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6S分诊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实践分析
1
作者 金艳君 初翠香 《中国卫生产业》 2024年第15期127-130,共4页
目的探究6S分诊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烟台山医院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应用常规管理为管理前,2023年7—12月应用6S分诊管理模式为管理后。对比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综合素质... 目的探究6S分诊管理模式在医院门诊护理服务中的实践。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烟台山医院20名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2023年1—6月应用常规管理为管理前,2023年7—12月应用6S分诊管理模式为管理后。对比管理前后的护理质量评分、综合素质评分、满意度、护理差错发生率。结果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专科护理评分、护理安全评分、环境秩序评分、仪器设备管理评分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管理前相比,管理后解决问题能力评分、团队凝聚力评分、活动自信心评分、责任感评分、荣誉感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管理后满意度为100.00%(20/20),明显高于管理前的80.00%(16/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4,P<0.05)。管理前护理差错发生4例,护理沟通不当1例,病历资料缺失2例,工作交接不清1例;管理后无差错。结论6S分诊管理模式明显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质量、综合素质、满意度,降低护理差错,管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S分诊管理模式 医院门 护理质量 综合素质 沟通协调能力
下载PDF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在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2
作者 陈春燕 保蕾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8期280-281,共2页
探讨将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用于改进门诊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门诊患者,一共有90人,研究时段选定范围2019年1月~2021年2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5人以常规的分诊管理模式进... 探讨将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用于改进门诊质量管理的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的对象均为南京医科大学第四附属医院收治的门诊患者,一共有90人,研究时段选定范围2019年1月~2021年2月,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对照组45人以常规的分诊管理模式进行干预,试验组45人采取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对其此次结果进行调查分析比较。结果:(14.85±2.83)min为试验组病人平均就诊等候时间与对照组的(20.16±2.92)min进行统计比较,差异较为明显(P<0.05);试验组44人均准确分诊,其准确率为97.78%对比对照组病人的37人准确分诊,结果显示差异明显(P<0.05),试验组经满意度调查,结果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不断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以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其价值肯定,具有推广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量管理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 满意度
下载PDF
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在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3
作者 陈芸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2年第15期196-197,共2页
目的:探讨在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应用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门诊就诊患者1000例,其中对照组(n=500)行常规分诊管理,观察组(n=500)行二级预检分诊管理,对比组间分诊准确率、等候时间、医患... 目的:探讨在改进门诊质量管理中应用二级预检分诊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的门诊就诊患者1000例,其中对照组(n=500)行常规分诊管理,观察组(n=500)行二级预检分诊管理,对比组间分诊准确率、等候时间、医患纠纷率、工作质量评分、患者就诊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准确率为75.0%(375/500),对照组分诊准确率为94.4%(472/500),观察组分诊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等候时间为(35.78±16.96)min,对照组为(47.08±10.56)min,观察组等候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医患纠纷率为1.2%(6/500),对照组为7.0%(35/500),观察组医患纠纷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为(95.25±3.68)分,对照组为(81.15±5.16)分,观察组护理工作质量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就诊流程、就诊环境、等候时间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二级预检分诊管理科显著提升门诊分诊质量,有利于患者就诊满意度的提升,建议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级预检 分诊管理模式 质量管理
下载PDF
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预检分诊质量及准确率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静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6期111-112,共2页
目的探究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采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于预检分诊质量及准确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医院收治急诊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预检分诊管... 目的探究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采用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对于预检分诊质量及准确率所产生的影响。方法在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医院收治急诊患者中选取112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应用常规预检分诊管理模式进行分诊,研究组采用分级分区管理模式进行分诊,对两组患者的分诊质量与准确率进行记录与分析。结果在分诊准确率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在分诊质量方面,研究组就诊至处置用时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医患纠纷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候诊意外率低于对照组(P<0.05);在患者满意度方面,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科日常工作中,与传统预检分诊模式相比,通过分级分区管理模式的合理应用,有利于实现患者分诊综合质量的提升与改善,对于患者诊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积极价值,值得进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科 分诊管理模式 管理 质量 护理满意率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分析 被引量:10
5
作者 练文娟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10期1621-1622,共2页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样本要求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急诊分诊安...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提升作用。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3月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符合样本要求的患者14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每组70例。常规组实施传统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的急诊护理质量和患者的满意度。结果:两组护理质量评分相比,试验组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满意度方面,试验组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急诊护理中,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作用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 质量提高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 被引量:4
6
作者 马引弟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4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于2015年开始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效果。方法该院于2015年开始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随机抽取2015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观察组,2014年1—12月期间到该院治疗的120例急诊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及护理满意率。结果在护理质量评分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3.84±2.25)分,而对照组患者为(84.26±3.52)分,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质量评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112,P<0.05)。在护理总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患者为96.67%,而对照组患者为80.83%,对比可知观察组患者比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5)。结论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急诊科护理质量,使患者满意,值得应用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 应用效果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及可行性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颜媛 马贞容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5期174-176,共3页
于急诊部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改善急诊临床急救指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探究。方法:就我院84例患者予以选取,均收录于2021.4——2022.4,随即行规范性分组,42例在急诊过程中配合常规护理的样本纳入对照组;42... 于急诊部门常规护理管理基础上,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改善急诊临床急救指标和护理质量的影响探究。方法:就我院84例患者予以选取,均收录于2021.4——2022.4,随即行规范性分组,42例在急诊过程中配合常规护理的样本纳入对照组;42例在急诊过程中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样本纳入观察组。统计纳入不同组别患者的统计数据,包括急诊指标参数、护理质量评测参数间的差异。结果:纳入研究组样本预警所需时长、通路建立时间长度参数、分诊及急救所需时长参数更低,P<0.05,指标更具优势。从各个方面针对护理服务的质量进行打分,纳入研究组样本的分值更高P<0.05,该组别护理质量更具优势。针对两组满意度进行评定,研究组评定值为95.24%,该组别参数远高于常规组评定值78.57%,P<0.05。开展护理措施之前组间情绪状态并不存在较大差异,P>0.05;开展后两组虽均有好转,但观察组情绪状态更佳,P<0.05。结论: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工作中,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可行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 安全管理模式 急救指标 护理质量 满意度 可行性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颖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第18期190-191,共2页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急诊接诊的60例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本院2019年3月至2020年6月急诊接诊的60例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随机抽签原则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与研究组患者分别接受常规急诊护理管理模式与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急诊准确率、急诊时间、分诊护理满意度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患者急诊准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分诊时间、其他病因排除时间及确诊时间较对照组更短,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分诊护理满意度(96.67%)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3.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00%),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提高急诊准确率及分诊护理满意度,缩短急诊时间,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在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胸痛伴心肌缺血 准确率 不良事件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9
作者 华秋秋 李霞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19年第A02期2295-2296,共2页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对急诊科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前后状态进行分析,实施前1年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为观察组,对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的服务态度以及护理质... 目的: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于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依据急诊科风险管理的工作经验,对急诊科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前后状态进行分析,实施前1年为对照组,实施后1年为观察组,对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前后的服务态度以及护理质量的综合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应用分诊风险管理模式以后,急诊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升,自患者对服务态度以及护理质量的综合性满意度方面,采用分诊风险管理模式的急诊科满意度显著高于采用常规管理模式的急诊科,且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提升急诊科的护理质量,保证急诊科的高效运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10
作者 陆毅 《国际护理医学》 2020年第3期84-84,共1页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40例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实施研究,分成每组各70例2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管理一组命名为观察组,采... 目的探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140例急诊科收治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选自2018年10月到2019年12月,采用随机抽签方式分组实施研究,分成每组各70例2组,一组命名为对照组采取急诊常规管理一组命名为观察组,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比两组实施前后护理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实施后,观察组患者护理质量评分经SPSS20.0软件系统分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使用到急诊科后,护理质量得到显著提升,值得临床推广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 护理质量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胸痛伴心肌缺血护理质量的影响
11
作者 陈业洁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1期214-215,共2页
分析急诊开展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急诊收治胸痛伴心肌缺血病患80例观察分析,根据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作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分诊,观察组患者实施... 分析急诊开展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胸痛伴心肌缺血患者护理质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7月我院急诊收治胸痛伴心肌缺血病患80例观察分析,根据随机抽签结果将患者分作两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分诊,观察组患者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记录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各环节用时情况,调查两组患者对此次护理的满意度,统计各组患者急诊过程中出现不良事件的总概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分诊各环节用时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表示对此次急诊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急诊期间出现不良事件的总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痛伴心肌缺血急诊患者实施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有效缩短患者急救用时,保障患者安全,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运用且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胸痛 心肌缺血 护理质量 影响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护理急救质量的影响
12
作者 杜丽君 《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4期77-78,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其护理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2021年8月本院就诊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以上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急诊管理模式和急诊... 目的:探讨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其护理急救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2021年8月本院就诊的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观察组、对照组各45例。对以上患者分别采取常规急诊管理模式和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急救质量和分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相比于对照组,观察组平均分诊、其他病因排除时间和确诊时间均缩短,急诊准确率较高,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分诊护理满意度为97.78%,与对照组84.44%相比,两组数据差异十分明显(P<0.05)。结论:针对急性非创伤性胸痛患者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效果较好,能够提升其分诊护理满意度,节省治疗时间,提升急救护理质量,利于预后,值得在临床中应用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胸痛 护理 急救质量
原文传递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研究
13
作者 闫如哲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4年第3期0105-0108,共4页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患者开展护理,分析其护理质量。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是选取2023年2月到2023年8月来我院医治的200例急诊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 本次研究主要是通过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科患者开展护理,分析其护理质量。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主要是选取2023年2月到2023年8月来我院医治的200例急诊科患者,按照随机分配方式,将其平均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在本次实验中观察组主要是采用传统护理方式,实验组是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护理质量。结果 在本次实验,采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护理质量都明显优于观察组。结论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作为新型管理模式,可以改善传统护理中的问题,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质量 影响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提高急诊护理的应用
14
作者 徐君琴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6期119-121,共3页
分析讨论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当中对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急诊科护理的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是本次研究入组的时间,在2021年入组的患者是该次研究对照组的患者,在2022... 分析讨论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当中对提高急诊护理的效果,望通过该次研究对急诊科护理的护理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2021年1月到2022年12月是本次研究入组的时间,在2021年入组的患者是该次研究对照组的患者,在2022年整年入年的患者是该次研究实验组的患者。两组患者入组时间不同,主要目的是在于对比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前后护理工作,能够得到的满意度以及质控检查当中评估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对于护理质量的影响。结果 在研究资料收集之后,将收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实施在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实验以后,在这时间段内入组的实验组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比前期未实施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照组的要高,实验组的患者对于护理工作的整体满意度96.7%,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护理满意度80.0%,而质控数据分析发现对于护理质量影响方面实施以后护理质量也明显比实施以前要高,实施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年度质量评分为(94.17±2.33)分,明显高于2021年未接受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年度质量评分(85.12±3.54)分,且以上的两项指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诊护理当中运用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者工作的信任程度和满意度,同时能够提高急诊科整体的护理质量,所以可以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运用于急诊护理当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提高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15
作者 秦雪梅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1年第12期296-298,共3页
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收治2020.05-2021.06间110例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研究组各行常规管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结果:2组护理质量、满意度、风险出现情况差异明显(p<0.... 急诊护理管理过程中,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收治2020.05-2021.06间110例急诊科患者为研究对象,分2组,对照组、研究组各行常规管理、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结果:2组护理质量、满意度、风险出现情况差异明显(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被用于急诊科室患者,其护理质量、满意度、风险发生率均被改善,值得广泛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管理 风险事件发生率
下载PDF
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16
作者 范瑜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96-98,共3页
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室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救治的108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108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管理模式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安全组,每组各5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 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急诊室于2020年6月至2021年7月期间救治的108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将108例患者根据不同护理管理模式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安全组,每组各54例。常规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安全组患者实施安全护理管理模式。比较常规组与安全组患者各自的护理管理质量、对护理的满意情况以及护患纠纷及安全风险的发生情况。结果 安全组患者护理后的服务质量、急诊分诊质量、急诊环境、安全管理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明显(P<0.05);安全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30%(52/54),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3.33%(45/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安全组患者护患纠纷及安全风险的发生率分别为1.85%(1/54)、3.70%(2/54),均低于常规组的12.96%(7/54)、14.81%(8/5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果表明,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明显提升护理管理质量,增加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降低安全风险的发生几率,从而减少护患纠纷。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 护理质量 护理满意度 安全风险
下载PDF
关于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
17
作者 虞金蓉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2年第2期19-21,共3页
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此类患者共81例,按照抽取黑白色的方法将其分为黑组和白组,黑组40例,白组41例。传统的护理方法应用于黑组患者,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则应用于白组患者。结果:白组患者的护... 探究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对急诊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此类患者共81例,按照抽取黑白色的方法将其分为黑组和白组,黑组40例,白组41例。传统的护理方法应用于黑组患者,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则应用于白组患者。结果:白组患者的护理效果优于黑组,P<0.05。结论: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在急诊护理中提升其工作质量,降低发生护理风险的概率,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管理模式 护理 护理效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