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4篇文章
< 1 2 2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极对数的选择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朝会 朱德明 +1 位作者 秦海鸿 严仰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1-285,共5页
对于具有“聚磁”作用的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增加极对数可以提高气隙磁密,使得电机体积减小、重量减轻,效率、转矩增大,但极对数的增加存在一个较为合理的值.本文定义了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聚磁”的概念,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讨论... 对于具有“聚磁”作用的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增加极对数可以提高气隙磁密,使得电机体积减小、重量减轻,效率、转矩增大,但极对数的增加存在一个较为合理的值.本文定义了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聚磁”的概念,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讨论了极对数与气隙磁密、每极磁通、空载电势、转子导磁体磁密等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结论:(1) 计及导磁材料饱和的情况下, 气隙磁密和总磁通随极对数的增加存在一个最大值,即存在一个合理的极对数;(2) 用气隙磁密Bδ与稀土永磁体的内磁感应强度BM之比来表示聚磁作用的程度时,极对数大于等于3时,电机具有聚磁能力;用Bδ与稀土永磁体的剩磁感应强度Br之比来表示聚磁作用的程度时,仅当极对数大于等于4时,切向结构永磁电机才显现出聚磁现象;(3) 切向结构永磁电机极对数在3~6时较为合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数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 通密度 有限元分析
下载PDF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磁钢厚度对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8
2
作者 赵朝会 朱德明 +1 位作者 秦海鸿 严仰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21-126,共6页
提出了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磁钢厚度的约束条件;依据电机学理论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气隙长度恒定时不同极对数下气隙磁密、每极磁通与磁钢厚度的关系,探讨了磁钢厚度对电机的过载能力、铁耗等性能的影响;在气隙长度发生变化... 提出了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磁钢厚度的约束条件;依据电机学理论并结合有限元计算方法,研究了气隙长度恒定时不同极对数下气隙磁密、每极磁通与磁钢厚度的关系,探讨了磁钢厚度对电机的过载能力、铁耗等性能的影响;在气隙长度发生变化时,为了保证漏磁大小不变,讨论了气隙与非导磁衬套厚度、磁钢厚度的关系。并指出:(1)气隙恒定时,随着磁钢厚度的增加,不同极对数时磁钢体积增大所提供的磁势对每极磁通的影响有所不同;铁耗和过载能力随磁钢厚度的增加而增大。(2)气隙增大时,为了保证气隙磁密和漏磁不变,必须增加非导磁衬套的厚度。(3)极对数增加时,减小磁钢厚度能提高电机的性价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 钢厚度 气隙 约束条件
下载PDF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非导磁衬套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赵朝会 秦海鸿 严仰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2-66,共5页
首先分析了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非导磁衬套厚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磁钢厚度的约束条件。探讨了气隙δ恒定情况下欲保持气隙磁密Bδ不变时极对数p与磁钢厚度hm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气隙δ、漏磁通?σ恒定时极对数p与非导磁衬套厚度t的关系;... 首先分析了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非导磁衬套厚度的影响因素,提出了磁钢厚度的约束条件。探讨了气隙δ恒定情况下欲保持气隙磁密Bδ不变时极对数p与磁钢厚度hm之间的关系,研究了气隙δ、漏磁通?σ恒定时极对数p与非导磁衬套厚度t的关系;然后分析了气隙δ变化情况下欲保持气隙磁密Bδ恒定气隙δ和磁钢厚度hm的关系,讨论了气隙δ变化、漏磁?σ恒定情况下气隙δ和非导磁性衬套厚度t的关系;并进一步揭示了气隙磁密Bδ、漏磁?σ恒定时气隙δ、磁钢厚度hm、非导磁衬套t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 非导衬套 钢厚度
下载PDF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漏磁系数分析与计算 被引量:4
4
作者 张炳义 王超 +1 位作者 冯桂宏 李莹 《电机与控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62-69,共8页
针对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漏磁系数不易准确选取的问题,依据等效磁路法,提出一种“先合并,后分离”的方法来计算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漏磁系数。分析切向结构永磁电机的磁通分布,将磁通划分为定子侧磁通与转子侧漏磁通。将定子侧主磁通... 针对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漏磁系数不易准确选取的问题,依据等效磁路法,提出一种“先合并,后分离”的方法来计算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漏磁系数。分析切向结构永磁电机的磁通分布,将磁通划分为定子侧磁通与转子侧漏磁通。将定子侧主磁通与齿顶漏磁通合并为气隙磁通,给出气隙磁通与转子侧漏磁通的等效磁路图,建立各磁路等效磁阻的数学模型。根据齿顶漏磁通与主磁通在气隙中所占路径面积之比,将气隙磁通重新分离为主磁通和齿顶漏磁通,进而求取电机的漏磁系数。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非导磁衬套厚度的选取以及气隙长度对电机漏磁系数的影响。最后对所提出方法进行验证,解析结果与有限元结果、样机试验结果比较,三者误差很小,验证了所研究内容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 等效 系数 气隙 齿顶漏 非导衬套
下载PDF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的结构优化
5
作者 赵朝会 秦海鸿 严仰光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9-103,共5页
针对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漏磁大、结构复杂的缺陷,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了引入辅助磁极后非导磁衬套存在与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定条件下磁钢宽度的约束条件和多磁源情况下某一磁钢对气隙磁通贡献的概念,并比较了在磁钢宽度... 针对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漏磁大、结构复杂的缺陷,利用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了引入辅助磁极后非导磁衬套存在与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提出了一定条件下磁钢宽度的约束条件和多磁源情况下某一磁钢对气隙磁通贡献的概念,并比较了在磁钢宽度达到极限情况、辅助磁钢自然消失后,转轴为非导磁体和导磁体2种状态时气隙磁密、每极磁通的大小.结果表明:(a)增加辅助磁极,不仅可以去掉非导磁衬套,而且还有助于电机性能的改善;(b)保持电机直径和磁钢厚度恒定、增加磁钢宽度达到极限位置而使辅助磁极自然消失后,能在电机性能基本不变的情况下,使得电机结构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 非导衬套 辅助 结构优化
下载PDF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磁钢径向并联组合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孙少男 冯桂宏 +1 位作者 李岩 张炳义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1-140,共10页
针对低速大转矩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磁钢尺寸对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工”字形排布的磁钢径向并联组合优化方案。在保证电机磁钢轴向长度和体积不变前提下,分析磁钢磁化方向长度变化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磁钢的磁化... 针对低速大转矩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中磁钢尺寸对性能的影响进行研究。提出一种“工”字形排布的磁钢径向并联组合优化方案。在保证电机磁钢轴向长度和体积不变前提下,分析磁钢磁化方向长度变化对电机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磁钢的磁化方向长度在一定范围内增加可降低磁钢漏磁、增大反电动势和降低转矩波动;但磁钢的磁化方向长度过度增加会大大降低电机磁通面积,使得电机反电动势不增反降。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降低磁钢漏磁、增大反电动势和降低转矩波动的三块磁钢径向并联组合的“工”字形排布方案:近气隙侧和近隔磁槽侧磁钢槽内分别插入磁化方向长度短、径向宽度窄的磁钢以降低近气隙侧和近隔磁套侧磁钢漏磁;近气隙侧磁钢和近隔磁槽侧磁钢之间采用磁化方向长度较短的磁钢以保证磁钢磁通面积降低得不多。通过仿真实验验证所提方案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向结构永磁同步电机 钢尺寸 化方向长度 系数 钢径向组合
下载PDF
基于车用永磁同步电机转子结构的电磁噪声优化仿真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孙宝铭 张炳义 +1 位作者 冯桂宏 李文军 《机电工程技术》 2024年第2期202-207,共6页
针对目标电机低速加速段中存在明显类似“口哨”的高频噪声的问题及电机量产降本原则,将48槽8极峰值功率62 kW的乘用车前驱动电机作为案例进行电磁方案设计。基于设计指标及存在问题设计了定子结构相同内置式转子拓扑结构不同的优化方案... 针对目标电机低速加速段中存在明显类似“口哨”的高频噪声的问题及电机量产降本原则,将48槽8极峰值功率62 kW的乘用车前驱动电机作为案例进行电磁方案设计。基于设计指标及存在问题设计了定子结构相同内置式转子拓扑结构不同的优化方案,推导计算了两电机方案气隙磁场幅值波形时空分布方程及电磁力表达式,建立了两电机方案有限元模型及电磁-结构声场耦合模型,仿真分析比较两电机气隙磁密及径向电磁力谐波含量。基于仿真结果得到优化方案,在不牺牲电磁性能的前提下削弱了低速段加速过程的0阶6f1径向电磁力,并使磁钢用量从1.474 kg降低到了1.371 kg,实现了降本目的。最后分别制作样机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方案明显削弱了低速段径向振动,降低了24倍频电磁噪声,与仿真结果相吻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置式同步电机 径向电力波 转子结构 有限元仿真
下载PDF
非串级结构下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调速控制和电流谐波抑制研究
8
作者 戴斌 郝立 李世华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428-2436,I0029,共10页
该文针对多源时变干扰影响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研究其基波平面内的调速控制问题和谐波平面内的谐波电流抑制问题。首先,在基波平面采用非串级控制结构,通过构造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eneralized proportional integral observer,GP... 该文针对多源时变干扰影响的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系统,研究其基波平面内的调速控制问题和谐波平面内的谐波电流抑制问题。首先,在基波平面采用非串级控制结构,通过构造广义比例积分观测器(generalized proportional integral observer,GPIO)估计转速环的多源快变干扰;然后,针对q轴电流的过流保护问题,在传统比例微分反馈控制器的基础上利用障碍函数设计思想,结合干扰估计信息,得到基于GPIO的电流约束复合控制器;其次,在谐波平面,通过设计2个GPIO精准估计电流环的多源快变干扰,并与比例反馈控制器结合形成复合控制器来抑制2个电流环中的谐波电流。最后,给出严谨的稳定性分析,并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同步电机 非串级结构 转速调节控制 电流谐波抑制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控制策略
9
作者 梁国伟 康忠健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3-88,共6页
为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复杂工况下控制器参数不能做出实时调整导致控制性能差的问题,分析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径向基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策略。以转速误差以及误差的变化率为... 为改善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技术在复杂工况下控制器参数不能做出实时调整导致控制性能差的问题,分析了模糊逻辑与神经网络控制原理,提出了一种基于高斯径向基神经网络与模糊控制的相结合的智能控制策略。以转速误差以及误差的变化率为依据构建增量补偿式二维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PID控制器(deformable fuzzy neural network,DFNN)通过RBF神经网络参数辨识器获取永磁同步电机的雅可比信息矩阵(Jacobian matrix),通过变结构算法确定变结构模糊神经网络的结构信息。在MATLAB/Simulink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提升了电机启动以及目标转速发生改变时的响应速度,同时降低了超调量,在负载转矩存在扰动时转速变化小,且能够快速回归至给定值,优化了矢量控制系统的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矢量控制技术 智能控制 结构模糊神经网络
下载PDF
双并列转子永磁同步电机转矩脉动产生机理及抑制
10
作者 陈阳 陶大军 +2 位作者 王立坤 戈宝军 李守鹏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0期6357-6370,共14页
双并列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由于部分定子铁心和绕组的缺失,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限制了其在并行对驱类机械装备中的应用。该文对双并列转子永磁电机转矩脉动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方法。对比了N-N型、N-S型两种转子结构,阐明... 双并列转子永磁同步电机由于部分定子铁心和绕组的缺失,存在较大的转矩脉动,限制了其在并行对驱类机械装备中的应用。该文对双并列转子永磁电机转矩脉动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方法。对比了N-N型、N-S型两种转子结构,阐明了N-S型转子结构的优越性。在此基础上,开展了转矩脉动产生机理研究,按照影响因素不同,逐次分析了齿槽效应、端部效应、永磁齿轮效应以及绕组参数不对称对电机转矩脉动的作用机理,构建了各个转矩分量的解析表达式。通过有限元模型,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针对产生转矩脉动的不同分量,提出了相应的抑制方法,其中抑制空载转矩可以通过优化电机的结构参数来实现,抑制纹波转矩可以通过优化绕组位置分布来实现。搭建样机实验平台,验证了分析模型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并列转子 同步电机 转矩脉动 空载转矩 结构优化
下载PDF
新型永磁同步电机散热结构仿真分析与优化
11
作者 李茜茜 成海全 贾鹏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工程技术》 2024年第5期0169-0172,共4页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外形紧凑、效率高和功率密度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热量,影响电机的性能及寿命,因此,安全有效的散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首先建立了新型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维模型,通过模... 永磁同步电机因其外形紧凑、效率高和功率密度大等特点,广泛应用于众多领域。但在长时间运行过程中,其内部会产生热量,影响电机的性能及寿命,因此,安全有效的散热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本论文首先建立了新型永磁同步电机的三维模型,通过模拟发现,电机在运行过程中,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存在一些散热难点。然后,为解决这些问题,分析了散热结构的优化方法,包括改善散热通道设计和引入新型热导材料等,再次进行了仿真评估。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散热结构显著提升了电机的散热效果,降低了电机的内部最高温度,使得电机的稳定运行时间得以增长,有效保障了电机的效率和寿命。此项研究为新型永磁同步电机的散热设计提供了有益参考和新的设计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散热结构 有限元分析 三维模型 散热优化
下载PDF
滑模变结构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控制中的实现和仿真
12
作者 李彪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 2024年第9期270-272,共3页
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个强耦合、多变量、非线性系统,控制难度大,而滑模变结构控制对外部扰动和参数变化有较强的自适应性,更适合实现PMSM的高性能控制。利用Matlab搭建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模型,研究其动态性能,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具... 永磁同步电机(PMSM)是一个强耦合、多变量、非线性系统,控制难度大,而滑模变结构控制对外部扰动和参数变化有较强的自适应性,更适合实现PMSM的高性能控制。利用Matlab搭建滑模变结构控制系统模型,研究其动态性能,仿真结果显示,该系统具有良好的跟随性能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滑模变结构控制 系统仿真
下载PDF
不同相移角度绕组对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电磁性能的影响分析
13
作者 花为 吴铎 +1 位作者 杜晋文 吴政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72-980,共9页
由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采用不同相移角度,以一台24槽22极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分析了相移角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各槽绕组磁动势间的相位关系,推导了在采用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时,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 由于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采用不同相移角度,以一台24槽22极双三相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分析了相移角度对电机性能的影响规律.首先,基于各槽绕组磁动势间的相位关系,推导了在采用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时,两套三相绕组之间可行的空间相移角度,即0°、15°和30°,并对比分析了不同空间相移角度绕组产生的电枢磁动势频谱;然后,结合电枢磁动势谐波和电机电磁性能之间的关系,通过有限元仿真,验证了0°、15°和30°相移角度的绕组拓扑对不平衡磁拉力、反电势、平均转矩和转矩脉动等电磁性能的影响规律;最后,制作了2台单层和双层空间相移30°绕组的样机,并通过实验验证了理论和有限元仿真分析的正确性.结果表明:空间相移0°存在明显的不平衡磁拉力;空间相移30°电机平均转矩最大,转矩脉动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三相同步电机 绕组结构 不平衡拉力 反电势 转矩 转矩脉动
下载PDF
开绕组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14
作者 于佳正 张志锋 +1 位作者 孙全增 张清艺 《电气传动》 2024年第9期3-11,共9页
针对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中存在固有的共模电压较大和计算量繁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开绕组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将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绕组的中性点打开并接入两个六相电压源逆变器,形成双逆变器馈电... 针对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中存在固有的共模电压较大和计算量繁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开绕组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首先,将六相永磁同步电机绕组的中性点打开并接入两个六相电压源逆变器,形成双逆变器馈电的开绕组结构,目的是抵消逆变器之间共模电压。其次,双逆变器馈电会产生繁多的电压矢量,从中选出具有零共模电压性质的矢量。在此基础上,又考虑了x-y平面的谐波电流问题和母线电压利用率的问题,将矢量集精简为一个包含7个电压矢量的控制集,减少了计算负担。最后,通过与现存的传统六相永磁同步电机模型预测电流控制方法进行对比仿真,证明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预测电流控制 六相同步电机 共模电压 开绕组结构 谐波电流
下载PDF
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的轻量化技术分析
15
作者 杜朋鑫 刘波 +3 位作者 范丽华 高倩楠 马晓宇 王猛 《集成电路应用》 2024年第6期341-343,共3页
阐述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的优点,它是一种采用稀土永磁材料作为励磁的同步电机,具有无滑差、高效率、高功率因数等。探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的拓扑结构设计和优化、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机壳以及支撑架的结构优化。介绍稀土永磁同步电机集成化的... 阐述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的优点,它是一种采用稀土永磁材料作为励磁的同步电机,具有无滑差、高效率、高功率因数等。探讨稀土永磁同步电机的拓扑结构设计和优化、稀土永磁同步电机机壳以及支撑架的结构优化。介绍稀土永磁同步电机集成化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同步电机 材料轻量化 结构轻量化 电机集成化
下载PDF
永磁同步电机拓扑结构对散热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慧娟 周佳明 +1 位作者 易元元 宋腾飞 《微特电机》 2023年第2期13-19,25,共8页
为了探究永磁同步电机拓扑结构变化对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以30 kW电动叉车用水冷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建立改进的等效热网络模型,并利用电机的有限元温度场模型计算验证其准确性。采用热网络模型,计算不同定转子结构下电机的温度场... 为了探究永磁同步电机拓扑结构变化对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以30 kW电动叉车用水冷型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为例,建立改进的等效热网络模型,并利用电机的有限元温度场模型计算验证其准确性。采用热网络模型,计算不同定转子结构下电机的温度场,分析定子齿宽、定子槽深、永磁体夹角等拓扑结构改变对电机散热性能的影响规律,为永磁同步电机的运行性能优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拓扑结构 有限元 热网络 散热性能
下载PDF
基于NEDC路谱的对称与非对称型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
17
作者 江东东 乔振阳 傅为农 《电机与控制应用》 2024年第6期69-77,共9页
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不仅需要考虑额定工况的性能,还需要考虑整个路谱下的综合效率。基于此,介绍了一种基于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DC)路谱的非对称V型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方法。将上述非对称电机中永磁体上下两部分的几何... 用于电动汽车的永磁同步电机不仅需要考虑额定工况的性能,还需要考虑整个路谱下的综合效率。基于此,介绍了一种基于新标欧洲循环测试(NEDC)路谱的非对称V型内嵌式永磁同步电机优化设计方法。将上述非对称电机中永磁体上下两部分的几何参数分别作为独立参数进行参数化建模,然后以NEDC效率和转矩成本比为优化目标,采用遗传算法分别对对称和非对称V型永磁同步电机进行多目标优化。最后,选取帕累托前沿上的最佳设计点进行电磁性能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与对称结构相比,非对称转子结构由于磁场偏移效应而表现出更强的转矩性能。因此,非对称V型永磁同步电机具有更加优异的电磁性能和更低的制造成本,在电动汽车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对称V型结构 多目标优化 NEDC路谱 同步电机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下永磁同步电机滑模变结构一体化解耦控制 被引量:1
18
作者 杨坤 赵夫超 毕忠梁 《西昌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4-39,共6页
提出数字孪生驱动下永磁同步电机(PMSM)滑模变结构一体化解耦控制方法,改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能力。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结构,通过设备层采集实际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数据及环境数据,作为数字孪生驱动数据来源,孪生建模... 提出数字孪生驱动下永磁同步电机(PMSM)滑模变结构一体化解耦控制方法,改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能力。构建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结构,通过设备层采集实际永磁同步电机运行数据及环境数据,作为数字孪生驱动数据来源,孪生建模层依据获取永磁同步电机数据,构建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字孪生驱动模型以及虚拟场景,经虚拟模型与虚拟场景耦合后,在虚拟场景中还原永磁同步电机运行状态;在孪生控制层中设计精确线性化解耦控制方法,并构建速度、电流一体化滑膜解耦控制器,在虚拟环境中通过解决永磁同步电机速度与电流之间的非线性耦合问题,完成实体电机解耦控制;同时数字孪生控制结构各层之间通过孪生数据传输实现数据交换与指令下发,实现有效的电机控制。经实验验证:经该方法控制后,永磁同步电机可在负载突加与突卸状态下保持平稳的电流与转矩,同时还可以迅速调整电机转速,使电机保持在理想状态下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孪生驱动 同步电机 滑模变结构 解耦控制 孪生数据 虚拟场景
下载PDF
电力推进永磁同步电机的无传感器控制研究
19
作者 张新宇 高良超 +1 位作者 南盟 王卓 《微特电机》 2024年第11期60-65,共6页
为提高电力推进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的稳定性,基于两相旋转坐标系和电机矢量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机滑模观测器。为增强滑模观测器的抗干扰性能和控制精度,采用sigmoid函数作为滑模观测器开关函数,并引入模糊控制策略改进开关增益;然... 为提高电力推进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的稳定性,基于两相旋转坐标系和电机矢量模型,提出一种改进的电机滑模观测器。为增强滑模观测器的抗干扰性能和控制精度,采用sigmoid函数作为滑模观测器开关函数,并引入模糊控制策略改进开关增益;然后采用ACO算法优化滑模观测器的可调参数。仿真结果表明,该改进滑模观测器可提高电力推进无传感器永磁同步电机对转速和转矩控制的稳定性,使d、q轴电流更平稳,提高永磁同步电机的转子位置估计精度,降低位置估计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滑模变结构控制 电力推进 滑模观测器 蚁群算法
下载PDF
基于永磁体磁畴聚向排列的永磁同步电机振动噪声优化
20
作者 杨伟涛 吴凤海 王杰 《微特电机》 2024年第1期47-50,57,共5页
以表贴式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通过仿真计算、理论分析两种方式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振动和噪声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并给出了影响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的电磁力密度波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数以及具体的磁密谐波次数,为精准优化电机的电磁振动和... 以表贴式外转子永磁同步电机为例,通过仿真计算、理论分析两种方式对永磁同步电机的振动和噪声进行了深度的剖析,并给出了影响电机电磁振动和噪声的电磁力密度波时间阶次和空间阶数以及具体的磁密谐波次数,为精准优化电机的电磁振动和噪声提供了明确的方向。通过永磁体磁畴聚向排列结构在不改变产品任何尺寸、结构的情况下实现了对表贴式外转子永磁同步电动机的振动和噪声优化,还实现了电机材料成本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电机 力密度波 振动和噪声 畴聚向排列结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