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京机场20130625低空风切变天气过程分析
1
作者 聂颖 佘星源 戴维士 《气象科技进展》 2015年第6期53-57,共5页
2013年6月在南京机场发生了一起多机组报告遭遇风切变并采取中断起飞或进近操作的天气过程。此次过程使得多架次飞机采取中止进近或紧急避让,对飞行安全造成较严重影响;而因为风切变的隐蔽性和突发性,气象服务在当天未能提前做出预报。... 2013年6月在南京机场发生了一起多机组报告遭遇风切变并采取中断起飞或进近操作的天气过程。此次过程使得多架次飞机采取中止进近或紧急避让,对飞行安全造成较严重影响;而因为风切变的隐蔽性和突发性,气象服务在当天未能提前做出预报。本文通过对过程中观测资料、机场当地的雷达及其反演产品以及物理量场的资料总结,从低层理查森数计算结果发现本次过程中低空的风切变情况与地面观测上一次简单的风向切变不同,中低空切变线过境的低层切变线辐合引发的机场进近区域低空强烈湍流,使低空飞行即将降落的航空器产生强烈颠簸,从而操作困难。中低层的切变线过境时可以激发持续较长时间近地面低空风切变,此种类型的低空风切变的开始和结束时间与中低空切变线的移动情况相关。在探讨此次风切变机制时,发现地面观测资料多要素的转折性变化、多普勒雷达产品和WAFS(Weather Areo Forecast System)数值预报产品的再分析资料对风切变预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可以帮助预报员做出判断,从而保障飞行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变 多普勒雷达产品 理查森数 低层切变线机制
下载PDF
地形和城市热力环流对北京地区一次β中尺度暴雨的影响 被引量:26
2
作者 吴庆梅 郭虎 +1 位作者 杨波 孙继松 《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58-64,I0004,共8页
北京特殊的箕簸型地形和超大城市热力环流对北京局地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利用北京地区丰富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24日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中温度、湿度、风场的演变和相互配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一次系统性冷... 北京特殊的箕簸型地形和超大城市热力环流对北京局地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重要影响。利用北京地区丰富的地面和高空观测资料,对2006年7月24日的一次局地暴雨过程中温度、湿度、风场的演变和相互配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揭示了一次系统性冷空气与地形和城市热力环流相互作用并激发产生β中尺度雨带中不同降水中心的精细过程。得出如下主要结论:受北京地形影响,此次冷空气以东北—西南路径影响北京城区,在冷空气明显的条件下,强降水容易发生在温度较高的城区,同时降水中心倾向于出现在温度距平等值线密集且靠近冷空气移动路径的方位,即冷暖交汇最剧烈的位置。地形辐合切变在冷空气到来时得到了迅速加强,为京西城区强对流提供了强有力的扰动源,同时近地面辐合切变的向上传播对强降水的持续提供了有利的动力支持。降水过程中的潜热释放造成风场垂直切变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使风暴中心附近的东南风迅速加强,使得降水所需的水汽条件得以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中尺度暴雨 多种观测资料 地形切变 城市热力环流
下载PDF
“4·11”海南致灾雷暴大风环境场与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郑艳 俞小鼎 +1 位作者 蔡亲波 任福民 《热带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850-860,共11页
利用海口多普勒雷达、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和常规资料对2016年4月11日凌晨发生在海南岛北部近海和陆地的大范围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雷暴大风过程发生在500 h Pa槽前、低空急流左前侧、低层切变线南侧、高空... 利用海口多普勒雷达、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和常规资料对2016年4月11日凌晨发生在海南岛北部近海和陆地的大范围雷暴大风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结果表明:(1)这次雷暴大风过程发生在500 h Pa槽前、低空急流左前侧、低层切变线南侧、高空急流分流区下方和地面静止锋南侧的有利于对流发展的较大范围上升气流区域内;(2)对流风暴移动路径上的大气环境具有中等程度的条件不稳定、对流有效位能CAPE以及上干冷下暖湿的温-湿廓线垂直结构、强的深层垂直风切变,对流风暴形成后最终组织发展产生雷暴大风、大冰雹和短时强降水的多单体带状回波和弓形回波;(3)在多单体带状回波中镶嵌的风暴A和B各自发展成为具有中层径向辐合特征的超级单体,风暴B和C合并形成弓形回波,其中风暴C的中气旋加强成为弓形回波北部的气旋式中尺度涡旋;(4)阵风锋对对流风暴的正反馈作用、对流风暴前侧强劲的暖湿入流与风暴后侧径向风速相当的冷池出流,长时间倾斜依存的自组织结构及其与强的低层环境风垂直切变的相互作用,是多单体风暴和弓形回波长时间维持和加强的主要原因;(5)地面原来存在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线,对流风暴主体回波沿着海南岛北部近海东移等因素,有利于多单体带状回波和弓形回波的长时间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大风 天气学分析 多单体带状回波 弓形回波 阵风锋 β中尺度切变线
下载PDF
地形对台风“海燕”暴雨增幅作用的观测与模拟 被引量:13
4
作者 郑艳 杨仁勇 +2 位作者 程守长 蔡亲波 任福民 《气象科技》 2018年第6期1147-1153,共7页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 1330号台风"海燕"过程影响海南岛的强降水落区和强降水极值点(毛感乡)均位于南部地区,利用海南省区域加密自动站、三亚多普勒雷达以及0.25°×0.25°ERA-interim再分析资料对强降水成因进行观测分析,应用WRF Ver3.1.1模式对"海燕"进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1)"海燕"从海南岛南部近海北上阶段,其外围的偏东风或偏南风与五指山、吊罗山形成向南开口的"厂"字形地形正交,加密自动站和多普勒雷达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均探测到多个β中尺度风向辐合切变线或气旋性辐合涡旋,毛感乡附近存在明显的风向辐合,地面辐合中心与小时雨量大值区基本吻合。(2)"厂"字形地形迎风坡的强迫抬升导致气流垂直速度增大,毛感乡附近存在的水平的β中尺度辐合切变和垂直的β中尺度环流,有利于边界层辐合和中高层辐散增强,降水显著增幅。(3)数值模拟的强降水落区和降水极值点与实况基本一致,极值雨量较实况偏小;地形对山区及山脉迎风(背风)坡的雨量增(减)幅作用明显;有地形时,在五指山区及"厂"字形地形南侧容易产生β中尺度风向辐合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厂”字形地形 β中尺度切变 β中尺度垂直环流 暴雨增幅
下载PDF
一次梅汛期连续暴雨过程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缪敏 《浙江气象》 2002年第3期11-13,共3页
通过对 1999年梅汛期 6月 2 4日~ 7月 1日连续暴雨过程分析 ,发现 85 0 h Pa安庆附近低涡中心不断的发展东移和重建、西南和东北偏东两支低空急流加强导致的切变辐合加强 ,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明显的辐合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 通过对 1999年梅汛期 6月 2 4日~ 7月 1日连续暴雨过程分析 ,发现 85 0 h Pa安庆附近低涡中心不断的发展东移和重建、西南和东北偏东两支低空急流加强导致的切变辐合加强 ,为连续暴雨的产生提供了明显的辐合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和能量。同时发现 :暴雨的雨强变化与副热带高压的南北摆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涡 切变辐合 能量锋 预报 暴雨 天气过程分析
下载PDF
河套地区一次强降水天气分析
6
作者 拓砚军 李晓燕 +1 位作者 王文新 武亮宇 《科技资讯》 2015年第15期99-99,共1页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汛期发生在河套地区的一次中到大雨,个别地区暴雨并伴有冰雹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和贝加尔湖冷涡底部西北气流共同作用造成的。贝加尔湖冷涡底部西北气流将南来的... 该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09年汛期发生在河套地区的一次中到大雨,个别地区暴雨并伴有冰雹的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降水是副高外围西南气流和贝加尔湖冷涡底部西北气流共同作用造成的。贝加尔湖冷涡底部西北气流将南来的水汽阻挡在河套地区,造成强降水。500hPa以上为冷槽,且有冷平流配合,以下为暖舌,且有暖平流配合,建成强对流天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空急流 冷平流 暖平流 切变辐合
下载PDF
2020年9月7-8日云霄县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方文维 樊佳明 朱紫云 《海峡科学》 2021年第6期59-63,共5页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20年9月7-8日云霄暴雨到大暴雨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本次过程是在高空槽加深发展、低层存在切变辐合的中小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500hPa西南方向引导气流较弱,水汽... 利用地面常规气象资料、雷达资料、自动气象站资料,对2020年9月7-8日云霄暴雨到大暴雨过程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研究表明,本次过程是在高空槽加深发展、低层存在切变辐合的中小尺度环流背景下产生,500hPa西南方向引导气流较弱,水汽接近饱和、热力条件较好,在一定的触发条件下导致产生云霄此次强降水过程。影响云霄暴雨的回波主要由50~55dBZ强回波造成,回波降水效率高,存在风向、风速辐合,强回波呈现“列车效应”不断叠置在云霄中部一带,造成云霄中部乡镇出现暴雨到大暴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到大暴雨 高空槽 切变辐合
下载PDF
一次雷雨大风的形成机制及多普勒雷达特征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方桃妮 严红梅 《浙江气象》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利用常规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1年4月27日凌晨的一次弱降水雷雨大风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以前倾槽为特征,高空干冷空气先行,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横槽下摆,地面冷锋向南侵袭,在低层形成边界层... 利用常规资料和多普勒天气雷达资料对2011年4月27日凌晨的一次弱降水雷雨大风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过程以前倾槽为特征,高空干冷空气先行,叠加在低层暖湿气流之上,形成对流不稳定;横槽下摆,地面冷锋向南侵袭,在低层形成边界层切变辐合线,触发强对流爆发;中等到强的垂直风切变环境有利于强对流发生发展;0℃层高度适中,且对应一个较厚干层,不利于降水而有利于下沉气流发展;雷达回波上观测到飑线发展成"弓形"回波,且有一条10~15dBz的窄带回波,即可发布地面大风警报;径向速度图上观测到冷锋过境的风场变化特征,地面大风与径向速度大值区相对应,且有低层辐散、中层辐合并有气旋式旋转维持至大风结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雨大风 前倾槽 边界层切变辐合线 多普勒雷达 弓形回波
下载PDF
2004年协作人工影响天气作业体会
9
作者 岑江山 骆坚 黄帆 《广西气象》 2005年第A02期86-86,共1页
针对严重干旱缺水,梧州气象台利用713C型测雨雷达在11月14日08时到16日18时,对一次由高空低槽和低层切变辐合及地面较强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并协助梧州各市县、贺州、玉林以及广东肇庆等周边地区联合开展人工影响天... 针对严重干旱缺水,梧州气象台利用713C型测雨雷达在11月14日08时到16日18时,对一次由高空低槽和低层切变辐合及地面较强冷空气共同影响的天气过程进行全程监测,并协助梧州各市县、贺州、玉林以及广东肇庆等周边地区联合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收到了非常显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 低层切变辐合 锋面 雷达回波 人工影响天气
下载PDF
贵阳市一次强雷暴天气环境场分析
10
作者 万雪丽 《贵州气象》 2005年第B12期35-36,共2页
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2005年4月28日晚贵阳市区遭受的强雷暴天气进行环境场分析,得出这次强雷暴天气是高原东侧短波槽在低层切变线上扰动生成局地中小尺度气旋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产生前地面持续的增温,低层扰动逆温层的存在... 从天气学角度出发,对2005年4月28日晚贵阳市区遭受的强雷暴天气进行环境场分析,得出这次强雷暴天气是高原东侧短波槽在低层切变线上扰动生成局地中小尺度气旋形成强烈的对流天气。强雷暴天气产生前地面持续的增温,低层扰动逆温层的存在,使得大气低层积聚大量不稳定能量,同时持续加强的西南暖湿气流为强雷暴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充足的水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雷暴 逆温层 不稳定能量 暖湿气流 短波槽 切变辐合
下载PDF
2012年春末内蒙古西部地区一次大到暴雨天气分析
11
作者 拓砚军 《现代农业研究》 2019年第9期93-94,共2页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对2012年5月10日发生在内蒙古西部地区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对春季大雨、暴雨天气的预报能力,实现防灾减灾的目的.
关键词 冷锋 低空急流 切变辐合 引导气流
下载PDF
呼和浩特市连续两日短时强降水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10
12
作者 李一平 德勒格日玛 +1 位作者 江靖 贾晓燕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654-1664,共11页
利用常规观测和非常规监测资料从环流背景及发生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2012年7月25-26日呼和浩特市连续两日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结果表明:(1)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在东高西低的环境场产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贝加尔湖低涡稳定维持,使冷... 利用常规观测和非常规监测资料从环流背景及发生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了2012年7月25-26日呼和浩特市连续两日出现的短时强降水天气。结果表明:(1)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在东高西低的环境场产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与贝加尔湖低涡稳定维持,使冷暖空气长时间交汇;(2)两次降水过程都是由中低纬系统、上下游系统、高低层系统以及多种尺度系统共同作用及配置产生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是引起两次降水过程的主要原因,但主要影响系统位置及产生因子的特征又有所不同;(3)前一次降水过程整层湿度条件好,且整层均在暖区,对流相对较弱;后一次存在明显上干冷下暖湿的对流不稳定层结结构,对流相对较强;(4)两次降水过程都是层状云和对流云混合降水,但前一次降水过程层状云水平及垂直尺度相对较大,后一次主要是对流云降水;(5)反射率因子、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及对流高度分析降水过程,前一次降水过程都比后一次弱,前一次存在明显的低空急流,反射率因子范围广、呈片状、东北移动并向南扩,后一次反射率因子范围小、呈带状、东移南扩且明显存在列车效应;(6)受地形辐合抬升作用,两次降水过程都发生在呼和浩特市中部及大青山南侧、蛮汉山西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时强降水 高低空配置 多尺度结 切变线
下载PDF
吉林省夏季两次副高后部强降水天气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冰 巩宪伟 王佳楠 《吉林气象》 2014年第1期12-16,48,共6页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从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稳定度条件、动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对2011年7月21日和7月31日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 本文利用MICAPS常规天气资料、自动站及加密站资料、T639数值预报产品,从高低空环流形势、地面影响系统、水汽条件、稳定度条件、动力条件等几个方面,对2011年7月21日和7月31日吉林省两次暴雨天气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两次暴雨过程均发生在有利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本地前期高温少雨的气候背景为暴雨的出现奠定了基础;高空槽和副后切变线是暴雨发生的原因,强烈的上升运动、低层水汽的集中与辐合、中低层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发生发展的动力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暴雨 环流形势 切变 物理量场分析
下载PDF
2013年5月25日陕西省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4
作者 陈昶 《南方农业》 2015年第21期219-220,共2页
2013年5月25日,受冷空气和西南暖湿气流共同影响,陕西省出现区域性暴雨天气,一些台站刷新5月降水量记录,高空低槽和低空急流是形成此次区域性暴雨天气的主要影响系统,低层辐合切变及地面东路回流是产生此次区域性暴雨的触发机制。
关键词 区域性暴雨 低层切变 物理量
下载PDF
2011年7月山西省晋城区域大暴雨过程分析
15
作者 郭一波 张燕 李帅帅 《北京农业(下旬刊)》 2013年第A06期133-134,共2页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晋城的区域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产生于西低东高的环流场中,是在西北涡、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等有利的天气形势下产生的,低层风... 利用MICAPS常规气象资料、自动站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对2011年7月2-3日发生在山西晋城的区域大暴雨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本次暴雨产生于西低东高的环流场中,是在西北涡、中低层切变线、低空急流等有利的天气形势下产生的,低层风向切变、风向辐合、中尺度切变线均有利于晋城地区附近不稳定空气的抬升,而地面冷空气的入侵是对流天气产生的主要触发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暴雨 中低空切变辐合 气候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