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6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植物磷含量及土壤无机磷分级特征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洢杋 杨峻晖 +6 位作者 刘家齐 陆慧飞 葛茜盈 王盈涵 林正艺 宋柏君 段敏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10-118,共9页
【目的】比较漓江流域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根系—凋落物的磷含量及土壤磷含量和无机磷分级特征,为深入认识喀斯特森林磷循环过程,促进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广西桂林漓江流域选取典型喀斯特和... 【目的】比较漓江流域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根系—凋落物的磷含量及土壤磷含量和无机磷分级特征,为深入认识喀斯特森林磷循环过程,促进退化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恢复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在广西桂林漓江流域选取典型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样地,采集植物叶片、根系和凋落物测定各组分磷含量,采集土壤样品测定总磷、速效磷和无机磷各组分含量以及土壤p H、含水率、碳氮含量等理化性质,分析植物磷与土壤磷各组分的相关性,明确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磷养分的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喀斯特森林土壤总碳、总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氮含量及碳氮比均显著低于非喀斯特森林(P<0.05,下同);喀斯特森林植物根系和凋落物磷含量(0.03%和0.04%)也显著低于非喀斯特森林(0.05%和0.11%);喀斯特森林土壤总磷含量为231.0 mg/kg,速效磷含量为2.2 mg/kg,均显著低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磷含量609.0 mg/kg,速效磷含量9.3 mg/kg);2种森林类型土壤铁结合态磷(Fe-P)、闭蓄态磷(O-P)和钙结合态磷(Ca-P)均存在显著差异,喀斯特森林土壤无机磷组分以Fe-P为主,而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无机磷组分以O-P为主;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森林植物叶片磷含量与土壤速效磷和铝结合态磷(Al-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根系磷含量与土壤总磷、速效磷、Fe-P、O-P和Ca-P含量具有显著或极显著(P<0.01)相关性,而凋落物磷含量与土壤总磷、速效磷呈极显著负相关,与Fe-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漓江流域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森林土壤总磷和速效磷含量及无机磷分级特征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喀斯特与非喀斯特森林植被对土壤磷素获取和吸收,从而影响植物叶片、根系和凋落物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漓江流域 喀斯特森林 非喀斯特森林 植物含量 分级特征
下载PDF
减磷施肥配施生物炭对南方酸性稻作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
2
作者 苏贵锐 荣飞龙 +3 位作者 张薇 张满云 吴爱平 陈法霖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9-27,共9页
针对南方酸性稻作土壤专性吸附和固定磷素能力强的问题,采用微区试验,以正常施磷(75 kg/hm^(2))不施生物炭为对照,探讨不同磷肥水平(P2O575、60、45、30 kg/hm^(2))和生物炭配施(40、60、80 t/hm^(2))对土壤不同形态磷素含量的影响。结... 针对南方酸性稻作土壤专性吸附和固定磷素能力强的问题,采用微区试验,以正常施磷(75 kg/hm^(2))不施生物炭为对照,探讨不同磷肥水平(P2O575、60、45、30 kg/hm^(2))和生物炭配施(40、60、80 t/hm^(2))对土壤不同形态磷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减磷施肥配施生物炭后全磷、有效磷、树脂磷、碳酸氢钠无机磷及稀盐酸磷的含量显著增加,残留态磷的含量显著降低。(2)磷肥水平≥45 kg/hm^(2)时,配施生物炭处理的全磷和有效磷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提高17.1%~46.7%和32.5%~76.3%。(3)磷肥水平≥45 kg/hm^(2)时,配施生物炭处理的树脂磷和碳酸氢钠无机磷的含量较对照分别显著增加50.8%~160.3%和36.1%~118.3%。(4)减磷施肥导致氢氧化钠有机磷含量较对照下降38.4%~39.8%;处理间氢氧化钠无机磷的含量无显著差异。(5)配施生物炭后稀盐酸磷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57.9%~352.1%;减磷施肥处理的浓盐酸有机磷含量显著低于正常施磷的处理组合;施磷量为30 kg/hm^(2)时,浓盐酸无机磷的含量显著低于其他处理组合;配施生物炭显著降低残留态磷的含量。(6)土壤全磷、有效磷的含量与树脂磷、碳酸氢钠无机磷、稀盐酸磷的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添加生物炭有利于提高南方酸性稻作土壤的磷素含量,促进有机磷向无机磷的转化,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在此基础上磷肥施用可低至4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炭 施肥 水稻土 分级
下载PDF
水体沉积物中磷分级及其影响因素--以Hupfer方法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黄利春 王婷 +3 位作者 王晓娟 张树振 杨龙 金樑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87-93,共7页
根据Hupfer方法可将沉积物中磷形态划分为弱吸附态磷(NH_4Cl-P)、铁磷(Fe-P,BD-P)、铝磷(Al-P,NaOH-P)、钙磷(Ca-P,HCl-P)和残渣态磷.本文通过数据提取和分析,发现全磷(TP)与以上各部分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其中,TP与N... 根据Hupfer方法可将沉积物中磷形态划分为弱吸附态磷(NH_4Cl-P)、铁磷(Fe-P,BD-P)、铝磷(Al-P,NaOH-P)、钙磷(Ca-P,HCl-P)和残渣态磷.本文通过数据提取和分析,发现全磷(TP)与以上各部分磷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P<0.001),其中,TP与NH_4Cl-P、BD-P和HCl-P之间的关系符合一元二次方程,与其他组分的关系符合线性关系.进一步分析表明:沉积物自身磷质量分数、外源磷负荷、悬浮条件和氧化还原电位是影响磷形态分级和生物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并就湖泊中磷的形态分级和转化进行了探讨,为今后评价磷的内源循环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物 分级 水体 富营养化
下载PDF
多年定位试验条件下不同施磷水平对土壤无机磷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23
4
作者 王海龙 张民 +3 位作者 刘之广 于小晶 赵洪猛 陈海宁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18-324,共7页
通过对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磷水平7年14季定位试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探讨石灰性潮土有效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土壤全磷、无机磷分级形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测定的土壤... 通过对小麦/玉米轮作不同施磷水平7年14季定位试验土壤养分状况的分析与评价,探讨石灰性潮土有效磷耗竭和积累状况下土壤全磷、无机磷分级形态的变化规律,并运用通径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研究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测定的土壤有效磷与各无机磷形态的关系。结果表明:(1)与初始土壤相比,N0P0K0、N2P0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降低了15.2%,29.7%,无机磷总量降低了13.5%,11.8%,N2P2K2、N2P3K2处理全磷总量分别增加了8.2%,27.2%,无机磷总量增加了11.1%,27.8%。供试土壤无机磷含量以Ca_(10)-P、Ca_8-P为主,施用磷肥可提高Ca_2-P、Ca_8-P、Al-P、Fe-P占无机磷总量的相对比例。(2)磷耗竭状态下,植物利用的无机磷来源于缓效磷源(Ca_8-P、Al-P、Fe-P;75%)、无效磷源Ca_(10)-P(11.5%~14.0%)、速效磷源Ca_2-P(7.5%~8.9%);无机磷盈余状态下,积累的无机磷主要转化为Ca_8-P(50%~70%)、Al/Fe-P(10%~23%)、O-P(8%)、Ca_2-P(0.2%~1.8%)。(3)Ca_2-P、AlP对3种方法测得的有效磷均具有正向作用且贡献率较大。Olsen法测定的无机磷主要是Ca_2-P、Ca_8-P,Mehlich3法主要是Ca_2-P、Ca_8-P、Al-P,阴离子交换树脂法主要是Ca_2-P、Fe-P。(4)Olsen法、Mehlich3法、树脂交换法均适于评价土壤有效磷水平,Olsen法最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期定位试验 石灰性潮土 无机分级 有效
下载PDF
酸性土壤磷分级新方法建立与生物学评价 被引量:17
5
作者 雷宏军 刘鑫 朱端卫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60-866,共7页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估算土壤有效磷数量、不同土壤磷组分库数量及其对土壤有效磷的补充能力。以云南赤红壤、黄红壤及湖北棕红壤为供试材料,运用张守敬方法、蒋柏藩方法及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对三种酸性土壤和其石灰改良后的土壤磷进行...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估算土壤有效磷数量、不同土壤磷组分库数量及其对土壤有效磷的补充能力。以云南赤红壤、黄红壤及湖北棕红壤为供试材料,运用张守敬方法、蒋柏藩方法及本文提出的新方法,对三种酸性土壤和其石灰改良后的土壤磷进行分级研究,探讨石灰改良对酸性土壤磷组分数量及其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a2-P、Al-P和Fe-P是酸性土壤主要的有效磷源,O-P(闭蓄态磷)也是潜在有效磷源,土壤中活性有机磷库相对比较稳定,可转化为高活性有效磷源供植物吸收利用。与两种经典磷分级方法相比,新方法将O-P划分为O-Al-P和O-Fe-P,O-Fe-P较好地反映了石灰处理与对照之间的土壤磷植物有效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土壤 石灰改良 分级 植物有效性
下载PDF
自然粒度酸化紫色土磷形态分级及其流失解析度评价
6
作者 张洋 雷平 +1 位作者 谢德体 倪九派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34,共13页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土壤磷赋存形态转化的定量化研究及磷流失的解析度评价。为探讨施磷肥对酸化紫色土磷赋存形态及土壤磷流失解析度的影响,以酸化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榨菜生长区,设计3种磷肥处理(T1,不施磷肥;T2,常规施磷,60kg P_2O_... 土壤磷分级方法可用于土壤磷赋存形态转化的定量化研究及磷流失的解析度评价。为探讨施磷肥对酸化紫色土磷赋存形态及土壤磷流失解析度的影响,以酸化紫色土为研究对象,在榨菜生长区,设计3种磷肥处理(T1,不施磷肥;T2,常规施磷,60kg P_2O_5/hm^2;T_3,磷肥增倍,120kg P_2O_5/hm^2),采用一种新的磷形态分级法,开展不同磷肥处理下径流小区土壤磷赋存形态及其流失的解析度评价。结果表明,新分级方法对土壤磷形态的提取率与Hedley分级法无显著性差异,但其对磷流失指数具有更好的表征;磷流失指数与施肥量呈正相关,且NH_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对磷流失的解析度最强;增施磷肥(120kg P_2O_5/hm^2)显著提升土壤中游离态磷、树脂有效态磷、磷酸二钙型及磷酸八钙型等磷组分;不施磷肥显著降低磷酸二钙型、磷酸八钙型及铁(铝)结合态磷等磷形态。综上可知,自然粒度酸化土壤磷形态分级法具有可行性,其对面源污染磷流失定量化研究具有更好表征。同时,本研究证实土壤磷流失主要源于NH4F溶性磷和NaOH溶性磷,且施肥显著影响活性磷库和慢性磷库中磷形态的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态分级 自然粒度 酸化紫色土 流失指数 流失解析度
下载PDF
不同复垦模式下改进后的Hedley磷分级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樊彦波 李晓秀 龚艳伟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0-56,共7页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利用的磷素主要来自土壤.在不同的复垦模式下,土壤中磷的利用效率有所不同.本文采用改进后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把矿区复垦土壤中的磷分为5种形态.在研究了不同复垦模式下矿区复... 磷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营养元素之一.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所利用的磷素主要来自土壤.在不同的复垦模式下,土壤中磷的利用效率有所不同.本文采用改进后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把矿区复垦土壤中的磷分为5种形态.在研究了不同复垦模式下矿区复垦土壤中的全磷的含量的基础上,为矿区土地复垦效果的评价提供一个更为有效的判断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各形态的磷主要以盐酸态和残留态为主;复垦模式为沙枣×刺槐×柠条的土壤经过7年复垦后与复垦模式为云杉×油松×落叶松的土壤经过13年复垦后,全磷的含量最高,表明这两种复垦模式对土壤具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形态 复垦模式 Hedley分级
下载PDF
施肥对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理化性质和磷分级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冯鹏艳 梁利宝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229-233,共5页
以山西省晋城市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定位施肥研究施用有机肥(M)、无机肥(NPK)、有机肥+无机肥(NPK+M)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磷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结束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pH、容重、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 以山西省晋城市采煤塌陷区复垦土壤为研究对象,连续3年定位施肥研究施用有机肥(M)、无机肥(NPK)、有机肥+无机肥(NPK+M)对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磷分级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结束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的pH、容重、全氮、全磷含量差异均不显著;单施有机肥处理的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单施化肥处理;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高于其余处理,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有机肥+无机肥处理能够明显提高土壤无机磷组分Ca_8-P含量;不同施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Fe-P,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各处理的O-P、Ca_(10)-P增幅不明显;对照处理的不同无机磷组分含量总体保持下降趋势,其中Ca_8-P、Fe-P降幅较为明显。有机肥处理对活性、中活性组分,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对活性、中稳性有机磷效果明显,无机肥对有机磷组分效果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Ca_2-P、Ca_8-P、Al-P、Fe-P、中活性、中稳性有机磷与速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性,Ca_8-P、中活性有机磷与速效磷极显著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垦土壤 培肥 无机 有机 分级
下载PDF
长江流域稻-油轮作区土壤磷库现状及环境风险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闫金垚 郭丽璇 +6 位作者 王昆昆 廖世鹏 陆志峰 丛日环 李小坤 任涛 鲁剑巍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47-257,共11页
明确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土壤磷(P)库现状,评估土壤磷淋失风险,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合理施磷提供参考。2018年4—5月在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典型种植区域的14个省(市/区)采集油菜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样品247个,测定... 明确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土壤磷(P)库现状,评估土壤磷淋失风险,以期为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体系合理施磷提供参考。2018年4—5月在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典型种植区域的14个省(市/区)采集油菜收获后的耕层土壤样品247个,测定土壤全磷、有效磷(Olsen-P)和可溶性磷(CaCl2-P)含量,并参考土壤全磷和Olsen-P分级指标,明确我国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丰缺现状,建立Olsen-P与CaCl2-P之间的定量关系。还根据Olsen-P分级选取72个样本进行Hedley磷分级测试,分析了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库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耕层土壤全磷、Olsen-P和CaCl2-P平均含量分别为0.62 g·kg^(-1)、23.2 mg·kg^(-1)和0.49 mg·kg^(-1)。土壤全磷在长江上、中、下游间无明显差异,区域整体48.6%处于丰富状态。土壤Olsen-P缺乏和过量的现象并存,占比分别为23.1%和31.1%,土壤Olsen-P缺乏和过量的区域分别集中在长江中游和长江下游区域。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库以无机磷为主,平均占比达到82.2%。H2O-Pi、NaHCO3-Pi、NaOH-Pi、HCl-Pi、NaHCO3-Po、NaOH-Po和Residual-P磷库平均含量分别为10.8、46.8、115.6、218.6、22.3、104.9和193.8 mg·kg^(-1)。随着土壤Olsen-P水平的增加,NaHCO3-Pi和NaOH-Pi含量明显增加,稳定态磷库(HCl-Pi和Residual-P)含量相对稳定。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耕层土壤Olsen-P和CaCl2-P的关系符合双直线模型,出现突变点时Olsen-P含量为39.9 mg·kg^(-1),对应的CaCl2-P含量为0.6 mg·kg^(-1)。当土壤Olsen-P含量大于39.9 mg·kg^(-1)时,土壤磷素淋失风险增加。整体而言,长江流域水稻-油菜轮作种植区域土壤磷含量呈上升趋势,土壤Olsen-P平均含量达到适宜养分供应水平,且存在13.0%的区域处于磷素高淋失风险状态。土壤磷素主要积累在稳定态磷库中,因此,应重视磷肥的合理施用,适当降低磷肥投入,挖掘土壤中稳定态磷库潜力。旨在减少稻-油轮作体系土壤有效磷积累和环境磷素损失,提高作物磷肥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油轮作 OLSEN-P CaCl2-P 环境阈值 Hedley分级
下载PDF
玉米大豆间作对红壤磷库的活化作用及其磷肥响应 被引量:2
10
作者 苏丽珍 赵红敏 +4 位作者 侯贤锋 陈源 肖靖秀 郑毅 汤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558-566,共9页
红壤固磷能力强,但合理间作可促进磷吸收,减少磷固定。本研究基于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I)和玉米单作(MM)2种种植模式,不施磷肥(P0)、施P_(2)O_(5)60 kg·hm^(-2)(P60)、施P_(2)O_(5)90 kg·hm^(-2)(P90... 红壤固磷能力强,但合理间作可促进磷吸收,减少磷固定。本研究基于连续4年的田间定位试验,分别设置玉米大豆间作(MI)和玉米单作(MM)2种种植模式,不施磷肥(P0)、施P_(2)O_(5)60 kg·hm^(-2)(P60)、施P_(2)O_(5)90 kg·hm^(-2)(P90)及施P_(2)O_(5)120 kg·hm^(-2)(P120)4个施磷水平,采用改良的Hedley磷分级法,研究了玉米大豆间作对玉米根际土壤磷组分的影响及其磷梯度响应;通过随机森林模型,探究了不同磷组分对土壤磷活化系数(PAC)的贡献。玉米大豆间作提高了红壤施磷处理的总磷含量和磷有效性。与玉米单作相比,P0水平下间作玉米根际土壤速效磷含量显著提高70.4%(P<0.01)。玉米大豆间作显著促进了红壤磷的活化和向活性磷库的转化。在P0和P90水平下,间作土壤PAC较单作分别显著提高87.4%(P<0.05)和34.6%(P<0.01)。间作使红壤活性磷库占总磷比例平均提高15.1%。其中无机活性磷组分中Resin-P在P120水平下含量较单作显著提高53.7%(P<0.05),有机活性磷库中碳酸氢钠浸提有机磷(NaHCO3-Po)含量在P0、P120水平下分别显著提高117.0%、25.6%(P<0.05)。间作使红壤稳定性磷库占总磷比例降低1.1%,差异不显著。在P90水平下,稳定性磷库中稀盐酸浸提无机磷(Conc.HCl-Pi)含量较单作显著降低40.2%(P<0.01)。随机森林模型显示土壤无机磷是PAC的主要决定因素,其中去除水溶性无机磷(Resin-Pi)的预测值时,土壤PAC的均方差增加14.7%。玉米大豆间作显著提高了玉米根际土壤有效磷含量及土壤PAC,提高了玉米根际土壤活性磷库、中稳性磷库的比例,同时降低了稳定性磷库的比例,玉米大豆间作对磷库的活化在中低施磷水平下作用显著,在高施磷水平下活化作用不明显,而其中土壤无机磷组分对PAC影响较大。说明玉米大豆间作促进了红壤磷的活化和向活性磷库的转化,特别是在中低施磷条件下,而在高施磷(P120)条件下间作红壤磷的活化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大豆间作 水平 土壤Hedley分级 活化系数 红壤
下载PDF
不同林分土壤磷形态与磷酸酶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黄维 吴小红 +3 位作者 刘婷 何金松 王钧 闫文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257-1266,共10页
以湖南省平江县国有芦头林场的次生林以及经人工翻垦种植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黄桃(Amygdalus persica)、杨梅(Myrica rubr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四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磷酸酶活性与磷... 以湖南省平江县国有芦头林场的次生林以及经人工翻垦种植的油茶(Camellia oleifera)、黄桃(Amygdalus persica)、杨梅(Myrica rubra)和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四种人工林为研究对象,比较了不同林分土壤理化性质、磷酸酶活性与磷形态特征,分析了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探讨了次生林转变为人工林后,土壤磷形态和磷酸酶的变化特征以及驱动土壤磷素形态变化的关键因子。结果表明:(1)次生林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铵态氮(NH^(+)_(4)-N)含量与磷酸酶活性显著高于其他四种林分。(2)五种林分中土壤残余磷(Residual-P)含量最高,是林地土壤主要的磷素存在形态。林分转变后,黄桃林与杉木林树脂提取态无机磷(Resin-Pi)显著增加,黄桃林与油茶林NaHCO_(3)提取态磷(NaHCO_(3)-Pi、NaHCO_(3)-Po)含量显著增加,而四种人工林的NaOH提取态有机磷(NaOH-Po)含量均显著降低。可利用磷、中等可利用磷与稳定态磷含量及其占全磷的比例在五种林分中差异显著,其中黄桃林与油茶林可利用磷占全磷比例较高;杨梅林和杉木林中等可利用磷占总磷比例较高;油茶林与次生林中稳定态磷所占全磷比例较高。(3)相关分析表明土壤中可利用磷与全钾(TK)呈显著正相关,中等可利用磷与硝态氮(NH^(-)_(3)-N)呈显著正相关,稳定态磷与SOC、TN、NH^(+)_(4)-N均呈显著正相关,磷酸酶活性与SOC、TN、NH^(+)_(4)-N显著正相关。综上所述,次生林转变为人工林不仅改变了土壤中总磷的含量,而且影响了不同磷形态之间的转化,导致土壤中磷的赋存状况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essen分级 土壤理化性质 形态 酸酶活性
下载PDF
杭州西湖底泥磷分级分布 被引量:10
12
作者 徐骏 《湖泊科学》 EI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47-254,共8页
采用磷分级分离法对在杭州西湖采集的柱状泥样进行了磷分级提取 .结果发现 :HCl-rP即钙矿磷占据了西湖底泥总磷含量的 30 %- 70 %,其余依次为NaOH -rP(16%- 40 %)和NH4 Cl-rP(0 .6%- 10 %) ;活性磷由NaOH -rP和NH4 Cl -rP构成 ,占总沉... 采用磷分级分离法对在杭州西湖采集的柱状泥样进行了磷分级提取 .结果发现 :HCl-rP即钙矿磷占据了西湖底泥总磷含量的 30 %- 70 %,其余依次为NaOH -rP(16%- 40 %)和NH4 Cl-rP(0 .6%- 10 %) ;活性磷由NaOH -rP和NH4 Cl -rP构成 ,占总沉积磷的 2 0 %-40 %.各磷分级组分和活性磷的垂直分布与总磷基本一致 ,含量随泥层深度的降低逐级增加 ,在 10- 30cm处形成峰值 ,但表层的蓄积量又出现逐层下降的趋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杭州西湖 底泥 分级 活性 沉积 营养元素
下载PDF
生草覆盖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对苹果园土壤磷形态分布的影响
13
作者 孔旭 陈玉萌 +6 位作者 赵志远 蒋皓 冯天宇 王楷 张嫒 郑伟 翟丙年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36-342,共7页
依托13年长期定位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主处理为行间生草覆盖和清耕,副处理为4个施肥处理,具体为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配施(NPK)、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浸提和测定各磷形态。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0... 依托13年长期定位试验采取裂区设计,主处理为行间生草覆盖和清耕,副处理为4个施肥处理,具体为不施肥(CK)、单施有机肥(M)、氮磷钾配施(NPK)、有机无机肥配施(MNPK),采用修正的Hedley磷分级方法浸提和测定各磷形态。结果表明:石灰性土壤0—20,20—40 cm土层各形态磷含量以盐酸态磷(D.HCl—P)和残留态磷(Residual—P)为主,水溶性磷(H 2 O—P)与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 3—Pi)比例较低。经过13年生草覆盖和不同施肥处理,生草覆盖条件下有机无机肥配施提高土壤中无机磷的含量和占比,降低残留态磷的含量。比例在0—20,20—40 cm土层无机磷比例分别由68.5%和66.1%上升到75.8%和69.7%,残留态磷的比例由26.8%和27.0%下降到18.3%和23.5%。生草覆盖下有机无机肥配施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效磷和无机磷的含量以及H 2 O—P、NaHCO 3—Pi活性磷在土壤中的比例,生草覆盖结合有机无机肥配施能够增加土壤活性磷含量,保持高比例有效磷库,是提高当前苹果园磷肥利用率的重要措施,对保证该地区苹果高产、磷肥资源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草 有机无机肥配施 分级 有效性
下载PDF
南荻秸秆厌氧发酵产物含磷量对旱作红壤磷有效性的影响
14
作者 苏露涯 魏晓梦 +2 位作者 邓扬悟 葛体达 刘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1333-1342,共10页
【目的】洞庭湖区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秸秆生物量大,富含磷素,每年大量秸秆废弃于水体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研究南荻秸秆发酵产物对旱作红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南荻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室内培养法... 【目的】洞庭湖区南荻(Triarrhena lutarioriparia)秸秆生物量大,富含磷素,每年大量秸秆废弃于水体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研究南荻秸秆发酵产物对旱作红壤磷有效性的影响,以期为南荻资源化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试验采用室内培养法,供试土壤为红壤。供试南荻秸秆发酵物有高磷含量(4.23 g/kg)和低磷含量(2.98 g/kg)两个产品,通过厌氧发酵过程中分别接种植物乳杆菌发酵(In1)和黑曲霉菌(In4)获得,以不添加秸秆发酵物作为对照(CK),在25℃恒温培养70天。在培养的第7、20、40、70天进行破坏性采样,分析土壤全磷、Olsen-P、pH、磷库组成和土壤酶活性。【结果】在70天的培养周期中,In1处理的土壤Olsen-P均显著高于CK处理,在培养第7天最为显著,而In4处理的土壤Olsen-P含量与CK无显著差异,除培养第40天时显著低于CK。In1和In4处理土壤中可溶性磷含量均较CK增加,但In4处理显著降低了有机酸交换态磷(疏松吸附态磷),是土壤Olsen-P含量降低的主要原因。南荻秸秆发酵产物显著增加了土壤磷酸酶活性,且In1处理高于In4处理。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土壤Olsen-P和疏松吸附态磷库与有机碳含量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说明秸秆发酵物添加对土壤磷吸附性能的影响是In1处理提高土壤磷有效性的重要原因。【结论】南荻秸秆厌氧发酵物进行肥料化利用,可提高旱作红壤的磷肥有效性,含磷量高的发酵物的效果更好。因此,选择可浓缩秸秆磷的发酵菌剂,生产含磷量高的秸秆发酵物,是高效利用南荻秸秆资源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弃收南荻 发酵 旱地红壤 有效性 土壤分级 土壤酶活性
下载PDF
镁盐添加对猪粪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 被引量:17
15
作者 杨宇 魏源送 刘俊新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672-2677,共6页
考察了添加氯化镁对猪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结束后,同对照堆体相比(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56.60 g),添加镁盐的堆体(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24.25 g)减少了58%的氨气排放量;并且添加镁盐的堆体比对... 考察了添加氯化镁对猪粪高温堆肥过程中氮、磷养分保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堆肥结束后,同对照堆体相比(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56.60 g),添加镁盐的堆体(氨气形态的氮素损失量为24.25 g)减少了58%的氨气排放量;并且添加镁盐的堆体比对照堆体的总氮(TN)含量高出18%.分级磷的研究结果显示,尽管添加镁盐的堆体与对照堆体的总磷(TP)浓度接近,其中镁盐堆体TP为14.2 g/kg,对照堆体TP为12.0 g/kg,但添加镁盐有助于保留猪粪堆肥中的磷素,其中对照堆体中易溶解态磷占总磷的比例从30%提高到65%,而添加镁盐的堆体易溶解态磷的比例变化不大,保持在30%.添加镁盐的堆体中生成了含有磷酸镁的混合晶体,这可能是易溶解态磷比例减少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保留 氯化镁 猪粪堆肥 分级磷
下载PDF
若尔盖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16
作者 杨志强 刘丹 +4 位作者 廖小琴 陈丹阳 宋小艳 柳杨 王长庭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46,共11页
为了明确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磷含量的变化特征,以若尔盖未退化(U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和极度退化(ED)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测定并比较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含量差异,探讨影响... 为了明确不同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磷含量的变化特征,以若尔盖未退化(UD)、轻度退化(LD)、中度退化(MD)、重度退化(SD)和极度退化(ED)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采用Hedley磷分级法,测定并比较不同退化程度下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含量差异,探讨影响退化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的环境因素。结果显示:1)整体上高寒草甸土壤磷形态以盐酸磷为主,稀盐酸无机磷(DHCl-P_(i))、浓盐酸无机磷(CHCl-P_(i))和浓盐酸有机磷(CHCl-P_(o))含量之和占总磷(TP)的50%以上。2)高寒草甸土壤各形态磷随退化程度加剧整体呈下降趋势。与未退化草甸相比,极度退化草甸0~10 cm土壤水溶性磷(H2O-P)、碳酸氢钠无机磷(NaHCO_(3)-P_(i))和碳酸氢钠有机磷(NaHCO_(3)-P_(o))显著降低了92.51%、89.57%和85.10%,10~20 cm土壤仅NaHCO_(3)-P_(o)显著降低了80.32%;0~20 cm土壤氢氧化钠无机磷(NaOH-P_(i))、氢氧化钠有机磷(NaOH-P_(o))、浓盐酸有机磷(CHCl-P_(o))和残余磷(residual-P)整体表现为随退化加剧而降低,最小值均在极度退化草甸且分别为12.15、7.09、21.14和26.48 mg·kg^(-1)。3)H2O-P与土壤容重(BD)显著负相关;NaHCO_(3)-P_(i)、NaHCO_(3)-P_(o)、NaOH-P_(i)、NaOH-P_(o)、CHCl-P_(o)和residual-P与土壤总碳(TC)和总氮(TN)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和BD显著负相关;CHCl-P_(i)与所有环境因子相关性不显著;土壤BD、pH、含水量(SMC)、TC和TN共同解释土壤磷形态变异的78.79%,其中土壤pH的贡献率最高(52.29%)。综上,土壤各磷形态均随高寒草甸退化加剧而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土壤有机磷的下降幅度最为明显。研究结果有望为未来若尔盖退化高寒草甸土壤养分保持及草甸恢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若尔盖 退化草甸 土壤 形态 Hedley分级
下载PDF
不同类型磷肥对土壤磷素形态和烟草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吴庚福 黄振瑞 +6 位作者 陈迪文 潘晓英 李集勤 马柱文 敖俊华 周文灵 袁清华 《中国烟草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7,共7页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磷肥对烟草生长和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以烟草品种云烟87和牛肝土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设置6个处理:过磷酸钙(T1)、钙镁磷肥(T2)、聚磷酸铵(T3)、磷酸一铵(T4)、磷酸二铵(T5)以及不施磷(CK),调查分析了烟草农艺... 为了探究不同类型磷肥对烟草生长和土壤磷素形态的影响,以烟草品种云烟87和牛肝土为试验材料,采用室内盆栽方法,设置6个处理:过磷酸钙(T1)、钙镁磷肥(T2)、聚磷酸铵(T3)、磷酸一铵(T4)、磷酸二铵(T5)以及不施磷(CK),调查分析了烟草农艺性状、土壤的Hedley分级磷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不施磷相比,所有施磷土壤的Resin-P、NaHCO_(3)-Pi、NaOH-Pi、HCl-Pi和Residue-P均显著增加,而有机态磷NaOH-Po和NaHCO_(3)-Po显著减少。其中,施用钙镁磷肥和磷酸二铵的土壤有效磷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钙镁磷肥处理的磷活化系数最大。各处理烟草叶片总鲜质量大小表现为:T5>T2>T3>T1>T4>CK,所有施磷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各农艺性状和生物量与Resin-P、NaHCO_(3)-Pi、全磷、有效磷均呈显著正相关,而多数农艺性状和生物量与NaHCO_(3)-Po和NaOH-Po呈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钙镁磷肥和磷酸二铵处理的磷活化能力较强,并且有利于烟草生长和提高烟叶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草 Hedley分级磷 形态 活化系数
下载PDF
流域尺度农业磷流失危险性评价与关键源区识别方法 被引量:23
18
作者 李琪 陈利顶 +2 位作者 齐鑫 张心昱 马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82-1986,共5页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是我国农村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由于非点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所以识别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成为非点源磷污染评价的主要目的.本文在分析流域尺度磷流失危险与分级方案的基础上,根据Gburek等提出的方法,建立了适...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是我国农村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由于非点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所以识别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成为非点源磷污染评价的主要目的.本文在分析流域尺度磷流失危险与分级方案的基础上,根据Gburek等提出的方法,建立了适合我国北方农业区流域尺度磷流失危险评价、分级与关键源区识别的方法.修正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重点选取了8个评价因子,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每个因子的危险性等级根据我国的行业标准和实际情况进行了调整.评价得到的"高"危险性区域就是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这一分级评价方案考虑了数据的可获得性和评价的定量性,在确定各因子时注重与GIS技术、地统计学等方法的结合,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分级方案 关键源区 非点源污染 评价
下载PDF
添加无机肥料对高温堆肥化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郑丹 阎静 +5 位作者 陶光灿 李鹏 郭鹏 崔宗均 宋卫堂 谢光辉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631-1635,共5页
在新鲜牛粪高温堆肥中添加尿素、磷矿粉、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研究不同的添加组合对堆体的温度、干物质残留率和不同浸提形态磷的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加入无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堆体的温度和增强有机物的... 在新鲜牛粪高温堆肥中添加尿素、磷矿粉、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研究不同的添加组合对堆体的温度、干物质残留率和不同浸提形态磷的绝对含量及相对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好氧堆肥过程中加入无机肥料能够显著提高堆体的温度和增强有机物的降解,其中混合加入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的处理平均温度最高、干物质损失也最大,其次是单独加入磷矿粉的处理。堆肥结束时添加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的处理水浸提磷与NaHCO3浸提磷绝对含量之和最高,达到11.05g.kg-1,占全磷含量的80.7%;单独加入磷矿粉和混合加入尿素、钙镁磷肥和硫酸钾能促进磷的有效性提高;单独加入尿素或硫酸钾会造成磷素一定程度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肥 有效 分级
下载PDF
妫水河流域农耕区非点源磷污染危险性评价与关键源区识别 被引量:23
20
作者 李琪 陈利顶 +2 位作者 齐鑫 张心昱 马岩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2-37,共6页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是我国农村水环境面临的严重污染问题,由于非点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所以识别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成为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本文在Hughes等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并运用到官... 农业非点源磷污染是我国农村水环境面临的严重污染问题,由于非点源污染治理难度大,所以识别流域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成为非点源污染控制的重点.本文在Hughes等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修正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并运用到官厅水库上游妫水河农耕区的磷元素危险性评价.提出的新方案中包括8个评价因子,每个因子都有3个磷流失危险性等级,各评价因子均确定了定量分析方法.结果表明,从作物的人为管理角度来看,蔬菜地的磷肥管理方式最不合理,发生磷流失的可能性最高.研究区内大部分区域的土壤有效磷含量较高,但土壤侵蚀程度较小.评价结果图显示,研究区内磷流失危险性低的区域所占面积较小.根据评价结果,确定了研究区内磷流失的关键源区,分析了其空间分布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控制管理对策.研究表明修正的流域尺度磷分级方案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 分级方案 流失 危险性评价 关键源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