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LIFT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比较 被引量:12
1
作者 高昆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8年第4期321-323,共3页
目的比较改良LIFT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08例,其中观察组54例采用改良LIFT术,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比较两组疗效、疾病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 目的比较改良LIFT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复杂性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复杂性肛瘘患者108例,其中观察组54例采用改良LIFT术,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比较两组疗效、疾病恢复、并发症和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8.15%)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92.59%)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愈合面积、愈后Wexner评分、术后7 d 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相对于切开挂线引流术,改良LIFT术治疗复杂性肛瘘可有效缩短患者住院和切口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并较好保留肛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LIFT 切开挂线引流术 复杂性肛瘘 疗效
下载PDF
同期多切口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58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9
2
作者 徐征 《四川医学》 CAS 2012年第9期1606-1607,共2页
目的探讨一次性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方式。方法将8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同期多切口切开挂线引流术;对照组25例,采用单侧分期挂线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6年,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目的探讨一次性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手术方式。方法将83例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58例,采用同期多切口切开挂线引流术;对照组25例,采用单侧分期挂线术。结果术后随访半年~6年,两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同期多切口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能明显缩短疗程,降低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复杂性肛瘘 多切口切开挂线引流术 临床观察
下载PDF
肛瘘精准微创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瘘的近远期疗效比较 被引量:39
3
作者 杨铁军 张婷 吕文佳 《中国医药》 2020年第5期753-757,共5页
目的比较肛瘘治疗中应用肛瘘精准微创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对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收治的64例肛瘘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手术术式不同将接受肛瘘... 目的比较肛瘘治疗中应用肛瘘精准微创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的近远期疗效差异。方法对于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收治的64例肛瘘患者相关资料予以回顾性分析。依据患者手术术式不同将接受肛瘘精准微创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患者分别纳入微创组(30例)与传统组(34例)。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近期疗效,术后肛门排便功能情况,手术前后肛门括约肌功能,远期疗效。结果微创组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住院时间少于/短于/低于传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微创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传统组[96.7%(29/30)比73.5%(25/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36,P=0.028)。微创组患者肛门失禁评分以及控便失禁严重度指数评分明显低于传统组患者(均P<0.05);手术后微创组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静息压等肛门括约肌功能指标明显高于传统组(均P<0.05)。微创组复发率以及再发率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3%(1/30)比17.6%(6/34)、0比5.9%(2/34)](χ^2=2.044,P=0.153;χ^2=0.397,P=0.529)。结论肛瘘患者采用肛瘘精准微创术治疗远期疗效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相当,但是其近期疗效较好,可显著缓解患者肛门功能障碍状态,对患者肛门括约肌功能影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肛瘘精准微创术 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 近远期疗效
下载PDF
隧道式拖线引流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马蹄型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肖莉 张天佑 何涛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632-635,共4页
目的:探讨隧道式拖线引流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7)。观察组采用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 目的:探讨隧道式拖线引流术与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68例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31)和对照组(n=37)。观察组采用隧道式拖线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创面愈合、住院时间、并发症、治疗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术后2 d、7 d、14 d,观察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低于对照组(P<0.05);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瘢痕面积小于对照组(P<0.05),创面缩小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患者疼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内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马蹄型肛周脓肿行隧道式拖线引流术后,患者疼痛较轻,创面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较短,瘢痕面积较小,疗效优于切开挂线引流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蹄型肛周脓肿 隧道式拖线引流术 切开挂线引流术 疗效 安全性
下载PDF
探讨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差异 被引量:13
5
作者 赵倡黎 《吉林医学》 CAS 2018年第10期1857-1858,共2页
目的:探讨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对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挂... 目的:探讨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在高位复杂性肛瘘治疗中的疗效及其安全性的差异。方法:选取高位复杂性肛瘘患者72例,利用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对口引流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式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住院时间和创面愈合时间更短,住院费用更少,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对口引流术相对于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对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的疗效更佳,且并发症更少,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口引流术 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 高位复杂性肛瘘
下载PDF
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1
6
作者 李金元 《现代诊断与治疗》 CAS 2018年第8期1184-1186,共3页
目的探析高位肛周脓肿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56例,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 目的探析高位肛周脓肿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肛肠外科2015年1月~2017年1月接受手术治疗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56例,依照手术方法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观察组采取改良I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对照组显著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3.6%,随访复发率为0,对照组分别为17.8%、7.2%,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改良I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且复发率低,整体优于常规切开引流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脓肿 切开引流术 改良I期切开挂线引流术
下载PDF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瘘的近远期效果比较 被引量:6
7
作者 张玉玲 王亮琴 +3 位作者 蓝琼 刘美岑 温婷 陈龙 《中外医学研究》 2020年第34期158-160,共3页
目的:研究肛瘘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和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方法:摘选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6例肛瘘患者,随机抽取33例为对照组,以传统的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另33例则为观察... 目的:研究肛瘘采用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LIFT)和采用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的近远期效果。方法:摘选2018年11月-2019年11月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66例肛瘘患者,随机抽取33例为对照组,以传统的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另33例则为观察组,以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治疗,总结两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排便时间、首次正常进食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远期复发率及再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和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用于肛瘘治疗的远期效果相当,但前者近期疗效更优,患者术后恢复速度更快,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 括约肌间瘘管结扎术 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
下载PDF
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伍炎俊 莫健文 陈少娴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20期85-86,共2页
目的研究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观察组患者进行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 目的研究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 86例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观察组患者进行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22.4±4.0)d,对照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2.0±5.8)d,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7.7%(42/43),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1.4%(35/4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 高位肛周脓肿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黎鑫振 叶锡 高方颖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第8期32-34,共3页
目的探究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铅山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52例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高位肛瘘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创面愈合不良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纳... 目的探究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江西省铅山县人民医院2019年3月-2021年4月52例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高位肛瘘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创面愈合不良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按1∶1纳入同期52例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良好的高位肛瘘患者临床资料,设为创面愈合良好组。翻阅患者的病历资料,将可能的影响因素纳入,分析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相关因素。结果2组合并糖尿病、饮酒史、便秘、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营养状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有饮酒史,便秘,IL-6、CRP及TNF-α水平过高,营养不良是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高位肛瘘患者切开挂线引流术后创面愈合不良与合并糖尿病、有饮酒史、便秘、IL-6、CRP及TNF-α水平过高、营养不良等有关,临床需据此采取针对性措施以促进创面愈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瘘 切开挂线引流术 创面愈合不良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严茜 马垚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23年第19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指标、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 目的分析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肛门直肠压力指标、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肛周脓肿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8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切开引流术治疗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试验组患者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两组患者均于术后随访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术前及术后1个月肛门功能,术前及术后7d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住院及创面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及对照组直肠静息压均降低,而术后1个月试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与术前比,术后7d两组患者血清SOD水平均升高,血清MDA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SOD水平更高,MDA水平更低;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5.26%)低于对照组(23.68%)(均P<0.05)。结论高位肛周脓肿患者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联合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有利于创面愈合,且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对患者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较小,同时能够减轻手术带来的应激反应,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周脓肿 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 传统切开引流术 个性化心理护理 肛门功能
下载PDF
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28例
11
作者 范丁文 龚洪平 张锋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3年第11期929-929,共1页
目的:观察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28例行切开挂线引流术。结果:全部痊愈,愈合时间6~18天、平均10.6天,随访半年无复发,无肛瘘形成。结论: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婴幼儿肛周脓肿疗效满意。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婴幼儿 切开挂线引流术
下载PDF
切开挂线引流术一次性根治直肠肛管周围脓肿62例疗效观察
12
作者 张学军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7年第8期718-718,共1页
关键词 直肠肛管周围脓肿 切开挂线引流术 疗效观察 一次性根治 单纯切开引流术
下载PDF
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对高位肛周脓肿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分析
13
作者 李耀宗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1年第22期164-165,共2页
目的分析在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 目的分析在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在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高位肛周脓肿患者中选取8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引流术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住院用时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高位肛周脓肿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应用改良Ⅰ期切开挂线引流术,有利于显著提升患者治疗综合水平,对于患者预后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值得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位肛周脓肿 治疗方法 切开挂线引流术 治疗效果 并发症率
下载PDF
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儿的临床效果
14
作者 李春芳 《医疗装备》 2019年第7期15-16,共2页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医院接诊的肛周脓肿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均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 目的探讨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医院接诊的肛周脓肿患儿64例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均采取切开引流术治疗,试验组采取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评估两组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创面愈合时间以及术后7 d内的疼痛程度。结果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创面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脓肿患儿采取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可有效提升患儿的治疗效果,缩短患儿术后创面愈合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切开挂线引流术 婴幼儿 效果
下载PDF
肛瘘精准微创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瘘的疗效观察
15
作者 李泽勇 骆淑贞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10期73-75,共3页
对肛瘘患者行肛瘘精准微创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2022.10至2023.3,将100名肛瘘患者纳入其中,以Q组(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和J组(精确肛瘘微创术)随机分组,各50名。两组对有关指标的评估进行比较。结果,... 对肛瘘患者行肛瘘精准微创术与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2022.10至2023.3,将100名肛瘘患者纳入其中,以Q组(传统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和J组(精确肛瘘微创术)随机分组,各50名。两组对有关指标的评估进行比较。结果,J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住院时间均比Q组患者短,P<0.05,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和术后恢复正常进食时间两组患者无差异,P>0.05;手术后不同阶段的J组VAS成绩低于Q组,P<0.05;肛门管约肌功能指标两组患者术后平均水平下降,但J组患者较Q组患者更高,P<0.05;两组患者术后肛门排便功能优异率无差异(х2= 0.434,P>0.613)。结论 肛瘘精准微创术对患者括约肌损伤的减轻和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瘘精准微创术 肛瘘切开挂线引流术 肛瘘 肛门括约肌功能
下载PDF
广泛切开挂线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合并化脓性汗腺炎1例
16
作者 陈卓 于航 +1 位作者 刘聪聪 刘剑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4年第9期67-67,共1页
患者男,37岁,因“反复肛周红肿疼痛破溃5年余,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红肿疼痛,自行外用药物治疗后肛周肿物破溃流脓,溃后痛减,后症状反复发作,2022年于当地医院行切开引流治疗。1个月前再次出现肛周红肿疼痛,症... 患者男,37岁,因“反复肛周红肿疼痛破溃5年余,加重1个月”来诊。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肛周红肿疼痛,自行外用药物治疗后肛周肿物破溃流脓,溃后痛减,后症状反复发作,2022年于当地医院行切开引流治疗。1个月前再次出现肛周红肿疼痛,症状持续加重。现患者神清,精神可,纳可寐安,大便1次/d,质软成形,小便尚可,近期无体重明显减轻。门诊以“化脓性汗腺炎”收治入院。既往有毛囊炎病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化脓性汗腺炎 肛周红肿 切开引流 流脓 外用药物治疗 毛囊炎 切开挂线引流术
原文传递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老年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
17
作者 田磊 秦澎湃 +1 位作者 何毅 穆世佳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4年第8期607-610,共4页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FSD)与传统切开挂线术(TSF)治疗老年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SD组117例,TSF组103例,采用1∶... 目的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法评估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FSD)与传统切开挂线术(TSF)治疗老年高位复杂性肛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至2023年3月北京市肛肠医院肛肠外科收治的2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FSD组117例,TSF组103例,采用1∶1倾向性评分匹配法筛选出82对匹配队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恢复、疼痛程度、肛肠动力学、肛管功能及复发情况。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计算倾向性评分,近邻匹配法进行1∶1匹配。结果匹配后FSD组术后24 h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TSF组[(4.21±1.18)和(5.04±1.36)分],临床总有效率高于TSF组[96.34%(79/82)和87.80%(72/82)],创面愈合时间短于TSF组[(12.34±2.45)和(14.67±2.89)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FSD组肛管功能长度、最大耐受量及初始感觉阈值均大于TSF组[(2.86±0.34)和(2.31±0.46)cm;(135.21±19.87)和(119.52±20.13)ml;(25.16±2.57)和(22.89±2.9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FSD组Wexner评分低于TSF组[(0.92±0.27)和(1.17±0.35)分];复发率低于TSF组[3.66%(3/82)和12.20%(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SD治疗老年高位复杂性肛瘘疗效确切,术后创面愈合快、对肛管功能损伤小,且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高位复杂性肛瘘 切开线对口引流术 倾向性评分匹配法
下载PDF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效果研究
18
作者 叶昀亮 蔡丽群 吴祥斌 《浙江创伤外科》 2024年第5期930-932,共3页
目的探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本院收治的70例肛周脓肿患者,收集其入院至随访结束的全部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 目的探究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回顾性分析,选取2019年1月至2023年10本院收治的70例肛周脓肿患者,收集其入院至随访结束的全部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的48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切开挂线旷置引流术治疗的22例纳入对照组,比较分析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疼痛评分、肛门直肠功能、并发症情况。结果比较2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观察组均较对照组缩短(P<0.05)。术后1 d、术后7 d,观察组VAS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术后7 d,观察组患者的Wexner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比较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和肛管收缩压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内,比较肛门畸形、肛门失禁、复发脓肿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的临床效果较好,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肛门直肠功能恢复,并发症少,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切开线对口引流术 切开线旷置引流术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一期根治术与改良二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效果比较
19
作者 韦宁 胡深陆 +2 位作者 吴康杨 宋佳 陈艳红 《中国乡村医药》 2024年第4期24-26,共3页
目的比较肛周脓肿患者施行一期根治术与二期切开引流术对瘘管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改良二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予一期根治术治疗,比... 目的比较肛周脓肿患者施行一期根治术与二期切开引流术对瘘管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肛周脓肿患者7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与观察组37例。对照组予改良二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观察组予一期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肛门动力学、肛门控便能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变化,以及治疗后瘘管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肛门动力学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优,Wexner评分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VEGF、IL-6、TNF-α表达水平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瘘管发生率(5.4%,2/37)低于对照组(22.2%,8/3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改良二期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一期根治术能更好地改善肛周脓肿患者的肛门动力学、肛门控便能力,降低瘘管的形成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肛周脓肿 一期根治术 改良二期切开线对口引流术 瘘管处理
下载PDF
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对肛周脓肿患者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的影响观察
20
作者 胡文学 杨金江 徐新政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 2024年第9期2032-2034,共3页
目的:观察将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应用于肛周脓肿患者的治疗对其术后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至2024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与观察组(n=30)采用切开... 目的:观察将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应用于肛周脓肿患者的治疗对其术后创面愈合及肛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5至2024年4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肛周脓肿患者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0)采用常规切开引流术治疗与观察组(n=30)采用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手术与术后相关指标如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的恢复以及术后1m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更短(P<0.05)。术后两组肛管静息压、直肠静息压明显下降,肛管最大收缩压明显升高,观察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切开挂线对口引流术治疗肛周脓肿患者疗效较好,能有效缩短术后创面愈合时间,对肛门功能影响较小,且并发症风险更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开线对口引流术 肛周脓肿 创面愈合 肛门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