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切口联合入路与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32
1
作者 邢晓伟 郭祥 涂源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年第18期1988-1992,共5页
目的探讨三切口联合入路与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入院的94例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平均分成两组,对... 目的探讨三切口联合入路与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方法前瞻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收住入院的94例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n=47)予三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n=47)予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两组入组时、出院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膝关节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膝关节活动度、疼痛介质、炎症因子变化并比较,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影像学等指标变化情况。结果(1)两组出院时疼痛评分、行走功能评分、稳定性评分、总分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P <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2)两组出院时屈曲、伸直、内旋、外旋较入组时均显著升高(P <0. 05),且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3)研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负重时间、骨折不愈合、关节面塌陷、内固定情况、内翻角、后倾角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 0. 05)。(4)两组出院时较入组时P物质(SP)、前列腺素F2(PGF2)、神经肽Y(NPY)、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均显著降低(P <0. 05),且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与三切口联合入路手术比较,膝关节镜辅助下前外侧入路治疗累及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疗效确切,能提高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降低创伤性关节炎和关节面塌陷发生,缩短围术期时间,降低炎症因子和疼痛介质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外侧胫骨平台骨折 切口联合入路 关节镜 前外侧治疗 关节功能 关节活动度
下载PDF
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5
2
作者 张彪 王卫粮 王铁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0年第10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观察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双切口联合入路组和传统后外侧... 目的观察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选取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教学医院收治的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60例,依据治疗方法分为双切口联合入路组和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每组各30例。双切口联合入路组患者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传统后外侧入路组患者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踝关节评价分级系统(Mazur)评分、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双切口联合入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3.3%(25/30)]显著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56.7%(17/30)],疼痛VAS评分[(3.7±1.1)分]显著低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5.7±1.2)分],Mazur评分[(90.4±8.5)分]显著高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78.8±6.9)分],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8.1±1.9)d、(14.5±2.2)周]均显著短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14.1±2.6)d、(23.0±4.1)周],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0.0%(3/30)]显著低于传统后外侧入路组[33.3%(10/30)],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较传统后外侧入路内固定治疗显著,更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患者软组织修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 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晓平 祝先锋 张晓敏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5期58-59,共2页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试... 目的探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5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100例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试验组(52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患者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内固定进行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肿胀消退总有效率(82.69%)明显高于对照组(56.25%),差异显著(P<0.05);试验组患者术后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为9.6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 后外侧内固定 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
下载PDF
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志伟 陈丹 +2 位作者 阳海清 吴文特 戴祝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26-1229,共4页
目的 探讨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Rüedi-AllgowerⅢ型单侧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40.5岁。致伤原因:高处... 目的 探讨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3年2月-2015年2月,收治Rüedi-AllgowerⅢ型单侧闭合性Pilon骨折患者18例。其中男11例,女7例;年龄20-65岁,平均40.5岁。致伤原因:高处坠落伤10例,交通事故伤8例。均合并同侧腓骨骨折。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3 d,平均8 d。采用前内侧联合后外侧切口复位骨折后进行360°内固定。结果 术后2例出现胫前内侧切口局部坏死,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7个月,平均11.2个月。X线片复查示,骨折均愈合,愈合时间3-4个月,平均3.6个月。随访期间无切口深部感染、钢板外露等并发症发生。末次随访时,根据踝关节Mazur评分系统评定疗效,获优8例,良7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3.3%。结论采用双切口联合入路360°内固定治疗高能量闭合性Pilon骨折,能够较稳定固定粉碎骨折块,允许早期功能锻炼,踝关节功能恢复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口联合入路 360°内固定 高能量损伤 PILON骨折
原文传递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 被引量:6
5
作者 钟立强 《中国医学工程》 2015年第1期121-121,共1页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应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组76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治疗;治疗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 目的探讨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应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临床效果。方法将本组76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治疗;治疗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74%)显著高于对照组(79.95%),且差异统计表明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应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效果显著,具有重要临床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杂胫骨平台 后髁骨折 前后联合切口
下载PDF
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内固定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刘通林 林依贵 《当代医药论丛》 2018年第9期134-135,共2页
目的:探讨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传统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在两组患者... 目的:探讨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的内固定手术治疗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广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60例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与传统组,每组各有80例患者。在两组患者入院后,对传统组患者采用后内侧切口入路的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采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的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治疗的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与传统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较高,其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较低,P<0.05。结论:用前后联合切口入路的内固定手术对累及后柱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提高其骨折愈合的效果,降低其内固定松动、骨折部位感染及骨不连等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联合切口 内固定手术 复杂胫骨平台骨折
下载PDF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冉俊涛 《中外医疗》 2014年第30期17-18,共2页
目的比较传统前侧入路手术与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患者临床诊断为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按照数字表格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前... 目的比较传统前侧入路手术与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2010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80例患者,患者临床诊断为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按照数字表格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膝关节功能总分为(72.25±10.56)分高于对照组(60.29±9.43)分,两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12例,对照组2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比传统前侧入路手术可以更有效的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联合切口 复杂胫骨平台 后髁骨折
下载PDF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4
8
作者 尹广政 《中国民康医学》 2015年第3期30-31,共2页
目的:分析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8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予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 目的:分析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80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治疗,研究组40例患者予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后并发症及VAS疼痛评分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Rasmussen膝关节功能评分及VAS疼痛评分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且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00%(2/40)比对照组的22.50%(9/40)少,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低,且无明显疼痛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联合切口 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 传统前侧 效果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膝后侧腔室联合手术入路的探讨 被引量:3
9
作者 刘杰 王克力 +1 位作者 葛许峰 潘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01-103,I0003,共4页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后侧腔室联合手术入路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经过前内侧、前外侧和股骨髁切迹以及后内侧、后外侧和后纵隔内切口联合入路分别入镜、入器械,进行膝关节后侧腔室的探查和手术操作。[结果]216例(239膝)应...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下膝关节后侧腔室联合手术入路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方法]经过前内侧、前外侧和股骨髁切迹以及后内侧、后外侧和后纵隔内切口联合入路分别入镜、入器械,进行膝关节后侧腔室的探查和手术操作。[结果]216例(239膝)应用联合入路探查和治疗,其中5例膝因关节僵硬操作失败;175例膝用于治疗后侧腔室疾病,膝关节后侧腔室手术视野显著改善,探查和手术操作完善,均达到手术目的。1例膝内侧隐神经不全损伤,没有腘后神经、腓总神经、腘后血管、交叉韧带等重要组织损伤。[结论]膝关节后侧腔室病变较多,是检查和治疗的重要部位,并非“技术盲区”。这种联合手术入路,手术风险低,具备可操作性,可以提高手术效率和质量,可作为膝关节镜下常规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膝后侧腔室 切口联合入路 关节镜
下载PDF
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髁骨折临床探析
10
作者 张华 周仕丽 《中国伤残医学》 2014年第17期45-46,共2页
目的:对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临床... 目的:对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治疗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传统前侧入路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临床上主要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进行治疗。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小切口入路对复杂胫骨平台伴后踝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创伤性小,具有显著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和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后联合切口 复杂胫骨平台 后踝骨折 临床探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