系几乎均被D-C事件打断,牙形类管刺属(Siphonodella)和原颚齿刺属(Protognathodus)的演化谱系被打断。问题的关键在于被D-C事件打断的演化谱系的节点究竟在什么位置,事实表明,管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恰好是Si.praesulcta M.3—Si.praesulcata M.4演化支系,原颚齿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正是Pr.collinsoni—Pr.kockeli演化支系。Si.praesulcata M.4和Pr.kockeli的所谓首次出现只是地层学含义的最低产出点,而不是生物演化含义的最早出现。这表明,无论是Si.praesulcata M.4还是Pr.kockeli的首次出现都不适合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通过详细研究牙形类管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重点研究Siphonodella praesulcata M.3—Si.praesulcata M.4的演化谱系,并根据管刺属演化谱系识别出10个牙形类带,即下praesulcata带、中praesulcata带、上praesulcata带、sulcata带、下duplicata带、上duplicata带、下sandbergi带、上sandbergi带、crenulata带和isosticha带,各带基本均以带名种的首次出现底界。Sandberg等1978年提出的以管刺属演化谱系为基础的分带方案是可信、可行的。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1979年提出的泥盆—石炭系界线定义是正确的。因此,目前根本没有必要再修改原来的界线定义,建议仍然以Siphonodella sulcata在Si.praesulcata M.4—Si.sulcata演化支系中的首次出现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寻找能展示这种演化谱系的优秀剖面,并将其作为界线层型候选剖面推荐给国际泥盆—石炭系界线工作组。
-
关键词
牙形类
管刺属
分类、演化谱系和分带
泥盆—石炭系界线
-
Keywords
conodonts
genus Siphonodella
speciation,phylogeny and zonation
the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
分类号
P539.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3.8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牙形类原颚齿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的再研究
被引量:1
- 2
-
-
作者
季燕南
梁蕾
季强
-
机构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河北地质大学
-
出处
《地质学刊》
CAS
2020年第3期244-249,共6页
-
基金
河北省人民政府特别资助基金项目(Z20177187),河北地质大学校长基金项目(TS2017-001)。
-
文摘
详细研究了牙形类原颚齿刺属的分类、谱系和分带,重点研究了Protognathodus collinsoni—Pr.kockeli演化谱系。齿杯口面光滑无饰的Pr.meischneri形态型2演化为齿杯口面只有1个瘤齿的Pr.collinsoni,后者的口面瘤齿可以发育在外齿杯或内齿杯。长期以来,一直认为Pr.kockeli是由Pr.collinsoni直接演化而来,但齿杯口面仅具1个瘤齿的Pr.Collinsoni难以直接演化为齿杯口面具3个以上瘤齿的Pr.Kockeli。理论上,二者之间应当还存在具2个瘤齿的过渡型分子,在演化上缺失了一个中间环节。众所周知,泥盆纪末期曾发生过一次全球性海平面下降事件(D-C事件),导致绝大多数晚泥盆世生物灭绝,只有少数生物躲过D-C事件幸存下来,直到早石炭世最早期才开始复苏,而后辐射演化。全球的资料表明,这些残存下来的生物的演化谱系几乎均被D-C事件打断,牙形类原颚齿刺属和管刺属(Siphonodella)的演化谱系也不例外,问题的关键在于应当找到被D-C事件打断的演化谱系的节点。原颚齿刺属演化谱系中被打断的节点正是Pr.collinsoni—Pr.kockeli支系,表明Pr.kockeli首次出现的位置是难以确定的,因此该种的首次出现不能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相反,Pr.kuehni的首次出现可以用来定义泥盆—石炭系界线,因为其首次出现与Siphonodella sulcata的首次出现基本同时。根据原颚齿刺属各种的演化关系和地层分布,泥盆—石炭系界线地层可识别出6个牙形类带,即下meischneri带、上meischneri带、collinsoni带、待命名带、kockeli带和kuehni带,各带基本以带名种的首次出现来定义其底界(待命名带除外)。
-
关键词
牙形类
原颚齿刺属
分类、谱系和分带
泥盆—石炭系界线
-
Keywords
conodonts
genus Protognathodus
speciation,phylogeny and zonation
the Devonian-Carboniferous boundary
-
分类号
P539.6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Q913.85
[天文地球—古生物学与地层学]
-
-
题名锦鸡儿属(Caragana Fabr.)植物分类
被引量:9
- 3
-
-
作者
周道玮
-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草地研究所
-
出处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6年第4期69-76,共8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文摘
根据野外调查和查阅30余个标本馆(室)的5000余份标本,系统地研究了锦鸡儿属植物分类.确认本属可分6个组(Sections),13个系(Series),74个种根据形态发生学原理,借助花粉和染色体材料,讨论了本属植物的分化形成与选择适应,建立了一生态演化谱系.
-
关键词
锦鸡儿属
分类系统
演化谱系
分化
-
Keywords
Caragana
taxonamic system
ecological ghylogeny
-
分类号
Q949.751.9
[生物学—植物学]
-
-
题名分支分类学算法研究及其在生物分类中的应用
被引量:1
- 4
-
-
作者
石勤
王成章
-
机构
北京工业大学研究生部
-
出处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66-272,共7页
-
文摘
针对目前普遍采用的分支分类方法一般只能得到局部最优解这一问题,首先提出了一条与俭约性原理等价的定理,然后就使用同步系数进行分类时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了讨论,同时给出了几条有关定理.在此基础上,对最大同步法给出了一个反例并提出了一种修正算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是正确的和可行的,且能保证不劣于最大同步法.
-
关键词
分支分类学
分支谱系图
最大同步法
修正算法
生物分类
同步系数
生物演化
-
Keywords
branch taxonomy
cladogram
maximal synchronization method
amendment algorithm
-
分类号
Q19
[生物学—普通生物学]
Q-332
[生物学]
-
-
题名作为分类学的谱系学
- 5
-
-
作者
布拉德.哈米
米尔.罗伯兹
祝东力
-
机构
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
出处
《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
2003年第3期127-136,共10页
-
文摘
新西兰的毛利人所使用的谱系并不限于人的世系及其亲属关系。它也用作认识论的框架 ,以描述自然的固有秩序。这些谱系被称为“瓦卡帕帕” ,一般包含想象生物体从诸神那里的起源、后代的世系、各种关系 (精神的和物质的 )以及用途。在某种意义上 ,它们起到包罗万象的“民间分类学”的作用。但是 ,如果不了解与其相伴的故事 ,就不可能理解这些关系的本质。那些故事不仅说明了事物为什么如此 ,而且提供了正确行为的伦理规范。毛利人关注基因工程 ,特别是人类与其他生物基因之间的转换 ,由此重新萌发了对动植物的瓦卡帕帕的兴趣。这一兴趣的中心是 :瓦卡帕帕所描述的各种关系的实质是什么 ,从建立在种系发展史基础上的现代科学分类学概念和种属的性质上看 ,这些关系意味着什么。本文描述了一种重要作物 ,即白薯或库玛拉的瓦卡帕帕 ,并尝试解释了这种瓦卡帕帕的多重功能。
-
关键词
谱系学
瓦卡帕帕
宇宙演化论
分类学
瓦南卡知识
-
分类号
K810.2
[历史地理—历史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