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3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木兰科系统分类学研究动态 被引量:28
1
作者 司马永康 陆树刚 +6 位作者 韩明跃 马惠芬 徐涛 徐亮 郝佳波 李丹 陈少瑜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16-127,共12页
木兰科是一类中等大小的木本植物类群,包含2~17属,240~3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本项研究综述了自de Candolle以来木兰科系统分类学研究简史,总结了形态分类学、实验分类学、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等4方... 木兰科是一类中等大小的木本植物类群,包含2~17属,240~300种,主要分布于亚洲和南北美洲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本项研究综述了自de Candolle以来木兰科系统分类学研究简史,总结了形态分类学、实验分类学、系统发育、生物地理学等4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及发展动态,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兰科 系统分类学 研究动态
下载PDF
螺旋藻的系统分类学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2
作者 徐虹 柯珍恋 章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26-28,共3页
关键词 螺旋藻 系统分类学 基因工程
下载PDF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的系统分类学 被引量:37
3
作者 张志南 周红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891-900,共10页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海洋中最丰富的后生动物 ,它属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永久性成员 ,即分选时 ,可通过 0 .5 mm或 1 mm网筛但被 0 .0 31 mm或 0 .0 4 2 mm孔径网筛蓄留的动物 ,本文讨论线虫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 ,与相近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 ,...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是海洋中最丰富的后生动物 ,它属于小型底栖动物的永久性成员 ,即分选时 ,可通过 0 .5 mm或 1 mm网筛但被 0 .0 31 mm或 0 .0 4 2 mm孔径网筛蓄留的动物 ,本文讨论线虫在动物界的分类地位 ,与相近动物类群的亲缘关系 ,泄腺纲与泄管纲分类系统的由来和演变。海洋线虫属于泄腺纲 ,由 Bremerhaven种名录和 L orenzen确立的分类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海洋线虫的分类系统仍处在发展和完善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生活海洋线虫 系统分类学 泄腺纲 泄管纲
下载PDF
红毛菜生物学研究进展Ⅱ.系统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汪文俊 许璞 +3 位作者 王广策 朱建一 林祥志 黄春恺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3-77,共5页
红毛菜(Bangia)在淡水和海水环境都有广泛的分布,有关这两种栖息生境红毛菜种群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自1806年Roth首次报道一种生长在淡水环境的红毛菜以来,目前在Algaebase中共统计了136种红毛... 红毛菜(Bangia)在淡水和海水环境都有广泛的分布,有关这两种栖息生境红毛菜种群间的关系一直存在着争议,直到现在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论。自1806年Roth首次报道一种生长在淡水环境的红毛菜以来,目前在Algaebase中共统计了136种红毛菜属藻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毛菜 系统分类学 生物学 淡水环境 海水环境 栖息生境 Roth 种群
下载PDF
蜑螺科软体动物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5
作者 陈志云 连喜平 +1 位作者 谭烨辉 张素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68-173,共6页
蜑螺科是一类广盐性腹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科动物为探讨物种适应辐射及热带海域生物多样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本文对蜑螺科的国内外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了... 蜑螺科是一类广盐性腹足类动物,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是潮间带底栖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该科动物为探讨物种适应辐射及热带海域生物多样性模式提供了重要研究材料。本文对蜑螺科的国内外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回顾与展望。蜑螺类动物为适应不同生境而进化出多样的贝壳形态,仅依据外部形态很容易产生误导或错误鉴定,因此蜑螺科的分类系统以及一些种属的有效性仍存在争议。我国缺乏系统的蜑螺科分类学研究,已报道的种类还不能完全反应中国海实际的物种数。未来需强化标本采集,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借助分子生物学和解剖学等手段,明确中国海蜑螺科种属组成和区系特点,进而完善蜑螺科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腹足纲 蜑螺科 系统分类学
下载PDF
多板纲软体动物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6
6
作者 张均龙 徐凤山 张素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11-117,共7页
1多板纲软体动物简介多板纲(Polyplacophora)软体动物又被称为石鳖,大部分的种类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水区的岩石上,营底栖附着生活,但也有一些种类生活在较深的海域,是生态群落中的重要一员。多板纲软体动物现生种超过940种,化石种... 1多板纲软体动物简介多板纲(Polyplacophora)软体动物又被称为石鳖,大部分的种类生活在潮间带和潮下带浅水区的岩石上,营底栖附着生活,但也有一些种类生活在较深的海域,是生态群落中的重要一员。多板纲软体动物现生种超过940种,化石种约430种。它们分布于从热带到极地的世界各大洋中,其中北美西海岸和澳大利亚海域是多板纲软体动物分布最集中的区域,已知种类中至少有一半分布于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 多板纲 系统分类学 生态群落 动物分布 澳大利亚 浅水区 潮下带
下载PDF
Seminar教学法在本科植物系统分类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3
7
作者 黎科 张宇 张永夏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62-165,共4页
在植物系统分类学实验教学中引入Seminar教学法,通过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成绩评价方式提升学生素质、增强学生各项能力,建立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SEMINAR教学法 植物系统分类学 实验教学
下载PDF
芋螺科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陈志云 连喜平 谭烨辉 《海洋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90-97,共8页
芋螺科(Conidae)是一类多样性较高的暖水性海洋贝类,肉食性,体内有毒素可射杀猎物。芋螺毒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因此该类动物备受关注。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芋螺动物资源,芋螺资源的开发及相关研究需要分类学提供支撑。本... 芋螺科(Conidae)是一类多样性较高的暖水性海洋贝类,肉食性,体内有毒素可射杀猎物。芋螺毒素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经济意义,因此该类动物备受关注。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芋螺动物资源,芋螺资源的开发及相关研究需要分类学提供支撑。本文简述了芋螺科的系统分类研究历史,回顾了这一类群的国内外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分析了中国海域芋螺科分类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终指出通过经典分类学和分子系统学研究的交叉综合,结合中国海域的研究材料,将会补充和完善国际上较新的芋螺科分类系统,缩小与国外同类研究间的差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芋螺科 系统分类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跳甲亚科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勇 杨星科 《昆虫知识》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08-317,共10页
跳甲作为叶甲科Chrysomelidae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该文简述了跳甲亚科Alticinae的分类研究历史 ,回顾了世界及中国的研究概况 ,从分类地位、族级阶元的划分、支序系统学及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综述了跳甲亚科的最新研究进... 跳甲作为叶甲科Chrysomelidae中最大的一个类群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该文简述了跳甲亚科Alticinae的分类研究历史 ,回顾了世界及中国的研究概况 ,从分类地位、族级阶元的划分、支序系统学及分子系统学等方面综述了跳甲亚科的最新研究进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甲亚科 鞘翅目 叶甲科 系统分类学 昆虫
下载PDF
斑螟亚科(鳞翅目:螟蛾科)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0
作者 杜艳丽 宋士美 +1 位作者 武春生 孙淑玲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72-75,共4页
笔者综述了斑螟亚科Phycitinae的系统分类研究概况,重点论述国内外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族级阶元划分与系统分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斑螟亚科系统分类中存在的区系研究不平衡、系统发育研究不完善、近缘属区别特征不够明确、近... 笔者综述了斑螟亚科Phycitinae的系统分类研究概况,重点论述国内外分类研究历史与现状、族级阶元划分与系统分类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指出斑螟亚科系统分类中存在的区系研究不平衡、系统发育研究不完善、近缘属区别特征不够明确、近缘种形态鉴定不够准确等问题,建议将形态分类与分子系统学方法相结合以研究斑螟亚科的系统分类,并对斑螟亚科系统学未来的研究与发展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鳞翅目 螟蛾科 斑螟亚科 系统分类学 研究进展
下载PDF
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分类学研究现状 被引量:3
11
作者 黎艳 罗泰昌 周卫川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116-122,共7页
现已证实腹足类是系统进化研究很好的材料,其优越性是其他动物类群难以取代的,但腹足类仍然没有被很好地用来进行系统进化研究。腹足类单源说得到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同,但还需进一步考证。虽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其分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 现已证实腹足类是系统进化研究很好的材料,其优越性是其他动物类群难以取代的,但腹足类仍然没有被很好地用来进行系统进化研究。腹足类单源说得到多数研究人员的认同,但还需进一步考证。虽腹足类系统发育及其分类学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目前对腹足类的自然分类系统尚有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诸多研究工作还有待开展,其较长的进化历史、快速辐射演化、趋同进化、趋异进化等因素使腹足类的系统分类学面临挑战。通过回顾腹足类系统发育、分类学研究现状和其中较有影响的分类过程,并对肺螺类系统发育及分类现状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足类 分类学研究 系统发育 系统进化 系统分类学 动物类群 进化历史 螺类 辐射 快速
下载PDF
基于“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植物学及植物系统分类学立体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孙海群 马莉贞 +1 位作者 沈宁东 何桂芳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32期238-240,共3页
分析了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已有教材与实际匹配度不高、缺乏工具书和实习时间短。基于此构建了立体教学体系,主张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辅助功能,充分发挥数字植物标本馆及网站的... 分析了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是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已有教材与实际匹配度不高、缺乏工具书和实习时间短。基于此构建了立体教学体系,主张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网站的教学辅助功能,充分发挥数字植物标本馆及网站的查询功能,充分发挥植物标本展览室的教学基地功能,编写并出版实验实习工具书,对植物学实习教学体系进行改革与探索,注重直观教学在植物学教学中的应用,并且充分利用校园植物资源进行现场教学。通过软硬件建设,植物学和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的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植物系统分类学 立体教学体系
下载PDF
小塔螺科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3
作者 陈志云 张素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23-127,共5页
1小塔螺科简介 小塔螺科Pyramidellidae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肠扭目Heterostropha。其贝壳大小差异很大,但小型者居多,多数壳高1~10mm;少数个体壳高可达50mm,多为热带和亚热带种。壳质薄或较厚。贝壳螺层... 1小塔螺科简介 小塔螺科Pyramidellidae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肠扭目Heterostropha。其贝壳大小差异很大,但小型者居多,多数壳高1~10mm;少数个体壳高可达50mm,多为热带和亚热带种。壳质薄或较厚。贝壳螺层较多,螺旋部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分类学 螺旋 展望 软体动物门 热带种 腹足纲 贝壳
下载PDF
中国近海蛾螺科系统分类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1
14
作者 张树乾 张素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02-106,共5页
1蛾螺科简介 蛾螺科(Buccinida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蛾螺科种类个体从小到大,小的壳长不足10mm,而大的可达150mm。贝壳多呈卯圆形或纺锤形,壳质通常坚硬,表面常... 1蛾螺科简介 蛾螺科(Buccinidae)隶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新腹足目(Neogastropoda)。蛾螺科种类个体从小到大,小的壳长不足10mm,而大的可达150mm。贝壳多呈卯圆形或纺锤形,壳质通常坚硬,表面常被有壳皮或具短的绒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分类学 中国近海 展望 软体动物门 腹足纲 纺锤形
下载PDF
蟹守螺总科软体动物的系统分类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5
作者 孙启梦 张素萍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5,共7页
蟹守螺总科(Cerithioidea)是一群古老、极度多样化的腹足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至温带的水域中,是腹足类生态和进化研究中重要的关键群体。目前蟹守螺总科动物整体上属于了解较少的类群,其定义也一直在修订中。随着贝类学研究理念的进... 蟹守螺总科(Cerithioidea)是一群古老、极度多样化的腹足类,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至温带的水域中,是腹足类生态和进化研究中重要的关键群体。目前蟹守螺总科动物整体上属于了解较少的类群,其定义也一直在修订中。随着贝类学研究理念的进步与技术手段的发展,蟹守螺总科的分类学与系统发育学研究等有了较大进展,但仍然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文中对该总科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蟹守螺总科 系统分类学 生物多样性 进化
下载PDF
植物系统分类学野外实习教学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拉琼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2期115-121,138,共8页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学好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的最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以往西藏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学生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野外实习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野外实习改进模式和实施新思路,旨在提高学生专... 植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野外实习是学好植物系统分类学课程的最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以往西藏大学理学院生物系学生植物学野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野外实习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了野外实习改进模式和实施新思路,旨在提高学生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意识和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学 野外实习 植物系统分类学 教学模式
下载PDF
沟胫天牛亚科后翅翅脉特征在系统分类学上的意义 被引量:7
17
作者 王文凯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120-125,共6页
比较研究了沟胫天牛亚科 1 8族 1 52种的后翅翅脉 ,结果表明 ,后翅翅脉特征在该亚科不同类群间具有显著的差异 ,可归纳为 3种基本脉型 ,即翅脉共柄型、基柄残留型和翅脉基干减退型。后翅翅脉特征具有族级、属级分类学意义 。
关键词 天牛科 沟胫天牛亚科 后翅 翅脉特征 系统分类学
下载PDF
中国东北牻牛儿苗科(Geraniaceae)花粉形态与系统分类学研究
18
作者 陆兆华 杨利平 曹文钟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315-321,共7页
本文对中国东北牛儿苗科Geraniaceae老鹳草属Geranium和牛儿苗属Erndium植物计2属,14种,2变种及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本科花粉形态进行了分类处理,编制了花粉形态科种检索表。结... 本文对中国东北牛儿苗科Geraniaceae老鹳草属Geranium和牛儿苗属Erndium植物计2属,14种,2变种及1变型的花粉形态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并对本科花粉形态进行了分类处理,编制了花粉形态科种检索表。结果表明,本科花粉如按萌发孔类型、外壁雕纹式样可以分为二大类:即三孔沟,外壁雕纹瘤状(Geranium)三沟,外壁雕纹网状(Erodium)。在老鹳草属种及种下等级的分类处理中,花粉粒大小、萌发沟长度、外壁覆盖层网眼均匀性、直径大小、网脊上纹饰及外壁雕纹瘤纹突起均匀性、大小及瘤上纹饰都具有较大的分类学意义。花粉形态分类与经典分类对本科分类群的处理意见相吻合。大大丰富了本科分类微形态的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ng牛儿苗科 花粉 形态 系统分类学
下载PDF
长轴钩轴莎及其近缘种在系统分类学上的位置
19
作者 邓德山 张华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96年第4期54-59,共6页
作者认为在Cariceae分类系统中居重要地位的所谓长轴苔草(CarexmicroglochinWahlenb.)或长轴嵩草(Kobresiamicroglochin(Wahlenb.)J.TangetF.Z.Wan... 作者认为在Cariceae分类系统中居重要地位的所谓长轴苔草(CarexmicroglochinWahlenb.)或长轴嵩草(Kobresiamicroglochin(Wahlenb.)J.TangetF.Z.WangexY.C.Yang)事实上是一个Unsinia的衍生种类。从比较形态解剖学、植物地理及生态学各方面的证据表明,U.microglochin及其近缘的CarexparvaNees.和CarexpaucifloraLightf.应属于Uncinia。除此之外.作者分析讨论了有关Cariceae的各主要分类系统并指出:只有将cariceae中争议性最大的U.microglochin及其亲缘种归入Uacinia,才可能圆满地解决U.microglochin特殊的结构形态所带来的系统学问题,才可能最好地适应现有的有关Cariceae分类和系统演化的假说。并对其作以下处理:U.microglochin(Wahlenb.)C.B.ClarkeU.parva(Nees.)E.NelmesexD.S.DengU.Pauciflora(Lightf.)E.Nelmesex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分类学 莎草科 长轴钩轴莎 近缘种
下载PDF
碘泡科(粘体门:粘孢子纲:双壳目)动物的系统分类学研究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婧 杨承忠 赵元莙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74-480,共7页
粘孢子虫是一类拥有广泛寄主的后生动物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鱼类,并可引发病害,从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其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方面存在着许多争议。而碘泡科是粘孢子虫最大的一科,其在属级和种级阶元的归属问题... 粘孢子虫是一类拥有广泛寄主的后生动物寄生虫,主要寄生于鱼类,并可引发病害,从而受到人们广泛的关注。但其基础研究还不够深入,在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方面存在着许多争议。而碘泡科是粘孢子虫最大的一科,其在属级和种级阶元的归属问题上也一直备受争议。此类动物结构简单、种类繁多,依据传统的形态特征进行的分类并不十分准确,借助更为先进的显微技术和以及分子生物学、免疫学等方法的应用,其分类学研究取得了巨大进步。本文从碘泡科的种、属级阶元分类和方法学两个方面对国内外碘泡科物种系统分类学研究的现状进行了综述,对碘泡科各属的归类问题进行了梳理,并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种类进行了厘清,同时总结了应用于碘泡虫系统分类研究中的几种方法,以期为该科动物的系统分类和鱼类粘孢子虫病的防治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孢子虫 碘泡科 系统分类学 方法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