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诊动脉切开取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意义
1
作者 王厚生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4年第1期55-56,F0002,共3页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来自近端动脉壁、心脏或其他来源的栓子冲入动脉血流,栓塞远端小分支动脉,最终导致器官或四肢缺血性坏死,以下肢多见,其典型表现包括“5P”征,即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苍白和无脉搏。有文献报道,急性动脉栓塞导致的截... 急性动脉栓塞是指来自近端动脉壁、心脏或其他来源的栓子冲入动脉血流,栓塞远端小分支动脉,最终导致器官或四肢缺血性坏死,以下肢多见,其典型表现包括“5P”征,即麻木、疼痛、运动障碍、苍白和无脉搏。有文献报道,急性动脉栓塞导致的截肢率在5%~29%,死亡率高达15%~25%[1]。该病具有发病快、进展快、病情凶险等特点,有效诊疗的关键在于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急诊动脉切开取栓能迅速恢复血流,改善肢体供血,减少或避免患者截肢和死亡,更是心源性异位栓塞首选的治疗手段。本文将近2年收治的急性肢体动脉栓塞并急诊局麻下行下肢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动脉切开取栓 FOGARTY导管
下载PDF
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的三维质量模型构建
2
作者 陈叶文 姜海英 章希炜 《蚌埠医学院学报》 CAS 2024年第11期1527-1531,共5页
目的:构建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以提供评估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质量的评估依据。方法:2022年1~8月,根据三维质量模型的“结构—过程—结果”结构为理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下肢动脉栓... 目的:构建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以提供评估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质量的评估依据。方法:2022年1~8月,根据三维质量模型的“结构—过程—结果”结构为理论研究框架,通过文献检索了解国内外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现状以初步筛选并确定护理敏感性指标体系,然后采用德尔菲法由20名专家对初步建立的“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出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的实施2轮函询,确定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中各指标的重要性并获得最终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结果:第1轮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5.0%,第2轮函询问卷回收有效率为100.00%,两轮函询均获得较高的积极性(回收率>70%)。第1轮、第2轮专家权威系数(Cr)分别为0.884、0.913,具有较高的权威程度(Cr>0.800);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Kendall′s W)分别为第0.117~0.149、0.091~0.115(P<0.05~P<0.01)。最终形成本研究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中一级指标3项、二级指标12项、三级指标52项。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敏感性质量指标体系科学性及可靠性较高,可用于评估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术后护理质量并促进护理质量的完善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动脉 切开取栓 敏感性指标 护理质量 三维质量模型
下载PDF
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3
作者 王成辉 荆磊 +2 位作者 王若鹏 芮兴无 韩临光 《当代医药论丛》 2024年第21期26-28,共3页
目的:分析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酒泉医院在2022年12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92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试验组给予切开取栓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踝肱指数、足部皮温、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7.83%)高于对照组(82.61%)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踝肱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试验组患者的足部皮温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术后1天、术后3天,试验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应用能够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踝肱指数以及足部皮温,缓解疼痛,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取栓 老年急性下肢动脉 治疗有效率
下载PDF
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2
4
作者 王立红 田少勇 +1 位作者 杨彦林 雷勇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05-208,234,共5页
目的探讨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切开组(n=100,行切开取... 目的探讨切开取栓术在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20年6月到2022年6月于衡水市人民医院/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接受治疗的200例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切开组(n=100,行切开取栓术)和溶栓组(n=100,行导管接触性溶栓)。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即刻的血管通畅率,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足部皮温以及疼痛程度。结果术后即刻,两组患者的通畅率均为100%。手术前后,两组患者的踝肱指数、足部皮温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切开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5.0%(5/100),低于溶栓组患者的14.0%(14/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取栓术与导管接触性溶栓治疗老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的疗效相当,但切开取栓术的短期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动脉 切开取栓 导管接触性溶
下载PDF
围手术期护理对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干预效果 被引量:5
5
作者 孙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7年第28期206-207,共2页
目的分析对实施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30例病患,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患者疼痛情况、感染情况、出院... 目的分析对实施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效果。方法结合我院收治的30例病患,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实验组采用围手术期护理方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患者疼痛情况、感染情况、出院时间以及满意度方面都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需要手术的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护理中,围手术期护理十分关键,应广泛采取该护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围手术期护理 动脉切开取栓 闭塞性脉管炎
下载PDF
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17例
6
作者 张毅强 刘晓萍 +1 位作者 陈亮 娄勇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0期3-3,共1页
关键词 肺动脉切开取栓 急性肺动脉 导管溶治疗 体外循环 手术后
下载PDF
下肢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患者的手术需求与护理
7
作者 吴多育 陈茹妹 柯雅娟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70-70,共1页
2006年6月~2009年11月,我们对52例局麻下行股动脉栓塞切开取栓患者进行手术需求调查,根据不同情况,实施相应的护理对策,解除或减轻患者各种消极的心理负担,使患者以平稳的心态接受手术治疗与护理,手术达到预期效果。现报告如下。
关键词 手术治疗 护理对策 切开取栓 下肢动脉 患者 2009年 股动脉 需求调查
下载PDF
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大块肺栓塞1例
8
作者 封加涛 简劲峰 +3 位作者 彭峰 苏艳玲 罗灿华 莫展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55-55,共1页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9个月,胸闷、气促2d”于2005年4月20日入内科治疗。入院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右房、右室增大,右心房内有一长约9.3cm的条索状团块,随心脏舒缩飘动,并可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肺动脉收缩压(PASP)44.8m...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双下肢水肿9个月,胸闷、气促2d”于2005年4月20日入内科治疗。入院后行心脏超声检查,提示右房、右室增大,右心房内有一长约9.3cm的条索状团块,随心脏舒缩飘动,并可通过三尖瓣进入右心室,肺动脉收缩压(PASP)44.8mmHg(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切开取栓 内科治疗 急性大块肺 体外循环 心脏超声检查 肺动脉收缩压 双下肢水肿 入院后
下载PDF
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对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朱锋 阿力木江·沙吾提 《新疆医学》 2022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 本研究基于对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行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的18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 目的 本研究基于对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临床资料的收集分析,评价其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月行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的18例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一般资料、术中情况及术后随访,运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估患者术后通畅率。结果共纳入研究对象18例,其中男性11例,女性7例。18例患者均手术成功,技术成功100%,随访率100%。术后6月、9月、12月通畅率为77.8%;术后18月通畅率为66.7%;术后24月通畅率为61.1%。结论 切开取栓联合球囊扩张治疗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但此结论仍需循证研究进一步证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血形成 切开取栓 球囊扩张 通畅率
下载PDF
肺动脉切开取栓治疗急性巨块性肺动脉栓塞
10
作者 武建英 达嘎 +4 位作者 李勇 李忠诚 唐振宇 杨永良 姚兵 《中国医师进修杂志(内科版)》 2009年第8期65-66,共2页
目的探讨急性巨块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对3例经多排螺旋CT确诊、保守治疗无效并发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早期应用肝素,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3例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心... 目的探讨急性巨块性肺动脉栓塞的外科治疗。方法对3例经多排螺旋CT确诊、保守治疗无效并发呼吸衰竭及右心功能不全的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术后早期应用肝素,后期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结果3例患者术后均存活,术后心功能由Ⅳ级改善为Ⅰ~Ⅱ级,出院后随访6-24个月未发生再栓塞。结论多排螺旋CT可作为确立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的依据;适时的手术决策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肺动脉 肺动脉切开取栓
下载PDF
导管接触溶栓与切开取栓治疗急性下肢缺血效果比较 被引量:10
11
作者 张骞 汪海洋 +1 位作者 付健 孙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23-227,共5页
目的比较股动脉切开取栓和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切开取栓或CDT治疗的ALLI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干预率及截肢率。Coole... 目的比较股动脉切开取栓和导管接触溶栓(CDT)治疗急性下肢缺血(ALLI)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采用切开取栓或CDT治疗的ALLI患者临床资料。评估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再干预率及截肢率。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美国血管外科协会(SVS)/国际心血管外科学会(ISCVS)急性肢体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临床效果。结果共纳入患者107例,其中59例接受CDT,48例接受切开取栓治疗。两组技术成功率均为100%。CDT组、切开取栓组患者术后30 d内并发症发生率(11.9%对14.6%)、死亡率(5.1%对6.3%)、再次手术干预率(17.0%对22.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DT组SVS/ISCVS缺血分级为Ⅱ级患者截肢率高于切开取栓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9%对2.3%,P>0.05)。根据病因和Cooley疗效标准评估缺血分级Ⅱ级患者出院时下肢缺血改善情况,动脉栓塞患者痊愈比例在切开取栓组大于CDT组(82.5%对62.8%,P<0.05),血栓形成患者痊愈比例在CDT组大于切开取栓组(92.3%对25.0%,P<0.05);根据缺血时间和Cooley疗效标准评估患者出院时缺血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取栓、CDT两种术式治疗ALLI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应根据患者SVS/ISCVS缺血分级、病因及伴有基础疾病制定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缺血 导管接触溶 切开取栓
下载PDF
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中青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黄敏捷 李嘉宏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10期24-26,共3页
目的分析运用动脉切开术治疗中青年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到本院就诊的急性下肢动脉中青年患者74例,均符合动脉切开取栓指征,进行动脉切开取栓术。分别比较其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ABI),以及术后并发症、截肢率和死亡率的相关... 目的分析运用动脉切开术治疗中青年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到本院就诊的急性下肢动脉中青年患者74例,均符合动脉切开取栓指征,进行动脉切开取栓术。分别比较其手术前后的踝肱指数(ABI),以及术后并发症、截肢率和死亡率的相关情况。结果动脉切开取栓术前后患者踝肱指数有显著的提高(P<0.05)。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4%。术后截肢率为8.1%、死亡率为5.4%。结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中青年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疗效佳,踝肱指数有显著提高,并发症出现率、截肢率和死亡率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切开取栓 中青年 急性下肢动脉
下载PDF
DSA下肢体动脉切开取栓术在急性肢体缺血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农建文 王春明 +1 位作者 韦艳华 余雷 《中国临床新医学》 2020年第3期236-240,共5页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肢体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2-09~2019-06接受DSA下肢体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的74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共79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保肢率、手术方式、膝...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行肢体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该院2012-09~2019-06接受DSA下肢体动脉切开取栓手术的74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共79条患肢)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保肢率、手术方式、膝下动脉开通比例、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用以评价手术疗效。结果所有74例急性肢体缺血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均未发生与操作相关并发症,61例患者(共64条患肢)成功保肢,保肢率为81.01%(64/79)。其中59例下肢手术患者中,胫前动脉总开通率为83.05%(49/59),胫后动脉总开通率为72.88%(43/59),腓动脉总开通率为84.75%(50/59)。有效随访的61例患者无手术并发症导致死亡的病例。结论DSA下肢体动脉切开取栓手术治疗急性肢体缺血,有利于提高保肢成功率,减少操作相关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动脉切开取栓 急性肢体缺血
下载PDF
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韩新威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第31期100-101,共2页
目的探究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集到的60例(60条肢体)经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踝肱指数变化情... 目的探究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下肢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集到的60例(60条肢体)经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的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临床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观察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踝肱指数变化情况以及截肢情况,评价术后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平均踝肱指数由术前(0.38±0.21)提升至(0.89±0.23),二者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t=15.4483,P<0.05);术后有10例患者截肢,其截肢率为16.67%;病程在48 h内的41例患者中有2例截肢,病程在48 h以上的19例患者中有8例截肢,差异显著(P<0.05)。结论针对急性下肢动脉栓塞患者,应用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效果显著,及时取栓治疗有助于降低患者截肢率,提升平均踝肱指数,可作为临床理想治疗方式予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切开取栓 急性下肢动脉 平均踝肱指数 截肢 临床疗效
下载PDF
通闭益气活血汤联合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临床研究
15
作者 吕忠俊 杨轲 马从乾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7期131-134,共4页
目的:观察通闭益气活血汤联合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动脉切开取栓术联合通闭益气活血汤治疗。比... 目的:观察通闭益气活血汤联合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研究组采取动脉切开取栓术联合通闭益气活血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全血黏度(BV)、血浆黏度(PV)、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沉降率(ESR)、红细胞聚集指数(AI)、红细胞变形指数(RCD)、全血还原黏度(BRV),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0%,高于对照组88.0%(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BV、PV、Hct、AI、BRV均降低(P<0.05),ESR、RCD均上升(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研究组治疗后BV、PV、Hct、AI、BRV均较低(P<0.05),ESR、RCD均较高(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0%,低于对照组14.0%(P<0.05)。结论:采用通闭益气活血汤联合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塞性脉管炎 通闭益气活血汤 动脉切开取栓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对接受动静脉切开取栓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
16
作者 李文霞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第10期39-40,共2页
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动静脉切开取栓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动静脉切开取栓术的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例)和观察组(4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目的 :探讨分析对接受动静脉切开取栓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8月至2015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接受动静脉切开取栓术的患者8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例)和观察组(4例),为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为观察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然后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及不良心态的发生情况,并将对比的结果及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分析。结果 :在进行手术的前1天,两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进行手术的前1小时,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评分均有所降低,且观察组患者焦虑程度评分的降低幅度更为明显,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不良心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接受动静脉切开取栓术的患者进行术前心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显著,此护理方法能明显降低患者的术前焦虑程度及不良心态的发生率,有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静脉切开取栓 术前 心理干预 临床效果 分析
下载PDF
机械吸栓与切开取栓治疗动静脉移植物内瘘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比较
17
作者 倪其泓 赵意平 +3 位作者 陈佳佺 王韦仑 李一男 张岚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2期3019-3024,共6页
目的比较经皮机械吸栓与传统切开取栓治疗动静脉移植物内瘘(AVG)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AVG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机械吸栓组... 目的比较经皮机械吸栓与传统切开取栓治疗动静脉移植物内瘘(AVG)急性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血管外科治疗的AVG急性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机械吸栓组和切开取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础资料、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术后24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和次级通畅率。结果共纳入130例患者,其中男66例,女64例,年龄(54.1±14.2)岁,机械吸栓组78例,切开取栓组52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合并症及病变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吸栓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8.7%(77/78),并发症发生率为5.1%(4/78);切开取栓组的技术成功率为94.2%(49/52),并发症发生率为9.6%(5/52)。两组患者的技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机械吸栓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切开取栓组[(62.8±13.9)min比(77.0±17.6)min,P<0.001]。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机械吸栓组术后12、24个月的初级通畅率分别为62.8%、38.5%,切开取栓组则分别为57.7%、36.5%,两组患者初级通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1)。机械吸栓组术后12、24个月的次级通畅率分别为98.7%、94.9%,切开取栓组则分别为92.3%、82.7%,机械吸栓组的次级通畅率高于切开取栓组(P=0.020)。结论机械吸栓治疗AVG急性血栓形成安全有效,与切开取栓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次级通畅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动静脉移植物内瘘 急性血形成 机械吸 切开取栓
原文传递
体外循环下行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在超声动态监视下成功抢救1例急性巨大块肺栓塞 被引量:2
18
作者 何小梅 王军 +2 位作者 郭学佳 张会军 张峰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90-92,共3页
1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39岁,因胸闷间断发作,呼吸困难4d收入院。患者25d前患者曾因左侧股骨颈骨折于外院行柯氏钉固定手术治疗。查体:T36.9℃;P115次/min;R18次/min;BP120/86mmHg(1mmHg=0.133kPa),半卧位,呼吸急促,口... 1资料与方法 患者男性,39岁,因胸闷间断发作,呼吸困难4d收入院。患者25d前患者曾因左侧股骨颈骨折于外院行柯氏钉固定手术治疗。查体:T36.9℃;P115次/min;R18次/min;BP120/86mmHg(1mmHg=0.133kPa),半卧位,呼吸急促,口唇发绀,指甲黏膜青紫,心率115次/min;两肺呼吸音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切开取栓 大块肺 体外循环 急性 抢救 超声 侧股骨颈骨折 呼吸困难
原文传递
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在急性肺栓塞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龚文辉 张成鑫 +3 位作者 许金国 郭志祥 刘状 葛圣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84-186,共3页
通过回顾性分析13例体外循环下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体外循环下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是一种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可同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 通过回顾性分析13例体外循环下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体外循环下双侧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是一种治疗急性大面积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治疗方法,对于合并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者可同期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手术效果良好,无再发血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动脉切开取栓 急性肺 双侧 急性肺动脉 下肢深静脉血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 治疗方法 体外循环
原文传递
急诊体外循环下肺动脉切开取栓术治疗巨块型肺动脉栓塞1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柳尧林 刘英军 +1 位作者 肖剑光 王丛光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F0005-F0005,共1页
关键词 肺动脉切开取栓 手术治疗 急诊体外循环 肺动脉 心脏彩色超声检查 巨块型 晕厥发作 石膏外固定 肺动脉高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