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肠杆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
作者 马婉晴 章珍 +1 位作者 刘悦琳 王华忠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71-576,共6页
细菌在多种碳源共存的环境中优先利用一种(通常是葡萄糖)的现象被称为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国内现有分子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教材普遍对该效应的机理解释不清甚至给出错误的解释。大肠杆菌葡萄糖-乳糖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产生的根本原... 细菌在多种碳源共存的环境中优先利用一种(通常是葡萄糖)的现象被称为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国内现有分子生物学及相关课程教材普遍对该效应的机理解释不清甚至给出错误的解释。大肠杆菌葡萄糖-乳糖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产生的根本原因不是胞内葡萄糖的存在,而是葡萄糖经PTS(Phosphoenolpyruvate:carbohydratephosphotransferase system)系统向胞内运输同时藕联磷酸化的过程。磷酸向葡萄糖的传递导致PTS关键组分EⅡAGlc去磷酸化形式的积累。该形式的EⅡAGlc可以与质膜上本底表达的乳糖透性酶LacY结合,阻止诱导物乳糖的吸收。cAMP的影响也是通过激活参与PTS系统的关键基因而加强了诱导物排斥作用。此外,去磷酸化形式的EⅡBGlc和YeeⅠ对全局性转录阻遏蛋白Mlc活性的抑制也保证了PTS系统关键组分蛋白的基因表达。文章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大肠杆菌分解代谢产物阻遏效应机理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相关教材有关这一内容的阐述提出了修改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糖操纵子 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糖类磷酸转移酶系统
下载PDF
肝病患者尿液L-岩藻糖浓度的检测及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陈国强 刘建栋 吴丽丽 《浙江医学》 CAS 1995年第S1期58-59,共2页
L-岩藻糖是由a-L-岩藻糖苷酶参与含岩藻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排泄到尿中,恶性肿瘤等疾病常伴有L-岩藻糖的代谢变化,尿中L-岩藻糖浓度显著升高。最近有报道多数肝功能异常患者尿中L-岩藻糖浓度... L-岩藻糖是由a-L-岩藻糖苷酶参与含岩藻糖基的糖蛋白、糖脂等生物活性大分子的分解代谢产物。主要由肝脏排泄到尿中,恶性肿瘤等疾病常伴有L-岩藻糖的代谢变化,尿中L-岩藻糖浓度显著升高。最近有报道多数肝功能异常患者尿中L-岩藻糖浓度明显高于正常人,尤其是肝硬化患者。为此我们检测了各类肝病尿中L-岩藻糖浓度及与肝功能水平的关系,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岩藻糖苷酶 肝病患者 肝损害 分解代谢产物 恶性肿瘤 尿液 生物活性 肝功能异常 浙江省人民医院 原发性肝癌(HCC)
下载PDF
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体会
3
作者 夏义慧 江玲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S1期145-145,共1页
我科1986~1997年收治因尿路梗阻、创伤、手术、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0余例,其中治愈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做好心理护理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人往往无思想准备,对疾病无足够的认识,大都有... 我科1986~1997年收治因尿路梗阻、创伤、手术、感染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10余例,其中治愈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做好心理护理急性肾功能衰竭起病急,病情发展快,病人往往无思想准备,对疾病无足够的认识,大都有过度紧张甚恐惧心理,加之原发病的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肾功能衰竭 护理体会 口腔护理 分解代谢产物 朵贝氏溶液 尿路梗阻 呋喃西林液 低蛋白饮食 饮食护理 中段尿培养
下载PDF
过量蛋白质对奶牛生殖能力的影响
4
作者 王令 《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1998年第9期3-4,共2页
通常,奶牛维持在高营养水平,以获得最大的产奶量。但有许多学者报道。
关键词 奶牛 生殖能力 蛋白质 阴道粘液 粗蛋白 营养水平 产奶量 配种次数 繁殖性能 分解代谢产物
下载PDF
慧眼识真
5
《质量天地》 1997年第8期41-41,共1页
关键词 伪劣饮料 生产日期 识别方法 化学毒物 生啤 烧鸡 分解代谢产物 灌装流水线 玻璃瓶 工业废水
下载PDF
5~14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骨代谢指标年龄特征 被引量:5
6
作者 鞠俊 刘雨田 +3 位作者 郭广宏 杨健 米杰 邹丽萍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759-763,共5页
目的研究5~14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骨代谢标记物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招募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及接受入学体检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共273名,对其进行详细... 目的研究5~14岁健康儿童青少年骨代谢标记物的性别和年龄分布。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儿童医学中心和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招募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及接受入学体检的健康儿童青少年共273名,对其进行详细的临床资料收集。按照骨代谢标记物数值进行年龄段划分,并计算骨代谢标记物数值的第5、10、25、50、75、90、95百分位。结果骨形成标记物和骨吸收标记物在不同性别中变化趋势一致,在学龄前期及学龄期水平较低,在青春前期开始增高,青春期达到峰值,并在青春期后快速降低。男性和女性的骨形成标记物:血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P=0.404)及血清骨钙素(OC)(P=0.766)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吸收标记物:血清β-Ⅰ型胶原分解代谢产物C端交联肽(β-CT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 5~14岁健康儿童不同性别骨形成标记物血清P1NP、OC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骨吸收标记物血清β-CT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根据参考值的年龄分布特点,女性骨代谢指标增高的趋势较男性提前1~2岁,峰值低于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代谢标志物 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 骨钙素 β—I型胶原的分解代谢产物C端交联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