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3
1
作者 钟晓媛 赵敏 +5 位作者 李俊杰 陈多 田青兰 王丽 黄光忠 任万军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708-1720,共13页
为探讨不同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以2个超级杂交籼稻品种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设置3月21日(S1)、3月31日(S2)、4月10日(S3)、4月20日(S4)和4月30日(S5)5个播期,秧龄均为30 d,移栽期依次为4月21日、5月... 为探讨不同播栽期对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分蘖成穗的影响,以2个超级杂交籼稻品种F优498和宜香优2115为材料,设置3月21日(S1)、3月31日(S2)、4月10日(S3)、4月20日(S4)和4月30日(S5)5个播期,秧龄均为30 d,移栽期依次为4月21日、5月1日、5月11日、5月21日和5月31日,研究其分蘖发生成穗特点及与气象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播栽期水稻产量差异显著,随着播栽期推迟,产量呈降低趋势,早播S1的产量最高、迟播S5的产量最低。不同播栽期处理下水稻主茎对产量的贡献表现为(S1~S4)S5,S1优势蘖位为第3~第6叶,而S2~S5优势蘖位为第3~第5叶。随播栽期推迟,分蘖发生和成穗叶位趋于集中,F优498一次分蘖发生在S1~S4以3/0~7/0为主,而在S5以3/0~6/0为主;宜香优2115在S1以3/0~7/0为主,在S2~S5以3/0~6/0为主。一次分蘖成穗率在S1以3/0~6/0为主,而在S2~S5以3/0~5/0为主;二次分蘖发生和成穗以第3~第4叶为主。气象因子对分蘖发生和成穗的影响为一、二次分蘖发生率与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而与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一次分蘖成穗率与分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平均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分蘖期平均气温日较差、积温、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幼穗分化期日平均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抽穗开花期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综合看来,成都平原地区机插超级杂交籼稻在4月11日前播种5月11日前移栽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在4月21日前播种5月21日前移栽有利于稳产,在4月21日以后播种5月21日后移栽产量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 分蘖成穗 优势蘖位 气象因子 产量
下载PDF
不同种植密度下兰考矮早八茎蘖叶片内源激素差异及其与分蘖成穗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徐丽娜 冯伟 +3 位作者 盛坤 朱云集 马冬云 郭天财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596-1604,共9页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于拔节期前后测定兰考矮早八主茎和一级分蘖的第一分蘖(分蘖I)和第二分蘖(分蘖II)各时期上部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内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表明,叶片内IAA和ZR含量表现为主茎>分蘖I>...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于拔节期前后测定兰考矮早八主茎和一级分蘖的第一分蘖(分蘖I)和第二分蘖(分蘖II)各时期上部第一片完全展开叶内吲哚乙酸(IAA)、玉米素核苷(ZR)和脱落酸(ABA)含量。结果表明,叶片内IAA和ZR含量表现为主茎>分蘖I>分蘖II,其分蘖与主茎的差距在拔节前期开始加大;叶片内ABA含量表现为分蘖>主茎,其差距开始加大的时期比其他激素晚6~12d。各激素含量在主茎与分蘖间的差距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差距达到一定程度时导致分蘖衰亡。激素间平衡与分蘖成穗关系更为密切,分蘖叶片中IAA/ABA和ZR/ABA比值低不利于分蘖最终成穗。激素含量比值在分蘖和主茎叶片中出现差距的时间要早于单一激素含量在分蘖与主茎中出现差距。与单个激素含量相比,激素之间的平衡以及分蘖与主茎激素平衡的差距可能与分蘖成穗的关系更为密切。分蘖中IAA/ABA和ZR/ABA比值占主茎中相应比值的比例可使判断成穗蘖和衰亡蘖出现差距的时间提前至二棱末期,比单一激素含量判断提前6~22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型品种 内源激素 激素平衡 分蘖成穗
下载PDF
稀植条件下杂交稻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研究 被引量:26
3
作者 陈惠哲 朱德峰 +1 位作者 林贤青 张玉屏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51-54,共4页
研究了 19.5 ,13 .5和 7.5穴 m2 3个种植密度下杂交稻组合中优 6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 ,稀植促进分蘖发生 ,并导致最高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延迟 ,13 .5和 7.5穴 m2 比 19.5穴 m2 的最高分蘖期分别推... 研究了 19.5 ,13 .5和 7.5穴 m2 3个种植密度下杂交稻组合中优 6号和两优培九不同时期的分蘖成穗规律和穗粒结构。结果表明 ,稀植促进分蘖发生 ,并导致最高分蘖期和有效分蘖期延迟 ,13 .5和 7.5穴 m2 比 19.5穴 m2 的最高分蘖期分别推迟 7和 14d ;随种植密度下降 ,中后期发生的分蘖在茎蘖数中的比例提高 ,相应成穗率也提高 ;早期分蘖所成的穗与后期分蘖所成穗的每穗粒数差异较大 ,结实率差异较小 ,两者的产量差异主要由穗粒数差异引起 ;随种植密度下降 ,分蘖力较弱的组合产量显著下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稀植 分蘖时期 分蘖成穗规律 粒结构
下载PDF
烯效唑干拌种对不同群体小麦分蘖成穗的调控 被引量:8
4
作者 韩惠芳 杨文钰 +1 位作者 樊高琼 任万军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113-116,共4页
以绵阳26为供试材料,采用烯效唑干拌种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40 mg/kg)对不同播种密度(90×10~4、180×10~4、270×10~4/hm^2)下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公蘖前期(出苗50d内)烯效唑浓度越高,达到... 以绵阳26为供试材料,采用烯效唑干拌种研究了不同浓度(0、10、20、40 mg/kg)对不同播种密度(90×10~4、180×10~4、270×10~4/hm^2)下小麦分蘖成穗的影响。结果表明,烯效唑处理后,公蘖前期(出苗50d内)烯效唑浓度越高,达到最大分蘖速度的时间越早,低节位分蘖特别是第1、第2分蘖的发生加快;分蘖后期(出苗50 d后)分蘖速度减慢,高浓度处理(40 mg/kg)的分蘖发生比低浓度提早10 d结束。烯效唑提高了孕穗后期单位面积的茎蘖数、分蘖成穗率、单株穗数和单位面积有效穗,其中以20 mg/kg最优。密度不同,烯效唑提高分蘖成穗率的效果有差异,以高密度下的效果更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烯效唑 干拌种 小麦 群体 分蘖成穗 调控
下载PDF
水稻分蘖成穗率遗传育种研究进展与展望 被引量:8
5
作者 朱满山 符福鸿 +4 位作者 黄慧君 梁世胡 刘振荣 李传国 王丰 《广东农业科学》 CAS CSCD 2006年第9期88-91,共4页
论述了适当提高水稻分蘖成穗率提高水稻群体质量,从而提高水稻产量的理论依据;综述了水稻分蘖成穗率遗传及在育种上应用研究进展;对水稻分蘖成穗率在育种方面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水稻 分蘖成穗 遗传 育种
下载PDF
水稻秧苗素质对分蘖成穗率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 被引量:25
6
作者 苏祖芳 吴九林 +1 位作者 李国生 张亚洁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5年第3期10-14,共5页
试验于1994年在江苏农学院稻麦研究室土培池中进行,对汕优63秧苗不同带蘖数和两个氮素水平进行不同叶龄期、成穗率和群体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带蘖壮秧分蘖成穗率高,尤其是前期的分蘖成穗率高,增加分蘖成穗数,有利于库源的... 试验于1994年在江苏农学院稻麦研究室土培池中进行,对汕优63秧苗不同带蘖数和两个氮素水平进行不同叶龄期、成穗率和群体质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带蘖壮秧分蘖成穗率高,尤其是前期的分蘖成穗率高,增加分蘖成穗数,有利于库源的协调,提高群体的质量,促进大穗的形成,从而提高单株质量,在足肥的条件下更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带蘖壮秧 分蘖成穗 群体质量 产量
下载PDF
小麦分蘖成穗对产量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徐大胜 彭素琼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055-1060,共6页
将川麦107在不同地点以不同播种量种植,去分析分蘖发生情况、分蘖成穗情况以及主茎穗、分蘖穗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上,在适期播种下,采用小窝密植(按20 cm×10 cm播),播种量以每穴播4~5粒,基本苗195~225万/hm2,能保... 将川麦107在不同地点以不同播种量种植,去分析分蘖发生情况、分蘖成穗情况以及主茎穗、分蘖穗对产量的贡献,结果表明:在小麦生产上,在适期播种下,采用小窝密植(按20 cm×10 cm播),播种量以每穴播4~5粒,基本苗195~225万/hm2,能保证一、二次分蘖按期发生,并有足够分蘖成穗,且成穗率高,其主茎穗与分蘖穗的比重达到5.5∶4.5,产量在6000 kg/hm2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种量 基本苗 分蘖成穗 产量
下载PDF
协优9308的分蘖成穗与灌浆结实特性及其调节 被引量:8
8
作者 陶龙兴 黄效林 +1 位作者 俞美玉 王熹 《中国稻米》 2002年第2期24-25,31,共3页
关键词 协优9308 分蘖成穗 灌浆结实特性 调控
下载PDF
小麦分蘖成穗规律研究进展 被引量:7
9
作者 佟汉文 彭敏 +6 位作者 刘易科 黄玫珽 邹娟 朱展望 陈泠 张宇庆 高春保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第24期4700-4702,4713,共4页
围绕小麦分蘖及其成穗规律,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从遗传、动态变化、田管措施、以及利用分蘖成穗规律取得高产的技术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梳理,为小麦的品种选择、耕作管理和高效生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 分蘖成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小麦高产品种分蘖成穗类型及其配套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3
10
作者 乔蕊清 卫云宗 +1 位作者 晋宏 赵玉山 《山西农业科学》 1999年第1期8-11,共4页
分析小麦高产品种分蘖成穗的特点,将其划为普通分蘖型、一次分蘖高峰型和主茎优势型三种类型。明确了每种类型的生育特点、群体发展动态、产量结构和相应的配套技术体系。在黄淮麦区小麦高产栽培中,应根据当地条件,合理选用不同类型... 分析小麦高产品种分蘖成穗的特点,将其划为普通分蘖型、一次分蘖高峰型和主茎优势型三种类型。明确了每种类型的生育特点、群体发展动态、产量结构和相应的配套技术体系。在黄淮麦区小麦高产栽培中,应根据当地条件,合理选用不同类型的良种及配套栽培技术体系,才易获高产。同时指出,在黄淮麦区未来小麦超高产育种应以选育一次分蘖高峰型和主茎优势型品种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分蘖成穗类型 群体结构 配套 栽培技术体系
下载PDF
糯稻新品种特糯2072分蘖成穗规律初探 被引量:2
11
作者 胡正元 曾昭荣 杨静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6-17,共2页
特糯2072的分蘖成穗情况受基本苗影响较大。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最高分蘖期提前,成穗率下降,单穴分蘖和单穴成穗数在单穴栽插1~7苗范围内相应增加。适当提高基本苗数有助于发挥特糯2072的大穗型品种优势,实现分蘖成穗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最... 特糯2072的分蘖成穗情况受基本苗影响较大。随着基本苗的增加,最高分蘖期提前,成穗率下降,单穴分蘖和单穴成穗数在单穴栽插1~7苗范围内相应增加。适当提高基本苗数有助于发挥特糯2072的大穗型品种优势,实现分蘖成穗和产量构成因素的最优组合,获得最高产量。在17cm×20cm的栽插密度下,基本苗应控制在138万~188万株/hm2,即每穴栽插5~7苗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糯2072 分蘖成穗 基本苗
下载PDF
高寒山旱地春小麦分蘖及分蘖成穗规律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缪祥辉 贾金龙 +1 位作者 赵洪礼 王燕钧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2-46,52,共6页
经两年观测和多因素综合试验结果表明:高寒山旱地春小麦蘖群结构单一,分蘖及分蘖成穗率低。蘖群以I_1、I_2位蘖和鞘蘖为主要构成成分,分别占分蘖总的的56%、35.3%和3.9%;I_2位以上蘖和二级蘖较为罕见,一般不... 经两年观测和多因素综合试验结果表明:高寒山旱地春小麦蘖群结构单一,分蘖及分蘖成穗率低。蘖群以I_1、I_2位蘖和鞘蘖为主要构成成分,分别占分蘖总的的56%、35.3%和3.9%;I_2位以上蘖和二级蘖较为罕见,一般不足分蘖总量的5%。单株分蘖数平均为1.3,单株分蘖成穗率低于5%,分蘖及分蘖成穗率对水肥营养及群体密度存在显著相关性,但分蘖及分蘖成穗率的提高不能伴随群体产量的明显增加。旱地春小麦栽培的中心在于促控主茎成穗率及成穗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旱地春小麦 分蘖 分蘖成穗
下载PDF
黄淮平原冬小麦分蘖成穗动态与气候生态条件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永钦 陈运华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1期1-9,共9页
河南省黄淮平原冬小麦分蘖消长的一般规律是:“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用白天平均温度积温(∑Tid)作生物学时间,代替自然天文时间,通过对本区冬小麦分蘖动态与气候生态关系的研究,黄淮平原冬小麦分蘖成穗随气温、土壤... 河南省黄淮平原冬小麦分蘖消长的一般规律是:“两个盛期,一个高峰,越冬不停,集中死亡”.用白天平均温度积温(∑Tid)作生物学时间,代替自然天文时间,通过对本区冬小麦分蘖动态与气候生态关系的研究,黄淮平原冬小麦分蘖成穗随气温、土壤湿度等气候生态环境而变化的规律是:(1)最高群体以前:f=y_m/(1+e^(a-b∑Tid)·f_s·f_a-f_m (∑Tid<tg)(2)最高群体以后:f=(y_m-(y_m/(1+e^(-(a-b∑tid)^-1)))·f_S·f_M-f_m (∑Tid≥t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分蘖成穗 气候 生态环境
下载PDF
北京地区高产小麦品种苗、蘖、穗、粒组成和分蘖成穗率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曾浙荣 张文祥 +2 位作者 闫长生 张秀英 肖世和 《北京农业科学》 1999年第5期14-17,共4页
关键词 小麦 品种 分蘖成穗
下载PDF
“滇杂32”单产超14.9t/hm^2分蘖成穗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钏兴宽 康洪灿 +5 位作者 孙文涛 金寿林 李国生 陈国松 王锦艳 尹正钦 《云南农业科技》 2006年第4期12-14,共3页
对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高产栽培研究,实收产量14.902t/hm 2。攻关田分蘖成穗的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2高产需要较多的有效穗(469.7万穗h/m 2)和较高成穗率(83.30%);分蘖成穗的经济产量是构成产量的主体,占88.86%,又以一、二次分蘖... 对高原优质杂交粳稻滇杂32进行高产栽培研究,实收产量14.902t/hm 2。攻关田分蘖成穗的分析结果表明:滇杂32高产需要较多的有效穗(469.7万穗h/m 2)和较高成穗率(83.30%);分蘖成穗的经济产量是构成产量的主体,占88.86%,又以一、二次分蘖成穗所占比例较大,分别占33.32%和42.96%;单株经济产量与单株有效穗数(0.9552)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0.3406)、穗实粒数(0.3512)呈显著正相关。提出了滇杂32高产栽培的重点是促进低节位分蘖发生和成穗;协调好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从而获取最大群体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杂32 高产攻关 分蘖成穗
下载PDF
提高小麦分蘖成穗率的措施 被引量:1
16
作者 别家新 《农业科技通讯》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7-7,共1页
关键词 小麦 分蘖成穗 因素 肥水管理 苗数 温度
下载PDF
水稻分蘖成穗率的遗传变异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宏伟 《垦殖与稻作》 2000年第1期4-5,17,共3页
以水稻弯穗型辽盐2号等3个品种为母本,直立穗型辽粳326等4个品种为父本,研究了水稻分蘖成穗率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辽粳326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最高为9.0,辽盐282次之为5.0,特殊配合力以辽盐282/辽粳294最高为58;分蘖... 以水稻弯穗型辽盐2号等3个品种为母本,直立穗型辽粳326等4个品种为父本,研究了水稻分蘖成穗率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辽粳326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最高为9.0,辽盐282次之为5.0,特殊配合力以辽盐282/辽粳294最高为58;分蘖成穗率的广义遗传力为825%,狭义遗传力为65.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分蘖成穗 配合力 遗传力
下载PDF
种子处理、播期和压麦对冬小麦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孟庆树 《河北农业科学》 2006年第1期60-62,共3页
研究了种子包衣+微肥、播种期和压麦对邯6172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邯6172适宜播种期为10月1~15日,种子包衣并配合底施锌锰肥、三叶期压麦均能有效提高小麦分蘖成穗和产量。
关键词 邯6172 种子包衣 微肥 播期 压麦 分蘖成穗
下载PDF
麦秸还田配施基蘖氮肥提高机插超级粳稻分蘖成穗及产量 被引量:11
19
作者 熊瑞恒 杭玉浩 +3 位作者 王强盛 许国春 刘欣 武皞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8期136-146,共11页
为探究麦秸还田量与不同氮素基蘖肥比例配施对机插超级稻分蘖形成、成穗及产量的影响,在2013年、2014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超级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300 kg/hm2、氮素穗肥120 kg/hm2的条件下,设计5个氮素基蘖肥比例(基肥:... 为探究麦秸还田量与不同氮素基蘖肥比例配施对机插超级稻分蘖形成、成穗及产量的影响,在2013年、2014年通过田间小区试验,以超级稻南粳9108为试验材料,在总施氮量300 kg/hm2、氮素穗肥120 kg/hm2的条件下,设计5个氮素基蘖肥比例(基肥:分蘖肥为0∶180 kg/hm2、45 kg/hm2∶135 kg/hm2、90 kg/hm2∶90 kg/hm2、135 kg/hm2∶45 kg/hm2、180 kg/hm2∶0)和3个麦秸还田量(麦秸还田量分别为0、3 000、6 000 kg/hm2),试验分析各处理机插超级稻的分蘖发生和成穗特性,并在成熟期测定产量结构。结果表明,无秸秆还田处理的机插超级稻主茎一次分蘖发生的起始蘖位为3/0,分蘖发生的主要蘖位为4/0、5/0、6/0、7/0,发生率在73.17%以上;秸秆还田处理的机插超级稻主茎一次分蘖发生的起始蘖位为4/0,分蘖发生的主要蘖位为5/0、6/0、7/0,麦秸还田处理降低了机插超级稻低位分蘖发生率;机插超级稻5/0和6/0蘖位分蘖发生率为100%,不受氮素基蘖肥比例的影响,其他蘖位的分蘖发生率则随着氮素基肥比例增加、蘖肥比例下降而下降;麦秸还田处理降低了机插水稻的分蘖发生率,进而使得成熟期有效穗数减少,但穗粒数、结实率、千粒质量、穗质量及实际产量增加;氮素基肥比例增加促进了单个分蘖每穗粒数和穗质量提高;该试验条件下,氮素基肥45 kg/hm2、分蘖肥135 kg/hm2处理产量最高。该研究揭示了超级粳稻分蘖成穗规律及合理氮素管理,为大面积机插超级粳稻高产高效种植提供技术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农业机械 作物 基蘖氮肥 分蘖成穗 产量
下载PDF
冬小麦主茎叶数变化及分蘖成穗规律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冯浔 杨文华 徐红军 《新疆农业科学》 CAS CSCD 1995年第4期143-146,共4页
在石河子地区生态条件下,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主茎叶数与分蘖成穗规律进行了2—3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弱冬性小麦主茎叶数少于冬性、强冬性的品种。播期不同,主茎对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多数品种的有效办蘖叶龄期是... 在石河子地区生态条件下,对6个不同类型的冬小麦品种(系)主茎叶数与分蘖成穗规律进行了2—3年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弱冬性小麦主茎叶数少于冬性、强冬性的品种。播期不同,主茎对数随播期推迟而减少;多数品种的有效办蘖叶龄期是从主茎第4叶到第7叶的4个叶龄期。多数冬小麦品种的生理技节叶龄期为主茎第9、10两个叶龄;在适期播种条件下,除主茎穗外,尚有鞘蘖、1N.2N、3N、4N、2N-1和1N-2等蘖位的分蘖有成穗的潜力。因此,生产上可利用低位蘖成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主茎叶 分蘖成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