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浮游植物吸收系数和光合有效辐射的南海区域性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算法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赵红五一 周雯 +3 位作者 曾凯 邓霖 廖健祖 曹文熙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43-55,共13页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浮游植物作为海洋初级生产的主要贡献者,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小型(micro粒级,>20μm)、微型(nano粒级,2~20μm)和微微型(pico粒级,<2μm)。不同粒... 海洋初级生产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浮游植物作为海洋初级生产的主要贡献者,按粒径大小可分为小型(micro粒级,>20μm)、微型(nano粒级,2~20μm)和微微型(pico粒级,<2μm)。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size-fractionated primary production,PP_(size))对总初级生产力贡献不同,在海洋物质能量流动及碳循环中扮演着不同角色。本文基于2019年南海西部夏季航次12个站位的生物光学剖面数据,研究了南海西部分粒级浮游植物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及它们对总叶绿素a浓度和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百分比。利用各粒级670nm波段的浮游植物吸收系数[size-fractionated phytoplankton absorption coefficient at 670nm,a_(ph-size)(670)]与光合有效辐射(photosynthetically active radiation,PAR)的乘积[a_(ph-size)(670)×PAR]建立了南海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算法,对于小型、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log[a_(ph-size)(670)×PAR]与log(PP_(size))之间的决定系数R^(2)分别为0.64、0.76和0.67。交叉验证的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良好的泛化性能。其性能显著优于仅利用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估算分粒级初级生产力的算法,表明PAR是影响分粒级初级生产力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基于叶绿素a浓度的算法估算各粒级初级生产力时,针对小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该算法的性能与本文构建的算法近似;但针对微型浮游植物数据集时,基于叶绿素a浓度的算法性能显著较低,这可能归因于微型浮游植物吸收系数与叶绿素a浓度间的弱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级浮游植物吸收系数 分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 光合有效辐射 粒级叶绿素a
下载PDF
楚韵湖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粒级与水质的关系分析
2
作者 鞠晨曦 姜汉军 刘开放 《信阳农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102-106,共5页
以信阳农林学院校内楚韵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楚韵湖冬季水化指标、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以及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综合分析了楚韵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楚韵湖水质为劣V类,各项水化指标除亚硝酸盐氮符合水产养殖区渔业水域Ⅲ类水质... 以信阳农林学院校内楚韵湖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楚韵湖冬季水化指标、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以及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综合分析了楚韵湖水质状况。结果表明,楚韵湖水质为劣V类,各项水化指标除亚硝酸盐氮符合水产养殖区渔业水域Ⅲ类水质标准之外,其他指数均超标。1#和2#站位叶绿素a含量分别达到了106.87 mg/m^(3)、111.56 mg/m^(3),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很高。1#和2#站位总初级生产力平均为6.40 g(O_(2))/m^(2)·d和6.60 g(O_(2))/m^(2)·d,净生产力平均为3.96 g(O_(2))/m^(2)·d和2.04 g(O_(2))/m^(2)·d。在楚韵湖中,小型浮游植物(Mirco,>20μm)占比最高,1#、2#站位分别为91%和93%;微型(Nano,2~20μm)和微微型(Pico,<2μm)浮游植物占比较低,1#站位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分别占7%、2%;2#站位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占5%、2%。数据显示,楚韵湖水体富营养化比较严重,小型浮游植物所占比例大。本研究结果可以为小池塘水体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韵湖 粒级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南黄海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与碳流途径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傅明珠 王宗灵 +2 位作者 孙萍 李艳 李瑞香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00-109,共10页
根据2006年夏季与冬季南黄海真光层内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速率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两种差异显著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制,并探讨了真光层生源碳可能的碳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南黄... 根据2006年夏季与冬季南黄海真光层内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速率的实测数据,对比研究了两种差异显著的水动力条件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环境调控机制,并探讨了真光层生源碳可能的碳流途径。研究结果表明,南黄海夏季总初级生产力(碳)平均为30.69 mg/(m2.h),高值区位于调查海域南部长江冲淡水影响区,冬季总初级生产力低于夏季,平均水平为21.73 mg/(m2.h),高值区北迁至海州湾附近;夏季不同粒径浮游植物对总初级生产的贡献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小型(42.8%)、微型(29.6%)、微微型(27.6%),冬季的为微微型(41.2%)、微型(36.5%)、小型(22.3%);真光层初级生产力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水动力条件(混合与层化)引起的营养盐来源和光照的变化是初级生产力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用生态比值法对南黄海碳流途径的分析表明,微食物环在冬夏两季碳流途径中均占有重要地位,从总体上看,南黄海浮游生态系统的碳输出潜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黄海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碳流途径
下载PDF
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及碳生物量的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庆轩 崔正国 +3 位作者 曲克明 王庆奎 魏玉秋 孙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31-140,共10页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构建海洋食物网、生物泵和元素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硅循环等)的基石。因此,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均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息息相关。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主要初级生产者,构建海洋食物网、生物泵和元素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和硅循环等)的基石。因此,海洋生态系统中的元素循环和能量流动均与浮游植物的生长和代谢息息相关。海洋碳循环是全球碳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全球生态系统中生物地化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浮游植物在海洋碳循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直接测定浮游植物的初级生产力和碳生物量依旧受到传统技术和方法的限制。本文详细介绍了有关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碳生物量检测的各种技术和方法,列举了其各自的优缺点。目前,测定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的主要方法有黑白瓶法、遥感估算法、碳同位素测定、快速重复率荧光法;测定海洋浮游植物碳生物量的主要方法有细胞体积转换法、流式细胞术、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通过对比分析发现碳同位素与快速重复率荧光法相结合可以更高效测定出初级生产力,而最具优势与应用前景的碳生物量检测方法是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其中,基于分位数回归模型估算法具有拟合异常值、测定结果准确等优势,能够实现现场浮游植物群落以及各个功能群碳生物量的估算,并能够与卫星遥感技术手段相结合,可以应用于大尺度和长时间序列的海洋浮游植物碳生物量估算。通过本文的综述,一方面为海洋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碳含量的研究提供一个基本和系统的认识,另一方面为深入研究浮游植物在海洋碳循环以及全球碳循环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碳生物量 碳循环 检测方法 位数回归模型
下载PDF
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及碳流途径 被引量:17
5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3 位作者 王大志 林学举 张钒 刘媛 《台湾海峡》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3-30,共8页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 本文研究了 1 997年 8月、1 998年 2~ 3月、8月和 1 999年 8月台湾海峡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组成、各粒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变动 (包括年际变动 )及其影响因子 .结果表明 ,台湾海峡微型 (简称NANO)和微微型浮游植物 (简称PICO)占优势 ,贡献率分别达 3 4 %~ 48%、3 4 %~ 40 %,小型浮游植物 (简称MI CRO)仅占 1 2 %~ 2 7%.粒级组成和各粒级生物量存在着明显的季节和年际变化 ,如1 997年夏季三种粒级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明显低于其它年份 ,PICO和MICRO组份呈 1 998年夏季高于 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而NANO组份则呈 1 998年夏季低于1 997年和 1 999年夏季 .PIC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最大 ,达 45%~ 50 %,而NANO和MICRO组份对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相近 ,为 1 9%~ 3 2 %;PICO组份的同化系数明显高于NANO和MICRO组份 .初步分析了初级生产的碳流途径 ,表明台湾海峡初级生产的碳将有 2 5%经异养细菌的“二次”生产而进入微食物环 ,3 6%通过原生动物 (主要是异养鞭毛虫 )摄食“打包”作用后进入微食物环 ,即近 60 %的初级生产的碳经微食物环的两个起点分别进入微食物环 ,表明微型生物食物网在该海域生源有机碳转换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浮游植物 碳流途径 微食物环 粒级结构 台湾海峡 初级生产力 生物量
下载PDF
2012年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现存量和初级生产力粒级结构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乐凤凤 郝锵 +5 位作者 金海燕 李涛 庄燕培 翟红昌 刘诚刚 陈建芳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3-115,共13页
通过2012年夏季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海域的粒度分级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高值均出现在楚科奇海陆架区,并且远高于深海区。去程时调查... 通过2012年夏季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在楚科奇海及其邻近海域现场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研究了海域的粒度分级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结果表明,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高值均出现在楚科奇海陆架区,并且远高于深海区。去程时调查海域水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32~15.66mg/m^3,平均(2.77±3.96)mg/m^3,高值区出现在南部邻近白令海峡海域、北部阿拉斯加巴罗近岸和冰缘区;初级生产力的范围为50.11~943.28mg/(m2·d),高值出现在冰缘水华区。返程时水层平均叶绿素a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07~1.52mg/m^3,平均(0.41±0.40)mg/m^3,高值仍出现在陆架区,但比去程时低了一个数量级;初级生产力的分布范围为12.31~41.35mg/(m2·d),高值出现在陆架区。浮游植物粒度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在生物量较低的深海区,叶绿素a浓度和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以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级份)占优势(其贡献率分别为46.1%和56.9%),小型(Net级份)和微型(Nano级份)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差异极小,分别为26.6%和27.3%,对总初级生产力的贡献分别为23.8%和19.3%;而在生物量较高的水深小于200m的陆架区,Net级份叶绿素a浓度所占百分比最高,Pico级份次之,Nano级份最低,分别为59.8%、27.9%和12.3%,初级生产力的粒级结构中叶绿素a浓度所占百分比由高到低同样是Net、Pico和Nano,所占百分比分别为60.6%,32.2%和7.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科奇海 北极 浮游植物现存量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下载PDF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淡水初级生产力的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赵文 邢辉 安立会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157-162,共6页
用黑白瓶测氧法 ,研究了大连市 3个水体 (植物园、儿童公园、马栏河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 ( <2 0 0 μm、 <2 0 μm、 <2 μm )对水体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结果表明 :3水体的营养状况植物园是中营养型 ,绿藻占优势 ;儿童... 用黑白瓶测氧法 ,研究了大连市 3个水体 (植物园、儿童公园、马栏河 )不同粒级浮游植物 ( <2 0 0 μm、 <2 0 μm、 <2 μm )对水体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结果表明 :3水体的营养状况植物园是中营养型 ,绿藻占优势 ;儿童公园和马栏河是富营养型 ,分别以绿藻和硅藻占优势。随着水体富营养化增强 ,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的作用减小。 3个水体中 <2 0 μm的微型藻类和超微藻类对水体的初级生产力和生物量贡献最大 ,其初级生产力分别占各自总初级生产力的 5 3 7%、 5 7 2 %、 63 2 %。文中与其他作者关于海洋、淡水超微藻类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量 生产 超微藻类 粒级 浮游植物 初级生产力 淡水水体
下载PDF
2009年冬季南海北部浮游植物粒度分级生物量和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3
8
作者 曾祥茜 乐凤凤 +2 位作者 周文礼 蔡昱明 郝锵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78,共12页
2009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现场观测粒度分级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初级生产力(PP)的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柱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1~8.37 mg/m3,平均为(1.28±2.23)mg/m3,高值区出现在珠江口及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的... 2009年2月在南海北部海域现场观测粒度分级叶绿素a质量浓度和初级生产力(PP)的分布。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水柱平均叶绿素a质量浓度的变化范围为0.11~8.37 mg/m3,平均为(1.28±2.23)mg/m3,高值区出现在珠江口及近岸海域;初级生产力的范围为344.8~1 222.5 mg C/(m2·d),平均为(784.2±351.4)mg C/(m2·d),高值区位于近岸及陆架海域。浮游植物粒度分级测定结果表明,在生物量较高的近岸海域,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以小型浮游植物占优势,其贡献率为40.9%,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分别为34.6%和24.5%;而在生物量较低的陆坡和开阔海域,各粒级浮游植物对叶绿素a的贡献率由大到小依次为微微型浮游植物(78.9%),微型浮游植物(17.2%)和小型浮游植物(3.9%)。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调查海域分级叶绿素a的区域化分布特征与洋流运动下营养盐的分布密切相关,同时叶绿素a又高度影响着此区域PP的分布。此外,我们将调查海域实测所得浮游植物最佳光合作用速率与采用垂向归一化初级生产力模型估算的数据进行对比,发现后者明显低于前者,这说明通过水温估算最佳光合作用速率的算法在冬季南海北部可能存在低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 南海北部 浮游植物生物量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下载PDF
2016年春季西太平洋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与初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4
9
作者 代晟 孙晓霞 +2 位作者 梁俊华 田梓杨 刘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456-1464,共9页
2016年3月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区域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分粒级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研究了M2海山的总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规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级生产... 2016年3月对西太平洋马里亚纳区域M2海山浮游植物粒级结构和分粒级初级生产力进行了观测,同时结合温度、盐度和营养盐浓度,研究了M2海山的总叶绿素a浓度的分布规律,不同粒级浮游植物对总叶绿素a的贡献率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初级生产力结构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M2海山各水层叶绿素a浓度变化范围分别为0.004—0.304mg/m^3,平均叶绿素a浓度为0.094mg/m3。微微型浮游植物在整个调查区域内为最优势类群,对总叶绿素a浓度的贡献率达到了85%,微型浮游植物和小型浮游植物的贡献率均较低,分别为10%和5%。M2海山的叶绿素a浓度最大层均在100m深度附近的次表层,其中西南部和东南部为叶绿素a浓度高值区。M2海山的平均初级生产力为71.31mg C/(m^2×d),初级生产力的主要贡献者为微型和微微型浮游植物,其中微型浮游植物贡献率达到了72%,微微型浮游植物贡献率为28%。M2海山的海山效应不明显,浅海山(<200m)可能对浮游植物的生长存在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带西太平洋 海山 浮游植物叶绿素a 粒级结构 初级生产力
下载PDF
氮、磷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Ⅰ.叶绿素a与初级生产力 被引量:15
10
作者 朱艾嘉 黄良民 许战洲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8-45,共8页
根据2005年4-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表层的现场调查结合营养盐加富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硝态氮(NO3-)、脲氮(urea)和无机磷(PO43-)等营养元素对该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及它们的粒级结构的... 根据2005年4-5月(春季)、8月(夏季)和11月(秋季)对大亚湾大鹏澳海区表层的现场调查结合营养盐加富实验,探讨了不同季节硝态氮(NO3-)、脲氮(urea)和无机磷(PO43-)等营养元素对该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含量与初级生产力及它们的粒级结构的潜在影响。调查海区表层海水叶绿素a含量在近岸养殖区较高,季节变化不明显,但其粒级结构有较大的季节差异;初级生产力的平面分布与叶绿素a含量在春、秋季均较一致,其粒级结构与叶绿素a的粒级结构在春季基本一致,但在秋季有较大差异。实验结果表明,NO3-、urea和PO43-对该海区浮游植物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及它们的粒级结构有不同的潜在影响,并存在季节差异。尽管磷被认为是该海区浮游植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子,结果显示氮(NO3-或urea)对浮游植物生长仍有潜在限制作用,其中NO3-和urea作为不同氮源的潜在影响有明显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亚湾大鹏澳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下载PDF
珠江口分粒级叶绿素a和初级生产力研究 被引量:31
11
作者 黄邦钦 洪华生 +1 位作者 柯林 曹振锐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80-186,共7页
关键词 浮游植物 叶绿素A 初级生产力 粒级结构 珠江口
下载PDF
轮虫培育池不同粒级藻类对浮游植物生物量和生产量的贡献 被引量:12
12
作者 赵文 李晓东 徐纪军 《水产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67-174,共8页
研究了流水轮虫培育池(14#)、静水轮虫培育池(15#)和轮虫饵料培养池(11#)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特别是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4#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 研究了流水轮虫培育池(14#)、静水轮虫培育池(15#)和轮虫饵料培养池(11#)中不同粒级浮游植物,特别是超微藻类对浮游植物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贡献。结果表明,在14#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3.7%、82.9%和13.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3.6%、66.0%和20.4%。在11#池中,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5%、16.1%和79.4%。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9.0%、78.9%和12.1%。在15#池超微藻类、微型藻类和小型藻类的叶绿素a含量分别占总叶绿素a含量的4.7%、22.3%和73.0%。各粒级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分别占总生产力的12.4%、60.8%和27.8%。水体中的初级生产力主要是由微型藻类提供,占总量的60.8%~78.9%,在轮虫培育池生态系统中微型藻类是主要生产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虫培育池 藻类粒级 浮游植物生物量 生产 初级生产力 饵料培养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