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3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魏凯
杨万杰
+4 位作者
冯庆国
王伟
李昶
张茹梅
赵雪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8-882,I0003,共6页
目的探讨分肺机械通气( DLV)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因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5例,常规单机机械通气治疗失效后通过双腔气管插管应用两台呼吸机分别与患侧肺(损伤重)和健侧肺(损伤轻或无损伤)...
目的探讨分肺机械通气( DLV)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因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5例,常规单机机械通气治疗失效后通过双腔气管插管应用两台呼吸机分别与患侧肺(损伤重)和健侧肺(损伤轻或无损伤)连接实施DLV,观察DLV前及DLV后12 h、24 h、36 h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标变化。结果 DLV后各指标较前改善,表现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提高,24 h、36 h明显高于DLV前(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改善,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DLV前(P<0.05或P<0.01),其中24 h、36 h明显高于12 h(P<0.05);肺内分流量(QS/QT)值下降,各时间段均低于DLV前(P<0.05);平均动脉压(MAP)提高,24 h、36 h高于DLV前(P<0.05);DLV前患侧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健侧肺(P<0.05),DLV后提高,其中24 h、36 h升高明显(P<0.05);DLV前患侧肺静态顺应性(Cst)明显低于健侧肺(P<0.05),DLV后三个时间段均明显高于DLV前(P<0.05),其中36 h高于12 h( P<0.05);DLV 前健侧肺死腔量/潮气量( VD/VT )比值明显高于患侧肺( P<0.05),DLV后三个时间段均明显下降(P<0.05);DLV前患侧肺气道阻力(Raw)明显高于健侧肺(P<0.05),DLV后三个时间段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其中24 h、36 h低于12 h(P<0.05)。结论对于传统单机通气治疗失效的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患者,应用DLV后可能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肺机械通气
(DLV)
非对称性
肺
损伤
急性呼吸衰竭
双腔气管插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临床探讨
2
作者
张志勇
《系统医学》
2016年第10期41-44,共4页
目的分析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20例因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机械通气无效后采取分肺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力...
目的分析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20例因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机械通气无效后采取分肺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力学。结果分肺24 h SaO_2(92.9±2.7)%、PaO_2/FiO_2(253.2±41.5)mmHg、QS/QT(12.3±4.6)%、MAP(80.8±17.5)%等指标明显优于分肺前(t=8.599、11.098、17.585、2.412,P<0.05)。分肺24 h患侧肺PETCO_2(18.7±4.6)mmHg、患侧肺Cst(37.8±5.8)mL/cm H_2O、健侧肺VD/VT(0.35±0.12)%、患侧肺Raw(10.5±2.2)cm H_2O/(L·S)优于分肺前(t=6.499、10.119、7.967、21.909,P<0.05)。结论对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患者采取分肺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性
肺
损伤
分肺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单肺复张对单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猪血流动力学和死腔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万杰
魏凯
+5 位作者
安友仲
冯庆国
赵雪峰
李昶
王伟
滕洪云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54-557,共4页
目的 比较单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实施分侧肺机械通气基础上单肺复张与传统肺复张的效果,探寻单侧肺病变情况下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方法 实验动物为健康杂种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信封封闭隐藏)分为两组,每组20只.对照组应...
目的 比较单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实施分侧肺机械通气基础上单肺复张与传统肺复张的效果,探寻单侧肺病变情况下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方法 实验动物为健康杂种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信封封闭隐藏)分为两组,每组20只.对照组应用1台呼吸机同时对两肺实施常规机械通气;分肺组在分侧肺机械通气(即应用2台呼吸机分别对两肺实施通气)基础上,进行患侧单肺复张.制作左侧ARDS动物模型后,两组根据不同肺复张方法分别实施控制性肺膨胀.观察两组在20、40、60cmH2O(1 cmH2O=0.098 kPa)肺复张压力下血流动力学和死腔比例(VD/VT)的差异.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随着肺复张压力增高,对照组心率(HR)逐渐加快,60 cmH2O明显高于20 cmH2O时(次/min:192.65±22.99比178.20±18.25,P<0.05);平均动脉压(MAP)逐渐降低,60 cmH2O时明显低于20 cmH2O和40 cmH2O时[mmHg(1 mmHg=0.133 kPa):78.55±25.77比112.40±10.84、106.15±13.54,均P<0.01];心排血量(CO)逐渐降低,20、40、60 cmH2O复张压力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min:11.14±2.65、9.56±2.17、6.01±1.39,P<0.05或P<0.01).随着肺复张压力增高,分肺组HR、MAP和CO无明显改变;60 cmH2O复张压力下H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次/min:178.20±18.26比192.65±22.99,P<0.05),MAP和CO则明显增高[MAP(mmHg):110.80±11.60比78.55±25.77,CO(L/min):9.68±2.08比6.01±1.39,均P<0.01].②VD/VT变化:随着肺复张压力的增高,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FiO2)逐渐降低,60 cmH2O时明显低于20 cmH2O和40 cmH2O时(mmHg:126.40±37.55比187.40±21.66、175.20±23.00,均P<0.01);右侧VD/VT逐渐增高,20、40、60 cmH2O复张压力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12、0.60±0.15、0.72±0.12,P<0.05或P<0.01),左侧VD/VT无明显变化.随着肺复张压力增高,分肺组PaO2/FiO2逐渐升高,40 cmH2O、60 cmH2O时明显高于20 cmH2O时(mmHg:244.45±53.93、270.05±53.42比205.65±31.33,P<0.05和P<0.01),且20、40、60 cmH2O时均高于对照组(205.65±31.33比187.40±21.66,P<0.05;244.45±53.93比175.20±23.00,P<0.01;270.05±53.42比126.40±37.55,P<0.01);双侧VD/VT均无明显变化,其中右侧VD/VT在20、40、60 cmH2O复张压力下明显低于对照组(0.38±0.14比0.52±0.12,0.43±0.11比0.60±0.15,0.50±0.13比0.72±0.12,均P<0.01).结论 对于严重单肺损伤所致ARDS,分侧肺机械通气基础上实施患侧单肺复张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和VD/CT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肺复张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
肺
复张
分
侧
肺
机械
通气
血流动力学
死腔比例
原文传递
题名
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1
作者
魏凯
杨万杰
冯庆国
王伟
李昶
张茹梅
赵雪峰
机构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出处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878-882,I0003,共6页
基金
天津市科技成果认定项目(津20130134)
天津市滨海新区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BHKZ006)
文摘
目的探讨分肺机械通气( DLV)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疗效。方法选择因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导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5例,常规单机机械通气治疗失效后通过双腔气管插管应用两台呼吸机分别与患侧肺(损伤重)和健侧肺(损伤轻或无损伤)连接实施DLV,观察DLV前及DLV后12 h、24 h、36 h呼吸力学、血流动力学、氧合指标变化。结果 DLV后各指标较前改善,表现为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提高,24 h、36 h明显高于DLV前(P<0.05);氧合指数(PaO2/FiO2)改善,各时间段均明显高于DLV前(P<0.05或P<0.01),其中24 h、36 h明显高于12 h(P<0.05);肺内分流量(QS/QT)值下降,各时间段均低于DLV前(P<0.05);平均动脉压(MAP)提高,24 h、36 h高于DLV前(P<0.05);DLV前患侧肺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健侧肺(P<0.05),DLV后提高,其中24 h、36 h升高明显(P<0.05);DLV前患侧肺静态顺应性(Cst)明显低于健侧肺(P<0.05),DLV后三个时间段均明显高于DLV前(P<0.05),其中36 h高于12 h( P<0.05);DLV 前健侧肺死腔量/潮气量( VD/VT )比值明显高于患侧肺( P<0.05),DLV后三个时间段均明显下降(P<0.05);DLV前患侧肺气道阻力(Raw)明显高于健侧肺(P<0.05),DLV后三个时间段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其中24 h、36 h低于12 h(P<0.05)。结论对于传统单机通气治疗失效的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患者,应用DLV后可能改善病情。
关键词
分肺机械通气
(DLV)
非对称性
肺
损伤
急性呼吸衰竭
双腔气管插管
Keywords
Differential lung ventilation
Asymmetric lung injury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Double lumen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分类号
R-05 [医药卫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临床探讨
2
作者
张志勇
机构
河南省鄢陵县中心医院普内科
出处
《系统医学》
2016年第10期41-44,共4页
文摘
目的分析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从2014年3月—2016年3月在该院治疗的20例因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致急性呼吸衰竭患者,在常规机械通气无效后采取分肺机械通气,观察通气前后氧合指标、血流动力学以及呼吸力学。结果分肺24 h SaO_2(92.9±2.7)%、PaO_2/FiO_2(253.2±41.5)mmHg、QS/QT(12.3±4.6)%、MAP(80.8±17.5)%等指标明显优于分肺前(t=8.599、11.098、17.585、2.412,P<0.05)。分肺24 h患侧肺PETCO_2(18.7±4.6)mmHg、患侧肺Cst(37.8±5.8)mL/cm H_2O、健侧肺VD/VT(0.35±0.12)%、患侧肺Raw(10.5±2.2)cm H_2O/(L·S)优于分肺前(t=6.499、10.119、7.967、21.909,P<0.05)。结论对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患者采取分肺机械通气,可改善患者病情,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非对称性
肺
损伤
分肺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Keywords
Asymmetric lung damage
Lu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Respiratory failure
分类号
R563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单肺复张对单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猪血流动力学和死腔比例的影响
被引量:
6
3
作者
杨万杰
魏凯
安友仲
冯庆国
赵雪峰
李昶
王伟
滕洪云
机构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
出处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554-557,共4页
基金
国家发明专利(ZL 2012 1 0195200.8)
天津市医药卫生科技计划项目(2010KZ23)
天津市滨海新区医药卫生科技项目(2011BHKZ006)
文摘
目的 比较单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动物实施分侧肺机械通气基础上单肺复张与传统肺复张的效果,探寻单侧肺病变情况下合理的机械通气策略.方法 实验动物为健康杂种家猪,按随机数字表法(信封封闭隐藏)分为两组,每组20只.对照组应用1台呼吸机同时对两肺实施常规机械通气;分肺组在分侧肺机械通气(即应用2台呼吸机分别对两肺实施通气)基础上,进行患侧单肺复张.制作左侧ARDS动物模型后,两组根据不同肺复张方法分别实施控制性肺膨胀.观察两组在20、40、60cmH2O(1 cmH2O=0.098 kPa)肺复张压力下血流动力学和死腔比例(VD/VT)的差异.结果 ①血流动力学参数变化:随着肺复张压力增高,对照组心率(HR)逐渐加快,60 cmH2O明显高于20 cmH2O时(次/min:192.65±22.99比178.20±18.25,P<0.05);平均动脉压(MAP)逐渐降低,60 cmH2O时明显低于20 cmH2O和40 cmH2O时[mmHg(1 mmHg=0.133 kPa):78.55±25.77比112.40±10.84、106.15±13.54,均P<0.01];心排血量(CO)逐渐降低,20、40、60 cmH2O复张压力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L/min:11.14±2.65、9.56±2.17、6.01±1.39,P<0.05或P<0.01).随着肺复张压力增高,分肺组HR、MAP和CO无明显改变;60 cmH2O复张压力下HR较对照组明显降低(次/min:178.20±18.26比192.65±22.99,P<0.05),MAP和CO则明显增高[MAP(mmHg):110.80±11.60比78.55±25.77,CO(L/min):9.68±2.08比6.01±1.39,均P<0.01].②VD/VT变化:随着肺复张压力的增高,对照组氧合指数(PaO2/FiO2)逐渐降低,60 cmH2O时明显低于20 cmH2O和40 cmH2O时(mmHg:126.40±37.55比187.40±21.66、175.20±23.00,均P<0.01);右侧VD/VT逐渐增高,20、40、60 cmH2O复张压力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52±0.12、0.60±0.15、0.72±0.12,P<0.05或P<0.01),左侧VD/VT无明显变化.随着肺复张压力增高,分肺组PaO2/FiO2逐渐升高,40 cmH2O、60 cmH2O时明显高于20 cmH2O时(mmHg:244.45±53.93、270.05±53.42比205.65±31.33,P<0.05和P<0.01),且20、40、60 cmH2O时均高于对照组(205.65±31.33比187.40±21.66,P<0.05;244.45±53.93比175.20±23.00,P<0.01;270.05±53.42比126.40±37.55,P<0.01);双侧VD/VT均无明显变化,其中右侧VD/VT在20、40、60 cmH2O复张压力下明显低于对照组(0.38±0.14比0.52±0.12,0.43±0.11比0.60±0.15,0.50±0.13比0.72±0.12,均P<0.01).结论 对于严重单肺损伤所致ARDS,分侧肺机械通气基础上实施患侧单肺复张在改善血流动力学和VD/CT方面均明显优于传统肺复张方式.
关键词
单
肺
复张
分
侧
肺
机械
通气
血流动力学
死腔比例
Keywords
Unilateral lung recruitment maneuver
Independent lu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Hemodynamics
Dead space ratio
分类号
R563.8 [医药卫生—呼吸系统]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临床研究
魏凯
杨万杰
冯庆国
王伟
李昶
张茹梅
赵雪峰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分肺机械通气治疗严重非对称性肺损伤的临床探讨
张志勇
《系统医学》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单肺复张对单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猪血流动力学和死腔比例的影响
杨万杰
魏凯
安友仲
冯庆国
赵雪峰
李昶
王伟
滕洪云
《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
6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