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切换线Bang-Bang变结构控制及在调平系统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田春鹏 宿浩 +2 位作者 王鲁昆 徐朝阳 唐功友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5-151,130,共8页
为满足调平系统对快速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提出了应用于调平系统的Bang-Bang变结构控制算法,同时给出了切换线参数的配置原则;针对固定切换线的Bang-Bang控制对变化的负载控制能力弱的特点,提出了模糊自适应变切换系数的方法,降低了系统... 为满足调平系统对快速性和准确性的要求,提出了应用于调平系统的Bang-Bang变结构控制算法,同时给出了切换线参数的配置原则;针对固定切换线的Bang-Bang控制对变化的负载控制能力弱的特点,提出了模糊自适应变切换系数的方法,降低了系统在切换线附近的抖振,同时提高了系统的调平速度。对比调平系统中普遍采用的PID控制方法,该方法仅需调节一个参数,降低了参数整定的难度。仿真和实验测试表明该方法是稳定的、简单的和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平系统 切换线 变结构控制 BANG-BANG控制 模糊控制
下载PDF
具有m条切换线的扰动微分系统的极限环 被引量:1
2
作者 杨纪华 闫洁 臧小芳 《应用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7-283,共7页
本文研究具有m条切换线的扰动微分系统的极限环个数问题.所用方法的关键点是通过计算一阶Melnikov函数M(h)的生成元得到M(h)的代数结构.本方法可以用来研究其它具有多条切换线的扰动微分系统的极限环分支问题.
关键词 切换线 极限环 MELNIKOV函数
下载PDF
可变切换线的滑模控制直流伺服系统 被引量:5
3
作者 孙键 梁任秋 李鹤轩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4期49-55,共7页
本文着重介绍在电枢电流有限幅时,直流伺服系统的可变切换线滑模控制器的工程设计方法,实验表明,所提出的设计方法可在工程上应用。
关键词 滑模控制 伺服系统 电流 切换线
下载PDF
配电变压器智能切换线系统检测研究
4
作者 张松 《数字化用户》 2020年第27期25-27,共3页
随着电力行业实施工业化改革、产业化转型,以及实施全面的配变产品质量监督,全面推动了配电变压器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发展。本文概述了传统配电变压器与智能配电变压器,剖析了配电变压器智能检测检测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功能、切换单... 随着电力行业实施工业化改革、产业化转型,以及实施全面的配变产品质量监督,全面推动了配电变压器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型发展。本文概述了传统配电变压器与智能配电变压器,剖析了配电变压器智能检测检测系统的构成要素、系统功能、切换单元设置,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检测原理、检测内容、检测方式、配套设置四个方面,对配电变压器智能切换系统检测其进行了具体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 智能切换线 系统检测
下载PDF
基于5G通信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切换系统设计
5
作者 朱海明 《通信电源技术》 2024年第18期4-6,共3页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5G通信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切换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5G通信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保证了切换指令的高效传输。在馈线切换决策方面,结合XGBoost和LightGBM模型的优点,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集成学习策略,在不同场景下...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5G通信的配电网馈线自动化切换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充分利用5G通信的低时延和高可靠性,保证了切换指令的高效传输。在馈线切换决策方面,结合XGBoost和LightGBM模型的优点,设计了一种自适应集成学习策略,在不同场景下动态调整两种模型的权重,显著提高了切换精度和负荷恢复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G通信 线切换 自适应集成学习
下载PDF
安全仿真模拟课程线上线下随时切换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6
作者 闫振国 李超 +1 位作者 王延平 张京兆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4年第1期15-17,共3页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工程是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而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安全仿真模拟课程现存的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实操环境难构建、学生学习积极... 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理工科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安全工程是为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而开设的一门重要学科。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安全仿真模拟课程现存的理论知识抽象难理解、实操环境难构建、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差等问题,探索出一种线上线下随时切换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以“学校中控平台+笔记本电脑+iPad (或安卓平板)+扩展屏”为核心教学设备,既能够根据教学环境的改变随时切换教学模式,也能在理论讲解的同时兼顾实践环节的训练,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主思考及问题探索的能力。实践结果表明,线上线下随时切换教学模式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及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学生整体成绩和对教学的满意度都有显著的提高。该教学模式的提出对推动信息化时代下的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仿真模拟 线线下随时切换教学模式 教学实践
下载PDF
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自动标定与控制系统
7
作者 陈逸飞 史上清 恽斌峰 《光学精密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2161-2170,共10页
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芯片中各光开关的驱动电压标定和控制需使用多通道光功率计、可编程多通道电压源阵列等分立仪器,存在成本高、扩展困难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套低成本、易扩展的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自动标定与控制系统,其中多通道光功率... 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芯片中各光开关的驱动电压标定和控制需使用多通道光功率计、可编程多通道电压源阵列等分立仪器,存在成本高、扩展困难的问题。设计并制作了一套低成本、易扩展的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自动标定与控制系统,其中多通道光功率计模块可探测-53~-7.7 dBm内的光功率,误差小于0.5 dB;多通道电压输出模块可高精度稳定输出0~10 V的直流电压,输出电压波动小于±0.5 mV;使用单片机控制各模块协同工作并连接上位机实现人机交互。使用本系统对5-bit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进行了自动标定和控制,结果显示,在32级延时状态下,延时线芯片输出端的透射光谱在1560 nm波长附近的波动均小于1 dB,对应的延时步进为3.1109 ps/state。该结果与商用仪器标定电压下测得的3.0620 ps/state的延时步进高度吻合。本文设计制作的标定与控制系统精度高、成本低、扩展性强,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光子学 集成光学 光开关切换延时线 光开关 标定 自动化
下载PDF
馈线故障下柔性多状态开关的平滑切换策略 被引量:33
8
作者 张国荣 沈聪 +3 位作者 彭勃 朱一鸣 王朝亮 郑眉 《高电压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3050-3058,共9页
为实现馈线故障情况下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 FMSS)工作状态的平稳过渡,以主从控制为基础并结合配电网信息,提出一种适用于FMSS的直流电压协调策略和控制端口选择方法;同时基于PI调节器和稳态逆模型相结合的改进... 为实现馈线故障情况下柔性多状态开关(flexible multi-state switch, FMSS)工作状态的平稳过渡,以主从控制为基础并结合配电网信息,提出一种适用于FMSS的直流电压协调策略和控制端口选择方法;同时基于PI调节器和稳态逆模型相结合的改进控制结构,提出一种端口模式平滑切换策略;此外,通过在锁相环上增加离网锁定和并网预同步环节设计了相位平滑控制结构。仿真结果表明,不同情况下的切换过程中,FMSS直流侧电压波动≤0.2%额定电压、稳定时间约为10 ms,各端口交流侧电压电流过渡平稳,其中Udc-Q端口有功超调≤3.5%额定值。因此本文所提策略能够实现多种条件下FMSS的平滑切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多状态开关 平滑切换:馈线故障 稳态逆模型 协调控制
下载PDF
离散线性周期切换系统的渐近稳定性 被引量:1
9
作者 许珍惜 卜春霞 《河南科学》 2011年第6期651-653,共3页
基于驻留时间的方法,分两种情况讨论了一类离散周期切换系统切换周期的设计问题,当切换系统中每个子系统都是Schur稳定时,给出了切换周期的最小下界求法;当切换系统中含有不稳定的子系统时,得出保证切换系统渐近稳定的一个充分条件.
关键词 离散线性周期切换系统 渐近稳定性 驻留时间 Schur稳定
下载PDF
宽带CDMA蜂窝系统中控制切换掉线率的CAC算法
10
作者 尹琳琳 荆涛 陈栋 《铁路计算机应用》 2006年第8期13-16,共4页
呼叫接入控制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要求,又要有效利用系统中有限的频谱资源。简要介绍基于小区资源占用情况和基于信号质量的两类进行呼叫接入控制的考察角度,并着重介绍预留资源、业务排... 呼叫接入控制是无线通信系统中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要满足用户的服务质量要求,又要有效利用系统中有限的频谱资源。简要介绍基于小区资源占用情况和基于信号质量的两类进行呼叫接入控制的考察角度,并着重介绍预留资源、业务排队、最优化方法等控制切换掉线率的CAC算法及其优缺点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宽带CDMA 资源管理 CAC 切换线
下载PDF
变冲程机用轴移式配气系统及切换特性研究
11
作者 陈丽萍 崔靖晨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4-59,共6页
2/4冲程内燃机具有低转速扭矩大、比质量功率高的优势,在提升内燃机全负荷性能、减重降体积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鉴于可变气门驱动系统是实现变冲程内燃机的关键,针对拥有顶置双凸轮轴式的2/4冲程内燃机开发了一款轴移式配气系统... 2/4冲程内燃机具有低转速扭矩大、比质量功率高的优势,在提升内燃机全负荷性能、减重降体积的道路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鉴于可变气门驱动系统是实现变冲程内燃机的关键,针对拥有顶置双凸轮轴式的2/4冲程内燃机开发了一款轴移式配气系统,理论上可以满足2/4冲程模式下的配气需求,还能在一个内燃机循环内完成切换.研究了该系统的切换过程,设计了符合要求的切换型线,建立了ADAMS动力学模型以研究不同内燃机转速下重要零件的运动曲线,以及切换过程中各零件间的受力情况.研究表明,所设计的切换型线能很好地适应模型特点,保证切换过程具有较好的动力学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冲程内燃机 可变气门驱动系统 切换线 切换特性 动力学仿真
下载PDF
M^2W中波发射机自动控制天线倒换系统 被引量:1
12
作者 高飞 《电子制作》 2017年第13期83-83,78,共2页
此方案为两部不同频率M^2W发射机在不同时段共用一幅中波天线,或者两部同频率M^2W发射机(互为主备机)共用一幅中波天线的自动切换技术。该技术通过加装控制倒换系统,交换开关、实现了远程电动和自动跟随发射机工作切换到天线。
关键词 M^2W发射机 天馈线自动切换 stby状态 匹配网络 常闭接点
下载PDF
开关磁阻电机直接转矩滑模变结构控制 被引量:9
13
作者 王勉华 邢幸 《电机与控制应用》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5-39,共5页
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使传统的控制方法已很难达到满意效果。基于此,介绍了一种三段式分段线性切换线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法。该方法与常规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法不同,采用的三段式切换线使电机从一开始便运行在滑模线上,确保了... 开关磁阻电机非线性、强耦合的特点,使传统的控制方法已很难达到满意效果。基于此,介绍了一种三段式分段线性切换线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法。该方法与常规的滑模变结构控制法不同,采用的三段式切换线使电机从一开始便运行在滑模线上,确保了系统滑动模态的能达型。该方法主要特点是控制简单,易于实现。仿真结果表明其能够对给定转速快速、稳定地跟踪,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关磁阻电机 滑模变结构控制 分段线切换线
下载PDF
异构网络中多媒体业务的联合呼叫接纳控制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亚楠 夏海轮 冯春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953-959,共7页
提出了3G与WLAN互连的异构网络中一种多媒体业务的联合呼叫接纳控制算法,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业务特性选择合适的优先接入网络,考虑到切换用户及不同业务类型用户的优先级,分别在3G和WLAN中设置了多级的接入门限值.运用多维Markov链模型... 提出了3G与WLAN互连的异构网络中一种多媒体业务的联合呼叫接纳控制算法,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业务特性选择合适的优先接入网络,考虑到切换用户及不同业务类型用户的优先级,分别在3G和WLAN中设置了多级的接入门限值.运用多维Markov链模型对该算法的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线率性能进行了理论分析.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在满足不同类型用户的QoS需求的同时,在新呼叫阻塞率和切换呼叫掉线率之间获得了良好的折中,提高了系统整体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构无线网络 联合呼叫接纳控制 多媒体业务 多维Markov链 新呼叫阻塞率 切换呼叫掉线
下载PDF
配电变压器集成化智能检测应用技术的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康激扬 黄福存 +2 位作者 王雅楠 隋东硼 罗斌 《东北电力技术》 2018年第2期6-8,33,共4页
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网物资中的重要设备,对于其质量检测尤为重要。传统的检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并且多次检测需要重复接线,工作效率低。通过分析配电变压器传统检测方式的不足,搭建配电变压器集成化智能检测系统平台,为配电变压器的抽... 配电变压器作为配网物资中的重要设备,对于其质量检测尤为重要。传统的检测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并且多次检测需要重复接线,工作效率低。通过分析配电变压器传统检测方式的不足,搭建配电变压器集成化智能检测系统平台,为配电变压器的抽检工作提供有效性评估手段。系统所具备的智能切换线装置及自动收线系统不仅能够实现低压自动切换线,更突破了技术难题,实现高压测试线的自动切换,为相关单位在日益繁重的抽检工作中减少了人力投入,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配电变压器 智能切换线系统 集成化 智能检测平台
下载PDF
Static characteristics of a novel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
16
作者 黄磊 余海涛 +2 位作者 胡敏强 周士贵 刘合祥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11年第1期26-30,共5页
A novel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FSPMLM) is proposed for linear direct driving machine tools.First,the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topological configuration of the proposed motor is presented;the b... A novel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FSPMLM) is proposed for linear direct driving machine tools.First,the two-and three-dimensional topological configuration of the proposed motor is presented;the basic operational principle of the FSPMLM is introduced;and the magnetic fields at the two typical conditions of no-load are analyzed.Secondly,the FSPMLM is analyzed by the two-dimensional finite element method(FEM) to investigate the static electromagnetic characteristics such as flux-linkage,back EMF(electromotive force) and inductance performances.The cogging forces of two kinds of FSPMLMs with different shaped cores are analyzed and compared,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gging force is significantly reduced by using the E-shaped cores.Additionally,based on the co-energy method,the thrust equation is derived and verified by the simulation results obtained by the FEM.Finally,an experimental prototype is used to test the characteristics under open circuit and load conditions.The sim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motor has advantages of a sinusoidal back-EMF waveform,a small cogging effect and a high thrust density,and it is suitable for the application of linear direct driving machine tool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LUX-SWITCHING permanent magnet linear motor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atic characteristics
下载PDF
Analysis of handoff in distribu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based on remote antenna unit selection 被引量:1
17
作者 蒋占军 潘文 +1 位作者 赵新胜 尤肖虎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7年第2期156-161,共6页
A remote antenna unit (RAU) selection model is presented, and two kinds of handoffs, intra-cell handoff (HO) and inter-cell HO, are defined in distribu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DAS). After that, an inte... A remote antenna unit (RAU) selection model is presented, and two kinds of handoffs, intra-cell handoff (HO) and inter-cell HO, are defined in distribu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s (DAS). After that, an inter-cell HO model is proposed, in which the average power of the active set (AS) is used to predict the position of the mobile station (MS). The total power of the AS and the handoff set (HOS) are utilized to determine whether an inter-cell HO is necessary. Furtherm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 parameters and performance metrics is studied in detail based on RAU selection.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both the intra-cell HO and the inter-cell HO can achieve oerfect performance by aoprooriate settings of HO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tributed mobi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HANDOFF generalized cell remote antenna unit selection
下载PDF
Station based fast handoff solution for IEEE 802.11 b/g wireless LANs 被引量:4
18
作者 倪维国 董永强 夏勤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English Edition)》 EI CAS 2008年第2期149-154,共6页
Real-time applications are sensitive to conditions such as transmission delay and jittering. To cut down on the influence generated by the WLAN handoff process, three parts of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han... Real-time applications are sensitive to conditions such as transmission delay and jittering. To cut down on the influence generated by the WLAN handoff process, three parts of 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 handoff: handoff triggering, access point selection and the fast handoff algorithm are investigated. A fast handoff solution totally based on the station is proposed and it is composed of three parts: a handoff triggering mechanism based on dynamic threshold adjustment; an AP selection criterion based on probe delay; a fast handoff algorithm with differentiated channel selection and a dynamic cache. The station based solution is independent with AP's collaboration and avoids any changes in the IEEE 802. l l protocol. It is robust and has very good extensibility. Through tests and evaluation in a hotspot WLAN, the solution effectively reduces handoff latency and user experience of real-time applications is enhanc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EEE 802. 11 WLAN fast handoff
下载PDF
硅基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芯片延时测量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史上清 刘鹏程 恽斌峰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106-111,共6页
硅基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芯片以其结构简单、瞬时带宽大等优点在微波光子波束形成领域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高精度延时测量还存在很多难点,影响片上延时测量稳定性的因素亟待研究。通过对基于光矢量网络分析的延时测试链路、参考直波... 硅基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芯片以其结构简单、瞬时带宽大等优点在微波光子波束形成领域中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但其高精度延时测量还存在很多难点,影响片上延时测量稳定性的因素亟待研究。通过对基于光矢量网络分析的延时测试链路、参考直波导和延时线的延时稳定性进行对比测试,实验分析了芯片延时测量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芯片插损、输入/输出光栅耦合器封装和延时线内部残余的马赫-曾德尔干涉都将使硅基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芯片的片上延时测量稳定性变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成光学 光开关切换延时线芯片 光矢量网络分析 延时测量 稳定性
原文传递
Bidirectional secondary transmissions with energy harvesting in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被引量:1
20
作者 TANG Kun SHI Rong-hua +2 位作者 ZHANG Ming-ying SHI He-yuan LEI Wen-tai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11期2626-2640,共15页
To the existing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in wireless-powered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protocols are limited to either separate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r allow the secondary user to tr... To the existing spectrum sharing schemes in wireless-powered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the protocols are limited to either separate the primary and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or allow the secondary user to transmit signals in a time slot when it forwards the primary signal.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limitation,a novel cooperative spectrum sharing scheme is proposed,where the secondary transmission is multiplexed with both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 and the relay transmission.Specifically,the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is on a three-phase time-switching relaying basis.In the first phase,a cognitive sensor node SU1 scavenges energy from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In the second phase,another sensor node SU2 and primary transmitter simultaneously transmit signals to the SU1.In the third phase,the node SU1 can assist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 to acquire the opportunity of spectrum sharing.Joint decoding and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technique is adopted at the receivers to retrieve the desired signals.We further derive the closed-form expressions for the outage probabilities of both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systems.Moreover,we address optimization of energy harvesting duration and power allocation coefficient strategy under performance criteria.An effective algorithm is then presented to solve the optimization problem.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the optimized solutions,the sensor nodes with the proposed cooperative spectrum sharing scheme can utilize the spectrum in a more efficient manner without deterior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imary transmission,as compared with the existing one-directional scheme in the lit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operative transmission cognitive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time-switching relaying wireless energy harvesting joint optimiz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