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凹壁面切向射流入射角度对液固两相流动的影响
1
作者 田志国 葛忠义 +2 位作者 柳思远 蒋灿 张静 《辽宁化工》 CAS 2024年第4期540-544,共5页
为研究凹壁面切向射流的入射角度对离散颗粒行为的影响,以立式圆筒体为主要结构,分析圆形壁面射流液固两相流动。运用数值模拟对离散颗粒运动轨迹、颗粒分布、压力、切向速度、停留时间等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增加,离散... 为研究凹壁面切向射流的入射角度对离散颗粒行为的影响,以立式圆筒体为主要结构,分析圆形壁面射流液固两相流动。运用数值模拟对离散颗粒运动轨迹、颗粒分布、压力、切向速度、停留时间等参数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入射角度增加,离散颗粒扩散角收缩,β=0°时离散颗粒扩散角为5.0°,β=45°时扩散角仅为1.5°。随着入射角度的增加,入口处静压力和颗粒切向速度分布变化不大,但粒径小于0.4 mm颗粒的最大和最小停留时间明显下降。该研究提供了液固两相凹壁面切向射流中颗粒行为影响的基础数据,为相关设备的结构设计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两相 凹壁面切向射流 入射角度 离散颗粒 扩散
下载PDF
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张静 周圆圆 +3 位作者 龚斌 李雅侠 刘海良 吴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40-1348,共9页
在立式圆筒体分层器内设置半圆形截面切向入口,形成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以提高非均相物料机械分离效率。为了揭示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流动机理,利用示踪剂浓度实验和大涡模拟研究了凹壁面切向射流流动特性,并对浓度场沿流向和展向扩展进... 在立式圆筒体分层器内设置半圆形截面切向入口,形成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以提高非均相物料机械分离效率。为了揭示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流动机理,利用示踪剂浓度实验和大涡模拟研究了凹壁面切向射流流动特性,并对浓度场沿流向和展向扩展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表明,示踪剂浓度半值宽随着入口Reynolds数的提高扩展范围增加,流向扩展率为0.019~0.033,展向扩展率为0.079~0.161。在离心力作用下,入口周向60°范围内浓度半值宽沿流向收缩至射流宽度的2/3。圆筒体内壁面存在多个周向滚动发展的流向涡旋,但无展向涡旋。切向速度半值宽和涡量边界值在流向涡旋中心位置出现峰值,展向无明显波动。入口周向180°范围内,未发现二次流涡旋,沿射流流向的切向速度半值宽与圆筒体半径之比小于0.1,未达到离心不稳定性二次流的形成条件。凹壁面切向射流有效降低了涡旋对分层器内主流体的扰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壁面切向射流 涡旋 大涡模拟 示踪剂浓度 射流扩展
下载PDF
入口结构对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作用下离散颗粒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张静 王巍 +4 位作者 宋姝宁 龚斌 李雅侠 王学平 吴剑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021-3032,共12页
液固分离是煤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常规操作单元,待处理物料贴着圆筒体内壁面切向进入分离设备,形成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为了比较射流入口结构对离散颗粒产生的影响,利用液固分离实验和离散相模型模拟研究了颗粒的轨迹和Reynolds数,并对加... 液固分离是煤化工污水处理中的常规操作单元,待处理物料贴着圆筒体内壁面切向进入分离设备,形成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为了比较射流入口结构对离散颗粒产生的影响,利用液固分离实验和离散相模型模拟研究了颗粒的轨迹和Reynolds数,并对加入颗粒前后凹壁面切向射流的湍动特性和壁面剪应力分布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半圆形、方形、圆形入口与设备内壁面贴合长度依次缩短,颗粒沿径向分布范围依次加宽,流向行程依次缩短。而颗粒停留时间按照圆形、半圆形、方形依次缩短。其原因在于,半圆形入口切向最大速度比方形提高16.0%,圆形降低15.3%。近壁面一倍射流高度范围内的离心力平均值,半圆形入口比方形提高59.9%,圆形降低43.5%。三种入口结构下97%的颗粒Reynolds数在40~400范围内,Reynolds数为80的颗粒数量最多。颗粒受凹壁面切向射流的影响,入口周向10°~35°范围内,离散颗粒与壁面形成第一次冲击,最大壁面剪应力值出现持平趋势,超过90°以后,颗粒沿壁面滚动下滑,壁面剪应力逐渐趋于0。经过计算,方形、半圆形、圆形三种入口结构加入离散颗粒后湍动强度分别提高27.1%、8.8%、62.7%,壁面剪应力分别提高23.7%、13.5%、15.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壁面切向射流 离散相模型 固相颗粒 湍动强度 壁面剪应力
下载PDF
凹壁面切向射流近壁面单颗粒尾流特性的大涡模拟
4
作者 张静 侯文浩 +2 位作者 周承昊 田志国 龚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497-1505,共9页
采用大涡模拟研究了凹壁面切向射流作用下近壁面圆球型颗粒对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模拟获得的尾涡结果与实验示踪剂图像吻合较好。研究了颗粒尾流的涡旋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考察了雷诺数Re=700~10000时颗粒周围速度、涡量及流线变化。结果... 采用大涡模拟研究了凹壁面切向射流作用下近壁面圆球型颗粒对流体流动特性的影响,模拟获得的尾涡结果与实验示踪剂图像吻合较好。研究了颗粒尾流的涡旋结构及其演变过程,考察了雷诺数Re=700~10000时颗粒周围速度、涡量及流线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雷诺数增加,颗粒的影响区域涡量增强,涡量的峰值始终出现在颗粒迎流面,颗粒后侧的回流区显著收缩。Re≥2000时在射流展向颗粒后侧存在两个尾涡,流体的切向速率和涡量均发生周期性波动。对颗粒的升力和阻力进行了监控,Re=2000时旋涡脱落频率对应的斯特劳哈尔数St=0.000854,升力功率谱中峰值对应的St=0.00152;Re=10000时阻力功率谱没有发现峰值,升力功率谱中峰值对应的St=0.0087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壁面切向射流 大涡模拟 尾流 旋涡 功率谱
原文传递
微型超紧凑燃烧室切向进气气膜冷却数值研究
5
作者 李本驰 唐豪 《推进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61-170,共10页
将切向气膜孔冷却结构应用于新一代微型超紧凑燃烧室壁面,通过分析切向冷却射流在微型超紧凑燃烧室工况下的流动和冷却特性,以及对燃烧室整体性能的影响,以探索切向气膜孔在超紧凑燃烧室壁面冷却上的可行性。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并结合... 将切向气膜孔冷却结构应用于新一代微型超紧凑燃烧室壁面,通过分析切向冷却射流在微型超紧凑燃烧室工况下的流动和冷却特性,以及对燃烧室整体性能的影响,以探索切向气膜孔在超紧凑燃烧室壁面冷却上的可行性。采用热流固耦合方法并结合燃烧工况,进行了不同倾角和不同顺逆排布气膜孔的相关数值模拟研究。模拟结果显示,切向气膜孔表现出优异的冷却性能,后排绝热气膜冷却效率均超过82%。主流中的反向涡旋对与冷却射流的掺混燃烧是导致前排位置绝热气膜冷却效率低和分布均匀性差的主要原因。射流倾角对气膜冷却性能的影响较大,倾角越小,全覆盖气膜形成速度越快,绝热气膜冷却效率越高。当倾角从60°减小到30°时,形成全覆盖气膜所需的排数减少约4排,后排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从82.8%增加到94.5%。引入气膜孔会对燃烧室内的流动产生影响,气膜孔的引入改善了出口截面高温气体贴近燃烧室壁面的问题,但对燃烧室出口温度分布均匀性改善作用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型涡喷发动机 超紧凑燃烧室 切向射流 冷却效率 燃烧室性能
下载PDF
周向多入口凹壁面切向射流流动特性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静 王胜昌 +2 位作者 田志国 吴剑华 龚斌 《过程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030-1039,共10页
为了探究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周向入口数量对流场的影响,选取Realizable k-ε模型,并使用非平衡壁面函数处理近壁面湍流流动,数值模拟了周向多入口流场的流动特性。流场研究表明,随着入口数量增加,前入口对后入口流动参数的叠加先增强后... 为了探究三维凹壁面切向射流周向入口数量对流场的影响,选取Realizable k-ε模型,并使用非平衡壁面函数处理近壁面湍流流动,数值模拟了周向多入口流场的流动特性。流场研究表明,随着入口数量增加,前入口对后入口流动参数的叠加先增强后降低,在入口后周向角度30°~40°,射流区域叠加最强,射流外侧靠近入口处的影响最大。多股射流流场叠加使立式圆筒体内部的流动更加均匀,涡旋结构稳定在轴线附近。周向多入口凹壁面射流相较于单入口在切向速度、湍流动能、静压力最大值等参数上均产生叠加作用,其中三入口与单入口更接近,叠加作用最小。对总流量相同的不同入口结构设备内旋流流动研究表明,离心分离因数、湍流动能和静压力与入口速度相关性较大,叠加特性对旋流流动的增强作用不明显。可通过提高多入口射流速度提高离心分离因数及物料的处理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凹壁面切向射流 周向多入口 数值模拟 非平衡壁面函数 叠加特性
原文传递
某新型切向气膜冷却叶片流场及性能研究
7
作者 王凯 赵智源 +1 位作者 孙燕平 刘轶 《汽轮机技术》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401-404,共4页
提出一种新型气膜冷却叶片结构,旨在通过反曲率设计减少冷气射流与主流的掺混作用,控制和优化掺混后的流场结构。建立了不同喷射角度的叶片三维实体模型,研究了不同喷射角度下新型叶片的气动性能、冷却效率,结果表明30°角喷射时气... 提出一种新型气膜冷却叶片结构,旨在通过反曲率设计减少冷气射流与主流的掺混作用,控制和优化掺混后的流场结构。建立了不同喷射角度的叶片三维实体模型,研究了不同喷射角度下新型叶片的气动性能、冷却效率,结果表明30°角喷射时气动效率最高,且冷却效率也较好。对比分析了冷气分布可知新型叶片中,冷气射流可很好地填补反曲率造成的空缺进而完善气动边界。详细分析了冷却孔附近的流动结构,结果表明气膜冷却射流进入主流区后受到明显抑制,没有形成典型的肾形涡,与主流的掺混作用大大减少,仅限制在壁面附近与相邻冷气射流相互干扰形成新的涡流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射流 气膜冷却 冷却效率 流场结构
下载PDF
实验风筒中粉尘分布均匀性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康淑慧 刘振刚 《工业安全与环保》 1983年第4期17-19,16,共4页
在实验风筒某一断面上进行粉尘浓度测定时,通常只测定该断面上一个点的浓度,也就是测定中心点的浓度来代表全断面的浓度,并以此表示风流中的粉尘含量。若断面上各点浓度分布不均匀,将给测定和计算结果带来很大误差。所以,粉尘均匀分布... 在实验风筒某一断面上进行粉尘浓度测定时,通常只测定该断面上一个点的浓度,也就是测定中心点的浓度来代表全断面的浓度,并以此表示风流中的粉尘含量。若断面上各点浓度分布不均匀,将给测定和计算结果带来很大误差。所以,粉尘均匀分布是粉尘实验研究的基本条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筒 切向射流 气溶胶 风速 大气微粒 分散体系 粉尘分布 均匀性误差
下载PDF
Pressure Variation in the Fluid inside a Tesla Turbine
9
作者 D. Bastos-Netto, S. Cardoso H.S. Couto 《Journa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2011年第6期525-527,共3页
The rece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being applied to Tesla like turbines for converting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axis) energy often lead to non-frequently used models. Given a disk shaped machine rotating aro... The recent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being applied to Tesla like turbines for converting fluid energy into mechanical (axis) energy often lead to non-frequently used models. Given a disk shaped machine rotating around its own symmetry axis, part of the machine energy is transferred to the fluid itself, pushing it to the disk periphery. This way the farther the exhaust orifice is from the disk outside contour, the larger will be the pressure loss experienced by the system. This work studies the overall energy balance and momentum exchange between fluid and machine. Simple calculation shows that for total pressure gradients above two bar the machines become inefficient for having tangential velocity whose intensity is 50% higher than the intensity of the jet velocity prior to the interaction. For values of the pressure gradient above 5.7 bar, the machine peripheral velocity is equal to the incident jet velocity. In this case it is not possible to deliver power under permanent regime. Finally it is shown that when the feeding pressure of an impulse turbine is enough for more than one stage, then one should use this option to obtain thermal efficiencies similar to those of reaction machines. The jet of fluid to move a Tesla like turbine should enter the unit as close as possible to the direction tangential to the movement, (i.e., normal to the radius at the considered position). This fluid should leave the machine right after interacting with it. Any permanence of the fluid after transferring its momentum to the machine can be extremely prejudicial to the system behavio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esla turbines momentum balance energy balanc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