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杰克·伦敦的分裂自我在马丁·伊登上的投射 被引量:1
1
作者 骆谋贝 林玉鹏 《武汉纺织大学学报》 2012年第1期64-67,共4页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自传性小说。杰克·伦敦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传奇性人物。他的分裂自我主要体现在自卑情结和自恋情结的冲突,由于私生子的身份而加深了的恋母情结,因为多种哲学观念的影响而导致的思想分裂这三个...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自传性小说。杰克·伦敦是一个有着特殊经历的传奇性人物。他的分裂自我主要体现在自卑情结和自恋情结的冲突,由于私生子的身份而加深了的恋母情结,因为多种哲学观念的影响而导致的思想分裂这三个方面。这些特征在马丁·伊登身上均有所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杰克·伦敦 分裂自我 马丁·伊登 投射
下载PDF
分裂自我的重新整合
2
作者 高文惠 李泽池 《德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67-71,108,共6页
《娇女》关注的中心不是历史场景再现,而是奴隶制带给人们心灵的伤害和自我的迷失。莫里森以充满生机和诗意的文学叙述,不仅指出了历史造成的自我分裂的现实,而且提供了分裂自我重新整合的方案:借助记忆的疗救功能和社区的抚育力量。
关键词 《娇女》 分裂自我 记忆 社区
下载PDF
从《红字》看霍桑的自我分裂与白日梦 被引量:4
3
作者 马小麒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2期13-16,共4页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儿.霍桑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者认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与创作家的“自我分裂”的观点,霍桑将自己精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体现在丁梅斯德、海斯特和帕儿身上:丁梅斯德体现了作者的迷...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作家纳撒尼儿.霍桑最重要的一部小说。作者认为,根据弗洛伊德的“白日梦”理论与创作家的“自我分裂”的观点,霍桑将自己精神生活中矛盾冲突的几个方面体现在丁梅斯德、海斯特和帕儿身上:丁梅斯德体现了作者的迷茫和彷徨;海斯特代表了一个思索的霍桑、一个叛逆的霍桑、一个无奈的霍桑;帕儿表现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人性和人类真诚情感的向往,是作者构建的一个属于自己,也属于大众的“白日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字》 霍桑 自我分裂 白日梦
下载PDF
分裂的自我形象与破碎的世界图景——穆旦诗歌研究之一 被引量:2
4
作者 张岩泉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77-186,共10页
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中国诗人,他以既介入又超然的方式与时代保持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以"承担历史的独立姿态"重建战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生代形象。穆旦的诗歌创作于重重危机和种种矛盾的关口,他直面世界的破毁,鞭打裂... 穆旦是20世纪40年代重要的中国诗人,他以既介入又超然的方式与时代保持广泛而紧密的联系,以"承担历史的独立姿态"重建战时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的新生代形象。穆旦的诗歌创作于重重危机和种种矛盾的关口,他直面世界的破毁,鞭打裂变的自我,表现了在战时环境下对世界万物、人类历史、社会现实和自我生命存在的观察、思考、体验与感受,创造出一个"丰富和丰富的痛苦"的诗歌艺术世界,成为一代青年知识分子"受难的品格"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穆旦 分裂自我 破碎的世界 20世纪40年代
下载PDF
叙述式“分裂的自我”——试析《都柏林人》儿童篇中的个体主体性 被引量:3
5
作者 李巧慧 《外国语文》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55-58,共4页
在《都柏林》儿童篇中,叙述自我和体验自我的共存和张力揭示了个体主体的内在分裂结构。这种叙述式"分裂的自我"不仅栖居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而且展示了童年所特有的理想主义。光明和黑暗、阳光和阴影的碰撞虽然导致了现代个体... 在《都柏林》儿童篇中,叙述自我和体验自我的共存和张力揭示了个体主体的内在分裂结构。这种叙述式"分裂的自我"不仅栖居于社会的边缘地带,而且展示了童年所特有的理想主义。光明和黑暗、阳光和阴影的碰撞虽然导致了现代个体的内在分裂状态,却也造就了其流动、开放和丰满的主体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叙述式“分裂自我 边缘性 理想性 个体主体性
下载PDF
论空间叙事视角下《钟形罩》女主人公的自我分裂 被引量:1
6
作者 龙丽伟 张青梅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6-140,共5页
美国作家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可以被看作女性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与美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在纽约、家乡小镇和精神病院这些地理空间里,她的自我形象不断被异化:初到纽约时"自己... 美国作家西尔维亚·普拉斯的小说《钟形罩》可以被看作女性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埃斯特·格林伍德与美国主流社会格格不入,在纽约、家乡小镇和精神病院这些地理空间里,她的自我形象不断被异化:初到纽约时"自己都不敢认",返回家乡后"失去灵魂的空壳",精神病院时"半人半鬼"。埃斯特在不同地理空间的外表变化反映了她在男权社会空间的边缘地位和心理空间逐渐封闭、失去自我的变化过程。移步换景的地理空间、所处边缘地位的社会空间和日渐封闭的心理空间相辅相成。空间的叙事和小说主人公埃斯特自我身份异化不但有对应关系,埃斯特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更经历了心理空间从憧憬到逐步崩溃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钟形罩》 空间叙事 埃斯特 自我分裂
下载PDF
分裂的自我与存在的困境——多丽丝·莱辛《野草在歌唱》的“莱恩式”解读 被引量:5
7
作者 陶瑞萱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156,共5页
出版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该书的出版早了莱恩的生存论心理学经典作品《分裂的自我-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整整10年,但是《野草在歌唱》作为莱辛的处女作,不但触及了莱辛... 出版于1950年的处女作《野草在歌唱》是多丽丝·莱辛一部极具代表性的作品。虽然该书的出版早了莱恩的生存论心理学经典作品《分裂的自我-对健全与疯狂的生存论研究》整整10年,但是《野草在歌唱》作为莱辛的处女作,不但触及了莱辛创作中一再表现的主题,如妇女的社会地位及生存状态、种族歧视制度等,还审视了"人类的生存",凸显了现代人在现代社会中面临的深刻的精神危机。在这点上,莱辛和莱恩的思想不谋而合。可以说,从《野草在歌唱》开始,莱辛就像好朋友莱恩一样对人类生存和命运赋予了深刻的人道主义关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R.D.莱恩 存在性不安 自我分裂 精神分裂
下载PDF
从自我分裂到自我认同——谈《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振保的自我认知 被引量:2
8
作者 胡江波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6-90,共5页
从拉康的心理分析角度来看,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反映了男主人公振保从主体的自我分裂逐渐走向自我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说中出现的镜子是一个关键的隐喻,在振保的自我认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暗示了振保在镜像阶段... 从拉康的心理分析角度来看,张爱玲的小说《红玫瑰与白玫瑰》反映了男主人公振保从主体的自我分裂逐渐走向自我认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说中出现的镜子是一个关键的隐喻,在振保的自我认同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暗示了振保在镜像阶段的心理发展。从对振保的自我认知的分析中可以得知,无论他生命中出现的是"红玫瑰"或"白玫瑰",振保真正需要的,与其说是"玫瑰",不如说是一个完整的自我认同。经由镜中之像,他逐渐建立起来一个统一的自我形象,自我认知能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保 自我分裂 拉康 镜像阶段 自我认同
下载PDF
托尼·哈里森:一个分裂的自我,两种叙事的声音 被引量:1
9
作者 梁晓冬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221-224,共4页
托尼·哈里森是英国当代大众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双声性,充满了不同社会阶层对峙的声音,反映了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在语言层面上的对立和交锋。他的诗歌语言既有高雅文字也有粗俗的狂欢话语,反映了诗... 托尼·哈里森是英国当代大众诗歌的代表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具有典型的双声性,充满了不同社会阶层对峙的声音,反映了不同阶级的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在语言层面上的对立和交锋。他的诗歌语言既有高雅文字也有粗俗的狂欢话语,反映了诗人对精英文化、教育、文学传统接受且又颠覆的矛盾态度以及诗人从平民子弟到精英诗人自我裂变的心路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托尼·哈里森 大众诗歌 双声语 狂欢化 分裂自我
下载PDF
《黑天鹅》与“自我分裂”原型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军童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105-106,共2页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将心理学的原型理论应用到文学领域,主要探讨文学象征的原型意义和"叙述程式"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本文主要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影片《黑天鹅》的主题、人物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影片编剧将《圣经》和神话故事中... 神话——原型批评理论将心理学的原型理论应用到文学领域,主要探讨文学象征的原型意义和"叙述程式"及其相互关系等内容。本文主要采用原型批评的方法对影片《黑天鹅》的主题、人物和结构进行了分析。影片编剧将《圣经》和神话故事中的主题原型、人物原型和结构原型进行了加工,增加了新的诠释,并利用电影的有利条件,以惊悚片的形式呈现给观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天鹅》 自我分裂 原型批评
下载PDF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自我分裂现象透视 被引量:1
11
作者 吕周聚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0年第6期3-8,共6页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自我分裂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 :当人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发生矛盾冲突时 ,便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 ,产生一种存在性不安 ,表现为精神分裂性 ;精神分裂性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 ,便进入精神分裂症状态。前者是一种正常的精... 中国现代主义文学中的自我分裂主要呈现为两种形态 :当人与周围的环境和人物发生矛盾冲突时 ,便陷入苦闷与焦虑之中 ,产生一种存在性不安 ,表现为精神分裂性 ;精神分裂性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 ,便进入精神分裂症状态。前者是一种正常的精神现象 ,后者则是一种非正常的病态现象。作家用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来描述人物的自我分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主义 自我分裂 透视
下载PDF
分裂的自我 时间的孤儿——试论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已故上校的女儿们》中的叙事结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素英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44-47,共4页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独特的写作风格中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小说的“无情节”结构。在她的“无情节”结构中作者对时间空间的处理在英语短篇小说的实验改革中起了开拓的作用。《已故上校的女儿们》的叙事结构突出表现了她的时空处理手...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独特的写作风格中突出的特点之一是其小说的“无情节”结构。在她的“无情节”结构中作者对时间空间的处理在英语短篇小说的实验改革中起了开拓的作用。《已故上校的女儿们》的叙事结构突出表现了她的时空处理手法,并且几乎天衣无缝地契合了主人公自我分裂的性格特征。这种在叙事结构和叙述内容上的巧妙结合表明曼斯菲尔德在写作风格上更加成熟,同时也更加明显地表现了她的现代派写作风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斯菲尔德 时间 空间 分裂自我 叙事结构
下载PDF
文明的诱惑——《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自我分裂
13
作者 许莲花 刘佳丽 《语文学刊》 2016年第18期83-85,149,共4页
凯瑟琳骨子里与希思克利夫同属野性,却最终背叛希思克利夫嫁给象征文明的埃德加,其原因既是身份归属的问题,也是内在的多元需求,另外社会的规训、经济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凯瑟琳作出的选择既造成了自己的死亡,也直接导致... 凯瑟琳骨子里与希思克利夫同属野性,却最终背叛希思克利夫嫁给象征文明的埃德加,其原因既是身份归属的问题,也是内在的多元需求,另外社会的规训、经济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因素。凯瑟琳作出的选择既造成了自己的死亡,也直接导致了希思克利夫人性的异化与疯狂的报复。最终,希思克利夫在宣泄完心中的毒素后与凯瑟琳的灵魂相会于荒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凯瑟琳 自我分裂
下载PDF
温情与荒凉共存——《呼兰河传》中叙事者的自我分裂
14
作者 刘艳琳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04-106,共3页
从《生死场》到《呼兰河传》,萧红的创作感觉发生了明显的转变,她通过这种转变传达出了自我分裂所导致的那种极不确定的历史情绪的存在。
关键词 创作感觉 自我分裂 历史情绪
下载PDF
人格面具的自我膨胀到自我分裂——以杰拉德为例
15
作者 罗玲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5年第9期139-140,156,共3页
本文运用荣格的人格面具原理,分析劳伦斯作品《恋爱中的女人》中工业巨子杰拉德人格面具从自我膨胀到自我分裂的过程。杰拉德的自我毁灭暗示出作者对工业文明异化的鞭策及对权威人格的批判。
关键词 人格面具 自我膨胀 自我分裂 杰拉德
下载PDF
论马丁·伊登的自我分裂与自我异化
16
作者 杨文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147-149,共3页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生活背景及人物命运等方面都深深折射出了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马丁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原先的自我遭到放逐,新的自我无法确立,从而导致其悲剧... 《马丁·伊登》是杰克·伦敦的自传体小说,主人公马丁的生活经历、思想观念、生活背景及人物命运等方面都深深折射出了作者杰克·伦敦的影子。马丁在追求自我的过程中,原先的自我遭到放逐,新的自我无法确立,从而导致其悲剧命运。本文采用拉康的"镜像阶段概念"里的"自我分裂"和"自我异化"理论,分析马丁·伊登的性格发展变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丁·伊登》 杰克·伦敦 自我分裂 自我异化
下载PDF
分裂的自我:《红字》中阿瑟·丁梅斯代尔形象解读
17
作者 苏玉鑫 《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218-219,222,共3页
阿瑟·丁梅斯代尔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形象之一,在表现小说主题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存现象学为理论观照,以R.D.莱恩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为视角,分析该形象"分裂的自我"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 阿瑟·丁梅斯代尔是美国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小说《红字》中的主要形象之一,在表现小说主题方面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生存现象学为理论观照,以R.D.莱恩的存在主义心理学为视角,分析该形象"分裂的自我"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桑 《红字》 阿瑟·丁梅斯代尔 分裂自我
下载PDF
谁是真正的绅士——解读《洛丽塔》中亨伯特性格的自我分裂
18
作者 王芳 《菏泽学院学报》 2017年第1期66-69,共4页
《洛丽塔》又名《一个鳏夫的自白》,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小说用自白的形式向读者叙述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在自述的字里行间折射出男主人亨伯特自我分裂的性格特征。从亨伯特的反常行为和心理特... 《洛丽塔》又名《一个鳏夫的自白》,是美国后现代主义文学大师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代表作,小说用自白的形式向读者叙述故事发生的前因后果,在自述的字里行间折射出男主人亨伯特自我分裂的性格特征。从亨伯特的反常行为和心理特征方面入手,探究主人翁性格分裂的起因,进而揭示其悲剧结局的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丽塔》 亨伯特 自我分裂 人格
下载PDF
自我分裂者之爱——论王威廉《佩索阿的爱情》
19
作者 金玉娇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88-91,共4页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作为现代主义大师以其杰出的诗才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而作为80后作家的王威廉主动接受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影响,创作出《佩索阿的爱情》,以佩索阿的"自我分裂"为切入口,不仅对... 葡萄牙诗人费尔南多·佩索阿作为现代主义大师以其杰出的诗才表达了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而作为80后作家的王威廉主动接受费尔南多·佩索阿的影响,创作出《佩索阿的爱情》,以佩索阿的"自我分裂"为切入口,不仅对其进行了模仿——表现出现代社会中人的"自我分裂"的普遍性,而且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在"爱情"的独特视阈下表现出这种"自我分裂"下的人的"自欺"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我分裂 影响 模仿 创新
下载PDF
虚无的春天——《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中的自我分裂
20
作者 陈瑶 《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4-35,40,共3页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是海子诗歌中流传最广的一首抒情诗。诗人的浪漫主义精神得到充分体现,他彻底摒弃了庸常的生存现实和尘世幸福,自我理想得到极度高扬。在探寻尘世幸福的过程中,呈现出痛苦的自我分裂。
关键词 尘世幸福 自我分裂 生存现实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